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5703|回复: 0

宿州曹村为何享有皖北第一镇之誉

[复制链接]

2130

主题

2242

帖子

755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58
发表于 2019-2-23 01: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曹村的历史,现在的《宿州志》只有几个字的记载,名曰“曹家店子”。但据史料载:曹村在唐朝前是一片汪洋,属陴湖的一部分。
而曹村的形成源于宿州市两个著名古迹:北部的桃山集,南部的闵子墓。桃山集古为驿站,为南北交通要道,明朝建岳王祠于此。据当地人讲,岳王祠很宏观,祠内有岁逾千年的大银杏,香火很旺盛。桃山集的三还村,至今仍有一段官道,道上有座古石桥,桥上有棵合抱粗的古树,形成了宿州市一大名景“桥驮树时树驮桥”。南部是闵子骞的祠堂,三进三出的院落,堂中有丰仪慈祥的闵公像,年逾两千年的古柏、银杏。由于桃山集、闵贤集行人积多,便有一曹姓移民,在连接桃山、闵贤的官道旁,搭庵卖茶,人称“曹家店”。久而久之,形成村落,后人称“曹村”。
宿州最著名的“啥汤”就出于此:曹氏在此居住后,开荒造田,渐渐富裕,养的鸡吃不完,便把它们退好挂起来。一天桃山驿有人通知曹氏,说有一个大官要从此路过,让他熬一锅麦茶等着。在熬麦茶时,一只鸡掉进了锅里。等曹氏发现后,鸡已被煮得稀烂,无法捞出。曹氏此时灵机一动,抓把盐撒进锅里,尝一尝,味道鲜美。便对当官的说:“为了您的到来,特熬了锅汤。”当官一听不高兴,问:“啥汤?”曹氏又灵机一动说:“对,大人,是‘啥’汤。”当官的让端来尝尝,结果非常满意,便大力推广,于是在蚌埠以北,徐州以南便有了用麦仁掺鸡肉熬的“啥汤”,成为特色小吃后,一直留传至今。
曹村的发展源于她的地理位置。曹村位于两省三县交接处,东临褚兰,西接萧县,南连夹沟,北靠江苏铜山县,素有“安徽北大门”之称。这样在地理位置上便促进了曹村的发展。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并在曹村设立车站,曹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解放后,206国道南北横穿曹村,更进一步地促进了曹村的发展。据《宿州志》载:1949年前曹村属萧县皇藏区,1951年属江苏徐州市郊十一区,1952年在曹村设乡,隶属桃山区,1957年划归夹沟区。206国道通行后,曹村经济再次突飞猛进的发展,1969年设曹村公社,1980年设曹村镇。至今仍为曹村镇。
曹村地形南北狭长,东西较窄,境内多河流,主要的河流有:奎河、望州河、灌沟河、小肥河、斜河等。为了更好地灌溉农田,解放后,在曹村的秦山、马弯、胡庄、曹村、后旺、陈疃等村,建设了拦河大坝,设有桃山水库。
另外,曹村有种神奇的石头,叫竹叶石:
竹叶石,又名红竹,御封“洪武石”。是由紫石色、砾屑和灰色、绿色胶结物组成的竹叶状石,天然的竹叶图案,光洁莹润,有极高的装饰用途,在石料中具有独特的风格。经查阅《安徽大理石》专家论证“……紫灰绿组成的竹叶图案花纹,节理袭隙少,矿层完整,机械强度高,加工性能强,易于锯切磨光,加工后的光面,砾屑显目分明,片片竹叶飘于水面,颇有风雅之感。用于地面、贴墙都能起到良好的装饰效果。
在宿州市曹村北西街,现存竹叶石大鼓式门阵一对,高约1.2米,长约1.5米,厚约0.3米。鼓周长0.6米,呈紫红色,竹叶清晰,光洁丰润。当地人说,这对门阵约有600年历史,原是司后庄富户胡姓的,他的祖上曾是明朝官员,当时有宅舍数百间,门庭高大,为显示其豪华,饰这一对门阵。土地革命时分给了一户贫苦人家。文革时被砸掉一点封边。如今被香港的一个老板看中,要出价50万港币。足见其珍贵。
竹叶石的确是国宝,相传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洪武石。朱洪武定都南京后,许多人从曹村开采竹叶石,运往南京作装饰,由于当时运输工具差,只能用滚木一点一点往前推,耗尽了人力财力。马皇后知道这件事后,便向朱元璋建议说,石头有什么好的,俺娘家茅厕里垒的都是。朱元璋是个开明的皇帝,便采纳了马娘娘的建议,停止再运竹叶石,直到现在曹村山上还有几块当时未运走的竹叶石,足有两米多长。
应该说曹村镇是个后起之秀,现有“安徽北门第一镇”之美誉,这一切应归功于改革开放。但曹村的开发潜力还很大,境内有许多名胜古迹尚未开发,如:闵子骞祠堂和闵墓,春秋宋襄公的崮寺遗址,张果老当火夫出家地——秦山寺,桃山集的岳王祠,铁道西隋唐时期的古窑址等。
这里要专门再介绍下古老驿站桃山集
桃山是个古集,位于埇桥区北部边缘,津浦铁路东侧,206国道横穿其境,东偎程庄,西依萧县赵楼、官桥,南靠曹村,北连江苏省铜山县三铺镇。距墉桥区政府所在地48.5公里。
桃山是个古驿站,唐朝设驿站,取名桃山驿,名字来自附近的山名。桃山附近有山,形状似桃,因而人们叫它桃山。另一种说法是:北宋时,著名诗人陈师道,在任徐州知府时,常来此地游玩,对这里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后来陈师道被奸人所害,削职为民,来到此山隐居。他喜爱桃树,整日在山上栽桃树,管理桃树。结果山上长满了桃树,枝繁叶茂,春天桃花灿烂,火红如海,形成当时的一大景观。陈师道称此山为桃山,所以人们称为桃山。此后,桃山、桃山集便留传下来。据清朝嘉庆《萧县志》载:“县东南60里山下有桃山。”就是今天的桃山集。境内有大山口村,小山口村,皆因南部齐山得名。南部有山口,比北部山口大,因而叫大山口村;北部山口小,因而位于此山口的村,叫小山口村。
桃山集街道为南北走向,原街道是驿站,是古代南京、北京的必经之路。
桃山古迹很多,著名的有明朝建立的岳王祠,位三环村西的桥驮树,树驮桥。
岳王祠:桃山姓很杂,以岳姓户数最多,至今岳姓还是桃山的大户,因而就有了岳王祠。岳家祠坐落在桃山驿道的东侧,坐南朝北,为三进院落,分为上殿、中殿、后殿,阁楼式建筑,气势相当恢弘。后殿陈设着岳飞的自画像,岳家的祖宗牌位按顺序摆列的井井有条。院中有大小碑文20余座,岳飞著名的词《满江红》镌刻在石碑上,显示了岳家世代忠于皇上,世代忠于祖国,为世间之楷模。
已故的岳家族长岳崇武曾亲口介绍过岳家祠堂营造过程:明朝万历年间,湖南赶考举子叶向高,北京赶考途径桃山驿,突发重病。桃山集百姓岳飞后代岳忠贤,视叶向高为亲兄弟,为其看病熬药,精心照料,关怀备至。后来叶向高金榜题名,中了进士,官拜户部尚书。叶向高钦佩岳飞,不忘旧恩,尤其感激岳忠贤,便奏明皇上,要求在桃山驿为岳飞立碑,作永久的纪念,让人们永远记住岳飞,发扬他的忠君爱国精神。皇帝准奏,拨银两若干,派叶向高督造,营造岳家祠。祠堂落成之日,叶向高为碑题词:
誓将恢复旧河山,十二金牌师已班。
从此钱塘天业废,濠前化界作重关。
其二,书岳飞的五言诗,送子言张先生北伐
号令末霆讽,天生动地诹。
黄河渡河洛,直捣河燕幽。
马践阏民血,旗臬克汉兴。
归亲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后署名为“绍兴六年,岳飞拜”。碑文为草书,气势逼人,远近闻名。可惜,岳家祠今已不复存在,毁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现在仅存瓦房几间,因常年失修,屋顶荒草丛生,多处漏雨,石碑被“文革”砸烂,残落在院中,令人着实叹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3-29 19:40 , Processed in 6.67899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