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72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西叠山书院:格局独特,地势绝佳

[复制链接]

2469

主题

573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5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0 11:3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叠山书院位于江西弋阳县城东望江路177号,关于该书院的来由,明汪俊在《叠山书院记》中写道:“有宋忠臣叠山先生谢公枋得既仗节二十四年,门人虞舜臣率其徒筑室买田祀公于弋阳之东,元省臣请于朝,为‘叠山书院’。元亡,院废。久莫克复。至景泰甲戌,郡守姚公堂择地于郡城之南为屋以祀先生,仍匾曰‘叠山书院’,志存旧也。迄今垂六十年,凡几修矣。”
可见,该书院乃是谢枋得去世后24年,由他的门人虞舜臣带领一些弟子出钱出力建造而成者。叠山乃谢枋得之号,该书院以谢枋得之号来命名,显然与他有直接的关系。


宽阔的信江
谢枋得原本就是戈阳县人,在宋宝佑三年中举,转年与文天祥成为了同科进士。他所历之官有江西招谕使知信州,而信州就是如今的江西上饶市。在此阶段,他协助江东宣抚使赵葵辟与元军作战,失败后,他流亡隐遁在福建建宁唐石山。
宋代灭亡后,谢枋得隐姓埋名以卖卦和教书为生,曾多次拒绝出仕元朝官职。明刘儁在《叠山先生文集序》中称:“公之为文,一字一语,悉忠孝之所发,即足以见公之德,而能感人于千载之下。如读《上程雪楼书》,则孰不兴夫孝,而世之忘亲夺情者,始见为不仁;读《上留忠斋书》,则孰不慕乎忠,而世之弃君保身者,始知为不义,其余诸作,无一不在是。”


侧旁的院落
程雪楼乃是程钜夫,他为元朝名臣,元世祖命他推荐江南文人,而他举荐的二十余人中其中就有谢枋得。但叠山为了不仕元,故写了封《上程雪楼御史书》,他在此信中以尽孝为理由拒绝出仕:“某亲丧未克葬,持服未三年,若违礼背法,从郡县之令,顺执事之意,其为不孝,莫大焉!皇帝以道德仁义治天下,取士必忠孝,人有不葬其亲而急于得君者,人心何在?天理何在?非圣君贤相所忍闻也。”
谢枋得的这封信写得有理有据,他认为自己若违反孝道仕元有悖天理,但这同样让元朝的皇帝和丞相所不能忍。之后他还写过一篇有名的《与参政魏容斋书》,谢枋得在《书》中明确地称:“某所以效虞人之死而不往,愿学夷齐之死而不仕者,正欲使天下万世知皇帝之量,可与为尧舜,可与为汤武,能使谢某不失臣节,视死如归也。”而后他又讲出了这样的话:“容一谢某,听其为大元闲民,于大元治道何损?杀一谢某,成其为大宋死节,于大元治道何益?只恐前误大宋,后误大元。”


继续向前
元至元二十五年冬,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奉皇帝之命强迫谢枋得北上,在前往京城的路上,谢枋得开始绝食,但后来他为了能够活着来到大都,以便能见到被元军俘虏的谢太后和恭宗后,故他每天只吃少量的蔬菜水果。到达北京后他被关在了悯忠寺,关押他的房间内有《曹娥碑》,谢枋得读到此碑中大为感慨地说:“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于是又开始绝食,五天后绝食而亡。谢枋得去世后,在至元二十六年,他的儿子谢定之将灵柩运回故乡,而后安葬在弋阳宋山谢氏祖坟。
谢枋得为什么誓死不仕元廷?一者,这乃是中国文人自古而有的忠臣不仕二主的观念;二来,元朝初期虽然任命了一些汉族官员,但汉族文人的地位在社会上十分低下。谢枋得在《送方伯载归三山序》中称:
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曰:“我大元典制,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贵之者,谓其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贱之者,谓其无益于国也。嗟乎!卑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也。


院落最高处
虽然谢枋得在这里讲的是滑稽戏中的所言,但基本上也道出了那时的实际状况。因为在元朝时,文人的地位低于娼妓,仅比乞丐高一等,十等人中排在第九等,这也是后世贬知识分子为“臭老九”一词的来由。故谢枋得在此文中又直接谈到了那时知识分子地位的低贱:
学官似尊贵,实卑贱,禄不足以救饥寒,甚者面削如,咽针如,肌骨柴如。嘈类啁啾,相呼而谋曰:“我国朝治赃,吏法最严,管僧食僧,管医食医,管匠食匠,御史按察不敢问,岂不曰时使之然、法使之然;教之必不改,比而诛之则不忍也?吾徒管儒,不食儒,将坐而待毙乎?”……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又曰:“管儒者益众,食儒者益繁,岂古之所谓兽相食者欤?抑亦率兽而食人者欤?”儒不胜其苦,逃而入僧、入道、入医、入匠者什九。
由这些都可了解到元朝对汉族知识分子只是进行利用,但却缺乏整体上的尊重,而谢枋得乃是宋朝进士出身。入元后知识分子的地位之低下,足以表明新的统治者对汉文化并不在意。在这种状况下,他当然要体现出汉族知识分子的骨气,所以他通过绝食表达出了中国士人阶层应有的骨气。


朱熹所书“碧落洞天”刻石
谢枋得去世后,他的弟子们仍然聚在一起纪念先师。关于后来的情形,樊昌生、赖德劭在《江西弋阳叠山书院》一文中简述道:“门人虞舜臣为祭祀先生和启迪后人的爱国精神,率其徒于元皇庆二年(1313)首先在县城东门置田筑室,兴建‘谢文节公祠’,每年春秋两季到此祭祀叠山先生。后元朝省臣请奏朝庭,更名‘叠山书院’。这是最早的叠山书院。元延佑四年(1317)增建明伦堂。元至正元年(1341)在城西城隍庙侧又建叠山书院一所,亦为祭祀谢枋得之所,明朝一度称为二贞祠。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由弋阳知县陈乔枞主持,将城西的叠山书院拆迁合并到城东叠山书院,自此,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完整的古书院建筑群。”
可见,叠山书院建造于元皇庆二年,其原本是虞舜臣等弟子建造的谢文节公祠,而文节公乃是谢枋得去世后弟子们给他的私谥。因为谢枋得弟子众多影响很大,故当地官员奏请朝廷,经过批准将此祠改为叠山书院。


残碑
叠山书院建成后,也曾进行过多次的扩建和修整,汪俊在《书院记》中简述道:“正德庚午大雨雹,公私屋瓦尽坏,是祠殆将压焉。太守陆徵大惧,无以妥神灵谨时祭也,亟命修葺。于是凡材之腐于屋者,石之勒于址者,瓦之圯于垣者,率教而新之,而祠宇复完。提学副使李梦阳适来视学,仰睇循观,焕若初构,嘉侯之有作也。爰命后记其事,以诏来者。夫天下有治乱,国家有兴废者,此天之所以常运,地之所以常处,日月之所以常明,江河之所以常流,万物之所以并育、且蕃,而不至于泯灭者也。”
为什么要努力地保护好叠山书院呢?汪俊认为:“初,宋亡为元也,天下不复知有宋矣,而先生艰难逃遁,卒不食其粟以死。曰吾宋臣也。以天下之大,不能夺一人之心,非其所以不亡者取。虽然先生事宋忠矣,而无救于宋之亡,心则尽,而功则寡也。呜呼!君臣之分,万世之义也。先生独能全其不忘者以死,而君臣之义明。于是天常运,地常处,日月常明,江河常流,万物常育,率皆不失其所。先生之忠在宋,宋不及报之,先生之功在后世,则夫崇奉之典,庙食之隆,固当垂之无穷焉。”
叠山书院进入清代后,也同样进行过多次扩建,王立斌著《叠山书院》一书中录有本书院内的碑石原文,其中一通清代所刻《叠山书院记》未署撰写者姓名,此记中也谈到了叠山书院原本就是谢枋得讲学之所:“弋阳旧有叠山书院,为宋儒谢文节公讲学所,元季毁兵,明景泰中,郡守姚堂,择地于郡之南为屋以祀先生,匾曰‘叠山书院’,志存旧也。”
而后来的扩展情况,本记中又有如下详细的描述:“而弋阳之故址数百年来原涸没无可考焉,我朝康熙五十六年,前令吕文樱始立义学于文节公祠,延师教授生徒。其后学馆颓废,名存实亡。乾隆十一年前令陈元麟以皇华亭旧基构堂室数楹,为葛溪书院。乾隆四十六年邑人士以近市湫隘欲请移建他所,事亦未果行。道光二十八年余奉檄蒞兹土时,学宫、大成殿、明伦堂均就倾圮,而书院屋舍则荡然无存,心为怅然者久之。夫移风易俗,使百姓回心而向道,类非俗吏所能为,然而学校弗修,弦歌久辍。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是亦守土者之过也。爰兴教谕彭君定澜谋捐赀以为民劝,选邑绅士之能者董其役,先撤学宫新之,复度地于东城隅创立书院,地故为玉峰讲舍,两距文节公祠不数十武,负山面河据一邑,形势之胜,于是贸易民地,拓展广轮,高者平之,下者培之,饬材庀其鸠工经始。建文昌宫于东南前,奎星阁后为书院讲堂,而山长所居则枕乎后山之址。中辟经道以达大门北,营堂宇以礼乡贤,正西南建小楼三间,迤北而西以次立学舍数十间,间区自门堂以至讲堂,皆拾级数十步以上,每进益高,豁然明爽,缭以周垣翼曲槛庖,滔有所讲,习有地,仍颜曰叠山书院,以志景仰之思。”
对于这段记载,王立斌在《叠山书院》一书中有如下简述:“概隆十一年(1746),知县陈元麟因皇华亭故址及店房之毁于火,构堂室两厢,颜曰‘葛溪书院’,又以前令吕文樱所置义学田分拨经蒙两馆,由书院经官。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邑绅禀请知县颜文楷移建于东门高庙之左。以庙后有丁姓山地,系生员舒冲、舒浩等,愿捐入书院为添建基地。其后以赀绌中止,于是建书院于西街城隍庙右,而以东门山地为万寿宫。至道光二十九年(1849),有人谓书院地宜高耸,群议以万寿宫与葛溪书院互为转移,因改建书院于东门,更其门曰‘叠山书院’。而移万寿宫于西即葛溪书院故址也。其后复扩购基地,前为文昌宫、魁星阁,其中为讲堂,旁有校舍、旁台及仓库公所,增置田亩。”
可见,在清代中期奠定了现有叠山书院的格局,而本书院的名气自叠山以下有很多名人在此主掌书院及讲学,比如明代苏州大画家沈周就曾来此书院授课,而明末清初时期,孙奇逢、李颙、黄宗羲等大儒都曾在叠山书院讲过课。
对于该书院的教学理念,王立斌在其专著中录有《叠山书院条规》十八则,此条则乃是康熙五十六年弋阳县令吕文樱所制定,该条规除了讲求敦伦纪、端品行、贵立志、习礼仪之外,在谈到学习理念时,首先讲习经学,而这一则学规首先简述了五经的递传过程以及师承传授,而后讲到了宋儒对经书的解读所作出的贡献:“晋宋之际,经学失传,师承无自,其后又崇尚博综,不屑专守一家,或择焉不精,语焉不详,而经学以衰。至宋儒始领独得之解,迨元明而师承复乱,渐且等五经于陈言,三传、三礼不识其异同,古文、今文莫知其真伪,既有概然思古之士,其谁与取正哉?学者有志通经,古人即吾师也。惟于所习之经,博采诸家之说,而约守之,深之为性命,浅之为文章,礼乐、政事、天文、地理、经世之业,以及山川、草木、官名、象数、车服之类。究其本末,晰其异同,而后更治他经,互相证据,则所得自深,不难继古人而作矣。”


望江楼
经学之外,另一条学规谈的则是史学:“史学之难,昔人固尝言之,然非独作史难也,即读史亦难。盖史家牢笼古今,冥搜百代,能使所书之事与所书之人,是非善恶了然于心,又复折衷古人发凡起例,故其去取有法,详略有体。然而立言之旨引而不发,或一人事迹互见他传,或一事得失旁证他事,离其篇什不能寻其脉络,摘其章句不能得其精微,所谓作史难,读史亦难也,太史公尝言之矣,曰: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这一段话谈的乃是史学的浩繁,但即使如此,吕文樱仍然劝学子们要通读《二十一史》,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实学:“夫如是,则二十一史前后贯穿,乃能晓然于史家精微脉络之所在,而可究其得失,辨其体例。斯为善读史者。诸生研习八股。须究心史学,举笔为文,庶能包孕一切,有识见.有根本,不如是不足以言实学也。”


从窄门穿过
在正经正史之外,本学规中又单独列出一则“正文体”,然其所说的文体不是指文章之体,乃是单指宋代理学家的著作:“我朝文教诞敷.远无不届,加以圣天子屡降论旨,以清真雅正为归。复颁《钦定四书文》以为程式,士子谨守格法,莫敢为怪僻以破绳墨也;辞尚体要,莫敢饰雕藻以诡时趋也。斯文丕振,无过此时。然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故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士必立身圣贤之域而识地超,专心圣贤之学而精思出,然后研求六经,参观《或问》《大全》《性理》诸书,优而游之,涣然有得于中,而后出之不必有一定之格,而立格必符,不必摹形似之词,而措词必雅。”
康熙年间,皇帝重视理学,而奉朱子之学为理学的正统,故本条规在“尊传注”一则中首先强调:“五经四书传注诸书,不下数百家,惟朱子集注立言尤醇,近日功令遵之,所以崇正学黜异说也。”
县令吕文樱认为给儒家经典所作注释者有几百家之多,只有朱熹的《四书集注》观念最为纯正,所以他认为要以朱子观念为正统。但他同时强调读经就要读专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古代圣贤的思想:“士子束发受书,无不读注,而每多忽略,无不解注,而未能会通。夫圣贤垂训,言近指远,传注所以阐发其精微,若非殚心研究,则于圣贤立言之旨不能窥其毫末,故为文则茫无定见,敷衍成篇何曾有一字道着,是读犹未读,解犹未解也。至若自创臆说,翻驳前人,离经畔道,莫此为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9

主题

573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52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0 11:38:58 | 只看该作者
既然朱子之学如此博大精深,那么其他家所写注释之文是否也应当学习呢?本条则中认为没这样的必要:“至于诸家经解,皆是发明朱子微意,若信之而近于执与弃之而伤于固,亦非善读书者。诸生果能遵守朱注,讲求有得,不妨博观而约取之,自然更有会心处也。”
有以上所列条规可见,进入清代后,叠山书院主要以程朱观念为主体教学思想,故王立斌在其专著中写道:“乾隆十一年(1746),知县陈元麟不赞成考据之学,竭力奉承程朱之学,刊印程朱理学书籍五十余种,亲自纂辑《叠山书院章程》,计五章四十二条,养正诸生。”
由这段话也可知,叠山书院曾有大量的刻书之举,王立斌在专著中详列出了“叠山书院辑刻的朱子丛书及其他各类图书”,其中有黄大昌、王迂编撰的《经说》三十卷、元黄瑞节所辑《朱子成书》十卷、清康熙间叠山书院所刻《太极图解》一卷、《通书解》一卷、《西铭解》一卷,这三部书合称为“朱子三书”。而对于该院刻的谢枋得著作,王立斌在专著中有如下列举:
《书传注疏》,谢枋得著。
《大学衍义辑要》二本,《大学衍义补要》六本,共计一套。
《诗传注疏》,谢枋得著。
《孝经注解》一部,全一本。
《易传注疏》,谢枋得著。
《小学纂注》一部,全四本。
《易说》,谢枋得著。
《近思录集解》一部,全四本。
《十三卦启蒙》,谢枋得著。
《四礼初稿》一部,全二本。
《十三卦取象》,谢枋得著
《四礼翼》一部,全一本。
《碧湖杂志》,谢枋得著。
《吕子节录》一部,全四本。
《翰苑新书》,谢枋得著。
《养正遗规》一部,全一本。
《檀弓解》二卷,谢枋得著。
《上谕四部》每部二十四本。
《秘笈新书》,谢枋得著。
《钦定书经二函》共二十四本。
《文章规范》,谢枋得著。
《钦定诗经二函》共二十四本。
《叠山集》五卷,谢枋得著。
《钦定性理一函》共五本。
《叠山文集》十六卷,谢枋得著。
上谕三纸。
《注解四书》,谢枋得著。
上谕二本。
《叠山先生外集》,谢枋得著。
《文武外官相见议注》一本。
《大学解义跋》,谢枋得著。
《学政全书》一本。
《礼经讲意》,谢枋得著。
《御制日讲四书解义》二函。
《大学解义跋》,谢枋得著。
《训饧州县规条》一本。
《礼经讲意》,谢枋得著。
李奎著《诗经辩疑九册集》十二卷。
《唐诗解》,谢枋得著。
除此之外,王立斌在本节中还列出本书院刊刻的其他的理学著作:
《御纂性理二函》共十六本。
《御纂周易折中二函》共二十四本。
《钦定诗经四函》共三十二本。
《钦定书经二函》共二十四本。
《钦定春秋传说汇纂四涵》共四十本。
一家书院能够刊刻出这么多的典籍,这在古代书院刻书史上颇为罕见。而王立斌在其专著中也指出了他列举叠山书院刻书的原始出处“以上为咸丰年间叠山书院藏书底册所记”。
既然是藏书底册而非刻书底册,是否这些书乃是叠山书院的藏品而非其刊刻者呢?然而对于该书院的藏书情况,王立斌在专著中仍有专节说明:“谢叠山一生喜爱读书、购书、藏书、刻书。因此,叠山书院从宋到明、清,历代都有丰富的藏书,而且还刻了不少名家著作。元大德十年(1360)与蓝山、稼轩、象山书院合刊唐代李延寿撰《水史》一百卷,今藏于北京图书馆。道光二十九年(1849)知县陈乔枞重建叠山书院,一次添购各类书籍4300册,作为书院藏书。”
如此说来,王立斌先生并没将书院的藏书与刻书混为一谈,因为他在该节中“依据同治版《弋阳县志》书院藏书卷,现将书院各代藏书分列如下”,而在这些详列中宋、元、明、清刻本一一分节列出,其书名与叠山书院所刻之书几乎未有相同者。
一家书院的藏书能够如此丰富,且有如此好的版本价值,这同样不多见。若本文引文正确无误的话,叠山书院乃是古代书院中藏书最有品味者之一。仅凭这一点,叠山书院就足以令人敬仰。
2018年9月5日,我乘高铁从金华来到了江西上饶,在此受到了上饶博物馆潘旭辉先生的热情接待。江西高校出版社毛静主任与黄师傅特意开车赶到上饶,以便带我一同寻访。然我在上饶地区两个寻访点却分属上饶市东西两个方向,而按照我的计划访完此两点后,将前往景德镇继续寻访。为了让我少绕路,潘先生开上他的车在前面带路,我跟毛静乘黄师傅的车跟随前行,以便访完叠山书院后能让我们由此而前往下一个寻访点。潘旭辉告诉我,他在我到达上饶的前一天已经去了趟弋阳县的叠山书院,他通过关系找到了书院的管理者,同时告诉对方转天还有外地朋友来探访此书院。为了让管理者少一趟的往返周折,他特意让对方把锁挂在门上不要锁起来。
今日寻访的第一站是前往玉山县去看阎立本墓,在那里拍照完毕后直接上高速由玉山前往弋阳。可能是潘旭辉并没有这样开行过,在到达弋阳高速口时,他却未曾驶离而是继续前行。黄师傅本想由出口开出,但我还是建议跟随潘旭辉继续前行。毛静给潘兄打了个电话,潘坚称所走之路没错,于是我们跟着他继续向前开。然开出不久后,潘又回电话说果真错过了出口。然高速路无出口只能一直开到了贵溪县,之后由此而掉头往返,又驶回了弋阳。在车上众人纷纷议论为什么昨天来了一趟今天就不认路。然到达弋阳后,潘旭辉对此毫不介意,这让我感受到了他很好的脾气。搞考古发掘乃是极其细心的工作,也许只有这样性格的人才能拨开历史尘埃,以此来探求到历史的真相所在。


竖式书院匾额


道路在维修之中


书院介绍牌
我们的车开到了弋阳城区,而后沿着江边的一条路颠簸前行,这条路正在彻底翻新中,故两辆车只能停在尘土飞扬的路边。潘旭辉在前面带路,毛静扶着我登上了一条长长的大坡道,这里应该是修成石台阶前的基础工程。坡道的顶头位置有两扇大铁栅栏门,上面的锁只是挂着,潘旭辉拿下挂锁众人走入院中。


登上斜坡后被此墙所阻


潘旭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眼前所见也是一片施工现场,叠山书院面对江的一面围墙已经拆除,在砌一米多高的水泥土墙。穿行在这样的工地中,潘旭辉很担心我被障碍物跘倒,故他走在前面一路在搬除着障碍物,其对朋友的体贴让我感动。


书院山门


介绍牌
终于来到了书院的山门前,山门的上端挂着“礼圣门”的匾额。登上山门的台阶上已经长出了十几株不知名的植物,可见这里的维修时间已经不短。因为施工的原因,叠山书院的文保牌也半埋在了土中。登上台阶看到了叠山书院匾额,此匾乃是出自解放后江西第一省省长邵式平之手。


文保牌


匾额
光绪二十七年,皇帝发布上谕,各省学堂改为大学堂,而各州县学堂改为小学堂,故叠山书院改制为弋阳高等小学堂。到民国年间,又改名为弋阳县立高等小学。王立斌在其专著中称:“1916年秋至1919年夏,青年方志敏、邵式平在由叠山书院改制而来的弋阳高等小学堂同窗共读三年,他们从这里开始,走上为祖国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人生之旅。”


第一进院落
看来,叠山书院曾经是方志敏、邵式平的母校,故这也正是他给该书院题匾的原因所在吧。站在书院的门口转身回望,眼前是宽阔的信江于此缓缓流过。叠山书院地理位置之佳,真能让学子们在读书之余欣赏眼前美景,想来他们一定会吟诵“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信州第三泉介绍牌


古老的井圈


向内 探望
进入山门,在门的右侧有一个古老的井圈,说明牌上写着这里是信州第三泉,而命名人乃是茶圣陆羽。想来陆羽的味蕾十分发达,否则他也难膺茶圣之名。既然有他的命名,这让潘旭辉和毛静大感骄傲,他二人郑重其事地向我介绍着该泉水水质之佳。我顺着井口向内探望,果真水面离井口很近,这里就处在信江边的高地上却能有这么高的水位,地下水脉的神奇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文昌殿


门外之景
山门后的第一座建筑乃是文昌殿,关于本殿以及其他殿的状况,樊昌生、赖德劭所撰《江西弋阳叠山书院》一文,以很专业的语言讲述着书院各组建筑的独特性,而本文后面所列任教单位和职称则写着“江西省文物建筑保护足以高级工程师”。以此可见,两位作者的确是这方面的专家。故对于本书院内每组建筑的描述,我就直接转录他们文中的所言,比如文昌殿,该文将其列在“文昌阁”一栏:


维修的颇为认真
文昌阁:原名文昌殿,是书院中的主要建筑之一,始建年代当是清咸丰年间于县城文庙迁来。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四周石柱外廊,单檐歇山顶。梁架和木作构件上雕有各种花纹图案,内墙有彩画,人物栩栩如生,工艺精致,八角形青石柱础有雕刻着精美的莲荷花。文革中大部分雕刻和图案被破坏。文昌阁内原供奉魁星像和孔子及其弟子的木制神位牌。


未上锁


文昌殿内景


古老的柱础
打开文昌殿的锁走入里面,也许是整修的原因,里面空无一物,但能够感觉出里面的整修已经完工。然从阁内的柱础看,此次修复确实利用了原物,这样的修复古建的方式最令人赞叹。


明伦堂匾额


明伦堂内的谢枋得雕像


介绍展板
继续向前走,另一个院落则为明伦堂。对于此堂的状况,樊、赖二先生在文中先介绍了本堂在书院中的崇高地位:“明伦堂:是叠山书院的主要建筑,现存建筑是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在书院东北角,独成院落,院内筑有假山,假山两边是水池,院前门是月洞门,穿过假山即为明伦堂。这是书院主要建筑之一。明者,圣人以文明之德,致文明之治也。明伦堂,则为宣明政教、道德、人文伦理之处,是祭祀庆典等主要活动场所。”而后文中接着说道:“从现状考察,明伦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周围回廊环绕,当心间用青石圆柱。屋面应为单檐歇山顶(今改为悬山顶)。”


谢枋得生平


回廊相连


后面的房间
走入明伦堂中,在里面看到了谢枋得雕像,雕像的两侧分别排列着展板,上面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介绍着叠山先生的生平经历。而明伦堂后面的讲经堂里面也摆放着一些展板,其所介绍者乃是叠山书院的历史。从讲经堂走出则转向了左侧的一个院落,此院落内有长长的碑廊,大约浏览一番,所见基本上是新的碑刻。


叠山书院历史介绍


碑廊
由书院转入另一个院落,这里则是山长室,樊、赖二先生在其文中介绍说山长室乃是叠山书院内保存下来的最早建筑:“山长室的建造年代不详,从其木作构造和整体风貌考察,元代特征比较明显。它的外檐翼角起翘构造用一排木枋料垒叠而起,枋头分别做出大角梁和子角梁的形状,后尾顺檐脊坡度砍削成斜三角状。其做法与建于延祐五年(1318)的浙江金华天宁寺大殿的翼角如出一辙。”


山长室


据说这个桂花有七百余年的树龄
为什么会给出这样的推论呢?本文作者于是用专业语言作出了如下解读:“这种构造是江南木构建筑从水戗发戗向嫩戗发戗过渡时期的一种不成熟的做法,曾于南宋末年的元代初年间出现在江南沿海一带。由于这种构造费工费料,外形笨拙,与南方建筑那种轻盈飘逸的风格不符,刚出现便被成熟的嫩戗发戗做法所取代,成为昙花一现的一种构造形式。内部梁枋用材外观粗野,未做精细加工。外檐挑枋下的斜撑(又名撑拱)用料硕大,呈自然弯曲状,纯用自然木材对解成形,不事雕饰加工,外观朴实,木材纹脉清晰可辨。(这一地区用斜撑比较普遍,但多有各种雕饰纹样。”


登上书院的斜坡
从整体上看,叠山书院乃是根据地势陆续建造者,故主体建筑并不处在中轴线上。然而这两位古建专家却认为:“叠山书院的建筑群体布置并未严格按照中国古建筑中那种按中轴线展开排列的传统格局来设计。书院中等级最高也是最重要的一组建筑文昌阁、明伦堂等并未处于当中的主轴线上,而是位于书院的东轴线上,根据实测结果,即使是一组建筑也不在一条垂直的中轴线上。文昌阁仍略偏东一些。其余建筑则完全随着山坡的高度和走向布置,依山就势,因地制宜,朝向各异,处于一种自由灵活的状态。而每一个单体建筑,都有它自身的比例尺度和用材制度,无法用标准的材份制度、斗口制度来套用,觉得无章可循。可是每一个单体建筑的体量、尺度与功能都比较适合,与周围环境和邻近建筑能和谐相处,与人的关系显得自然、亲切。”


斜坡的长度
我跟随着潘旭辉在书院内一路走下去,今日骄阳似火,也许是这个原因,书院未进一步施工,走在这静悄悄的院落内,想象着那么多名人穿越在这些古老房屋之间的情形,而心中的感觉的确可以用“妙处难与君说”来形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4-27 00:55 , Processed in 0.25686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