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59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凤阳本是好地方(1)·明太祖的坎坷童年

[复制链接]

2443

主题

2585

帖子

867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4 01:0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凤阳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下游南岸,历史上属于淮西地区(淮南西路)。春秋时期,楚国在此筑钟离城,秦统一中国后,设钟离县,治所位于今凤阳县临淮关镇,因临近濠水,故又称濠州、临濠。历史上的濠州指凤阳及东部的广大地区,是朱元璋的龙兴之地,明朝立国后,改濠州为中都凤阳府,从此名扬天下。

河蚌绘·明中都地图。


八代贫农出身的朱重八
若论起出身,朱元璋无疑是历代开国帝王中最卑微的一个。过去常有人将他与汉高祖刘邦相提并论,称为布衣天子。但人家刘邦发迹前好歹是个亭长,还有底气去县长家里闹酒。后来的刘备虽然开局装备仅有一双自制草鞋,但多少还是有个模糊的皇叔身份。而朱元璋则是彻彻底底的佃农出身,幼年甚至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开局时只有一个要饭的钵,而最后竟能一统天下,开创大明二百多年基业,正应了“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这句古语。

朱元璋晚年官方画像·大明太祖高皇帝,很慈祥一个老头。


朱元璋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交不起地租的破产农民,累世辗转于淮河流域躲债,想尽办法只为活下来。朱家一族祖居沛县,后来迁到江苏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元朝中叶,为逃苦役,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携带全家老小,搬到泗州、盱眙一带。元泰定四年(1327年)爷爷朱初一贫病而死,埋在了泗州城北杨家墩。

明祖陵位于盱眙县洪泽湖西岸。


六十年后,坐稳了皇帝的朱元璋派太子朱标到泗州修建了明祖陵,重新安葬了编号为朱初一的祖父、编号为朱四九的曾祖父和编号为朱百六的高祖父。因年代久远,这三座明祖陵都是衣冠冢。永乐十一年(1431年),明祖陵在朱棣手中最后落成,至康熙年间黄河夺汴水入淮河,明祖陵从此沉入洪泽湖底,直到1963年水位消退后才重新浮出水面。

河蚌绘·朱元璋先祖流亡踪迹图。


朱家先祖八代全部都用数字命名,从百六到初一、五四、四九、重六、重八。老朱家的名字可以朱元璋为基准,之前是数学命名法,之后改成化学命名法。
爷爷朱初一在去世后,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携妻子陈氏流亡到濠州钟离,也就是现在的安徽凤阳。在这里他先后生下朱重五、朱重六、朱重七、朱重八(朱元璋)四个儿子和两个连编号都没有的女儿。不过这些儿女大都夭折或送人了,除了朱元璋外,仅有大哥、二哥和二姐勉强活到成年。从小家贫的朱元璋旁听过几天私塾,认识几个字,他的文化知识全靠自学,后来也能作文写诗,自成一格。朱元璋幼年大部分时间都在给地主放牛,玩伴有汤和、徐达等人。相传他们有一次还把地主的牛杀掉吃了,傍晚人家来找牛,小伙伴们都手足无措时,朱元璋把牛尾巴插进石头缝里,谎称牛自己钻山隐遁了。当然这只是传说。

民间版朱元璋画像,这就很接地气了。


死后哀荣的明皇陵
元至正三年(1343年),濠州境内发生旱灾,次年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大灾之后是大疫,一时间家家户户都死人,老朱家也未幸免。短短半个月,朱家硕果仅存的父亲朱五四、大哥朱重五及母亲陈氏先后去世。十五岁的朱元璋和二哥朱重六眼看着亲人一个个死去,又没钱买棺材,只得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了尸体。邻居富户刘继祖见到朱家的惨状,仗义出资买了一小块坟地帮助兄弟俩将亲人安葬于濠州西南。办完丧事,兄弟二人为活命不得不自谋出路。二哥去一户富农家做了上门女婿,不久也去世了,16岁的朱元璋去附近的皇觉寺出家当了和尚。这一连串变故给少年朱元璋的心灵蒙上了浓重阴影,使他一生都极度缺乏安全感。

明皇陵石五供,是前些年修缮是恢复的,上面摆放着朱元璋父母的排位。


明皇陵石五供,是前些年修缮是恢复的,上面摆放着朱元璋父母的排位,分别为大明仁祖淳皇帝之位和大明仁祖淳皇后之位。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刚刚坐稳吴王位子的朱元璋就迫不及待的回家修坟,为死去多年的父母哥嫂补办了一场风光的葬礼,建起了位于今凤阳西南的明皇陵。后来朱元璋还追赐当年的恩人刘继祖为义惠侯,此后的明朝历代皇帝都把刘家视为亲人,持续点赞送礼长达二百多年。为了尽到迟来的孝心,朱元璋不惜倾全力来花钱解心疼,这也造就了明代工程质量最好的一座皇陵。

明皇陵石刻。


明皇陵位于凤阳城南七公里处,初建之时占地约2万余亩,由皇城、砖城、土城三道,殿宇、房舍千余间,陵丘、石刻群组成。从陵门向南望去,神道两侧高大的石像生鳞次栉比,短短300米距离内,石像生却达到了32对,远远超过了北京十三陵的18对。这些石像生既展现了明人精湛的技艺,又有留下岁月打磨的年代感,无论是石羊耳朵上的卷毛,还是石马背上的马鬃,抑或武将身上的鱼鳞甲片,都呼之欲出。这32对石像生,正暗喻其父六十四岁的阳寿。短短二十年,贫病而死的农民朱五四就摇身成为了仁祖淳皇帝,可谓生前落寞,死后哀荣了。

明皇陵石刻细部,可以看到马的鬃毛都丝丝可见。


在神道南端的碑亭内,立有一座高六米多的大明皇陵之碑。从前这种记功碑本应由知名学士撰写一些歌功颂德的骈文,但朱元璋看后觉得文过饰非,不足以劝诫后代子孙,于是亲自书写,重立新碑。他在文中叙述了前半生的经历,文字通俗,感情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如今读来,依然惊心动魄。文中说:“昔我父皇,寓居是方,农业艰辛,朝夕旁徨,俄尔天灾流行,眷属罹殃,皇考终於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丧。”

大明皇陵之碑,由朱元璋亲自书写,碑亭为后来恢复的。


家人死后,朱元璋四处告帮无门,此时只有刘继祖伸出援手,将家人草草安葬。“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黄壤,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之后弟兄二人无依无靠,只得分手自谋生计,生死由天。“值天无雨,遗蝗腾翔,里人缺食,草木为粮。予亦何有,心惊若狂,乃与兄计,如何是常?兄云去此,各度凶荒。兄为我哭,我为兄伤,皇天白日,泣断心肠,兄弟异路,哀恸遥苍。”

河蚌绘·明皇陵石刻。


当地出租车司机告诉我,明皇陵其实是凤阳县风水最好的地方,从外面看是一片洼地,但从宝顶上却可以俯瞰凤阳全城。安葬形式也是凤阳地区特有的,即不求坟墓方位,头朝地势高的地方,脚冲着地势低的地方,所以明皇陵的方位是坐南朝北。传说当日朱元璋抬着棺材从此经过时,忽然风雨大作、飞沙走石,众人忙去道边躲避。待雨住风停后,平地上自然形成了这座坟冢,当地人将之称为“天葬”。在问及这个传说的真实性时,几乎每人都会言之凿凿的保证道:“这还能有假?这地方本来就是个风水宝地。”
其实这一切不过是巧合和后人附会而已,朱元璋在皇陵碑中的叙述才是真实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4-25 07:10 , Processed in 0.21362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