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47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游景点的纪念品,为什么这么low?

[复制链接]

2370

主题

2565

帖子

883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83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13 19:36: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山东某知名景区,
有个人在旅游纪念品商店里,
花二十块钱买下了一顶帽子。
然后他戴着这顶帽子来到湖南某景区,
发现了同样的帽子款式,
只是颜色不同,
于是他和店家说是这里买的帽子,
想换一个颜色,
店家二话不说就给他换了。
接下来他到了福建的某个景点,
如法炮制,
又换了一顶颜色不同的帽子。
听起来这像是个不太好笑的段子,
但却反映出一个普遍现象——
当下旅游纪念品的千篇一律。
几乎在每一个景区都可以看到
玉佩、佛珠、钥匙扣这样的小玩意儿,
它们有的只是简单粗暴地印制上景区的图案,
有的干脆不体现出任何所属景区的特征。
纪念品单一也跻身进了
除交通安全、强迫购物、景区拥挤之外的
" 最伤害旅游体验 " 排行。
在地理位置相距甚远、
文化习俗迥异的不同景点,
一些旅游纪念品却惊人的相似:
开封清明上河园售卖的
手工珠子手提包,
不仅云台山景区有同款,
信阳某景区也将其作为纪念品售卖。
而嵩山少林寺的佛珠、平安石、汽车挂件,
在华山、武夷山也能见到一模一样的产品。
有网友吐槽:
纪念品都是义务造,
似乎也已经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义乌也被调侃为
“一站玩转全国古街”。
近年来,
旅游业蓬勃发展,
但很显然,
旅游纪念品的质量
并没有跟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而上升。
好不容易出去玩一趟
不带回点东西作为纪念是种遗憾,
但放眼望去却不知道带什么好,
于是纪念品在很多游人眼中,
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一位景区负责人表示,
景区的商家进货往往只注重销量,
并不会考虑景区文化或是特色。
同时知识产权保护薄弱,
山寨风盛行,
产品越好卖,
越容易被模仿。
另一方面,
景区往往把门票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高价的门票也在某种程度上
使得一部分游客热衷于廉价的纪念品,
从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尽管我国已经是一个旅游大国,
但旅游购物只占旅游业收入的28%,
而欧美国家却占到了50%到60%。
英国所有公立博物馆都不需要门票,
馆内旅游纪念品的销售
是博物馆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纪念品的种类也涵盖了各个方面,
小到儿童玩具大到厨房用具,
都被设计成了带有景区元素的旅游纪念品。
在阿姆斯特丹大街小巷的商店里,
随处都可以看到以木鞋为原型的纪念品,
上面画着各式各样的图案。
著名的俄罗斯套娃,
甚至能够以政治人物来戏谑,
这种套娃与列宁胸像等苏联时期的纪念品
一起摆放在俄罗斯的路边摊或游客市场。
德国摄影师Michael Hughes
拍摄了一组名为“纪念品”的摄影作品。
他用在当地购买纪念品
取代真实世界里的地标与景点,
拍摄出了一系列极具创意的照片。
城君认为,
旅游纪念品的设计,
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设计。
纪念品中沉淀的文化与美感,
是可以移植到生活的日常用品中,
同时传递出创意与诚意的。
台北故宫的一卷
印有康熙御批“朕知道了”的胶带一经推出,
便受到追捧。
故宫淘宝更是借着特色纪念品,
再次捧红了康熙,雍正、朱元璋等历史人物,
也为年轻人了解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国,
将传统文化浸润到旅游纪念品中,
并非一件难事。
城君觉得,
旅游纪念品的千篇一律,
是否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
景区的特色也在一点点被同质化。
有人感慨:
越来越多的景点情怀泛滥,
却鲜有特色。
在这个强调个性的时代,
同质化的产品终将会被取代。
毕竟,
美国最负有盛名的管理学大师
托马斯·彼得斯曾说过:
“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4-25 18:01 , Processed in 0.22015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