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551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蔡文姬: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韦力撰

[复制链接]

2453

主题

5701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9 12:4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题目中的这句诗出自蔡文姬所撰《悲愤诗》,此诗记载于《后汉书·董祀妻传》,该诗为五言体的长诗。然有意思的是,《后汉书》的该传中还收录了蔡文姬的另一首《悲愤诗》,这首诗的区别是在写法上不同于前一首的五言体,而是用了句句带“兮”字的骚体。对于这两首诗,后世有着近千年的争论。
游国恩在《中国文学史讲义》中引用了苏轼在《东坡志林》中的说法:“东坡谓此诗不类东京,乃后人拟作者,范书载之本传误也。且琰之入胡,在父殁之后,董卓既诛,伯喈乃遇祸。今此诗乃云以卓乱入胡,其伪甚显。”
苏东坡是第一位提到蔡文姬所撰的五言体《悲愤诗》可能是一首伪作的人,其认为该诗中所提到的诗句,从历史的先后顺序来看,与事实不符。东坡认为,蔡文姬被胡人抢去是她父亲去世之后的事情,而实际上蔡文姬父亲蔡邕之死却是在董卓被杀之后,然而《后汉书》中所叙述者并不是这个顺序。跟东坡同时代的蔡居厚认为东坡说法不对,其在《蔡宽夫诗话》中称:“《后汉·蔡琰传》载其二诗,或疑董卓死,邕被诛,而诗叙以卓乱流入胡,为非琰辞。此盖未尝详考于史也。且卓既擅废立,袁绍辈起兵山东,以诛卓为名,中原大乱,卓挟献帝迁长安,是时士大夫岂能皆以家自随乎?则琰之入胡,不必在邕诛之后。其诗首言‘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共欲诛不祥’,则指绍辈固可见。继言‘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则是为山东兵所掠也。其末乃云:‘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则邕尚无恙,尤亡疑也。”



纪念馆大门
蔡居厚称有人认为《后汉书》上所记载的蔡文姬的两首诗是伪作,他认为这是没有仔细考察历史而得出的结论,因为当年董卓专权,袁绍起兵反董,于是中原大乱,董就胁迫汉献帝迁都于长安,在这个过程中,朝中的官员们都被董卓胁迫到了长安。如此混乱的局面,这些官员们不可能都带着家眷同行,所以说,蔡文姬被胡人抢去就不一定是在她父亲被杀之后。并且蔡居厚以蔡文姬的这五言律中之句为证,以此来说明诗中所提到的战乱情形,指的是袁绍与董卓的战争,而非指胡人。所以,蔡居厚认为蔡文姬的这首五言律必定是出自本人之手,因为诗中的内容顺序并不紊乱。
然而后世仍对这首五言《悲愤诗》有着各种各样的质疑,但同时也有肯定者,比如吴闿生说:“吾以谓《悲愤诗》决非伪者,因其为文姬肺腑中言,非他人所能代也。”吴闿生是从内容的感情真挚上来认定:如果没有经历过真实的惨痛,就不能写出这样感人的诗作。而在吴闿生之前,沈德潜在《说诗晬语笺注》卷上中也是如此认定者:“文姬《悲愤诗》,灭去脱卸转接之痕,若断若续,不碎不乱,读去如惊蓬坐振,沙砾自飞。”



弹琴
这件事一直争论到了当代。解放之后,郭沫若为曹操翻案,他在发表的论文中开始质疑蔡文姬的《悲愤诗》并非是出自本人之手,他提出了三个论断。第一个论断也是据《后汉书·董祀妻传》,因为文中有“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的字句,郭认为既然是胡骑所获,那么蔡文姬的诗中就不应当说是为董卓的军队所驱虏;第二点是董卓死后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才被王允所杀,所以,郭认为蔡文姬流落胡地一定是在蔡邕死后的事情,但诗中却说“为董卓所驱虏入胡”;而郭认为第三点不符者,是骚体《悲愤诗》中有“历险阻兮之羌蛮”一句,这也跟蔡文姬被南匈奴所掳获的史实不符。
历史学家谭其骧针对郭沫若所提出的三点质疑,一一予以了回击。谭认为董卓部众中本来很多人就是羌人和胡人;对于郭提出的第二点,谭称南匈奴从中平五年就开始分裂为两个部落,一部分迁徙到了河东,另一部分仍在河套地区,如此说来,蔡文姬留居于南匈奴地区跟历史史实没有什么不符;而对于第三点,谭认为蔡文姬被抢三个月后,蔡邕被杀,所以她可能没有得到父亲已经被杀的消息,因此谭认为《悲愤诗》肯定是蔡文姬的作品。
对于这一点,游国恩也持这个态度,他在《中国文学史讲义》中分析到:“今按董卓传载,卓遣其校尉李催、郭汜、张济将步骑数万,击破河南尹朱俊于中牟,因掠陈留、颍川诸县,杀掠男女,所过无复遗类。此事在初平三年正月,琰丧夫归宁,居陈留,虑必难逃此劫。又按卓传,卓诛在初平三年四月,而蔡邕下狱死,(参看蔡邕传)可知文姬入胡,实在蔡邕未死之前。且诗中‘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及‘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云云,无不与卓传一一吻合。”而后游国恩又做了进一步的论述,最终他得出的结论是:“故蔡琰入胡之由,当从自述为确,不得以传文所记偶歧,而反遽疑其诗之伪也。”



蔡文姬墓全景
对于这两首《悲愤诗》,究竟孰真孰伪,我当然无权置喙,但既然这两首诗都记载于正史《后汉书》,那我的倾向还是看真。然而这两首诗的篇幅都太长,我分别节选一段如下,先录五言体: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彊)。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胆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
失意几微间,辄言毙降虏。
骚体《悲愤诗》的中段如下:
虽苟活兮无形颜,惟彼方兮远阳精。
阴气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尘冥冥。
有草木兮春不荣,人似禽兮食臭腥。
言兜离兮状窈停,岁聿暮兮时迈征。
夜悠长兮禁门扃,不能寐兮起屏营。
登胡殿兮临广庭,玄云合兮翳月星。
北风厉兮肃泠泠,胡笳动兮边马鸣。
孤雁归兮声嘤嘤,乐人兴兮弹琴筝。
音相和兮悲且清,心吐思兮胸愤盈。
对于蔡文姬这两首《悲愤诗》,后世学者的态度也不同。他们大多认为五言《悲愤诗》的真实作者是蔡文姬,而骚体《悲愤诗》则有可能是近代人的伪作,因为诗内所叙述的蔡文姬的经历跟事实不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53

主题

5701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39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3-9 12:44:1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蔡文姬的经历,后世的引用大多是依据《后汉书·董祀妻传》。因为蔡文姬一生嫁过三个男人,分别是卫仲道、左贤王和董祀,故而她的传记就是“董祀妻”名之,此文的第一段为:“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蔡文姬出生在名家之后,当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再加上她天资聪颖,又懂得音乐,因此成为了当时有名的才女。然而她的第一任丈夫卫仲道去世得早,夫死之后,蔡因无子而又回到家中。董卓大乱时,蔡文姬被胡人掳获,因为她长得漂亮,故而成为了南匈奴左贤王的夫人。她在胡地生活了十二年,给左贤王生了两个儿子。后来曹操成为了丞相,因为曹操曾在蔡邕手下做事,且二人的关系很不错,后来蔡邕被杀,曹操一直痛惜这位老上级没有后代,于是他想到了在胡地的蔡文姬,就用重金将她赎了回来,而后把蔡文姬嫁给了董祀。
但是,曹操为什么要花重金把蔡文姬赎回来?历史上有一大堆的猜测,其中一种说法比较八卦。因为曹操年轻时就见过蔡文姬,他特别喜欢蔡的美貌,所以多年后仍惦记着这位美女,当自己掌了权,于是就把当年的这位美女赎了回来。但这种说法比较可疑,因为曹操有一大堆的女人,不太可能还惦记着这半老的徐娘,更何况他把蔡文姬赎回来后并没有纳入后宫,而是将其嫁给了董祀。从这一点即可说明,曹操确实有着知恩之心,他一直不能忘记当年蔡邕对他的照顾,所以一旦有机会,他就会照顾蔡邕的后人。
关于这件事,《蔡琰别传》中也有记载:“琰,字文姬。六岁时,父邕夜鼓琴,弦绝。琰闻之曰:‘第二弦。’邕又故断一弦问之,琰曰:‘第四弦。’邕曰:‘偶得之耳!’琰曰:‘吴札观风知兴亡之国,师旷吹律识南风不竞。由此言之,何云不知也。’及长,博学才辨,善鼓琴。汉末兵乱被掳,左贤王以为后。感笳之音,作歌言志,为离鸾别鹄之操。在彼十二年,生二子。魏武帝悯邕无嗣,遣使以金帛赎回,嫁为陈留董祀妻。”
这段记载首先是讲述了蔡文姬在音乐上的天赋。她听到父亲弹琴时,竟然可以通过声音分辨出是第几根弦断了,父亲觉得这个女儿太神奇了,于是就故意又弄断了另一根弦,而蔡文姬还是能准确地说出所断为第几弦,以至于让父亲觉得她可能是蒙对了,然而蔡文姬却能讲出微言大义。而后她被胡人掳去,成为了左贤王的夫人,后面的故事就跟《后汉书》的记载相同了。唯一的区别是《别传》中有“感笳之音,作歌言志”一句,所言应该指的是蔡文姬所作的《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收录于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每一拍是一首诗,我摘录第一拍和第九拍如下: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
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
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
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
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
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为传?
这首《胡笳十八拍》在历史上很有名,然而后人却大多认为这是伪作,比如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肯定了《悲愤诗》为蔡文姬所撰,然而述及《胡笳十八拍》时他却说:“视《胡笳十八拍》,似出二手。宜范史取以入传。”而游国恩也认为:“世所传蔡琰《胡笳十八拍》,必为伪托,昔人多辩之,惟朱子取之,以为非《悲愤诗》所可比。然胡笳形式与汉人骚赋不类。”而后游先生又从文中的诗句找出了后世伪造的痕迹:“‘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极似王摩诘之《山中人》,古意尽失。又曰:‘城南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则竟绝似唐人古风,至早亦当为六朝人所依托。’”
后世为什么要造出这样一首长长的《胡笳十八拍》来安在蔡文姬的头上呢?以我的猜测,还是人们对这位才女的喜爱,因为她的命运实在是值得后人同情。《后汉书·董祀妻传》中关于蔡文姬的经历还有这样一个段落:“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之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否?’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
蔡文姬真是够倒霉的,她嫁给第三任丈夫时,竟然这董祀又犯了死罪,蔡文姬实在不愿意生活中再有什么大的变故了,于是她就找曹操求情。当时曹操正在跟一大帮达官贵人聊天,他闻听报告后跟众人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我请大家来见见她。但是众人见到的蔡文姬实在是有负雅望,因为蔡文姬走进来时,蓬头垢面,跪在地上磕头求情,所言语气也很哀婉,这让在座者的同情心大发。这种情形也感动了曹操,但曹却说:你的情况确实值得同情,但处决董祀的命令已经发下去了,这让我如何办才好呢?
蔡文姬知道这是曹操的托辞,于是她说:你有良马万匹,追回一个命令有何难哉?于是曹操派人立即追回判决书,同时赐给蔡文姬一些好的衣服,同时还跟蔡说:听说你父亲的藏书量极大,后来因为战乱都损失了,你能不能回忆起当年那些书中的内容?蔡文姬说:当年父亲藏了四千多卷书,后来都损失了,而我仅能记住其中的四百多篇。曹操听后很高兴,马上说要派十个人帮着蔡写下来。蔡文姬说不用别人帮助,只要给其纸笔就可以。而后她真的凭记忆默写出了四百多篇文章。由此可见,蔡文姬的记忆力果真了得。
蔡文姬墓位于陕西省蓝田县三里镇乡蔡王村西。我从渭南市探访完毕后驶上渭蓝公路,再拐上107国道,一路上升,驶上陕西人所说的塬。塬这个东西确实是奇怪,其似山而非山,是由黄土堆成的高大坡体,因为风雨的侵蚀,远远望去极为壮观。路上遇到不少骑行者,看装备,应当是跑远途的驴友,真佩服他们吃苦的能力,我没这本事和勇气,只能包车到处跑。若让这些人听到我的寻访方式,肯定讥笑我连菜鸟都不如。车随坡上下,远望四野,黄土高坡很是雄壮,但公路两边的护坡几乎到处是塌落处,黄土毕竟不如岩石结实。
一小时后,进入蓝田县,李商隐有名句“蓝田日暖玉生烟”,他所说的“蓝田”,应当就是我所到的这个地方。但蓝田玉在今日玉宝石市场上所见,却全是一水儿的低档货,近两日我将去拜访商隐先生,真想问问他何以能化腐朽为神奇地写出这么美的诗句来。司机陈师傅不苟同我的看法,他说近期在蓝田发现了超大型的玉矿,正在开采,一旦出了好品质的玉,肯定让世人对蓝田玉另眼相看。我同意他的期待,但我来蓝田不是来报导发现高品位大玉矿的消息,我来的唯一目的就是朝拜才女蔡文姬。



纪念馆
行40余公里山路进入蓝田县城,街上有不少卖玉的店铺,摆在门口的玉的确品质较差,当然,有好玉也不会摆在门口,卖玉怎么也不能像卖白菜土豆。在三里镇乡北部找到蔡文姬墓,墓园保护得较好,入口处就看到了陕西省级的文保牌,大门也建成了仿古的式样,门前的停车场至少能停下几十辆大客车,然而这个大停车场在今天却仅有我所乘坐的这辆小出租车。



蔡文姬站在了“建安七子”旁



介绍牌中提到了蔡文姬的诗作



此处的塑像跟她墓前的雕像有些差异



省级文保牌
纪念馆不收费,进入院内首先看到的是两侧的碑廊,这些碑刻都被罩在玻璃罩内。这么多的古碑竖在这里,看来有不少的先人都到这里来祭奠过蔡文姬。匆匆浏览一过,未曾看到汉魏古碑,这里的刻石大多为晚清民国。在碑廊的右侧是办公室和蔡文姬事迹展览室,院的尽头就是蔡墓。墓的前方立有蔡文姬雕像,从面庞看,这位才女长得很丰满,似乎汉代不以胖为美,不知雕像的雕刻者是本于何书何画。



蔡文姬墓的形制



碑廊
蔡文姬墓处在一个高台之上,墓丘的面积不小,上面长满了杂树,墓碑也为新刻者。她何以长眠于此,在历史上却找不到相关的记录文献,但我觉得她是否长眠于此倒并不重要,我所看重者是历史曾经有一位这样的才女,她的诗作在千年之后还被人争论不休,这也足可以看出她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



丰满



蔡文姬之墓
三年之后我访问铜雀台时,在那里又看到了蔡文姬的雕像,据说当年曹操在那里宴请过她,并且请她在那里跟那帮子“建安七子”一起作诗。但她的这些诗作是否作于此时,我也没能找到历史记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4-20 05:40 , Processed in 0.21732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