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5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歧珍:清末卫戍海防的皖籍名将

[复制链接]

2393

主题

2574

帖子

855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5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4 14:42: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杨歧珍(1836年—1903年),字西园,安徽省淮南市(原寿州)谢家集区赖山人。中法镇海之役名将之一。一生征战南北,清末卫戍海防,为保卫边疆领土安宁作出过重要贡献。受到慈禧太后的三次召见。
杨歧珍的军事杰作——厦门胡里山炮台
位于淮南谢家集的杨歧珍之墓
年轻时就投军从戎
在淮南市谢家集区赖山乡政府附近,有一座用花岗岩石砌成的坟墓,墓前石碑上刻着“杨歧珍之墓”几个字,而在现场还看到,早在1986年该墓就被列为淮南市文物保护单位。杨歧珍何许人也?他的墓为什么会在这里呢?
据史料载,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杨歧珍出生在寿州谢家集区赖山村一户农民家庭。幼年习武,17岁时跟随父亲杨守恩辅助管理寿州团练,巡防州境。次年,在朝廷招募寿勇时,与父杨守恩投营留防于江苏六合县。杨守恩在六合阵亡后,杨歧珍只身投军从戎。杨歧珍在高塘集之役中,就表现出英勇的作战风格。攻克浦口,收复江浦县,获得朝廷八品军功的奖励,并充任百总。咸丰十年(1860年)后,杨歧珍在战斗中屡屡获胜,官职也不断得到擢升。两江总督李鸿章也上奏他的功劳,清廷将其功交军机处记名,遇有总兵缺出,尽先择任。同治六年(1867年),杨歧珍因战功受封“裴凌阿巴图鲁”号。
中法、中日之战中卫戍海防
其实,杨歧珍真正的军事作为是在清末中法、中日战争中。光绪元年(1875年),杨歧珍率马队三营驻防保定、河间诸境。光绪九年(1883年)初,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开始备战。杨歧珍奉旨以记名提督身份开往浙江,受巡抚刘秉璋差委办理台州军务。中法开战后,镇海备战日紧,杨歧珍率抚标亲兵五营驻守镇海。杨歧珍驻扎镇海后,积极进行防御准备,日夜防守,严阵以待。
光绪十一年(1885年) 三月初一上午九时半,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跋,率“巴夏尔”等多条舰船,猛攻招宝山口。杨歧珍命令部将周茂训等人向敌舰开炮猛击法国舰船,“纽回利号”被炮击中后,孤跋受伤逃跑而去。次日,法军又派两艘鱼雷小艇,企图乘天黑偷袭隔江木桩和坝上水雷,被守军炮兵发现后,开炮还击,法军阴谋又未得逞。三月初三,法舰“答纳克号”驶入蹲山北,杨歧珍督令吴杰开炮,击中船上部分设施,“答纳克号”再次逃跑。此后法国舰队多次偷袭镇海口沿港炮台,均未得逞,敌人炮舰多次受伤,两条木鱼雷艇被击沉,中法停战,中法镇海之役取得胜利。
据史料载,因在中法镇海之役中战功卓著,杨歧珍受到光绪帝御批:“杨歧珍著交军机处存记,遇有提督,总兵缺出,开列在前……”光绪十一年(1885年),清政府酌奖镇海之战出力人员,赏给杨歧珍头品顶戴。光绪十三年(1887年),杨歧珍调任为海门(今椒江市)镇总兵。
杨歧珍到任时,沿海盗匪猖獗,经常在海上抢掠渔民船只、财物,无恶不作,沿海人民,夜不能寝,生活不得安宁。杨歧珍深入渔村,详细了解海盗情况,与当地绅士、渔民共同谋划剿匪对策。勤练水兵,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并亲自指挥追击海盗,连战连胜,擒拿海盗1500多人,救出被掠夺的难民无数,海盗终于肃清。
五年后,杨歧珍升任福建水师提督。据说他离任时沿途数万人夹道含泪相送。为纪念他在海门的功绩,在城内立了“外援福建水师提督西园杨公去思之碑”,并把“新交街”改名为“去思”街道,以示纪念。
光绪十八年(1892年)7月,杨歧珍到福建上任。时清廷为加强南洋水师建设,加固国防,抵御外敌入侵,由前水师提督彭楚汉负责修建胡里山炮台及厦门海岸炮台指挥中心,杨歧珍到任后,接替此项任务。胡里山炮台位于厦门岛西南部的胡里山海岸,清朝光绪十七年(1891年)开始修建,历经五年后竣工。炮台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设东西两个炮台,安放主炮和护炮。台面用乌樟树汁、糯米、石灰、纸筋、砂石拌和的“三合土”夯筑而成,异常坚固,可免敌方炮弹爆炸引起碎石伤人。寨墙台基系用乌樟树汁、石灰、糯米与泥沙搅拌构筑,炮台上最有名的是当时购自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一门巨炮,至今保存完好,有效射程可达6460米。
可以说,胡里山炮台建成,是杨歧珍一生最大的军事杰作。百年后的上世纪末,中国文物专家、军事科学学者经考察后认定胡里山炮台的28门克虏伯大钢炮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海岸炮,获“大世界吉尼斯最佳项目奖”,成为我国以文物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获得成功的第一例。
光绪二十年(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战端,海疆多事,已升任武职从一品的杨歧珍渡海赴台,驻扎台北府,统率基隆、沪尾诸军力筹防务。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北洋水师战败。4月,由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台澎割让给日本。5月20日,清政府命令所有在台湾文武官员限期内渡,驻军中比较精锐的杨歧珍所部5营、万国本所部4营等相继内渡,台湾防军只剩下3.3万人,力量薄弱。日军乘机大举攻台,镇压台湾人民的武装反抗。目睹此情此景,杨歧珍痛心疾首,欲哭无泪。后奉旨回到福建水师提督本任。
在福建水师提督任内,杨歧珍一待就是11年,这是他平生任期最长、驻扎一地最久的军职。据史料载,有一天,杨歧珍在提督衙后的厦门城岩壁上,题写了“山环水活”4个大字,字幅高约3米、宽1.20米,落款“寿春杨歧珍题”。这成为今天人们回味历史的珍贵墨宝。
慈禧太后
曾三次召见
史料表明,晚年战功卓著的杨歧珍,曾被慈禧太后三次召见,赐御前行走,授一品顶戴,赐封为“哈密郡王”。但可惜的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0月,杨歧珍因巡洋染疾,病逝于厦门提督府衙内。不过在杨歧珍的故乡,却流传着另一死因版本。当地人说杨歧珍自任福建水师提督后,受李鸿章办洋务的影响,逐渐接受变法维新的思想和“严吏治,辟商埠,重防务,造兵器”主张,为京师顽固派所不容,终以“莫须有”罪名被革职,积愤成疾,含恨而逝。
杨歧珍死后,追随他参加水师的安徽籍人士,将其遗体以楠木塔布包殓,外用碎碗碴加糯米汁浇灌,从厦门港乘轮沿海北上,溯长江、经运河、过洪泽湖、入淮河,在寿县北门渡口上岸停柩,运回其故里赖山集,所过州县官员皆跪接跪送,十分隆重。其墓表上的挽联为光绪皇帝的老师、军机大臣、大学士孙家鼐所题。寿县名士方筱泉则以七律《赠杨公歧珍》来概括这位民族英雄的一生:将军七十体犹肥,手挽沧溟誓不归/血泪斑斑知宿愤,白须凛凛想余威/淮淝子弟声原壮,金厦山川势已非/剩有征南宾客在,江山回首涕沾衣。
解嘉雯 筱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4-20 04:15 , Processed in 1.38390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