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5021|回复: 0

7条地理冷知识,知道一个就算你牛

[复制链接]

2443

主题

2585

帖子

867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1
发表于 2020-9-26 08: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萤石:被冷落的中国珍宝
提到宝石,你能想到哪些?钻石?翡翠?
还是“来~左边跟我一起画个龙”?
萤石
是一种常见的矿物晶体
古代的夜明珠便是由萤石制作
如今的相机镜头
也和萤石颇有渊源
因为硬度较低
很多珠宝商和矿物学者
不把萤石视作宝石范畴
然而萤石晶体形状规则
色泽晶莹剔透
实在不应被人忽视冷落
(摄影/冯欣艳)
中国是盛产萤石的国度
相比于精美的标本
更多的萤石或者细碎不成形
或者形成不见晶体的矿脉
聚集于矿山的岩石中
不具备美丽的结构和颜色
它们被广泛用于工业生产:
钢铁工业中的助熔剂、
生产化工原料氟化氢、
建材原料里的水泥添加剂、
化工工业的熔剂、光学物镜、
光谱仪棱镜、辐射紫外线
和红外线的窗口材料等等
这些地方都少不了萤石的身影

大洋深处有什么?
大洋深处有什么?
是无边无际的黑暗
还是生命止步的空寂?
你是否可以想象
在大洋深处还隐藏着一个奇丽的世界
那里有巍巍的高山
有幽深的峡谷
有间歇喷发的“温泉”
还有缤纷绚丽的“玫瑰花园”
……
自古以来
人类就知道陆地上有山脉
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
科学家们已经知道地球上
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
这些“山脉”还连成了一个巨大的
海底“山脉系统”
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大洋中脊
其相对高度为2000-3000米左右
绵延约8万公里
宽数百至数千公里
其面积约占世界大洋总面积的33%
可与全球大陆面积相比
虽然同为巨大的山脉
但是大洋中脊和陆地山脉的生成机制不同
陆地山脉大多是由于板块相互挤压形成
而大洋中脊则是新的大洋底部地壳
——洋壳生成的地方
在大洋中脊的中轴线上
坐落着众多的“火山口”
在那里
灼热的岩浆由地幔上涌
然后逐渐冷却
结合周围的岩石形成了新的洋壳
中轴线处的洋壳由于刚刚形成
温度高,密度小
所以升得最高
形成了大洋中脊的峰线
然后
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
新洋壳从中轴线处不断往外扩张
温度逐渐降低
密度增加,慢慢下沉
于是,大洋中脊形成了


鱼鳞云到底是什么云?
中国各地都有不少关于鱼鳞天的顺口溜
而且大多和气象相关
“云势若鱼鳞,来日风不轻”
“鱼鳞天,不过三”
(不过三天就要刮风下雨)
“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
“瓦块鱼鳞珍珠云,太阳热得晒死人”
这些谚语说得花里胡哨
其实无非在说两件事:
天上出现鱼鳞般的云彩
要么刮风下雨
要么天就一直晴好下去
同为鱼鳞云
为何却预示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天气?
其实,鱼鳞云有两种
在高压控制下
特别是从冷高压转变为暖高压时
本地的空气稳定抬升
由于没有强烈对流
不会出现大朵的棉絮状云彩
而是大范围水汽稳定抬升
在高空冷凝形成范围很大的、
边界清晰的粗鱼鳞状云彩
这也预示着天气将晴好下去
若天空中出现大面积密布的卷积云
说明有很强的扰动或者空气抬升作用
从而把空气中的水汽输送到高空大气层中
这种情况一般说明距离本地不远的地方
有强的气旋或锋面的作用
同时,卷积云的存在
说明高空大气不稳定
这种不稳定会从上至下影响中层
甚至低层的大气
使整个空气都变得不稳定
这样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
距离本地不远的气旋或锋面靠近
加之大气不稳定
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
天气转坏,风雨随之影响本地

是“霓”还是“虹”?
我们平时看到的彩虹
位置或高或低
其实都只是彩虹的一部分
当太阳位于地平线时
彩虹形状如半圆
太阳的位置越高
彩虹的位置就越低
如果太阳高度角大于42°
彩虹则出现在地平线之下
人在地面上就看不到了
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午难以见到彩虹的原因
我们通常看到的彩虹只有一道
这道虹被称作“主虹”
在主虹的外侧
如果运气好的话可以看到第二道彩虹
它被称作“副虹”
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霓”
其色彩要比虹暗淡许多
古人形容华美衣服有一个词汇叫做“霓裳”
霓没有虹艳丽
但却没有“虹裳”这个词
——想来是“霓”比“虹”更加珍贵难见
(摄影/陈海滢)

高原反应到底是什么?
人为什么会有高山反应?
这还要从大气压讲起
地球穿着一件厚厚的、
有分量的外衣——大气层
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
50%的大气
集中在海拔5500米高度以下
23%分布在海拔5500-10000米
15%分布在10000-15000米
海拔越高,人体血氧饱和度越低
这被称为“低氧血症”
也就是通常说的高原缺氧
而人类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离不开氧
一入高原即反应严重的并不多见
通常,进入高原2-3天后
出现反应的可能性最大
许多高山病症如高山肺水肿、脑水肿
也不能依靠吸氧即刻缓解
而是需要低转进行治疗
这说明
高原病的病因不仅仅是缺氧
而是持续缺氧
高原反应也经常显现出
“欺男不欺女”
“欺胖不欺瘦”
“欺高不欺矮”
“欺动不欺静”等现象
格尔木烈士陵园的墓碑
记载了为了修筑青藏公路
青藏兵站部有680人献身
旁边还有一块墓碑
写着另一单位有200多人

野生多肉“王国”——纳马夸兰
地处非洲西南海岸的
纳马夸兰地区盛产钻石
但在一群热爱植物的人眼里
这里遍布着比钻石更宝贵的东西
——野生多肉
纳马夸兰地区
年平均降水量只有约150毫米
部分区域年平均降水量甚至不足50毫米
然而
这片干旱的大地却养活了众多动植物
使它成为全球35个
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多肉卡鲁的重要部分
1000多种形态各异的野生多肉
广布于这片狭长的土地上
占全世界多肉植物种类的十分之一
下图是一种很特别的多肉植物
被称为“植物活化石”
它是百岁兰
最早于1859年9月3日
由奥地利探险家
发现于安哥拉的沙漠之中
经过碳14测试推测
其平均寿命可达数百年
其中一部分甚至可到两千年
故得此名
百岁兰的茎很短
一生只长两片叶
叶子永不凋谢
一直向外生长

西湖水中有什么?
杭州西湖的水
承载着故事无数
然而除了研究人员
很少有人观察过
湖水中微小的浮游生物
当我们透过显微镜看清楚它们的结构时
不禁大呼神奇
(摄影/章佳杰)
用滴管取一滴湖水
体积不过0.04至0.05毫升
不仅是肉眼
有时用高倍显微镜
也不一定能找到丝毫的生命迹象
可这仍不能证明水中没有浮游生物存在
随着对水域生态系统认知的不断深入
特别是近年显微技术的迅速发展
研究人员逐渐发现了
多种体长不到2-10微米的
微型浮游生物
甚至体长不足2微米的
超微型浮游生物
它们就像雾霾中的颗粒一样虚无渺小
但是在全球水域中分布数量巨大
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4-16 18:57 , Processed in 4.43181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