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38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她为祖国拒绝诺奖,“抛夫弃子”隐姓埋名30年,真正的中国脊梁

[复制链接]

2152

主题

2267

帖子

763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63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27 02:0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第20集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中共地下党党员崔中石即将被国民党处以极刑,在临终前,他见到了代组织前去看望他的另一名地下党党员谢培东。公事道尽,诀别之时,这名忠诚的我党党员向组织托付了一件事——给一个女人带话。
“您知道,和碧玉结婚是家里(组织)安排的,和她结婚,就是为了让我进入央行后能更好的干下去。我不爱她,却要娶她,还跟她生了两个孩子。往后,都要靠她了。我还有一个对不起的人。我原来的名字叫崔黎明,请您带话的那个人原来的名字叫王晓蕙。
要不是到央行来,我现在的妻子应该是她。十年了,我跟她分手的时候是秘密失踪的。后来我知道她去了宝塔山,一直都在找我。见到她您就跟她说,我现在的妻子和孩子都很爱我,进城以后叫她千万不要到家里来,不要让碧玉和孩子知道我们以前的事。”
十年求索,换来的残忍答对,这一句“我对不起的人”饱含着多少无奈,多少沧桑。在主义和理想面前,爱情是那么奢侈,相见无法尽欢,分离不辞而别。人生的悲剧换来国之大幸,在共和国的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个例。


邓稼先,对妻子许鹿希留下三个字:“不能说”便消失了。1985年,已经是两弹一星元勋的邓稼先归回家中,直肠癌已至晚期。最终,邓稼先逝世于1986年7月29日。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34岁被秘密召进北京,此后30年杳无音讯。
1986年,当黄旭华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父兄皆已去世,看着九十多岁满头银发的母亲,他跪地痛哭流涕。同前二位齐名的,被评价“中国的居里夫人”的王承书,同样“消失”了30年。她的功绩被深深地藏起来,成为“隐秘而伟大”的存在。
一、崭露头角
1912年6月26日的上海,诞生了一位女婴,后家人取名王承书。王承书年幼时体弱多病,常年卧床、服药。为此,她还不得不休学一年。不过要强的王承书不甘人后,十分用功,功课总是好得出奇,在班级里遥遥领先谁也不及。尤其是数学,她早早地显现出对数字的敏感。家里人都啧啧称奇:“二小姐算账那叫一个又快又准”。王承书最终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以第一名的成绩初中毕业。
随后,王承书开始了解物理,并沉迷其中。在实科兴盛的背景下,物理是最为先进且有用的一门自然科学。而当时国内物理学的发展举步维艰,远远不及国外。对物理学和物理学研究现状越了解,王承书越坚定了信念:要利用物理学,带动这个饱经战乱的祖国崛起。为了这个信念,王承书在学习时,也增添了使命感和决心。在那个女性甚至无法随心剪发的年代,王承书的志向十分珍贵、远大。


1930年,王承书顺利考取了燕京大学的物理系,成功迈出了最初的一步。在全班的13个同学里,王承书是唯一的女生。王承书如饥似渴地学习物理学,每每在班级里拔得头筹,甚至后来超过了整个物理系的学生。
求学的三年里,她连续三次获得全物理系的第一名,于1934年顺利毕业。这个记录,放到过后的若干年,也难以打破。为了以示奖励,学校为她颁发了学校的最高荣誉------“斐托斐”名誉学位。她一鼓作气又读了燕京大学的硕士,两年后便顺利拿到硕士学位。经此一役,王承书彻底成为了燕京大学人人仰慕的风云人物。
定情燕京
张文裕,燕京大学教授。王承书,燕京大学学生;一个是年轻有为的才子,一个是初露光芒的佳人;他们相知相遇,相互吸引,是彼此灵魂深处的牵绊。硕士毕业三年后,1939年,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为二人证婚,见证了张王二人的结合。婚后,王承书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她说:“女子能否干事业,决不靠婚与未婚来裁定!”
张文裕十分支持她的做法,陪同她一同到美国求学。就这样,带着对物理学的执着追求,1941年,王承书赴美国密歇根大学进修。在哪里,她师从国际物理学权威乌伦贝克教授,从事气体分子运动论的相关研究。乌伦贝克教授对她高度赞扬:“她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1951年,她和导师创建了以他们姓氏命名的“WCU(王承书-乌伦贝克)方程”,一经发表,整个物理学界一片哗然。扩大到在科学界,这个公式沿用至今。随后,王承书又证明了索南多项式,再次引起国际学术界巨大轰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讯从大洋彼岸传来,当所有人都认为王承书应留在美国一展宏图的时候,她却拒绝了这份机会,毅然决然地回国。当时战争爆发,美国害怕他们会制造出原子弹,不允许他们回国。而王承书始终没有放弃这个念头。
1955年,中美终于达成协定,她与丈夫迅速提出申请,她将专业的书刊资料陆陆续续寄回北京,足足有300多个包裹。她说:“虽然我的祖国很穷,进行科研的条件差,但我不能等别人把条件创造好了,我一定要参加到创造条件的行列中,我的事业在中国。”没多久,王承书加入我党,将毕生精力全都奉献给了新中国。
匿名三十年
60年代,中苏关系变得紧张起来,苏联发布命令:所有高科技专家即刻撤离。这一举措使得我国的浓缩铀生产工厂瘫痪,无法运作。1961年3月,钱三强找到王承书,交给她一项秘密任务:分离铀同位素。这一步骤,是制造原子弹最关键的一步。


1962年,她只身来到中国第一座浓缩铀生产工厂------504厂。自此,她的名字,从物理学界悄无声息地“消失”,无影无踪、不可寻觅。有一次,小平到504视察,调侃到:“连你的先生张文裕也找不到你啰!”
同年10月16日,一声巨响震撼了世界。神州大地上,一颗硕大的蘑菇云跃然而起,无数的活着的、已经逝去的,先正在奋斗的、流血牺牲的同胞,终于等到了这如同新生儿啼哭般的东方巨响。
四、英雄暮年
晚年的王承书依然孜孜不倦地投身教育事业。培养学生、批改论文。她说:“一个国家教育上不去,人才培养不出来,这个民族就肯定没有希望。”她的低调简朴,发表论文不求署名,不贪图一丝一毫的利益,不追求一点倾斜的权利。1994年6月18日,王承书平静地离开了。
永远的,王承书先生。
文/斋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4 12:11 , Processed in 0.22255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