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54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楚国旧都今何在?太和宫集入梦来

[复制链接]

2152

主题

2267

帖子

763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63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00:1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抚摸着精心珍藏多年的物什,太和县宫集镇东殿村居民张兴波依然兴奋。66岁的他研究家门口的殿顶子遗址已经40多年。张兴波几乎把一生的心血都放在收集实物和整理史料上。他虔诚地认为,世代居住的这片土地就是楚国古都钜阳城的所在地。


探访殿顶子遗址
张兴波所说的殿顶子遗址位于太和县宫集镇辖内。据传,遗址分布在宫集镇张营、靳楼、靳沟口、钜阳村等几个村,当地人称“楚王城”,有研究学者认为这里是楚都“钜阳”的所在地。
8月22日,在张兴波等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殿顶子遗址所在的钜阳村,老远就看到一处书有“楚都钜阳宫殿遗址文物展览中心”的高大牌子,旁边还设立了一块“殿顶子遗址”的阜阳市文保单位的保护牌。
“这碑牌是我们几家兑钱立起来的,就是想告诉世人,这里就是钜阳城的所在地。”张兴波说。
如今,一条乡间柏油马路横穿殿顶子遗址。如果不是随行人员介绍,记者很难将面前一片地势高耸的玉米地和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楚国宫殿遗址联系起来。
不过,和普通玉米地相比,这里确实有不同寻常之初。汽车行驶在乡道上,越过抽穗的玉米能看到不远处的西殿村、东殿村等村庄。
踏上殿顶子遗址,记者发现这片区域比周边高出很多。“小时候,殿顶子比现在还高,大约高出地面五六米。”张兴波介绍说,解放初期,城址尚清晰可见。随着岁月变迁,这块高地慢慢变低了,只是比周边地方略高一些,面积也出现萎缩。
张兴波告诉记者,当时的钜阳城内除殿顶子这片高地外,西北角还有一块高地,旧时称为城父寺(讹为成佛寺)。城址南边,是一条白玉港,俗名乌江。南边不远,又有一个几十亩大的高地,为古玉禅寺(俗名灰角寺),东北部不远处就是蜿蜒流过的西淝河。
有考古专家认为,古人逐水草而居,彼时,丰沛的西淝河和水路交通,让殿顶子成为筑城的绝佳位置。
村民王秀兰在殿顶子遗址附近的马庙小学对面开了一家小商店,商店里来来往往的村民,聊起殿顶子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都能说上几句。
事实上,自从嫁到东殿村以来,王秀兰就认为脚下的土地就是楚国钜阳城的城池。时至今日,当地还有钜阳村等村庄名称保留着当年的历史痕迹。
史料对此也有相关记载。《乾隆阜阳县志》古迹“钜阳”条:“钜阳,县西北40里有细阳城……战国时考烈王迁钜阳,此即钜阳城址。”
实际上,相关部门对殿顶子遗址的考察一直没有停止。建国后,省、市、县文物部门先后对该遗址做过普查和局部抢救性发掘。上世纪50年代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地表可见城垣痕迹。
世代居住于此的张兴波对殿顶子一直比较关注。在当地人口口相传楚国古都遗址的基础上,他更加注重查找相关文献和文字记载。
早在1983年,张兴波就在《安徽日报》的相关报道中看到过关于殿顶子的记载:楚都钜阳城遗址在太和县宫集区朱庄乡。
黄山书社出版的《太和县志》(1993年版)记载:朱庄故城址,在县东北35公里朱庄乡,东临淝河。现存有宫殿遗址,在故城东南部,高出地面约3米,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300米。俗称“殿顶子”,谓是楚国宫殿旧址。


历史遗存丰富
以此推断,如果是楚国国都,那么殿顶子遗址存在的年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2300年左右。
脚下的土地在2300多年前曾是楚国的宫殿。张兴波对此深信不疑。在他的记忆里,在这块高地上,夏季暴雨之后,常会裸露出石、骨、铜、铁各种古代箭头,村民会在各种场合捡到鹿角碎片等物什。
在殿顶子西侧修建济广高速公路时,施工方无意中发现了很多物什。平时,谁家盖房子挖地基、农家翻地等也都能发现类似的物品。
8月22日,记者在殿顶子乡间道路两旁、玉米地里和西淝河岸畔随机走访,到处可见到各种残存的陶片等物件。
从文物保护牌所立之处往东走,在西淝河西南侧有一座废弃的土窑。土窑旁边是一块空地,不远处绿树成荫、碧水荡漾,有钓者静静端坐,偶有白鹭飞过,一幅和谐生动的田园画面。
土窑东侧挖了几个探方,探方内切面的文化层清晰可见。据了解,殿顶子遗址已进行过多次规模不一的勘探。2003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殿顶子遗址做局部调查勘探,遗址平面略呈正方形,面积约289万平方米,地层文化堆积厚0.9至2.5米,遗址内沟渠纵横交错,古井众多。
相关记载显示,殿顶子遗址平面略呈正方形,地表可见绳纹、乳丁纹、菱形纹筒瓦、板瓦残件等。出土器物计有陶罐、鼎、盘、盆、豆、钵、瓮、筒瓦、板瓦、铁臿、铜镢、铜簇、铜剑、蚁鼻钱等。
“早些年,当地不少人认为,犁地时翻出古物件,不扔掉不吉利,而我就到处捡拾大家扔掉的东西。”张兴波说,这种习惯一直持续了好几年。
为防止这些物什流失或遭窃,张兴波和当地几位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成立了文物保护小组。如今,他们搜集了许多文物,还曾经为文物找家,专门成立了太和县宫集镇楚都文物馆,后来场馆建筑另作他用,在征得村民和相关部门同意后,张兴波将这些物什珍藏到自己家中。
在东殿村张兴波家中,他神秘地往返于多个房间,最终拿出了一个布包裹。张兴波小心翼翼打开绒布,露出了钱币、箭头等物品,物品上面还标有相关部门的鉴定编号。
“这是楚国钱币,在我们这里,人们习惯称它为阴由。”张兴波拿起一枚手指盖大小的铜币说,早些年,只要一下雨,当地群众就能看到这种钱币,所以给它起了这样一个有些滑稽的名字——阴由。
随后,在层层布包拆掉后,一件小巧精美的弧形铜器展现在记者面前,在阳光照射下反射出光芒。“这是楚国的一件挂在衣服上的装饰品,可惜,被一户村民收藏时不小心弄断了。”言语间,张兴波满是惋惜。
2017年4月,为迎接省考古研究所文物鉴定站专家组,张兴波和镇文化站站长王敏一起挨家挨户探访物件,并作了详细记录。
“这么多年,为收集这些东西,我花了不少心思。”张兴波说,“有些人愿意把东西放我这里保存,有的愿意自己暂时留存,目前也没有强制集中。”
张兴波走访搜集的这些文物成为楚国钜阳城遗址的实物见证。“村民都通情达理,只要有需要,他们愿意随时拿出物品乃至上交给国家。”张兴波说。


楚都钜阳城寻踪
2017年,基于前期文物部门的勘探和张兴波等楚文化研究者的研究接触,安徽省文物部门决定对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部分勘探工作,并提出“殿顶子城址”概念,确认是一处由楚人建造、开始使用并沿用至两汉时期的特大型城址,初步判断城址分布范围为12.92平方千米,包括护城河、城墙、城内外建筑基址、墓葬区等。
文物部门对现有的资料综合分析和深度调查显示,“楚王城”的宫殿背北面南建设,彼时宫殿占地广大,建筑宏伟。
几十年关注殿顶子遗址的张兴波认为,殿顶子就是《史记·六国年表》所载之楚考烈王十年(公元前253年)“徙于钜阳”之楚都钜阳城遗址。
张兴波认为,自己的观点有三个方面的支撑:第一,数百年来,殿顶子周边村民代代口口相传,认为殿顶子就是楚国旧都遗址;第二,从地理地标来看,周边有西淝河等河流,符合逐水而居的特点,遗址区周边伍奢冢、东殿、阴阳城、干溪沟、灰角寺等相关遗存也被发现;最重要的是,殿顶子遗址发现了不少文物。
不过,也有考古专家认为,从战国晚期诸国战争形势及楚国特定的历史地理环境看,显然不能完全排除《六国年表》所记的楚国迁都钜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殿顶子的发现与楚都有不少相吻合之处,但并不能就此认定其即为楚考烈王所迁徙之都城钜阳,还需要继续从考古和文献研究两个方面继续做大量工作,考古工作尤为关键。
阜阳市博物馆副馆长杨玉彬长期关注楚国文化和钜阳城遗址考证工作。他在《钜阳城:楚都旧梦何处寻》一文中引经据典,列举了很多文史资料,从众说纷纭的“楚都迁钜阳”疑案、楚人迁都、钜阳的陪都性质与楚迁钜阳考察、“钜阳”和“细阳”名称衍变与位置之争到寻访钜阳——殿顶子、原墙集与腰庄遗址的考古调查等几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考证和观点。
杨玉彬认为,殿顶子遗址远离古细水约20公里,谓之“细阳”名悖于实,遗址内几处地层剖面标本均为汉代遗物,尚未发现早至战国时期的文化层。
文史考古界的不同声音,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相关勘探和试发掘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可以期待,通过科学发掘能一步步解开殿顶子的神秘面纱,用科学的考古方法、详实的史料记载和丰富的文物资料来重现2500前年的那段岁月。


记者 徐风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6 09:53 , Processed in 0.21632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