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53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庐州中庙四顶山,人间胜境两蓬莱!

[复制链接]

2123

主题

2528

帖子

804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3-28 02:12: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许昭堂
中庙——湖天第一胜境
1、中庙。在巢州与庐州中间,有一座古庙宇,历代香火旺盛,故被称作“中庙”。此庙临湖而建,层楼屹立,时为庐州一巨观,号称“湖天第一胜境”。


《合肥县志•古迹志》记载:中庙“在巢湖北岸。旧志:祀碧霞元君。地名凤凰台,突石临流,形如飞凤,去合肥、巢县各九十里,故庙。杰阁层楼为湖天第一胜处。庙亦祀巢湖圣祀,相传吴赤乌二年建。” 《庐州府志》云:(中庙)“在巢湖北岸,地名凤凰台。元大德初建中庙,正德年重修,层楼屹立,为郡巨观。”


中庙自建后,屡废屡建,咸丰四年(1854)毁于太平军战火中,光绪十五年(1889)李鸿章募捐重修,分前中后3殿,计70余间,三进,四合院。一进大殿供神龛;二进大殿为佛事活动场所;后殿为藏经阁,三层结构,稳重质朴。当今的中庙是在晚清时期重修的基础上,又经过多次修建而成的。


中庙建筑独具一格,临湖而立,红色庙墙,陟峭错落,赤迹凤台,直抵湖中,波涛冲刷,纹丝不动。湖浪吞吐,飞沫喷珠,湖潮入洞,犹如鸣钟。远视楼台,生檐飞出,灰色楼顶,宛成丹凤之冠。站在姥山顶上观石矶,矶同巨盆,庙似模型,几株树木点缀,天然一座别致的盆景。庙内,“梁横匾额,殿供神龛,壁描鬼魅,廊画天兵”,被游客誉为“人间蓬莱”、“云护仙坛”。这种师从自然、物化自然的营造技法和匠心独具的设计是中庙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中庙与圣姥庙不是一座庙宇,两者之间有明显区别。“圣姥庙在姥山,晋时敕建”,敬奉巢湖主湖神太姥神像。中庙方志资料记载的建庙时间不一,“吴赤乌二年建”(239)与“元大德初建中庙”(1297),两者相差一千多年。供奉的神位为碧霞元君。因姥山上圣姥庙昔日旺盛的香火被中庙取代,当今往往将中庙与圣姥庙混为一谈。
2、巢湖昭忠祠。位于中庙东侧,祠南北坐向,门临巢湖,风貌依旧。三殿二厢,雕梁画栋,古雅肃穆。


1892年春,恰逢淮军成军30周年之际,李鸿章接到叶志超等人的联名禀贴后草拟奏折,光绪十八年二月初九日上奏朝廷,恳求仿照湘军旧例,在巢湖岸畔建立昭忠祠。此请求很快得到朝廷批准。合肥人家乡观念重,无论退休还是在职的,无论在家乡还是身居外地的淮军将士,纷纷捐助。1893年夏初正式开工,1894年6月落成。


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撰写的洋洋洒洒1800余字的《合肥淮军昭忠祠记》,是对淮军一种准确的历史定位。碑记的高妙之处,回避了淮军镇压太平军、捻军的史实,而着重对淮军从草民武装成长为国防军的历程的重要意义,以及淮军在近代化军队发展史的里程碑价值作了渲染。
3、李文安专祠。李文安,李鸿章之父,字式和,号玉川,又号玉泉,别号愚荃。生于清嘉庆辛酉年(1801)十二月二十九日午时,于咸丰乙卯年(1855)五月二十三日(《近事纪闻》作二十五日)午时卒于巢湖中庙团练公所,终年五十五岁。李文安一生最顾眷二儿子鸿章,不仅成就儿子前程,并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儿子的生命,李鸿章视中庙为自己起死回生的吉祥地,并在巢湖中庙团练公所原址上修建了李文安专祠。

李文安专祠残垣断壁


四顶山——“庐阳一郡胜境”
《庐州府志》载:“四顶山,在合肥县东南。《太平寰宇记》作‘四顶’。《郡国志》云魏伯阳炼丹于此。”明《隆庆志》:“俯瞰巢湖,四峰特起,亦名四鼎。”故四顶山亦称四鼎山,当地人又称朝霞山。山高海拔174米,山体面积2.67平方公里。三面青山,一面临湖,四季翠绿。以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以湖光与山色交映,古有“庐阳一郡胜境”之说。


四顶之美,以“朝霞”为最。每当雨霁露晨,旭日东升,奇光四射,满山璀灿。身临其境,绚丽夺目,忧如涌入五色玻璃。四顶朝霞说法有二:一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相传魏伯阳曾不远千里,入此山炼丹修道,丹成吞服后,他和三个弟子纷纷飞天成仙,就连喂养的一条白狗、一只黑鸡也飞上天。他离开四顶山,炼丹聚集的仙气仍不散,形同朝霞;二说魏伯阳炼丹成功,把仙丹遗到石缝中,丹气发出霞光。传说归传说,清人朱弦作《四顶朝霞记》,曾亲自登山观察,弄清四顶朝霞产生的缘由。他写道:一日晨起,徘徊于是螺髻之侧。适当初晴露旦,草木含滋,旭日东升,奇光四射,俯视四、五里许,恍惚涌五色琉璃中,我始悟。认知朝霞是水气折光反射形成的奇观,乃是大自然赋予的天工之美。

四顶朝霞


山上树木葱郁,名胜古迹颇多。“炼丹池”在西峰,南北长约20米,东西宽15米,深1米多,池蓄山泉,终年不竭,清澈透底。唐代一僧人在炼丹池畔结庐为庵,宋代改建庆和寺,明代改名朝霞寺,寺院在民国时期被毁。原寺蓝舍绀宇,蔚然壮观。寺西侧山峰上有一口井,称为伯阳井,又名蜀井,传说是魏伯阳炼丹取水处。清末,游人失足坠井,遂将井填塞。朝霞书院也毁于民国时期。


山上异石罗布,奇形怪状,故有“小八景”之说。在西峰山腰,两石兀立,状如飞鸟翔翅,翘首观天,曰“鹦鹉观天”。距鹦鹉石相邻,有两片巨石壁立,中间夹一个椭园形石球,曰“夹蚌石”,又名“老蚌含珠”。
在寺遗址右侧,石如鼓座,传说是明末都御史许如兰少时就读书院常坐此石,曰:“都堂石,”又名“都御史座”。
在书院遗址西侧有一石柱,高约1米,顶端平整光滑,上刻棋盘,传说是唐代高僧对弈处,曰:“棋盘石”。
在山峰之西有三块壁立巨石,背依山峰,面向巢湖,其中一石之下为十余丈悬崖,上为椅状石座,坐上去似是垂钓,曰:“钓鱼台”。
在西峰之南,两石突立如门。其七,“天将守门”, 在南天门西边岩下依附一块小石,似兽面人身的天将,把守着南天门,曰“南天门”。
山东偏北有一石器窟,深丈余,宽4尺,高6尺,可容数人,俗称“仙人洞”。


立于四顶之峰,俯视巢湖,波光浩渺,云霞壮观,心旷神怡,真正体味到自然之伟大,自己之藐小。四顶胜镜,不仅吸引了古今游客,尤其是众多文人墨客纷纷登山览景,留下了“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游人来至此,愿舍发和须”等成篇累卷脍炙人口的诗赋。
作者介绍

许昭堂,男,1957年生,毕业于安徽医学院。笔名,舒盲。《合肥通史》编纂办副主任。现任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徽《旅游·生活》杂志副主编,合肥财经学院客座教授,李鸿章研究会常务理事。著有《影像李鸿章》《李鸿章画传》《合肥城图志》《巢湖史话》《优生优育》,与许高彬合著《走近李鸿章》,发表《中国“家与国”起源地探析》数十篇学术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4-26 08:56 , Processed in 0.2548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