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2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撮镇,从孔圣人说起

[复制链接]

2139

主题

2544

帖子

80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9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00:34: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县城店埠的“南大门”有座千年古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紧邻合肥市区,泱泱皖中腹地,滔滔巢湖之滨,南淝河、店埠河蜿蜒而来,在此交汇,孕育了这座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千年古镇——肥东县的撮镇镇。

1 镇名与孔圣人有关

相比较肥东县其他几个有影响的古镇,在撮镇人的眼中,自己的古镇历史更加悠久,最迟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形成规模了,有段家喻户晓的故事似乎可以佐证。

传说孔子周游列国,路经此地,巧遇项橐等小儿在路上撮土筑城游戏,挡住车子去路,孔子要孩童们让车,而项橐却理直气壮地说:“只有车让城,哪有城让车!”孔子听了惊问:“小儿岂有难乎?”因问曰:“汝知天下何火无烟,何山无石,何水无鱼,何树无枝?”小儿随口答道:“萤火无烟,土山无石,井水无鱼,槁树无枝。”

小儿反问孔子曰:“鹅鸭何以能游,鸿雁何以能鸣?”孔子答曰:“鹅鸭能浮皆因足方,鸿雁能鸣皆因项长。”小儿辩曰:“鱼虾能游,岂因足方?蛤股能鸣,岂因项长耶?”

孔子无言以对。小儿又问曰:“汝知天上闪闪有几星?地下碌碌有几人?”孔子曰:“仲尼适来此地,何必谈天说地。”小儿曰:“要论眼前之事,眉毛共有几根?”孔子喟然叹曰:“后生可畏,知来者之不如今也!”项橐见孔子折服,便拆城让车。

后人为纪念此事,即以撮城为名。以后人口渐多,建镇于此,叫撮城镇,又因城镇近音、近义,省掉城字叫撮镇。

2 重新考证撮镇之说

故事当然很动听,但仔细追究,我们会发现最初的出处应该是《三字经》里的“昔仲尼师项橐”。

姓项的人大多熟谙“烹天子父,为圣人师”这幅对联,那也是两个故事,一个是楚汉至争时,项羽抓到刘邦的父亲后,准备用大鼎将他煮死,被项伯制止;另一个是春秋时孔子曾经拜在项橐的门下,向他学习礼仪,当时项橐只有7岁。

与许多名人一样,各地流传着大致相同的与他们有关的故事,比如项橐挡孔子道,在山东、湖北、安徽均有类似的传说。后世据此编出了《孔子项托相问书》、《新编小儿难孔子》等启蒙书籍,目的也是和南宋王应麟编写《三字经》劝诸后生一样,“古圣贤,尚勤学”,何况普通人乎!

无论如何,撮镇历史上流传着这样一段美好的故事,带给大家的是崇尚人文历史的自豪感,至于故事的真正发源地到底在哪里,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3 撮镇还有两个版本

关于撮镇名称的来历,孔圣人师项橐是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其实,据文史专家的收集整理,还有另外两个传说。

史载:“撮镇,在安徽合肥县东三十五里店埠水东岸。一作撮城”。传说从前在今小街一带有一冯城,距通道较远,生活极不方便,城里行人无几,空空荡荡。后来,有一任县令见城西有一天河,风景秀丽,风帆往返如梭,因而拆冯城而在天河旁建镇,故名拆城。以后人口渐多,规模逐渐扩大,叫撮城镇,又因城镇近音、近义,便省掉城字叫撮镇。

第三个传说就简单了,是以街道形状来命名的。据说以前镇里的东街、南街形似大锹头,中街像个锹把。撮镇那里的方言把用锹铲东西叫撮,撮镇之名由此而来。

在城市待久了,周围的乡镇是个休闲的好去处。而选择在撮镇街头溜达,绝对是个不错的主意。既可以和街边的行人打听某个地点在哪里,也可以随便敲开一户人家,进去听主人聊一聊小镇的故事。

于是,我们得悉曹操屯兵积粮之处,今天仍以“曹营街”、“官岗”、“大仓头”、“马场”、“马王塘”的名称流传下来;马皇后驾临时修建的马桥等名胜古迹依然光彩照人;至于已经消失的憩凤阁、驸马庄、徐用墓等,虽然今天已经不可能再见到旧时模样,但有关的民间故事仍在撮镇传诵。

“东岳庙前,月色水声千古趣,文昌楼畔,天光云影万年春”,类似这样的佳联,在撮镇的老人们口中,皆可成诵。每当那时,擅长讲述的老人们,仿佛都变成了慷慨激昂的说书艺人。

4 遗迹也是遍地开花

因为历史悠久,留下的故事、传说就多,遗迹也是遍地开花。据撮镇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撮镇自古是龙虎际会、凤凰展翅之地。一代枭雄曹操,大脚贤后马秀英,元末名臣余阙等都曾在这里叱咤风云,上演了无数出精彩的悲喜剧。

镇上老街有一爿畜产废品收购站,陈善新老人从事这行已经半个世纪了,主要从周围的乡下收购兽皮、禽类的毛绒等。他说,解放前的撮镇是个乡村小集镇,街道既短又窄,有句话形容说是“孤井独庙裤裆街”。

所谓孤井指的就是凤凰井,传说是明代朱元璋的皇后马秀英下令挖凿的。井水丰沛,我们一眼看去,井水离井口不足1米,三五大婶蹲在井边,打水洗衣洗菜,井沿勒出道道深沟,尽显沧桑。

而独庙指的是东岳庙,老撮镇人习惯称之为大庙。可惜的是已经荡然无存了。倒是昔日被称为裤裆街的三条老街还在,那站在岔路口看形似裤衩的模样,只是也改头换面了。

裤裆街在鼎盛之时,商业极其繁华,聚集着上百家商铺,周围是纱市、牛市、布店、药店、米行、竹木行等。街上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近处的有龙塘、长临河的百姓,远处的有定远、凤阳、嘉山等地的客商。

解放后,撮镇增建了南大街、北大街、新街、横街、车站街5条街道。1950年的时候,撮镇为乡级镇,1984年为区级镇,南临合裕公路,北靠淮南铁路,西跨店埠河,使撮镇具有铁路、公路和水上运输的优越交通条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21 06:38 , Processed in 0.21024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