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5510|回复: 0

安徽合肥:影像见证商业发展,经典广告记忆铭心

[复制链接]

2428

主题

2570

帖子

862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22
发表于 2020-9-19 10: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束文杰
编者按 说起古代广告,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那幅世界名画《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用细腻的笔触,再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繁华景象。古都商贾云集,广告亦随之出现。有人对此做了统计,画中有纸马铺、酒楼、挂肆、肉店、旅馆、“饮子”摊、香铺、匹帛铺、医馆,等等;这些商铺高挂“王家纸马”、“十千脚店”、“孙羊店”、“久住王员外家”、“香饮子”、“刘家上色沉檀拣香”、“王家罗锦疋铺”、“赵太丞家”、“杨家应症”等字样的诸多广告,其形式又有竖牌、横额、字幅、灯箱、酒旗、幌子等。

仇英 清明上河图(来源 | 保利拍卖)


如上可见一千多年前大宋朝商贸经济的繁荣。这是一个引子,问题回到合肥,这座城市曾经的商业如何呢?具有代表性的广告又是怎样的呢?其中蕴藏哪些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呢?本篇将一一阐述。
古代商业广告
所谓广告,广而告之,这个“告”字便透露它的最初形式——口头叫卖。今天,当我们站在高楼林立之中,街头难见小商贩,耳边车辆鸣笛声。如果走进社区的农贸市场,乡下的村庄小镇,历经千百年后她依然存在。叫卖适合行走的商贩,要是喊累了,找个人多的地方,担子放地上,货物摆好,接着贩卖也不耽误。老板要是有艺术天分,再来点“撂地”乐器表演,又可以吸引一批看热闹的顾客了。

四湾菜市(摄影 | 束文杰)


以上多适用于“小贩”,对于门面营业的商铺而言,建筑本身就要进行充分利用了。如文首列举的那些,挂个灯笼招牌,竖起酒旗幌子,便是通过建筑外观的装饰,展示商铺的名称、商品、标价、品质等实用信息,从而达到广告目的。

罍街一角(摄影 | 王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尽管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便有纸的存在,但其印刷成为货币却足足晚了一千多年。宋代,纸币诞生的同时,“小广告”也开始面世,画个画儿,写几段字,印刷完了街头一发,这样的场景是不是特熟悉!往后的几百年,又出现了对联、书刊、年画等形式。现在我们看到的一些广告,都是老祖宗们玩剩下的了。

李府巷里的“小广告”(摄影 | 束文杰)


合肥广告影像史
明清以前,合肥地区商业广告记载较少。明时,合肥金斗河两岸,“货肆林立,商贾喧阗”。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各种商业广告牌充斥市场”,其中以英国香烟、法国香水的广告牌特别大,国货人丹特别多。

金斗河(来源 | 资料图片)


民国时期,商业广告更是以丰富的形式,融入近代城市文化之中。笔者在合肥老照片的搜寻过程中,不断发现它们的身影,在这里稍作整理,分享精彩内容。


1938年,合肥城西门上欢呼的中野部队,来源/《中国事变画报》。看到日军的欢呼,我们咬牙切齿,勿忘国耻,铭记历史!图中另一个亮点则是城墙外壁上的几张广告招牌,左侧那张有“五洲固本”字样,笔者查询资料发现,该系设厂在上海的一款品牌香皂;中间的几张,自左向右分别是“同仁福记”、“仁和绸(庄)”、“庆昌绸(庄)”,大字的两侧又有“开设古楼西”、“西式洋房门”、“开设鼓楼大街 向东新式楼房”等地址信息及“精选”之类的描述;右侧两张字迹模糊,难以辨别。


1938年,庐州城东门,来源/《中国事变画报》。这里的“东门”指的是小东门(时雍门)。如图所示,当年的券门两侧上方各置有一件招牌。这两件亦属于西门照片中的两家,一个是“仁和绸庄”,地址“古楼新街生西 朝东新式(楼房)□□”;另一个是“□昌绸庄”(可能是“庆昌”),地址有“朝东门西”字样,其他字迹模糊难以辨认。值得一提的是,图中左侧还有两座牌坊,近处的一座上书有“节孝”二字。


1930年代,合肥 东城门 威武门,来源/《解放合肥》。除了小东门,大东门上的广告牌也不含糊,这张图中便有“同丰绸庄”和“□裕绸庄”两件。选设在各大城门外壁上,正是看重人流量较大有利于传播效果的缘故,特别是大小东门,城内、码头以及东门地区交通往来的重要通道。








1938年,庐州组图(部分),绘画@[日]辛木。这一组美术作品出自日本画家辛木之手,反映是1938年日军占领后合肥风貌,节选部分包括了威武门、时雍门、南薰门、西平门等,同前文几幅实景照片,从画中可以看到每座城门外壁上都有几件广告招牌,其中图一威武门还有“民德新民”和“建设东亚新秩序”等政治宣传字样。




在日本摄影师拍摄的其他照片中,也可以“挑刺”式寻觅到商业广告的踪迹。如上,图一四牌楼以西(小东门街)街道北侧墙壁上的“□□丰酱坊”字样,图二鼓楼附近店铺门旁的白面招牌,等等。


上世纪30—40年代,后大街(今安庆路)西段街景,来源@刘东。非常明显的可以看到,照片近处有三道“中华西药房”招牌,墙壁上有“中华药房”字样;而照片远处,街道两旁的招牌更是数不胜数,可以辨识的有“超明书局笔墨文具”、“荣丰纸坊印刷社”、“裕康国药号”等。值得一提的是,据统计,当时的后大街上开有七家中药店,占近全城的40%。


上世纪30—40年代,鼓楼桥街景(有说东门大街),来源@刘东。东门大街即今淮河路步行街,而鼓楼桥则位于淮河路与宿州路交叉口南侧。这里又被称为“十字街”,合肥有俗语“十字街,十分热闹”,这张图便可以充分体现。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各式店铺招牌亦十分耀眼,依稀可辨的有“□昌绸布号”(可能是“庆昌”)、“复盛绸布庄”、“慎康五洋号”、“兴华”等。


1940年代,庐州市街,来源@资料图片。与前几幅相比,这幅图中包含的元素更加丰富。近处是“乾泰帽庄”招牌,招牌前有一座动物造型木偶,门头上设有三道横额,两侧是一副对联,门前又站有两座人偶,远处还有几盏带字的灯笼。


1940年代,庐州风景,来源@资料图片。图中的买卖双方似乎正在进行交易,或者已经完成,叫卖吆喝是听不见了,余音早已穿过小巷不知去向何方,不过可以看到陈列于肩挑担扛之上的各类商品,似乎是面食小吃,画面模糊而不能识何食物?


上世纪40年代,前大街(今长江中路)街景,来源/《合肥 1949—1959》,摄影@马昭运。此图大家也许见过多次,堪称合肥经典影像,谈到商业广告亦可纳入,图中近处招牌“柏俊丰饭店”非常醒目。
除了上述那些街头巷尾看到的、闻到的、听见的,还有一些则需要借助媒介的力量。据记载,民国十七年(1928)春创刊的《合肥民报》,“一、四版为广告”;同年八月创刊的《民声报》,“一版为广告”,“四版为社会新闻及广告”;曾两度在合肥出版的《皖报》,“四、七版为广告”,等等。有些报刊虽未设有专门页面,亦在正常内容中插入了广告信息。
这里特别介绍创刊于民国十六年(1927)的《皖商周刊》,该刊由合肥县商会创办,其工作任务中着重提到了“反映商品动态,提供市场行情”,是商业、财政、金融、税务等方面的专业性报刊。“中国报刊索引”数据库收录有民国三十五年(1946)10月复刊的《皖商周报》。笔者将1947年第廿二期刊登的所有商业广告进行了汇总整理(如下图),结果计有十一家,无论是商品类型还是广告信息,较上文更加丰富。同上,我们通过这些“老广告”,认识了一些老字号、老品牌,也看到了一些久违的老地点,你们知道东大街、鼓楼大街、鼓楼西街、鼓楼桥、尚节楼都在哪里吗?

1947年 第廿二期广告(来源 | 皖商周报)


至于当时大城市已经出现的其他广告形式,引入合肥的时间似乎要稍晚一些。合肥广播事业起步于1950年,电视事业起步于1959年,广播、电视广告出现的时间自然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电影事业虽然可以追溯到1925年,但合肥拥有真正意义上的电影院是在抗战胜利后,电影海报可能出现的较早,电影广告就不好说了。再说霓虹灯广告,合肥供电事业起步于1923年,当时也就东大街(今淮河路)、前大街(今长江中路)、后大街(今安庆路)等几条街道上的政府机构和少数商家富户可以用电,电都不是家家能用,供上的也多用于晚间照明,哪里还考虑“灯红酒绿”呢?

1986年 电影海报(来源 | 资料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型户外广告十分流行,其中不乏有当时热映的电影海报、政府的政务宣传、本地知名品牌等。九十年代后期,互联网引入中国,广告行业紧跟时代潮流,开始通过网络媒介服务广大网民。伴随着网络与传统的一次次冲突,商业广告进行了选择和偏重,这也就逐渐形成了今日的行业格局。

1990年代 户外广告牌(来源 | 资料图片)


两条经典广告语
那些年合肥各种广告太多,这里无法一一列举,少说了谁都要被指责“偏心”,要是说些如今尚存的品牌又有“植入广告”的嫌疑,索性讲两个已经消失并且大家公认经典的广告语吧。

1999年 户外广告牌(摄影 | 康诗纬)


1931年出生的黄家源,上世纪70年代末还是安庆路粮站旁的一个鞋摊摊主,突然有一天回忆起儿时上海吃五香蚕豆的经历,突发奇想买了二十斤回家一煮,再拿到摊位上边修鞋边卖蚕豆,结果赚得了“第一桶金”。往后,生意越做越红火,于是放弃了修鞋一心卖起了蚕豆,80年代初又移师到新建成的城隍庙市场。黄师傅仿照当时热播电视剧《济公》做了个白色三角帽,骑着一辆三轮车,喊出了“一毛嘞,吃热的……”广告语。这一口号打出不要紧,影响了几代合肥人的记忆,也让黄家源走向了“蚕豆大王”、合肥市乃至安徽省首批“万元户”的传奇之旅。2003年,黄家源逝世,那句经典成为了绝响。

“蚕豆大王”黄家源(来源 | 资料图片)


“廉泉啤酒,全国第九,刘世祥厂长又笑了……”刚刚过去的夏天,大家一定是在啤酒、龙虾和烧烤中度过,有谁还记得当年这一句广告语呢?1979年5月,合肥啤酒厂开始筹建,1982年底建成投产,相继推出廉泉牌啤酒、特制天都牌啤酒、廉泉牌包河啤酒、康乐派牌低醇果味酒等,“廉泉”取自包公祠里一口井名。廉泉啤酒一经推出就广受欢迎,上市第一年销量就达到5000吨,1984年在全国同行业产品质量评比中荣获第一名,并被评为安徽省优质产品,天都牌啤酒则被评为合肥市优质产品。正是取得如此成绩的一家企业,结果在2002年被华润收购,品牌成为了历史。

合肥啤酒厂系列产品(来源 | 资料图片)


结语
广告文化,既是品牌个体形象的打造和展示,又有城市文化和经济发展在商业方面的重要体现。今天很多人可能反感商业广告,源于早些年虚假广告及违法广告的肆虐横行,又可能是因广告固有的“复读机”式属性,过于夸张的表达,或者对人们正常工作生活的干扰,当然其中有一些误会和无奈,就像当年大街上的吆喝总有人觉得是聒噪。其实,史海钩沉一番,经典再次打开,广告文化又有几分趣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3-29 09:06 , Processed in 2.62324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