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楼主: 老八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连载』 《走出烽火硝烟——秦忠回忆录》

[复制链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6 21:54:38 | 只看该作者
4(共产党人)


1927年,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是一个不平凡之年。蒋介石为实现其反革命野心,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开始了他镇压工农运动的罪恶勾当。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革命群众。7月15日,汪精卫悍然举行“分共会议”,在武汉背叛革命。国共合作的局面已经破裂。霎时间,乌云滚滚,阴霾漫天。中国共产党为挽救革命,于8月1日领导了南昌起义,建立了第一支工农自己的武装。8月7日,党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举行秋收暴动是当前最主要的任务。
当时的我,一个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儿童,当然一点也不知道中国所发生的这些大事。但从夏天开始,我渐渐感到我的周围发生了变化:大人们避开我们孩子在悄悄谈论什么,涵亨叔叔的石匠活越干越少,可外出的时间却越来越多。他常常同一些不认识的外乡人来往,也不知道他在忙些什么。我又听小伙伴说:共产党带领紫云区檀树乡的农民造反,枪毙了大地主程瑞林。而且,9月以来,还有几个乡的贫苦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都起来暴动,分钱分粮。这些消息让我激动,我真想见见那些共产党。
那段时间,在河边与我们说话的那几个“生意人”就常来我村及附近几个村走动。我与他们很熟了,叫那“宽脸庞”为“赵先生”。还有一位个子不高、长得很精悍的,他让我叫他“陈先生”(后来我知道他就是吴光浩)。他们给我讲了许多的事情。我虽身在这小山村里,却从此知道了天下是那样的大,天下的事是那样的多。
那年10月,地里的庄稼都熟了,“赵先生”告诉我:黄安许多乡的农民都暴动了,打了地主土豪,分了他们的田地和粮食。可后来,地主土豪花了许多的银钱,买通了官府和国民党坏人的枪兵,现在正与农民们作对哩。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黄安农民造反,就是共产党领导的九月暴动。这对黄安的地主、土豪劣绅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大革命失败后,还乡的土豪劣绅尚未站稳脚跟,有的被处决,有的慑于农民的革命声威,再次潜逃。但他们的反革命野心不死,反动气焰更为嚣张。他们串通国民党反动政府,花钱买通了国民党三十军魏益三部。魏派遣一个师开进黄安,扬言要铲除“共匪”,创立地主豪绅的天下。而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没有经验,没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政权,也没有在农民自卫军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正规革命武装力量,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以致国民党反动军队进占黄安,镇压农民运动,而农民自卫军不能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一时间,反动派到处搜寻共产党人,抓捕参加暴动的农民积极分子,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黄安。
一天,我和小伙伴幺伢在河边放牛。“赵先生”一行五个人又去宋家冲的耿姓农民家开会。这时,我已知道他们就是我想要见的共产党,我从心里对他们充满了崇敬之情。“赵先生”过来对我说:“书庭,我们要到冲里商量事情,要是见到生人就马上来冲里告诉我们。”
我顺口答道:“晓得了。”
太阳还老高的,我将牛绳桩钉在地上,让牛自己吃草,随手摘了根苇草咬在嘴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云朵。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幺伢叫了起来:“书庭,南边来人啦。”
我爬起来一看,南边的道路上走来四五个不认识的人。最前面一个头戴凉帽,身穿黑香云纱绸衫,肩上斜挎匣子枪,枪把上系着一大把皮枪穗,走起路来那枪穗在屁股后摆来摆去。我知道这是地主豪绅们的清乡团,我们穷孩子都叫这种人是“大尾巴狼”。后面几个有背短枪的,还有扛着长枪的。他们正朝宋家冲这边走来,离村子大约有里把路。我想到“赵先生”他们正在村里开会,不能让这帮坏蛋去宋家冲。我抓住幺伢的肩说:“我在这里缠住他们,你赶快去冲里告诉‘赵先生’他们。”
幺伢着急地说:“我不晓得‘赵先生’在冲里的么地方。”
我这才想起,“赵先生”就告诉了我一个人,他们在宋家冲的耿家。我说:“那你在这里想办法拖住他们,我去报信。”
说完,我光着脚丫子拼命向村里跑去。耿家在村子最里边,那里较隐蔽。我一口气也不敢歇,径直闯进了耿家。
事后,我看见幺伢红肿的腮帮子,幺伢捂着脸,流着泪告诉我:那几个人对这一带不熟,问了路就想抄近路去宋家冲。幺伢发现,那几个人是探路的,后面跟上来的还有几十个穿军装扛枪的人。幺伢想办法拦住他们,说那边树林里有狼。那几个穿便衣的家伙掴了幺伢几个嘴巴子,把幺伢推到地里,拔枪招呼后边的队伍向宋家冲围了过去。
再说我跑进村里冲进耿家,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赵先生”他们外面的情况。屋里上十个人马上停止开会,从屋后向村边的山冲里撤退,并让我赶快离开宋家冲。我地方熟,还没等清乡团进冲,就很快穿过几间房子出了村,去河边找我的牛。
就在这时,枪响了,我回身远远地看到“赵先生”他们几个人向村后山坳冲里跑去,径直奔向后山。清乡团在后面紧紧追赶。不知何故,“赵先生”他们中有一个人没有上后山,突然横着越过田埂,向山坳的另一边跑去,一边跑,一边打枪。一阵枪响,只见那人停了脚步,一头栽倒在地上。我浑身一颤,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只见几十个穿军装的国民党兵端枪围了上去。我扭头就跑,牵着牛回了家。
几天后,“赵先生”找到我,他蹲下来一把搂住我说:“书庭呀,谢谢你,要不是你报信,我们几个人都会被清乡团抓去。”
我急切地问起他们中被枪打倒的那个人,“赵先生”满脸凝重,眼里充满泪水告诉我:那个同志是共产党员,为了掩护大家撤退,他有意朝另一个方向跑,以吸引敌人。敌人开枪打死了他,并把他的头割了下来,带回黄安县,挂在东城门楼上示众。这两天,才设法把他的头颅偷下来掩埋了。“赵先生”哽咽着说不下去了。……我泪流满面,这位舍身取义的壮士就是共产党员。
多少年过去了,我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可我至今也不知道那位牺牲在宋家冲山坳里的共产党员的名字,但他的光辉形象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6 21:54:06 | 只看该作者
3(革命火种)


记得那是1927年的夏天,我们几个穷孩子在河边放牛,天气渐渐炎热。我们将牛拴在树上,脱掉本不能蔽体的破衣服,跳进河里洗澡戏水。日子再苦,生活再难,但也磨不掉儿童爱打爱闹的快乐天性。几个小男子汉赤条条地在那桃花河的浅水里打起了水仗。
这时,我们发现从西边山脚远远走来几个陌生人。在这偏远的乡村,方圆几里地的人们相互都认识,可这几位穿长衫、戴礼帽的人,却从来就没有看见过,他们像是生意人,其中一个又像教书先生。这行人朝我们走来,离我们越来越近。赤条条的小男子汉们赶紧跑上河岸,抓起自己的褴褛百纳衣套在身上。
那几个人来到河边蹲下喝水、洗脸,其中有个宽脸庞的人与我们搭话,他一一问道:“你们多大了?是哪个村的?”
那几个孩子怯生生的,都不敢大声吭气。轮到了我,我说:“今年十岁,是竹林畈的。”
他顺着我的手看到了隐在树木竹林中的村庄。几个孩子中只有我胆子大,敢同这些陌生人讲话。
这人见状又问我:“这是你自家的牛吗?”
我说:“不是,我家没牛,这是替别人放的。”
他问道:“为什么替别人放牛,而不去念书呢?”
提起念书,我心里就不是滋味,于是没好气地说:“我家穷,饭都吃不饱,哪里有钱去念书。”
看到我不高兴,那人越发要逗我,他问:“你家为什么穷呢?”
这时我想起父母常絮叨的那句话,就说:“还不是我家的祖坟没选好地方,命不好,八字不好呗!”
他听了大笑起来,把我们都笑愣了。他说:“你说得不对,世界上哪里有什么命和八字好不好呀,这是因为你受剥削和压迫才穷的。”
“剥削”、“压迫”,这话我听不太懂,可说到祖坟和命,这倒是我好多年来都想知道而又搞不清的东西。我认真了起来,在他身边的石头上坐了下来。这几个陌生人轮着说:“你家没有地,种地主的地,每年要给地主交租,交了租你家还有多少余粮呢?农民种了哪家地主的田地,就成了哪家地主的牛马。”
我告诉他们,家里除佃种地主的田以外,我爷爷和爸爸还编篾活养家。
他们说:“你爷爷做篾活挣的几个钱,还不是要交捐。”
是啊,爷爷白天黑夜地忙个不停也挣不了几个钱,可祠族、会里①总是来人收租集捐。
他们还告诉我:乡里的土豪劣绅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穷人就越来越穷。乡里的事他们怎么都知道!我心里默默想着,接着就问他们:“那怎么办呢?”其中一人说:“起来造反,把地主的田分了,自家种,不给他交租。”
我想了想说:“不行啊,那地主会派枪兵到家来的。”
我是想起邻村一户穷人因佃种地主的田交不起租,那地主领人带枪,把他家的锅都砸了。
他们说:“那是穷人没有团结起来,如果大家都牵手和那些地主土豪斗,准行!”
这些话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真感到新鲜。我想起了爷爷和叔叔给我讲的故事──梁山好汉,薛刚反唐。这不是要起事了么?要反天了?要换世道了么?!于是兴奋地说:“穷人要牵手造反,要劫富济贫,总要有人领头,我们这里没有人呀。”
他们几个人相互望了望,笑了起来说:“有!”
“是谁呢?”我问道。
“共产党。”那宽脸庞说。
“共产党是什么人?”我们几个孩子都眨着眼睛问。
他说:“共产党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些人,这些人替穷人说话帮穷人做事。他们能带头领着穷人造反、革命。”
他说的许多话,我都没有听说过,而这些话,却能消除我心中多年的疑问,能解开父母亲都解不开的疙瘩。我默默地念着:“造反”、“革命”、“团结”、“共产党”。他们是什么人?怎么知道这么多的事?我迟疑地问他们。他们说是县城里的商人,专做花生、洋火生意的,在外面跑多了,知道的也就多了。
从他们那里我听说了远在我们竹林畈以外,有许多国家,那里也有像我们一样的穷人,他们起来造反了,革命了。他们中就有人领头起事。
一晃就是一个下午,太阳偏西,他们说要去宋家冲,我指了路。那“宽脸庞”摸着我的头说:“书庭,我刚才给你说的,你可以告诉你家里人,过几天我们还要来做生意的哩!”
夕阳西下,我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还在想着他们说的事。回到家,吃过晚饭,我耐不住问父亲:“共产党是什么人?”
父亲和爷爷睁大了眼睛,赶紧把门关上。我向他们讲了下午的全部经过,全家人都惊呆了。母亲慌忙说:“小祖宗,这事可不敢在外面乱讲,会里和祠族里要是知道了,那可是要杀头的哩!”
全家人的恐惧,更增加了我的好奇。
我家附近几个山冲的孩子中,就数我最能讲故事。那些生意人告诉我的新鲜事,经我一编造,就更是神了。我在桃花河边对其他孩子神吹:听说有个共产党,共产党真了不得呀,他们中许多人都会十八般武艺。他们走的一条路,叫什么“革命”路,这条路走到尽头就是天堂。天堂里人人都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他们中有个一个姓“马”叫马克思的人,他头戴礼帽,身穿马褂,是个比梁山泊中的吴用还厉害的军师。还有一个小个子叫“勒宁”(黄安话将“列”读成“勒”)是个将军,他能用比水桶粗的大炮打仗。那炮可厉害啦,一炮能把我们的三角山轰去一半。……
我吹得神乎其神,在孩子们中,我也成了知道“天外事”最多的能人。
那时候我太小了,根本不懂什么叫革命。但那几个“生意人”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直到后来我参加革命,才知道他们是我党在黄安县早期的领导人甘济时、赵赐吾、江兴楚等。一颗革命的火种,就由这些共产党人播到了我幼小的心灵里,碰撞出一朵小小的火花。我在想:共产党在哪里呀?总有一天,我要见到共产党的!
①  会:清末民初,黄安地方行政区称“会”(相当于后来的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6 21:53:30 | 只看该作者
2(苦难的童年)


我出生的这个农民家庭虽然贫穷,但却充满着和睦与温馨。
祖父秦钧荣是个篾匠,手艺精湛,为人本分厚道,常挑担走四方,为方圆几十里的百姓编筐扎篓,深受乡亲们的爱戴。据说爷爷篾编手艺有一绝活,老话说“竹篮打水一场空”,但爷爷编的竹篮真能提水。可是,编扎篾活挣得的几个血汗钱,还不足缴纳那些苛捐杂税。他作为一家之主,实在是难以养家糊口。祖母姓叶,娘屋也是穷苦人家。穷人家的女儿是没有名字的,嫁到秦家后就叫秦叶氏。祖母是个心地善良的农村妇女。父亲秦涵元,为人善良老实,也有一手祖传的篾匠手艺,同时还是个种田的好把式,因为家里的地少,常外出给人家打短工。母亲陈顶芝,和婆婆一样勤劳贤慧,能织一手好布,就靠家中那台破织布机,帮人加工织布,换点钱粮,同时还带着我们五个孩子。
两间破屋,一斗①薄田,这就是家里全部仅有的财产。大人们辛勤劳作,克俭持家,吃糠咽菜,但还是维持不了全家人的最低生活。自我记事起,印象中就没吃饱过肚子。祖父、祖母辛劳过度,终于双双病倒了。家里有病人,天好像一下子塌下来,重担全落在父亲和母亲身上,日子更加艰难。家中太苦太穷,祖父母病了无钱医治,只能躺在床上干熬。在我参加革命前,两位老人相继去世了。
我有个叔叔叫秦涵亨,那是个铁打的汉子,刚强耿直,一手好石匠活,十里八乡都知名。 他打碌碡,凿石碾,汗珠落地摔八瓣,就这样也混不上一口饱饭。婶娘拖着一个小妹妹,在贫困的苦日子里硬捱着,度日如年。终于有一天,婶娘不堪生活的重负,也病倒了,不久就撒手人寰。叔叔带着幼小的妹妹无法生活,不得不含泪将妹妹送给人家作了童养媳。
叔叔成了孤独的单身汉,常一个人在外闯荡,凭着石匠的本事吃饭。那真是一个人吃饱了全家饿不着。叔叔很喜欢我,在外干活挣些米饭,常常舍不得吃,晾干了带回家后,再塞给我。叔叔在外跑得多,见识广,一有空就给我讲那些他听来的故事,比如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忠良岳飞抗金杀敌,精忠报国;水浒一百单八将聚义梁山,劫富济贫。叔叔在我眼里就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能人。
在男性中,我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下有两弟弟。幼时听大人们讲,在黄安,秦家本是个大姓,祠堂就有好几处,主祠堂在七里坪。
旧时讲究姓氏宗派,一个姓氏宗祠里,非常强调长幼有序,姓名中的字派就可区分辈份,秦家祠堂排列的字派为:
       光載鈞涵懋,輝基鉅澤乘,煬珍銓汝業,煥起錦添林,
       熏緒鍬溪植,榮封鎮渭來,耀先鉗治柄,燮理鍊鴻材。
我属于“懋”字派。我那一房大概是幺房,所以辈份较高。秦氏宗祠的孩子们在一起玩,叫我“叔叔”、“爷爷”的大有人在。可因家穷,辈份再高照样挨饿受冻。祖父曾对我讲:据上辈人说,我们祖上原是读书人,宋代时曾中进士,还被封为太学博士(实据秦氏《太原天水谱》家谱中记载,上溯北宋,祖上是秦观②),现在家里穷,要是有钱真应让孩子们读书。为了这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祖父给我取名为秦懋书,小名书庭。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愿望啊,名字里都带“书”,可想而知,家人是多么希望我脱离贫穷,成为读书人啊!
由于家里穷,自家的一斗田收的粮食哪里够吃呢,父亲又佃种地主的三斗田。家乡那地方的土壤是红色的粘土,并不肥沃,一般是春夏雨水多,秋冬雨水少,但经常风不调雨不顺,有些年份出现伏旱,有时伏旱连秋旱。当时的水利条件差,老百姓们都靠祈盼老天吃饭。佃来的地里,佃农们一般只种部分水稻,收的谷用来交租,大半都种植红苕,供作自家全年的口粮。不管年景好不好,秦氏宗祠的族长、地主家天天吃的是白米饭,佃户穷人家天天吃红苕,有时红苕不够吃还吃红苕的藤叶。每年交租如过虎狼关,风调雨顺的年景尚过得去,如遇灾年,租子交不齐,挨打受骂不说,那日子简直就没法过。
记得那年的光景不好,先旱后涝,我家佃租的地除了长草,颗粒未收。佃租的地要交租,交不上就要借,不借债是无法生存的。爷爷奶奶病在床上,家里揭不开锅,还要上缴租粮,那日子真是难过!生存是人的本能,哪怕能争取多活一口气,总不能等着饿死冻死呀!我家向债主借了一点钱粮,为还这高利贷,八岁的懋保哥哥给人放牛、帮工,以身抵债,离家一去就是好几年。哥哥什么苦活累活都得干,他肩头上磨出的血痕,让我总也忘不了。
我八岁那年,也开始给人家放牛,第一年只给饭吃。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少我一个,就少了一张嘴,能在外面混碗饭吃也是大幸了。
我家世代就穷,刚记事时,祖父教给我唱当时流传的一首歌谣:
冷天无衣裳,热天一身光。
吃的野菜饭,喝的苦菜汤。
麦黄望接谷,谷黄盼插秧。
一年忙四季,都为他人忙。
那年月,农民们一般都缺吃少穿。他们饥饿无粮,就采野菜、树叶、野果以充饥。天冷无棉衣,就偎稻草、打柴生火以御寒,过着近似原始人的生活。看看别人,看看自家,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一个解不开的疙瘩。我问过父母:“为什么秦懋经家那样富,我家这么穷?”
他们回答说:“我们家祖坟没有选好地方,所以穷。”
我反问道:“他家也姓秦,和我家在一个祠堂,是一个祖坟呀!”
问得大人们无言可答,只说是“命不好”、“八字不好”。这些回答都不能解开我心中的疑问。
我所说的秦懋经,比我大三岁,是秦家祠堂的同宗,家境很好。他的父亲秦涵林原是晚清的秀才,按秦家祠堂的辈派排列,老先生是我的长辈,我也就叫他伯父。其实这老先生为人还不错,算得上是位乡间的开明绅士。秦涵林开了间私塾,一些家境不错的孩子都在那里读书。那时侯,乡间一些家境殷实的家庭将孩子送去私塾读书,多半都是送田亩给私塾先生做学费,所以秦涵林家的田地也越来越多,在我们村里算得上富裕了。
私塾里有三十多个学生,看见别家的孩子能上学读书,我是多么羡慕啊。我放牛有时故意绕到那里,在门外偷听私塾先生讲课。
一天,读书的孩子们在外面玩耍,几个人为几个字的对错争论不休。我站在旁边,一口气将那几个字读了出来,并用树枝在地上写了出来。秦涵林老先生见状大为惊讶,他找到我父亲说:“书庭这伢很聪明,你要让他读书识字呀。”
父亲苦着脸说:“穷人家的孩子,哪里有钱读书啊?”
秦涵林说:“书庭来上学,我少收钱,他只要来我家干活就行。”
我满心欢喜,真想去读书,哪怕以身抵债也行呀!
也许父亲有父亲的顾虑,我家穷,送孩子读书既没有钱也没有地可送,欠人家的人情没法还。犹豫了好半会儿,婉拒道:“穷人家的孩子没那福份,算了吧,还是让他多帮帮工,为家里多挣口饭吧!”
我知道失去了读书机会后,懊丧与愤懑一齐涌上心头,怨天怨地,但毫无办法。心里想到:秦懋书呀秦懋书,你这真叫秦“冇”书哩。
我给人放牛几年,第一年仅挣碗饭吃,第二年获得一顶草帽,第三年才挣得一串钱。那年月吃的糠菜饭,穿的褴褛衣,见别人吃米饭,真是馋涎欲滴,然而最让我眼馋的是看见别人的孩子上学堂读书而自己不能。
记得一天,我放牛在私塾旁徘徊,学堂里的孩子趁私塾先生不在时出来寻衅闹事。他们骂我,欺辱我,说我穷光蛋还想念书,做梦都做错了。我人穷,可志不短,早就憋着气没处出,我丢下牛绳冲上去和他们扭打在一起。他们依仗人多势众,揪我的头发,把我那补丁摞补丁的褴褛衣撕成了布条衫。别看我个子小,可我越战越勇,把那带头的小子打得鼻青脸肿。他们一伙人全被我撵进了屋内。石子从屋里飞出来,打在我的头上,鲜血直流,我毫不示弱,抓起屋外的稀泥巴奋起迎战,他们招架不住全都躲在桌子下面了。我还不解气,不停地扔泥巴:“叫你骂!”我边还击边咬牙连说:“叫你骂!”那窗上、墙上、黑板上绽开朵朵泥花,他们的课肯定没法上了。
太阳落山,我牵牛回家,有两个富家子弟的家长在我家告状,那时侯,有钱就有理。他们凶狠狠地要父亲摆酒赔礼,还要赔钱,若不答应,就要告到族里。我知道闯了祸,晚上挨了父亲一顿狠揍。父亲不得不借钱举债平息了此事。我恨天恨地,恨这不平等的社会,恨我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恨我来到这个苦难的世界。我的童年没有幸福,只有苦难。人生的道路为什么这样的坎坷?               
① 当时黄安农村常用的土地计量单位是:升、斗、石、亩。10升为1斗,10斗为1石,2.5斗为1亩,1石为4亩。
②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 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20 12:19 , Processed in 0.27041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