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080|回复: 0

宣城|但留一刀纸,还与子孙书

[复制链接]

2429

主题

565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311
发表于 2019-7-17 11: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安徽的一个小县城中,
一个中年人正对着
一张薄如蝉翼的空白纸张,
眉头紧锁,思绪连连。
这张白纸来历不凡,
乃是一种古法制作的极品宣纸,
名为“奇绣”,
“薄如蝉翼洁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
说的就是这种最难制作的宣纸。
原来是上海博物馆需要修复
一些画于“奇绣”之上的宋代名画,
博物馆特地寄来
这种现存不多的名贵宣纸样品,
希望在这个小县城中,
重现老祖宗的古老技艺。
这个难题也只可能在这个群山环绕的
小县城中解决,
作为宣纸的发源地,
泾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这里生产着最适宜制作宣纸的原材料青檀,
生长于泾县的青檀木,
树皮纤维细腻均匀,用来造纸成浆率高。
说来神奇的是,一旦离开泾县,
同样是青檀,树皮的质量就大打折扣。
抗日战争期间,
长期觊觎宣纸技艺的日本人到泾县
搜集了大量青檀树籽,
运回本国精心种植。
但无奈,由于气候和土壤的细微差别,
日本人造出的“和纸”始终不能与宣纸比肩。
若把青檀纤维比作宣纸长而韧的骨架,
那生长于泾县中部、
宽阔河谷平原上的优质沙田稻草,
就是宣纸的血肉。
经历了四季风霜雪雨的原料,
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如同一场漫长的接力,
从伐木、割草的农民到制纸的工人,
所有人都按工序奔跑接棒,
所为的不过是这一张薄薄的纸。
纸张成型的第一关键环节就是捞纸,
手工捞纸讲究的是精细。
捞纸的师傅一般是两人协作,
听水的声音,感知竹帘晃动的韵律,
在号子声中,
均匀附着着纸浆的竹帘浮出水面,
就形成了一张湿漉漉的宣纸。
捞纸工在每天一千多次、
一生成百上千万次的实践中,
将手打造成了一杆秤,
养成了误差极小的手感。
湿润的宣纸被放平压实,
缓缓挤出水分,
然后,宣纸的命运就交给了晒纸的工匠。
古代的日光烘晒,
现在已经换成了在室内用加热了的焙来烘干。
又薄又湿的宣纸,
是靠晒纸工一刷一刷地定在加热的焙面上。
晒纸工都有一双粗糙的大手,
但他们悉心地体会着纸张柔软细腻的感觉,
让宣纸像白绸一样张开,
依靠着自己的毛刷让宣纸成型。
晒纸工奋臂挥舞毛刷,
手法干脆利落,连贯流畅,
如行云流水一般,
每一刷的走向都稳稳当当。
晒纸工中的大拿毛胜利师傅说:
“一张纸22刷,在我的手下,
它不可能多一刷,也不可能少一刷。”
柔润的纸张在焙面上平平整整,
薄薄的纸上,刷子从上面划过,
就像踏雪无痕一样,
刷纸的大拿都已经把手中的毛刷练到了化境。
泾县天然的环境优势和
沿袭千年的严谨法式,
再加上历代工匠的勤勉执着,
让天工与妙手合成出这难得的神品。
无数绘画杰作、书法墨宝、
传世典籍、名碑拓片等,
都是以宣纸为载体,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
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
所以坚持宣纸的古法制作,
成为了造纸工匠传代的荣耀。
但这荣耀也面临着传承的断代,
宣纸制作工艺的非遗传承人曹光华说:
“目前能够进行
宣纸工艺制作的都是40-50岁的人,
我敢断言,就是这样的品质,
10年后也很少会在市场上看到了。”
更严重的问题是,
价格低廉的现代宣纸充斥市场,
让古法宣纸节节败退。
如今,市场上90%以上的宣纸,
都是用劣质的原材料、
再加上各种化学技术造成的
容易水解破碎的现代宣纸。
唐宋以来的文人墨客在“古法纸”上写字作画,
时间过去近千年,
如今依然保存完好。
但现代宣纸却不是合格的文化载体,
因为它有“只争今朝”的属性,
百年之后,
我们留给子孙的墨宝或许会变成一堆烂纸。
曾有学者建议将黄山市改名为徽州市,
让充满古韵的地名
焕发这块土地的文化内涵,
唤起人们关于文房四宝的古老回忆。
但如果改名有用的话,
也就没有那么多失传的工艺了。
泾县有一颗600年古青檀树,
它还将长久地生长下去。
但我们宣纸制作的古法技艺还将存活多少年,
宣纸“纸寿千年、墨韵万变”的美誉
又能流传多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3-29 08:44 , Processed in 0.21082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