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话:一天捡回一条命 作者能活下来也是命大
以前常听战友抱怨:“部队与其叫做军队,还不如叫成运队。” 对此我深以为然。 当了兵自然就一定会被分到某支部队里去,被分配进入的部队不同,士兵的命运也会迥异。 然而士兵没资格对自己将要去的部队挑挑拣拣,完全是被一纸调令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凭着上面写的命令,一张薄薄的纸片就能让士兵的未来立马分出高下来。 我就曾经亲身历过这种事情,对此深有体会。 作者所述地名示意图
昭和18年(1943年)春,我被从此前一直呆的房山县某阵地调离,调动到西南方向50公里外的易县去了。 和我之前驻扎的大山里一个啥都没有的贫寒小村比起来,易县怎么说也是个县城,街上甚至有路灯(电灯),对我来说真是“顶好(译:此处是中文)”的。 不过在此之前,我得先到离此地(易县)10公里的某个小警备队去待着。 因为这一纸调令的缘故,我出发前还得去发出这份命令的分管人事的准尉处去报到。 “那边治安可不太好啊,你得多小心。” 为啥非得派我去那么危险的地方啊?! 我心里稍稍有些恼火,但在部队里军令不得违抗。 军队生活你只能遵令行事,于是我带上所有财产:武器和个人物品前去报道了。 到了之后我才得知,这支警备队不但所在地治安极差,而且兵力除了伍长外仅有7个人,只装备了一挺轻机枪,其它的武器就剩每人手里的步枪了。 这照片上的日军数量和作者所说的警备队刚好一样多
真是个力量薄弱根本无力自保的警备队啊(注①)。 更糟糕的是,这支部队刚从前面部队接防才一周时间,周围的情况还没摸清楚,这更让我觉得不妙了。 最让我坐立不安的是八路军不知是出于威慑还是为了骚扰,每天晚上都会时不时地会听到枪声(注②)。 不过这种程度的骚扰还不是什么问题,可万一对方真的打过来了,就这么个小小的警备队,怕是一口就被吞掉了。 “怕什么,要真打过来的话,总部马上就能派来增援,所以没啥好担心的。” 虽然士兵们心底里惶恐不安,但是每个人都相信总部会援助他们,所以多少还有些底气。 然而不久之后,八路军夜间骚扰射击变得越来越频繁。 我不由暗暗心惊:莫非这次是来真格的了?!
就在这时一份命令发到我手中:“上面命你转移到保定司令部(六十六旅团)。” 军队里所谓转移是指从原来所属的部队变为另一支部队中的一员,也就是移动军籍的意思。 这份命令来得很突然,而且是直接到(旅团)司令部去,所以我也不清楚到底为啥会被派去。不过既然是命令,我就又背起轻得可怜的背囊和装备向指定地点——保定出发了。 虽然有些对不住留下的战友们,但那时我心里面确实有种解脱了的感觉。 那里情况日益恶化,八路随时可能打过来,反正只要能离开就是件好事。 结果也确实和我预感的一样,厄运真的降临了。到达保定以后,我刚到宿舍里还在整理装备,这时便传来消息——我之前待的那个小警备队就在昨天被八路军给全灭了。 就在我出发的第二天,八路军便对警备队发动了攻击! “斋藤,你运气真不错啊。” 把这事儿通知我的士兵很是为我庆幸,而我却久久说不出话来。 作者差一天就到靖国神社的照片墙上去了
如果那份命令晚上一天才到的话……大概靖国神社(注③)里现在已经供着我的牌位了。 牺牲的战友们真是对不住了。 指名要我过去的司令部那位上士,还有得到指令后立即就给我发出命令的中队准尉,我可真得“谢谢(译:此处是中文)”他们。 日军分队
注①:分队是日军最小的战术单位,一个日军分队由一个军曹(装备步枪)率领的一个机枪班(4人)加三个步兵班(3人)构成,一共14人。 这个警备队不算作者刚好8人,其实也就是一个伍长带领日军一个机枪班加一个步枪班的配置。为应对八路军的袭扰,日军到处分兵把守兵力捉襟见肘,一个分队也不得不拆成两个使用。 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厂——黄崖洞兵工厂
注②:前文介绍过,从1943年开始八路军的军工生产开始逐渐走上正轨。 从作者的记述中不难看出,这时八路军的后勤供应也获得了极大的提高,能够持续在夜间射击骚扰日军了。 八路军之所以在百团大战后直到1945年反攻时才再次组织起大规模的作战,其实也跟后勤保障有很大的关系。 以百团大战为例,期间129师部队消耗各类子弹75万9718发、晋察冀军区部队消耗各类子弹26万0328发,合计才100万发出头。 这是整整三个多月上百个团的消耗,按百日计算平均每个团一天消耗的子弹不到百发!参战的八路军战士每天平均40个人才发射1发子弹!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消耗炮弹3656发,缴获3405发;消耗子弹102万0046发,而缴获仅为31万3363发。 这边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打日军,那边国军发动皖南事变打新四军
百团大战消耗远远超过了缴获,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延安很可能是反对发动百团大战的原因。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百团大战期间,国军制造了皖南事变,随即以蒋介石为首的民国政府停止了对八路军的后勤补给,八路军华北各部弹药主要补给来源被切断。 其后八路军在面对日军的反扑时之所以损失会那么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百团大战消耗了大量弹药,同时民国政府却翻脸断了补给。 不过这种坑队友的事民国政府也不是第一次干了。 义勇军的主体是东北军
1932年以东北军为主的抗日义勇军在东北全境大起义,义勇军发展壮大到了30万之众围攻吉林兵逼长春。但是义勇军粮食、弹药也很快告罄,可当义勇军向民国政府求援时,民国政府却拒不援助,轰轰烈烈的义勇军起义很快因为弹药耗尽粮食匮乏而失败。 本来义勇军起义是中国避免日军全面侵华自行收复东北失地的最好的一次机会,就这么被国民政府和日寇联手扼杀了。 从1933年开始,抗联代替义勇军成为了东北抗日的主力,中共正式成为了东北抗日的旗手。 天道轮回,1948年的辽沈战役就是抗战时国共两党在东北问题上不同表现的必然结局。 倒幕之战后战死的幕府军人纪念碑
注③:日本对于参拜靖国神社总是鬼扯什么是为了给后人一个祭祀祖先的地方。 日本一直有祭祀敌人的传统,所以神社往往会祭祀敌我双方的人。但是靖国神社是一个例外,它只祭祀为天皇效忠的战死者。 日本从明治时代开始对反政府势力就不再祭祀,甚至连尸体埋葬都不允许。 像是上图的碧血碑就是民间为纪念戊辰战争中战死的支持幕府的会津藩武士所树。 当时这些武士战死后日本政府禁止给他们下葬,看不过去的民间人士柳川熊吉将这些尸体偷偷埋葬因而被判了死刑。虽然最终柳川熊吉被赦免,而且他还自费立了这么一块碧血碑,但直到1965年靖国神社设立了镇灵社,这些幕府武士才算是有了一个被祭祀的地方。 镇灵社
相对整个靖国神社9.9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小小的镇灵社一点都不起眼。然而就是这么一间小小的灵室,日本人不但让那些幕府亡灵们在这里安家,还背负起了祭奠全世界战争死难者的重任。 算算全世界这么多年战争死难者得有十几亿吧,大家都挤在这么一个小斗室里还真是憋屈。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间小室,精于算计的日本人还想着要夹带私货,那些被盟军审判后处死的日本战犯,也被靖国神社刻意强调供奉在这个小小的镇灵社中。 东亚各国与日本之间关于靖国神社祭祀问题的矛盾,其实主要就出自这个只有十平米大的镇灵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