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57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合肥地区的过年记忆

[复制链接]

265

主题

339

帖子

137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7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6 19:5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 杨荣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的这首古代新年除旧迎新的即景之作,很多人都不陌生。是啊,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初升的太阳新年里就驻在人们的心里。


对于新年,如今人们好像越来越没有感觉,因为改革开放几十年的今天,我们的生活哪天不在过年?!可是,儿时的我们,对于新年期盼的强烈程度说出来很少有人相信,那几乎是年饭一吃就又踮起了脚尖。因为过新年不仅能够穿上新衣服,贴春联,放鞭炮,讨点压岁钱,更加吸引我们的还是能够吃上平时极少见到的大鱼大肉、五香鸡蛋和品种少得可怜的零食。这和现在孩子们“轻松一会”、“自由几天”、“得到大红包”的过年期盼是完全不一样的。


零食中常见的是花生果,记得那时国家鼓吹“以粮为纲”,粮食以外的庄稼生产队种的很少,所以花生果每年每家只能分几斤,大家都要留着过年,想方设法的收着藏着。我的堂弟,就曾经硬是用草叉戳破高悬房梁的花生口袋,偷吃了不少那宝贵的新年零食。


老家的过年,有许许多多的习俗,与如今的儿歌所唱的过年不同的是,我们这里不过腊八,主食是饭,所以也不需要发面、蒸馒头,也没有现在掸尘时“七掸金,八掸银”的说法,只是在进入腊月前,需早早努力准备饭坯(米饭晒干而成)、糖丝(用煮熟的大米或者山芋加上麦芽发酵熬制而成),腊月里去塘坊做成炒米糖,那是过年零食的主角。


腊月二十三大家掸尘、送灶王爷,然后要去磨坊做些豆腐用水养起来。二十九家家户户炸圆子,那情景甚是有趣。低矮的厨房里,一大锅棉油或者菜油,泛着白沫、冒着青烟,大人们准备逃跑一般斜着身子,战战兢兢,向锅里下着米饭圆子。这时,讨吃的孩子们乱窜倒不甚在乎,最怕他们乱说那令人胆颤的“炸”字,因为许多人家就是因“炸”被滚油烫伤,甚至引起火灾,烧光全部家当,过年变成过难。
到了除夕,人们的大吃大喝才正式开始。
早上,一碗油油的,飘着葱花的,香喷喷的鸡汤人人有份,只是那鸡头该由家主享用,孩子们想吃也吃不到。


中午的一餐非常讲究:满满的一锅饭,要够一家人吃几天,米的数量要带半,寓意大概是吃了这顿还有“伴”。生活再困难,菜也不能少于十盆,早早地清蒸,红烧,爆炒,只为午时前后能端上饭桌,除了必须有的鸡、肉、鱼、圆,保佑平安的豆腐、青菜也不可或缺,只是那鱼什么人也不能动,因为它的寓意,也是人们的期盼:“余”,要余到下一年。孩子们在大人们的指导下,认真的贴好托村里文化人写好的春联,欢天喜地的换上新衣。


吃饭时,一家老小依序入座,摆好碗筷、酒杯,打开平日喝不到的好酒,由长者郑重地在祖宗先人们的画像或者牌位前焚香,敬酒,然后仪式结束,老人发话,大家方可开吃。席间,给长者敬酒,给孩子压岁钱,发自内心的互相祝福、祝愿。


酒足饭饱,一家人提着准备好的纸钱(那纸钱是头天晚上,由家中长者用专用的铜钱印子,在草纸上一个挨一个地敲打而成),和村中所有人一样,来到一年中只有清明、冬至才必须来的先人们的坟前,叩头作揖,焚化纸钱,表达追思、感恩之情。这以后,孩子们解放,大家自由玩耍,大人们需继续工作,主妇们抓紧时间洗好所有衣服,然后煮鸡蛋,炒花生……准备好年初一的早餐和打发串门拜年的大人、孩子们的零食。


等吃完晚餐,兴奋的孩子们疯够了,大人们整理好家中一切,扫好地,但是垃圾不能倒,说那是家中的财,然后关上大门,贴上红纸封条,那门天亮前便不再打开。有趣的是,睡觉之前,平时好骂人、乱说话的孩子,大人们会趁他们不注意用草纸(就是现在的大表纸)去擦他们的嘴巴,据说这样,来年他们会痛改前非。
大年初一,被安排开门、放炮的大孩子早早醒来,洗漱完毕,和大人们一起,打开大门,点燃鞭炮。大家比着早起,期盼那鞭炮脆、响。只是那点一次响两声的“二踢脚”很是危险,点燃后须拿在手里,方能完成一个向下,一个向上的“踢脚”动作。大门打开,大人们除了做饭,其他的事昨天已经全部干完,终日忙碌的主妇们也有不可拿针、不可碰扫帚等禁忌,安心地休息,孩子们吃完一年也难得一见的,有两个五香蛋的面条早餐,便三五成群,开始几乎全村挨家挨户的拜年。嘴里说着“新年好”,大声称呼长辈,有的还要下跪叩头,但是大家心甘情愿,因为每家每户都会拿出各种各样的零食,招呼你使劲吃,不再批评你,还帮着你往口袋里装,几家便能装满你的所有口袋,有的孩子还会中途回家腾空口袋,加入下一拨,继续行程。


初二开始,大家会在家人的带领之下,到隔壁邻村的亲戚家拜年,一家一天,礼物是一包糕,一包糖,但是很多人家会让你将礼物带回,名曰“糕(高)来糕(高)去”。有些人家亲戚多,要跑好多天,所以我们这里又有“七不出,八不归,初九出门惹是非”的说法,想来该是要大家适可而止的善意引导吧。


过年如此多的习俗,有的人家对于其中的某些环节,比如吃年饭,比如祭祖,关门,开门等等,特别重视,讲究很多,仪式庄严,不过,我们家倒算是有些例外,所有的环节大多能在轻松愉快中完成。
再见了,我的新年!如今,我再不需要踮着脚尖把你期盼,因为大家天天都在过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4-25 00:13 , Processed in 0.25534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