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0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徽合肥:八百里湖天慨而慷,十二年滨湖旭日升!

[复制链接]

2398

主题

2579

帖子

857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57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24 00:2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李新生
湖光碧色天,锦浪绕渔船。万顷粼波地,千年古渡边。姥山逢盛世,烟火庆新椽。故事巢庐变,生民口耳篇。——《过巢湖有作(其三)》
每次经过巢湖,行车在宽阔的环巢湖大道上,我总会停下车,极目远眺一会,吟咏片刻,往往此时,心动而能有所作。上面的《过巢湖有作(其三)》便是其中之一。

巢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摄影 | 束文杰)


对于巢湖的了解,很早只是从地理书中知道:它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关于巢湖其他方面的记忆,或许就是耳闻的1954和1969年的洪涝灾害,以及亲身经历的1991年洪涝灾害。这种记忆不好,总是与灾害联系在一起,在心底里始终有着一种很莫名的感觉,不能言明。
时光如电,2016年,随着孩子到滨湖读书,我与巢湖的接触终于零距离了。滨湖,即合肥市滨湖新区,隶属包河区,濒临巢湖而建,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区。

合肥滨湖新区(来源 | 东方IC)


第一次站在环巢湖大道上,我惊叹于浩渺的湖面。夏日的阳光下,波光粼粼,浮金跃银,浩然无边,摄人心魄。湖中小岛有的若绿螺,有的似乌龟,停在湖的中央,静观水波摇荡,岿然不动。远处是隐约群山绵延,水天一色处,鸥鸟翔集。渔船次第远航,到更远处去打鱼。渔船上的红旗在风中摇曳,俨然出征的气派。我惊叹于这湖光山色,流连于这天长水碧,走在这宽阔的环湖大道,不觉心情舒畅。“八百里湖天”的美誉,可谓实至名归。
渐渐地,在与巢湖的耳鬓厮磨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 “她”的过去。


一个故事可以口口相传,一个传说可以传播千年。父亲曾用一句话概括巢湖往昔:“陷巢州,起庐州。”我当时并不太清楚,也没过多追问。现在,在巢湖边,我追寻着这句话的根源,却发现这句话原来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
相传巢湖古时并不是湖,而是州。某年,天大旱,百姓苦不堪言,纷纷求雨。而天庭并未准雨。龙宫小白龙看到百姓的苦难,不顾天庭制度,私自降雨于巢州,解救生灵。而小白龙触犯天条,被打下凡尘,巧遇焦姥,为焦姥所救。小白龙为报焦姥救命之恩,偷偷将天帝将陷巢州的天机告诉焦姥。焦姥闻讯,及时把这个消息告诉巢州百姓,众人因此而得救。但是焦姥母女却因奔走传讯而延误了逃生的机会,最终未能逃出滔滔洪水。
中国的很多神话传说,其实都是一段人与自然抗争的佳话。“陷巢州”的神话传说也不例外。神灵小白龙善良仗义、知恩图报的善举,焦姥舍己救人、献身滔滔湖水的精神,都是人性中至善至美闪光点,值得世世代代传扬。中华民族的主旋律始终在神话传说中,口口相传,生生不息。
2001年,巢湖市考古人员来到巢湖北岸唐咀村湖滩上发现散落很多陶片,还有不少建筑的地基遗迹,几口陶制井栏的水井,有一口水井旁还有一棵粗壮的古树树根。随后安徽省考古专家到现场勘察研究,根据出土文物研究,最早的为新石器时代玉斧,最晚的为西汉王莽时期钱币,时间跨度三千年。往事越千年,沧海桑田。昔日的巢湖应该是人烟阜盛,商贾繁华。一次地质巨变,古巢州沉入湖底。八百里烟波浩渺的巢湖封存了千年的记忆,荡漾的湖水一声声地诉说着往昔。如今只留下只语片言,待后人在依稀渺茫中梳理曾经的繁盛。“夫历阳之都,一夕化而为湖。”(《淮南子》)“一夕”之变,令人唏嘘不已。“借问邑人沉水事,已经秦汉几千年。”(唐·罗隐)若问沧桑事,只在“陷巢州,起庐州”六字中了。
今日,当我举目望去,巢湖岸边鳞次栉比地建起一栋栋高楼;通衢大道,车水马龙;夜晚,灯火辉煌,一派繁华。古巢州人们是否会想及,他们沉入湖底的几千年后,巢湖岸边竟然又是一番现代化都市的景象?
“姥山”依旧矗立在湖中,默默不语。历无数春夏秋冬,风霜雪雨,而经久不变的是,她仍然默默地见证着过往而今的巢湖。


滨湖新区的建设如火如荼。地铁1号线已经开通,终点站:九联圩。“圩”,是极具地域特征的地名。 “岗”“冲”“岭”为地名的,一般是丘陵地带,高低起伏;而以“圩”为地名,常常是水田地带。九联圩地处巢湖岸边,本来就是极为平坦的圩田地带,依湖而成,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农耕。九联圩不远处,便是丙子埠。干支命地名,满满的文化味。丙子埠始建村起集于清朝乾隆十一年,是年丙子年,故名“丙子埠”。丙子埠处在派河的入湖口,水路便利,有着丰富的水产,因而,丙子埠随后便逐渐成为繁华集市。

巢湖(来源 | 东方IC)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九联圩、丙子埠等一带的百姓,过去一直是因水而生。水来了,他们撑着渔船出湖打鱼;水退了,跳下渔船来种田。打鱼种田两不误,典型的半渔半耕、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种生活状态甚至可以说一直延续到上世纪末。
千年以来,巢湖岸边的人们基本上都是过着这种生活:要么“面朝黄土背朝天”,要么“朝出打鱼暮归舟”。
时过境迁,随着滨湖新区的规划、建设,短短的十几年时间,这一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昔日的渔村、村落早已成为发黄的相片,代之而来的是一栋栋高楼林立,一条条宽阔的城市道路纵横交错。如今在九联圩、丙子埠,你永远都不会看见渔船、渔夫了!如今,它们都是标志性的地名和地铁站名,成为滨湖新区的历史承载和名片,让人们去慢慢回味当初的农事和渔歌。
当我站在25楼的阳台,看着左边写有丙子埠的标牌,那是一栋高耸的商业大厦,我不由地想着丙子埠曾经的过往。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副场景:奋力散着渔网的渔民,在湖上一网一网地网着鱼。在落日的余晖中,他们摇着小船,慢慢靠岸。而这一切,都已经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成为历史的烟云,沉淀到历史的底层去了。无论怎么回味,它终究是回不到现实中来了!我感慨颇多,写下了这样几句:“道生万象干支地,斜倚巢山放啸歌。满目湖光盈日月,轻舟苇叶去江河。新城次第楼高起,旧渡常思雨密沱。揽胜塘西风景秀,闲来漫步柳婆娑。”——丙子埠,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地方。


如果要说到文化底蕴,“万年埠”在滨湖新区应该算作首屈一指。追根溯源,其悠久的历史上可溯至公元前770年。那时的“万年埠”已经成为合肥的水运码头。万年埠码头,连通长江、巢湖和合肥,经千年不衰。这里曾经是商贾云集,船头攒聚;南来北往的商人,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更有南腔北调的交流,各地风俗的融合。它曾是淮军的集结练兵的场所,李鸿章曾在这里下沙场点兵,挥师南下。无独有偶,在渡江战役期间,万年埠码头还为解放军横渡长江在运输兵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今,当我们站在渡江战役纪念馆前,向远处望去,波涛不息的湖面,是曾经的风云际会的见证。一轮明月朗照,八百里湖光中折射出历史的沧桑。但是,历史沧桑同样又造就了新的时代。新的时代以高昂的姿态,正书写着伟大的赞歌。
今日的万年埠,不仅仅是地铁站台,更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圈。作为地标建筑的“中国鼓”,正在敲响新时代征程的最强音。万年埠商业圈内有万达主题乐园、万达茂、万达国际电影城等文化、旅游、商业多种配套资源。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全新的滨湖,全新的巢湖经济圈;在这里,我们能体会到时代的发展,沐浴到时代的新风;在这里,我们真切地享受时代带给我们的富足,用心地品尝这新时代的成果。我不用歌声去赞美,我愿意用我的文字去书写。于是有了《过万年埠》:“隐隐楼高薄雾徊,轻罗漫卷素蛾裁。粼波漾漾天心见,桂棹摇摇水面开。万载湖光明月好,千年埠口锦云来。鱼乡一网春秋醉,伴得星河入紫台。”


每每经过巢湖,我都忍不住停下。站在湖边,我心潮澎湃。伟大的时代,创造伟大事业。我们的人民,励精图治;我们的民族,百折不挠。百年苦难,巢湖见证了积贫积弱的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巢湖周边的人民分享了红利。我们的路还很长,征程中还会有许许多多的坎坷与苦难。但是,巢湖正波涛涌起,每一浪都充满力量,拍岸惊涛传后世;每一浪都充满激情,催人奋进,促人奋斗。八百里湖光,见证历史沧桑巨变慨而慷;八百里湖光,开动中国巨轮高歌猛进冲向新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4-26 16:18 , Processed in 0.23218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