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5746|回复: 1

众兴乡走出的淮军将领

[复制链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发表于 2018-12-7 00: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淮军在洋教头的指导下进行军事演习(资料图)

  
张士珩(资料图)

  
张绍棠亲兵提督府(资料图)

  
  “淮军文化”在肥东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过去的李鸿章家族、六家畈吴氏家族在当地可谓赫赫有名,而与李鸿章有着密切联系的众兴乡张氏家族,却并不为人所知。其实,李鸿章一直对张氏一族特别关照,在淮军中也培养和重用了一大批肥东众兴张氏族人,这些人也在淮军的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迹。
  1  有勇有谋的张绍棠
  提到张氏家族最有名的人物,首当其冲的就是张绍棠。张绍棠的祖母即为李鸿章的祖姑奶,张绍棠即是李鸿章的表弟,又是李鸿章的妹夫,亲上加亲。那时的张家属庐州首富,殷实富裕,一直资助李鸿章兄弟读书及婚宦之需。从李文安到李鸿章兄弟,对张家一直是非常感激的。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大举入皖,吕贤基携李鸿章来皖办团练。张绍棠积极响应,在家乡众兴提出“富者出钱,贫者出人,保家抗敌”的口号,招募了一支400多人的民团,自任团首,并携团随李文安在皖北作战,积功得六品功牌。1861年,太平军直逼上海。曾国藩保荐李鸿章为江苏巡抚,说他“劲气内敛,才大心细”,并保荐他创办了淮军。1862年,李鸿章奉曾国藩之命回合肥招募淮勇,到家乡招募旧部团练。响应投军的,除其父李文安之旧部,还有内亲诸部,如张桂芳、张绍棠等共四五个营,带到安庆,连同曾国藩调来的人马,共十三个营,正式组成了淮军。张绍棠以团首身份,加入新成立的淮军,任亲兵营左副营帮带。乘外轮赴上海,攻打太平军。
  张绍棠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带着部队屡战屡胜,很快功升副将,并赏“鼓勇巴图鲁”勇号。同治三年(1864年),张绍棠率二营淮军与程学启一道,攻打嘉兴太平军首领廖发受、刘得功,张绍棠生擒廖发受,程学启斩杀刘得功,攻克嘉兴,张绍棠积功升为总兵,加记名提督,赏换花翎。后来被诰授振威将军,诰封光禄大夫,直到光绪十三年(1887年)告老还乡。
  张绍棠回乡后,在众兴老家挖筑水旱围,兴建富丽堂皇雕梁画栋庄院——回溪别墅,五个宅子六路到后,占地近百亩。在旱围墙四角建有炮楼,并置有大量土地,膝下育有十个儿子,建有十个仓房。张绍棠于1908年病逝,终年84岁。
  2  颇具传奇的张桂芳
  李鸿章回到家乡招募团练,积极响应的不仅有张绍棠,还有张桂芳。关于张桂芳这个人,不少人的印象还仅仅是停留在“桂子营统领”上。其实,此人颇具传奇色彩。据说,张桂芳自幼随父母由众兴迁居至肥东县包公镇小浦村居住,读过几年私塾后习武,锻炼陆地飞腾法。由于其身高腿长,去南京三百里只需十几个小时即可到达,人称外号“飞毛腿”。张桂芳做人诚实,对人热情,善于助人为乐,深受尊敬。1853年初,他被乡人推举为地方团练首领,是年间,随李鸿章与太平军作战,多次立功,受到明令嘉奖。
  1861年11月,李鸿章组织淮军援沪,派张桂芳回籍招募新勇千余名,于次年7月赴沪,创建桂字三营,属淮军中的劲旅,先后参加攻克了浙皖20余府州县城战役,同治三年3月17日,奉命攻打常州,亲自率领桂字二营冲锋在前,取得胜利,据此以参将(正三品)尽先不用,赏予“博奇巴图鲁”名号,授德州守备。
  1878年,获清廷爵赏,衣锦还乡,李鸿章还赠亲笔题“文筹武运”大匾一块。张桂芳回乡后,建造房屋60多间,兼并土地万亩以上,设置仓房数处。1897年亡故,葬于小浦村前,1957年土地规划时曾打开其棺,夫妇尸首完好,后深埋之。
  3  李鸿章外甥张士珩
  早年,张家富足,李鸿章兄弟经常依靠张家接济度日,因此,李家兄弟对张家非常感激。正因为有了这一层关系,后来李鸿章一跃成为晚清重臣后,张家后人也得到了不少照顾,张绍棠的儿子张士珩就是其中之一。张士珩10岁时母亲病故,20岁左右到南京,拜汪士铎为师,曾考中举人。1888年前往北京考进士不第,遂留在李鸿章幕下。当时刘含芳主持北洋军械局,刘含芳赴旅顺负责旅顺基地建设后,原职由张士珩的长兄张席珍接任。数月后,张席珍病死,便由张士珩来接替。从此,他就和军械打上了交道。
  张士珩本人在文学方面造诣很深,但具体到军火器械,后人评价不一。誉之者称张“每得一新式军械,必考辨其形制、度数、研求写放,穷幽洞微”等等。毁之者则以为这些话出自李鸿章向朝廷保奏张士珩的溢美之词,矫饰虚夸不一而足。
  不管怎样,清朝官场本就是一个关系组织,张士珩不管在专业上成就如何,还是凭借李鸿章这层关系扶摇直上,后来因功保为花翎二品衔分省补用道,总办北洋军械局,兼办武备学堂。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张士珩经常与李鸿章、李经方、张佩纶等策划于密室,研究战略。战争失败后,台谏弹劾李鸿章,也波及张士珩。有人参奏张士珩盗卖军火,得银数十万两。清政府命王文锦确查具奏,王文锦奏称,张士珩所卖军械,多被日本人买去。清政府命张之洞、福润将张士珩设法密速查拿。张士珩被迫向张之洞投案,清政府命张之洞提审张士珩,按律惩办,最后,因为李鸿章的周旋,张士珩泄露情报一案草草收场,他本人也因此案被革职。
  好在李鸿章这棵大树枝茂根深,1902年李鸿章的门下周馥任山东巡抚,在他的保奏下,张士珩主持山东学务处兼参谋处,办理武备学堂;后来周馥擢迁代理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张士珩也随之主办大名鼎鼎的江南制造总局。宣统三年(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辛亥革命。张士珩遁居青岛。1915年,袁世凯任命张士珩为造币总厂监督。数月后,张士珩因病去职,61岁时病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7 00: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洋海军纪念碑

  
刘公岛海军公所


甲午海战博物馆

  
  肥东众兴乡的张氏家族与李鸿章家族累世姻亲,亲上加亲,关系极为密切。李鸿章创建淮军及以后布防各地,多利用家族、亲戚和乡谊关系。对张氏一族,李鸿章也是特别关照,重用了大批张氏族人,其中,李鸿章将海防重镇刘公岛交给张文宣镇守,就是表达了这种意思。
  1  文宣治军爱民受赞誉
  张文宣是肥东众兴乡人,同样也是李鸿章的大妹婿张绍棠的侄儿。张绍棠的父亲既是个武举,张家因此以武科闻名乡里,张家既以科显,后人中则多以武功著,故能用鼎钟槭戟者多。张家后人在李鸿章的淮军中,官至副将以上者多达数十人。
  张文宣字德三,1850年生于肥东众兴乡贾户村,幼有大志。当时,张文宣在乡村私塾读书,聪慧过人,读书能过目成诵,颇受赏识。在文事之余,他还能娴习弓马,谙熟韬略,文武兼备。1873年,23岁的张文宣科武举人,第二年又中甲戌进士,分发江南任营守备,官五品。
  同治十三年,张文宣调入了淮军,在吴长庆的庆军中任前营营官。1884年,李鸿章为了加强海防建设,在上奏中说:“渤海大势,京师以天津为门户,天津以旅顺、烟台为锁钥。”不久又上奏曰:“鸿章总览北洋海岸,水师扼要之所,惟旅顺口、威海卫两处,进可以战,退可以守。”因此,李鸿章制定了固守海口的重点防守战略,并随之制定与这一战略相配合的战术原则,即“守定不动之法”。为了贯彻李鸿章的战略战术思想,淮军在各设防的海岸建立了坚固的炮台,并装备了能击毁敌铁甲舰的守口巨炮,以阻挡由水路来犯的敌人。
  根据当时李鸿章的安排,张文宣驻守旅顺要塞,任庆军防营管带。他治军严格,爱护士兵,与将士同甘苦,故部下无不为之用命。后来,因为张文宣练兵守土有功,升任都司,1885年并兼领刘公岛护军营。张文宣在旅顺口、刘公岛等地添筑炮台,首尾六载,先后修筑东泓、黄岛、旗顶山、迎门洞、南岛等八座炮台。在修筑炮台之暇,张文宣督率士兵加练新式陆操,“且操且防”,使刘公岛居然成为海防重镇。
  1888年,总理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及山东巡抚张曜等先后偕李鸿章阅视旅顺、刘公岛炮台,观看火炮演练,均极口赞誉,李鸿章也对张文宣的治军有道极为满意。由于张文宣在刘公岛治军严整,爱民如子,1890年,刘公岛上的绅士百姓专门为他立了一块“治军爱民”的功德碑,时至今日,这块碑仍然存于刘公岛上。
  2  坚守刘公岛为国捐躯
  光绪十八年(1892年),朝阳爆发匪乱,张文宣奉命前往剿灭。匪乱平定之后,张文宣因功授记名总兵,赏技勇巴图鲁。张文宣以其勤勇能干,治军有方,成为淮军的后起之秀。
  1894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11月,日军先后攻占大连、旅顺。次年1月,日军在成山头龙须岛登陆,由后路包围威海卫。清军守将孙万林等阻击失利,威海卫南北帮炮台全线崩溃。日军在完成了对威海卫的全面包围之后,切断了刘公岛与外界的联系。刘公岛内的水陆两军在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和北洋护军总兵张文宣的指挥下,浴血奋战,英勇不屈,顽强地抵抗日军侵略者。
  张文宣在战争开始时就下了视死如归的决心,率领北洋护军4营将士孤军奋战在刘公岛上。在丁汝昌自杀后,他在救援无望、粮弹吿竭的情况下,仍然顽强作战,誓与炮台共存亡。他带领护军在海军投降之后,仍然阻击日军达两天之久。张文宣作战身先士卒,不避艰危,身上多处受伤,最后于1895年2月12日阵亡在岛上。
  在丁汝昌、张文宣死后,日军将北洋海军的所有军舰全部掠走,只留下了“康济”舰运送丁汝昌等人的尸体。当时北洋护军对海军的投降愤恨不已,拒绝将张文宣的灵柩抬上“康济”舰,说:“你们海军是投降的,我们没有投降。”陆军将士用当地渔船,将张文宣的灵柩运到烟台岸上,并辗转护送回肥东原籍。
  对于张文宣的为国捐躯,李鸿章深感内疚,他上奏清廷,对张文宣从优议恤,按提督阵亡例赐恤,特谥武毅公,并赐白银800两,世袭骑都尉加一云骑尉世职。
  3  张氏家族是淮军支柱
  李鸿章因与张家的关系,对张家子嗣格外关照,故张家后人在李鸿章的淮军中,多任要职。在甲午战争中,张绍棠次孙张继良在威海卫与日军作战,身先士卒,三易骑马中伤蹶地,仍坚持抗敌,使日本侵略者不得上岸。因作战勇敢,受到李鸿章嘉奖,委任武卫前军营务处,因山东战事吃紧,后又调往山东先锋队前路左营管带。
  四川地方动乱,张继良又调往四川充兵备处参议,后改任全省营务处兼统中路巡防等营,并奉命入藏平乱。李经羲总督云贵,叠奏请由藏之滇委全滇团防兵备处会办,旋奏授云南鹤丽总兵。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起义成功,张继良绕道返皖,任安徽省全省营务处兼将校讲习所所长。后省都倪嗣忠令募新军四营统领训练,移防合肥。1914年,张继良任安武军第六路统领,授路军少将,获三等文虎章、三等嘉禾章各一枚。
  除了上述几位比较有名的淮军将领外,众兴张氏族人在淮军中任要职的还有不少,比如张文桐、张文椿、张德昭等等,这些张氏家族的亲兵亲将为李鸿章建功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用血肉之躯树起百年丰碑,时至今日,当铭记于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3-28 22:15 , Processed in 0.23503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