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4860|回复: 0

徽州古城的“徽班”,一笔好字两口二黄,当年北大清华的时尚

[复制链接]

84

主题

87

帖子

3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40
发表于 2020-3-24 13: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皖南是体现徽州之美的绝佳之地,而黄山市歙县的徽州古城,又是其中的很有特点的地方。我真的有些后悔,来皖南来得晚了!


徽州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本来开放式的景区,100元的“高额”门票,让人不爽,更让人不爽的是,古城验票“随心所欲”,毫无章法。


很多人说,徽州古城景区非常商业化,不值得一去。其实,最有意思的玩法是在古城里住几天,租一辆自行车或者共享汽车,古城和周边都很有逛头,古城城内景区包含徽园、渔梁坝、许国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纪念馆、新安碑园、太白楼等七处。


我住在了徽州古城里东南角西街一号大院里的青旅,这是一个“神奇”的大院,后文会说。住处距离打箍井街一步之遥,狭窄的打箍井街上有一处曹氏二宅,现在是“徽班纪念馆”,脑海里一直有个问题,“徽班”与京剧到底是什么关系?


徽班纪念馆的门脸很是含蓄。徽班与京剧的传承关系,史称“徽京嬗变”。其重要因素是“皮黄合流”与“徽汉合流”。因为“皮黄”是京剧声腔的“母体”,而徽班、汉调又是“皮黄”声腔较早合奏的剧种。这两个合流”的成功,就为京剧的诞生培养了胚胎。“皮黄合流”,早在“徽班进京”之前就在扬州开始。如当时“春台班”演出剧目中,就有很多“皮黄”合奏的戏了。“皮黄合流”对后来京剧“皮黄腔”的建立,和京剧的形成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徽、汉”之间的密切“合流”,则是在“徽班进京”之后的道光初年。当时汉戏演员米喜子、余三胜、谭鑫培等一批优秀艺术人才随“汉调北上”,汉戏演员进京后,即融入徽班,同台献艺、同戏同演。因此,徽班与汉戏在北京舞台上出现了“徽汉合流”的新局面。


“徽汉合流”对京剧的形成主要体现在三个重要方面,一是:在“徽班”旗帜统一下,不同戏曲艺术人才的相互融合;不同声腔的兼容并蓄,逐渐从混合到化合,从交流到交融,从而使“皮黄腔”发展成为一种“举国齐唱和”的“京二黄”。据说,当年北大、清华等学子们都以“一笔好字,两口二黄”为时尚。


二是:“徽汉合流”极大丰富了演出剧目和表演艺术的发展。如:“三庆班”编演的36本“三国戏”,不仅奠定了京剧剧目的基石,同时也促进了京剧表演体系更趋完备与成熟。


三是:造就了一批艺术人才,如号称“老生前三杰”的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老生后三杰”的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他们既是徽班中的梁柱,又是京剧形成期和成熟期的代表人物。


在“徽京嬗变”进程中,作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贡献。直至1876 年2月7日上海《申报》上出现了“京剧重老生”的评论,由此,“京剧”之名横空出世,徽班之名渐渐淡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3-29 07:18 , Processed in 0.21735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