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56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徽历史上那些璀璨的戏曲明星

[复制链接]

2445

主题

2587

帖子

867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01:2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安徽自古以来就是戏曲之乡,从安徽走出了许许多多的戏曲大家,让我们回顾那些老一辈的安徽戏曲艺术家们,感谢他们对于文化传承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也感谢他们把艺术的种子播撒到了每个人的心中。
程长庚
程长庚,名椿,字玉珊,安徽省潜山县人。清代徽剧、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在京剧第一代人物中,与四喜班的张二奎、春台班的余三胜并称为“老生三杰”、“老生三鼎甲”,程为“三鼎甲”之首。陈长庚为京剧艺术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京剧之父”等。程长庚在中国的传统戏曲的基础上,推动了徽戏向京剧的嬗变。他以匠心独运的唱腔艺术,声容殊众的老生艺术,因人施教的育才艺术,以德孚众的治班艺术,技艺超群的导演艺术,因人施教的育才艺术,以德孚众的治班艺术,在中国京剧史上铸起了一座丰碑。
李宝琴
李宝琴,女,安徽蚌埠人,泗州戏四大名旦之首,安徽省泗州戏剧院院长、有“泗州戏皇后美誉”。有苏皖鲁豫四省“泗州戏皇后”美誉,与严凤英、丁玉兰被毛主席誉为“安徽戏剧三枝花”。她嗓音娇亮,以柔为主,善于结合自己的嗓音来设计唱腔,她的唱腔又融入了一些口语化,独具天真烂漫之致,如崭新花朵,节节高的大腔,重叠往上翻,显得特别大气,不厌不俗,得天独厚,设计了好多新的唱腔儿,且又不离泗州戏风格,虽起伏的幅度较大,但是甜润流畅,唱腔的明快中见含蓄,简捷中见委婉,柔中有刚,清新的特色让人回味儿无穷。
代表作有《走娘家》、《小女婿》、《拾棉花》、《罗成逛庙》、《赵美容观灯》、《小二姐做梦》、《选女婿》、《双拜堂》、《四平山》、《八盘山》、《三卷寒桥》、《西厢段》、《打干棒》、《小书馆》、《鱼篮记》、《丝绒记》等等。
丁玉兰
庐剧女演员。安徽肥东人。出身艺人家庭。幼年随父学戏,十二岁拜师学庐剧。作为庐剧代表人物,庐剧就是她的生命,倾注了她一生的感情。当然也正是由于她和她的剧团的存在,庐剧在很大程度上才从一个只在乡村野寨搭草台班演出的地方小戏逐步成为了能够进入省城立足的地方大戏。作为名角,她用她那玲珑的表演风格和甜美的地方韵味将庐剧一次一次推向全国。
从地方味十足的《借罗衣》到文词高雅的《玉簪记》,无论是村姑还是大家闺秀,无论是青衣还是花旦角色,她都表演得出神入化,活灵活现。这种百变的表演天才征服了淳朴的村民,也征服了苛刻的雅士。就像黄梅戏的严凤英、豫剧的常香玉一样,丁玉兰也可以说是观众心中的一个艺术符号,从一定程度上说,“丁玉兰”三个字就代表了庐剧。
严凤英
严凤英(1930~1968),原名严鸿六,安徽省桐城县罗岭人。女,中共党员,黄梅戏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中国黄梅戏的发展缔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中国黄梅戏传承发展重要的开拓者和贡献者。
严凤英10岁时开始学唱黄梅调,为族人所不容,后跟随严云高学戏,取艺名凤英。在1952年上海举行的第一次华东戏曲会演,严凤英以黄梅戏传统小戏《打猪草》和折子戏《路遇》,获得广泛赞誉,1954年因在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中饰演七仙女而扬名全国。
严凤英的唱腔,首先贯穿着一个“情”字,在深入把握人物性格、测度具体戏剧情境后,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即所谓“洞达事物之情状”,“发古人之喜怒哀乐,忧悲愉快”,也是李渔所指出的“唱曲宜有曲情”,有了“情”才能“变死音为活曲,化歌者为文人”。她嗓音清脆甜美,唱腔朴实圆润,演唱明快真挚,吐字清晰,韵味醇厚,并注重从人物感情出发,力求达到声情并茂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周凤云
周凤云:(1934年--2012年),女,宿州市泗州戏剧团团长,新中国泗州戏第一代担纲演员,泗州戏北派传承代表人物,泗州戏四大名旦之一。
她的唱腔优美,委婉动听,将北派“拉魂腔”唱腔优美曲折、感染力强与南方唱腔柔婉的特点相融汇,在演唱上,他注重以调节气息的方法控制声音的变化,高、低、轻、重,各类声音他都唱得完美自如,寓华丽与端庄,在典雅中见深沉,所谓涵腔唱法,同时吸收其他戏曲的优点,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唱腔流派。常在苏皖鲁豫一带演出。
代表作:《皮秀英四告》、《王二英思盼》、《张郎休丁香》、《张彦休妻》、《压裙记》、《吕蒙正赶斋》、《雁门关》、《绣鞋记》、《血汗衫》、《临江驿》、《陈妙常》、《戏牡丹》、《三贤》、《王海棠打桑》、《闹菜园》、《昭君出塞》、《马前泼水》、《狸猫换太子》等等。
老百姓说她是“汴河岸畔的一朵鲜花”。
王宝莲
王宝莲,1936年生人,宿州市泗州戏剧团当家花旦,安徽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她与姐姐王宝侠珠联璧合,当年在梨园行可谓是一段佳话。1957年随安徽戏曲代表团进京汇演,在怀仁堂受到国家最高领导人毛主席、周总理等亲切接见,同年有幸与严凤英、霍桂霞、周凤云、李宝凤一起,参加文化部第二期戏曲演员讲习班,得到梅兰芳大师亲授。
右一为王宝莲,左一为霍桂霞
她嗓音甜润,扮相俊美,唱工保持了缠绵委婉的韵律,优美深情的品格,她做工活泼洒脱,擅长刻画人物,并在“演戏演人物”,“唱戏唱心声”的探索中,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霍桂霞
霍桂霞,女,泗州戏四大名旦之一,安徽省泗州戏剧院艺术指导
民间有着这样的谚语:“李宝琴有李宝琴的“浪”(表演眉目传情、风趣幽默、生动形象)、李宝凤有李宝凤的“做”(表演武功瓷实、开打讯利、身手矫健)、霍桂侠有霍桂侠的“唱”(唱功音域宽厚、响遏行云、声动梁尘)”。
自幼就受到艺术熏陶,五岁学戏,八岁登台,擅长青衣。1944年参加嘉山县抗日民主根据地文艺训练班,常演出于淮河两岸农村。19岁组成“霍家班”,进入蚌埠演出。要说霍桂霞的绝活,可以说是她的大唱段,长唱段的功夫,这也是别人无法跟她相比的。
民间称她为:“金嗓子银调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5 22:57 , Processed in 0.24189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