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楼主: 老八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连载』 《最寒冷的冬天:血战长津湖》

[复制链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21#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2 16:31:47 | 只看该作者
(二)新兴里第二夜

首战告捷,詹大南并没过于兴奋,因为战斗才刚刚开始,尽管打得美军措手不及,但美军的整体防御体系并未松动,也就是说敌情有变,并不是最初侦察到的四个连。詹大南果断命令部队在28日白天停止攻击,迅速巩固新兴里周围已经占领的高地,并指示各部队迅速进行调整部署,准备等到夜间的时候,再发起攻击。

战斗持续到28日早晨,80师的很多部队由于战前侦察不实,以为只有一个营的美军,经过一夜激战差不多都该被消灭了,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打扫战场,寻找可以利用的食物和御寒衣物。而被打散的美军则乘机 集结起来,在飞机和坦克的支援配合下,向分散的志愿军主动攻击。

美军的反击完全出乎志愿军的意料,等于又被对手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刚刚经过一夜的激战,80师因为战斗伤亡和进展不一,因而建制有些混乱,在美军来势汹汹的反击下,首当其冲的239团只好且战且退。美军一举夺回丰流里江桥,并继续向1100和1200高地冲击,238团1营迅 速赶来支援,与239团依托高地的有利地形并肩组织防御。稳住阵脚的 志愿军接连击退美军多次冲锋,并乘势组织反击,将美军逐回丰流里江 桥,还缴获了陆空联络板。

27日晚上王可夫一直在团指挥所,跟着团首长焦急地等待着前方的消息,并随时传达团首长的命令。指挥所设在1455.6高地下一破房子里,房子里冻得要命,团长、政委、参谋长等团首长还有参谋人员都在里面站着一动不动。夜间只能看到火光,听到爆豆似的枪声。天一亮,指挥员们都上到了高地顶部,团长用望远镜向新兴里高地一看,一片黄衣服倒在雪地上,一个挨着一个,都牺牲了。团长看完就掉了眼泪。其实倒下的人并没有当时就牺牲,大部分都是负了伤,但运不下来,被活活冻死的。

志愿军再次组织力量全线攻击,但显然遇到了麻烦,美军突然变得 强大起来。王可夫眼前始终闪现着那一片黄衣服的惨烈场面,从收拢回 来部队的伤亡情况和美军防御的兵力来看,他觉得很不正常,就向团长 提建议。团长张敬一一看伤亡太大,就把所有参与攻击的部队都收回 来,并命令各连、营,马上调整编制,将建制打乱,重新调整合并,统 计还有多少人可以打仗,由王可夫报给师里。

经过一夜的战斗,239团伤亡实在太大了,各营反应很强烈,这怎么搞的,美军咋越打越多呢?而美军反击的规模越来越大。团长张敬一就产生了怀疑,四个团吃一个加强营怎么还这么困难,敌情可能发生了变化,而我们不能再这么打下去,应该敌变我变,才是制胜之道。张敬一给詹大南打电话,报告他仗不能这样打了,得好好研究研究。话里还发牢骚,说侦察员都干什么吃的?明明说美军是一个营,结果一打打出了可能有三个营,而且还有加强,加在一起能有一个多团。

后来239团又发来电报,说他们缴获了12门榴弹炮,司令部人员这才觉醒,配备12门榴弹炮的部队绝不可能是一个加强营,很可能是一个团。

詹大南了解情况后当时就急了:这仗打得不对啊,敌情不明是兵家大忌。过去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甚至可以说是九倍于美军打个差不多,现在就3倍了,美军一个团,我们基本上是三个团来打。兵力发生变化,敌情发生变化,这个仗没有办法再打下去。但冷静思考后,他得出结论:目前态势对志愿军极为有利,80师已对美7师达成了战役合围。经过27日一晚上的激烈战斗,新兴里周围的高地全被80师所控制, 实际上已经把美军压缩在不到两平方公里狭小的地域内。

詹大南亲自到前沿找来一个英文翻译,通过夜审战俘,詹大南证实了自己的想法。查明在新兴里的是美31团的两个营,还有大量的后勤保障分队、配属的炮兵,加在一起超过一个加强团的兵力。此时詹大南的脑海里就闪现出一个念头:按照9兵团和27军首长之决心,对新兴里之敌进攻并没有集中过多的兵力,算是一个次要攻击方向,但通过拂晓前的一仗,探明了美军的虚实。虽然美军兵力过多,但与柳潭里相比,美 军战力稍弱,这就给大规模歼敌创造了有利战机。如果9兵团集中兵力兵器在新兴里方向,很有可能打一个大规模的歼灭战。

詹大南及时将此信息报给军和兵团,并请求集中优势兵力,成建制地消灭美军。既然已经形成合围,具备极佳的战场态势,战机千载难逢,那么在战略战术上就应该提出更高要求。

列宁说,战争是一种形式繁多、差别万千、错综复杂的事物。人类从事的任何活动,都不像战争给偶然性这个不速之客留有那样广阔活动的天地。军事科学不能成为精确的科学,原因就在这里。谁都无法准确地预判出战斗中的每一个细节和变化。

宋时轮接到詹大南的报告,陷入深深的思索。新兴里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在长津湖的东侧,隔着狼林山脉,按照兵法上说,是一块死地,一旦被围很难救援。而志愿军围攻新兴里只有一个80师,原计划攻击美军一个营,现在得到的敌情是美军有一个加强团被压缩在新兴里,以我一个师之力想解决这伙美军显然不客观,而美军的救援也数次无功而返,均被穿插到敌侧后的20军截击。

9兵团其他首长也觉得仗打得不正常,副司令员陶勇亲自到一线攻击部队了解情况。陶勇和宋时轮一样均是三野名将,对战场有着灵敏的嗅觉。打了一夜的仗,早明白当前的情况有多么复杂,美军越打越多是不争的事实。而天已大亮,志愿军近战、夜战优势不能得以发挥,必须调整部署,暂时停止攻击。于是陶勇当即向宋时轮提出建议,全线停止攻击。宋时轮同意暂时停止攻击,但采纳了詹大南的方案,决心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围歼新兴里之敌,便增派81师的主力241团、242团前往新兴里投入战斗,243团在后跟进。如此詹大南可指挥调动的兵力又加了两个团,加在一起总兵力达到五个团。于是詹大南重新调整部署,其具体战斗部署为:80师调集了所属238、239、240团以及81师配属的242团按原定攻击方向,入夜后继续发起攻击。其中239团由新兴里以东侧击 新兴里;238团和240团的2营由南正面主攻新兴里;240团的两个营攻击新兴里西北内洞峙的美军;242团穿插到新兴里以南预定地域,占领高地,控制新兴里通往下碣隅里的唯一公路,截断新兴里之敌的南逃退路,并阻击下碣隅里的美军北上增援。而新加强的241团则作为师主力,用在新兴里的正面,接替238团的主攻任务。

此时志愿军攻击部队均得到詹大南命令,迅速后撤,尽量与美军脱 离接触。此举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敌空中火力绞杀,因此新兴里28日白天的战斗虽激烈但无序。

詹大南虽然得到两个团兵力的加强,但以手头的兵力攻击强大的美军,在兵力和战术单位的对比上还是与美军差距甚大,甚至是以卵击石。詹大南分析判断了当面敌情,果断调整部署,由241团接替主攻任务,在239团的左侧投入战斗,并让239团给81师241团介绍情况。241团团长早就认识王可夫,就说:“小王你去吧,带我们的人上去看看,好 好把情况介绍一下。”王可夫情况熟,地形也熟,就领着241团副团长和三个营的营长,一直爬到新兴里外围,距离新兴里很近的一个地方现地 勘察。主要是看地形,看采取什么攻击的办法,怎么攻击,从哪个方向攻击,在哪个地段打开突破口。在抵近侦察,向新兴里方向爬的过程当中,遇到一个伤员,已经快不行了。他认识王可夫,就跟王可夫 说:“我不行了,股长,你回去代我向同志们问好,向祖国问好。”王可夫含着泪说:“你这小子,是共产党员吧?不是共产党员怎么知道这些?”伤员讲他是共产党员。王可夫说好,就领着241团副团长和几个营长继续前往现场勘察,回来后,全师进行调整部署,而美军已经开始反击,239团边防御美军反击边调整,准备再次发起攻击。

新兴里美军拼命地向南反击,想打通与柳潭里、下碣隅里之敌的联系。242团在真兴里一线阻击,将新兴里的美军牢牢控制在原地。

242团则绕过新兴里,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新兴里南面公路,1营和3营先后攻占公路两侧的高峰和1221高地,彻底截断了新兴里到下碣隅里的公路。

当晚,美军31团卫生连从后浦前往新兴里,结果遭到242团伏击, 除四五人逃回后浦外,几乎是全军覆没。242团2营则从西南向新兴里攻击,正撞在美军防空炮营D连双联装40毫米自行高射炮阵地前,遭受重大伤亡。据美军回忆,M19自行高射炮车在天刚破晓时曾对从西南公路 接近的一队人马进行猛烈射击,将其大部消灭,此时有军官以为是误击友军而下令停止射击,天色大亮后才发现遗留在公路上有约80具志愿军 尸体。

在239团3营和242团的顽强阻击下,将南下的美军挡住,又把北上增援的美军打回去,彻底将美军的嚣张气焰打掉,为后续全歼新兴里之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张桂锦的2营此次攻击极不顺利,其中6连伤亡较大,战至天亮还剩余20几个人,失去继续攻击的能力,便在敌前沿前一个小高地反斜面上与美军对峙,高地的另一侧便是美军,正向6连发起反扑。此时,239团 参谋长亲临2营督战,严令张桂锦将5连拿出来去支援6连,将反扑的美 军击退,彻底占领小高地。张桂锦心说,这可是大白天啊,拿了5连,等于拿他的命根子,美军飞机可是说来就来,再把5连打掉,2营连一点 种子也没有了,说什么也不同意。就说:“王参谋长,白天打不合适,美军的飞机、炮火极容易给部队增加伤亡。”但王参谋长也是个倔脾 气,他一定要叫张桂锦拿5连去攻击向小高地反扑的美军。张桂锦只能请求说,要打必须用4连,2营唯一有战斗力的就剩5连了,都拿出来,都打残废了,万万不可。王参谋长说我命令你拿5连打,这一下把张桂 锦的倔脾气也勾了上来,他大声吼道:“参谋长,不是我张桂锦违抗命令,你要实事求是,现在这个情况,咱们得请示团长。”说完就打电话给团长,在电话里说:“团长,王参谋长现在我们2营这里,他下了个死命令,要我们白天用5连把前面的小山头把它拿下来,因为这个山头6连有二十个人在那边,对面就是美军,他想把它拿下来。第一,我们2营不同意拿;第二,我们不同意白天打,要打等到晚上。我们2营入朝作 战第一仗还没打完呢,把兵力都用了,后面用什么?”张桂锦跟团长讲了以后,团长说按照你的意见办,就叫王参谋长接电话,跟王参谋长说 你要听人家营里的意见,你怎么下这个死命令干?5连就这么保存下来,一直等到晚上。晚上很简单,也没有伤亡,美军是溃败,兵败如山倒,所以一打就缴枪了。

在战斗中张桂锦发现美军过于依赖火力,他们主要是靠火力和机动力的优势,只要把他们这两样压制住,战斗力还不如日本鬼子。

战至28日晚午夜,27军各部继续发起攻击。张桂锦率领的2营加在一起还有120多个人,虽然只剩下不足三分之一,但仍保持着极强的战斗力,便继续向敌猛攻。入夜,238团重新投入战斗,给了239团和240 团较大的支持,全师从三面向新兴里猛扑,再次重创美军,但未予全歼。

由于美军炮兵指挥所被打掉了,美军的火炮成了“瞎子”。但当时参加攻击新兴里的很多志愿军官兵,都发现了一架直升机。直升机落在新 兴里附近一处较为平坦的地方,美军仓皇地将一具担架抬上飞机。当时还以为直升机是运送物资之类的,后来才知道是来运送美军第7师31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的尸体。

张桂锦等人未及时组织火力打击敌直升机,美军飞机已经起飞消失在空中。大家懊恼不已,又深深感叹美军的后勤保障能力,居然用直升机运送伤员,而志愿军受伤的人员想运下阵地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很多伤员就是因为严寒中运不下去而失血过多或是活活冻死。

29日拂晓,志愿军从多路攻入新兴里,部队开始和美军进行一条战壕一条战壕,一个房屋一个房屋的争夺,双方胶着在一起,巷战一直打到天亮。詹大南又做出一个决定,就是一改志愿军擅长的夜战形式,白天继续攻击,因为目前情况对志愿军极为有利,敌情已经明了,敌我双方胶着在一起导致美军无法进行空中火力支援,这种情况下可以大胆变招,在白天继续发起攻击。詹大南一声令下,志愿军愈战愈勇,战至11时美军坚持不住,开始突围。而突围的美军跑得非常狼狈,有的在志愿 军的追击下,乘着坦克和汽车直接沿着长津湖的岸边仓皇逃跑,以为那里的棱坎是志愿军的火力死角。没想到他们忙中出错,只看到了棱坎,没注意岸边的冰层只有很薄的一层,笨重的坦克、装甲车开到湖面上,稍不注意便连车带人直接落入长津湖中。还有不少徒步的美军沿着湖边 跑,后来慌不择路,竟跑到了湖心,惨叫着掉进被炮火炸开的冰窟窿里淹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22#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2 16:32:20 | 只看该作者
(三)降伏“北极熊”

志愿军27日夜间进攻得手后,在基本占领新兴里及周围诸高地的情况下,9兵团主动放弃攻击,并没有更大的作为,28号白天也没有做更大的动作,而是巩固阵地,准备28号晚上再次组织发起进攻。

从战斗发展的情况看,9兵团首长和前线指挥员詹大南的判断和决心都是正确的,因为在前面几天的战斗中,部队有大量的伤亡,特别是天寒地冻,冻伤冻亡的情况非常普遍,整个部队的减员大概三分之一以上。而这种情况下还能够定下决心把敌人彻底拿下,这是要求有勇气有毅力的。詹大南在定下全歼新兴里残敌的决心时是很痛苦的,当时他站在指挥所一动不动,考虑了很长时间,下面的参谋人员都不敢插话,足以说明定下这个决心有多么的艰难。

当时的不利因素很多,一是敌人已经开始了反击,而且是有组织的反击,他们困兽犹斗。另外就是我军大量的减员,这种情况下能不能定下决心,是考验詹大南的最关键时刻。经过29日调整部署,詹大南了解了部队,更了解了敌人的动向和特点,于是他决定在30号全线对敌人发起攻击。

当29日内洞峙的美7师32团1营撤到新兴里后,配属1营的陆空联络小组随1营到达新兴里,新兴里的空地联络立即恢复。中午时分,美军见反击不成,便调整部署加强防御。志愿军238团抓住美军紧张调动的战机,组织团迫击炮连对调整中的美军进行了急速效力射,给美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迫使美军从此以后再不敢轻举妄动。

当天一早后浦美军出动16辆坦克在30架飞机掩护下向北攻击,企图打通与新兴里的联系,美军猛攻1221高地。

守备1221高地的242团早有准备,在高地东南的公路上利用废弃铁路的枕木与美军被击毁的车辆设置了多重路障。当美军坦克在路障前停下时,242团3营轻重火力一起开火,9连8班副班长叶永安率领阚立田和熊自远两名战士冲到公路边,然后匍匐接近路障,点燃了一辆作为路障的坏吉普车,接着乘坦克为火障所阻徘徊不前的时候,猛冲上去投出一排手雷将第一辆坦克炸毁。随后阚立田跳上第二辆坦克,掀开舱盖将手雷扔进去,将其炸毁。叶永安乘着四周爆炸的烟雾,抱着炸药包冲向第三辆坦克,将其履带炸断。就这样,叶永安小组三个人就击毁了三辆坦克,8连其他战士也炸毁了另一辆坦克。四辆坦克的残骸更是将公路堵得严严实实,后续坦克不敢再进,步兵分散在路基边与志愿军对峙。

到黄昏后美军害怕夜战,只好无奈地撤回后浦,242团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当时志愿军没有打坦克的经验,各步兵连的装备最多就是火箭筒,数量还不多,更多的是采取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实施爆破,效果也不太好。叶永安的办法就是躲开敌人的射击,爬上坦克,打开炮塔顶盖,将炸药包或者手榴弹扔下去。战后在战斗中表现出色的叶永安小组被记集体一等功,叶永安获得“反坦克英雄”称号。

集中在新兴里的五个团从四面把敌人团团围住以后,敌人最后只剩下招架之力,而敌人便使出老套路,调来大量的飞机和坦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击,妄图解救被围在新兴里的美7师31团。但是都被牢牢地控制在新兴里非常狭小的地段,美军的所谓环形防御也一个接一个地被志愿军攻破。敌人马上就要被消灭,因此反扑得也异常凶猛,前来支援的飞机和坦克也越来越多。

美军不甘心束手就擒,在空中火力的支援下,以坦克为引导,数次 从下碣隅里北上企图解围,而新兴里的敌人也拼命向南突围,均被英勇 的27军将士击退。指挥员英明决断,下级官兵拼死用命。80师、81师全 力猛扑,新兴里之战打得荡气回肠。

后浦美军的此次反击是由第7师副师长亨利·霍兹准将亲自指挥的。亨利·霍兹是个标准的职业军人,做事喜欢按严格的程序,有人把他的大脑形容为计算机。但是遇到勇猛的志愿军以后,他的“计算机大脑”短路了,竟频出昏招。他回到后浦后决定赶到下碣隅里与陆战1师联系,以协调行动,当时有人担心到下碣隅里的道路已被志愿军截断,但霍兹不以为然,指派31团作战参谋比瑞·安德森中校负责统一指挥后浦部队,自己乘一辆坦克赶到下碣隅里,可与志愿军一交手,才知道来多少兵力也不够用。霍兹匆忙当中也忘了再有什么程序,便向刚到下碣隅里的史密斯求援,但陆战1师此时在下碣隅里的兵力只有两个步兵连和陆战1团第3营的机炮连以及师部的勤杂人员,连防卫下碣隅里都嫌不足,更别奢谈支援31团了。就这样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北极熊团”一步一步 走向了覆灭的道路。

“联合国军”部署在新兴里的美7师部队被打得落花流水,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志愿军会从天而降,连东线“联合国军”总指挥官、美第10军的军长阿尔蒙德少将也觉得不可思议。

他万万没有想到,为了掩护陆战1师的右翼,让美7师接替陆战1师在新兴里的防务的这一举措,却成了最大的失误。这个决定虽保障了陆战1师的安全,美7师的翼侧却无人保护,这一致命的疏忽被敏锐的宋时轮准确地捕捉到,而虎将詹大南更是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战机,出色地打了一个歼灭战。

30日入夜,志愿军各个部队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晚上八点钟准时发起总攻。首先进行火力准备,27军当时也没有几门火炮,更没有几发炮弹,但是,尽管这样,志愿军还是组织了火力急袭。一霎时,满天都是信号弹,战士们在信号弹提供的照明条件下发起攻击。由于战时通讯手段不行,指挥联络通常靠信号弹向友军和上级指示部队到哪儿了。一个信号弹接着一个信号弹,满天都是信号弹,王可夫只觉得真是奇观,好看得很。

短暂的火力准备过后,志愿军五个团从多方向潮水般涌入新兴里, 打了整整一天。敌人终于扛不住了。当时参战的所有人员都得到这样一条指示,是毛主席亲自发来的指示,传达到所有战士当中。说毛主席在28号这一天指示新兴里参战各部,再不能向后退了。不要再晚上打上去,白天退回来;要持续进攻,持续给敌人以压力,攻到哪里就守到哪里,大体就是这么个意思。后来打完仗,王可夫才清楚,这是为鼓舞士气做的宣传鼓动。不过那时候一听说毛主席的指示,战士们只觉得再困难也要攻下阵地,再困难也要守住阵地。

美军被迫收缩阵地,最后只剩下不到一平方公里左右大小的一块地方,还被志愿军的部队插得乱七八糟。敌人的坦克都翻了。战士们将打翻的坦克盖打开,一辆坦克里面居然还有一个朝鲜女人。打得到处都是敌人的死尸,到处都是缴枪投降的美国士兵。战至下午,敌人的飞机来了,满天四五十架,新兴里之敌开始突围。而志愿军四个团开始追击,就是80师三个团和81师241团开始追击,81师242团负责堵截。志愿军一 鼓作气,将未逃跑的大股敌人,拦腰截尾分成数段,予以分割歼灭,而大部兵力展开追击战。战至12月1日拂晓,被围在新兴里的敌人全线崩溃,美军在航空兵火力和坦克火力的掩护下想进行突围,均遭到志愿军的围追堵截,打到最后,只有二三百人逃到柳潭里,其他全部被志愿军歼灭。在非常狭小的地面,志愿军五个团发挥了猛打猛冲的特点,大胆向敌人追击,在敌人逃跑过程中歼灭敌人。

结果不追还好,一追便令人气愤,王可夫眼睁睁地看着敌人坐着坦克跑掉。因为志愿军的两条腿跑不过坦克,又没有反坦克火器打掉敌人的坦克。

几乎所有人都参加了追击战,连驾驶员、通讯员、医务人员,包括炊事班的后勤人员,只要是活的,都去追击敌人,所有能上前线追的人都参与了追击。只有王可夫没有去,他一直跟着团长。不少人是在追击 中牺牲的,不是被敌人打死,而是被累死,实在太饿了。王可夫就听说 三营一个原来身体很好的战士,由于饥饿劳累,刚向前追击了几步就累死了。后勤人员去追击的甚至都没什么长枪,都是拿着手枪,没有枪的就举着手榴弹。王可夫在山顶兴奋地看着下面火热的场面,到处是俘虏。有一伙敌人没命地往江边跑,部队就一直追到长津江边,把敌人追到冰冷的长津江里。

长津湖新兴里的战斗,志愿军9兵团充分执行了夜间进攻、近战歼敌的战术,而美军已经习惯了步炮协同、坦克开路的打法,一旦和志愿军面对面地肉搏打起巷战来就完全慌了手脚,只能边打边撤,物资装备也顾不上了。当志愿军增援的81师赶到新兴里投入战斗的时候,美军防御即全线崩溃。243团1连连长黄万丰带着全连主要攻击1243高地,刚冲上去的时候便发现一个六七米宽的土坑,里面的敌人都被炮火打死了。但山下也冲上来一伙活着的敌人,还有几十架飞机轮番轰炸、扫射。黄万丰带着两个排两次将敌人打下去,自己两个排九十多人快打没了,但仍在坚持。

等到发现敌人坚持不住要逃时,他便带着仅剩的一个排追击,正好追上敌人一个炮营,缴获16门火炮。他们发挥近战的优势,靠上去打, 让敌人的炮兵失去作用。饥饿的战士们冲上公路的时候,先看有没有罐头,到处找吃的,很多俘虏趁机溜走。

但黄万丰也有意外收获,他的连队打掉了一个车队,包括一部电台 车和几辆拉尸体的卡车。他的通讯员想把电台从车上卸下来,但没有工 具,没卸掉。黄万丰查看美军尸体,他发现美国兵脖子上都戴着项链 (身份牌),那会儿志愿军战士都叫它狗牌子,牌子上的英文写着美国 士兵的籍贯、姓名和部队番号。

在志愿军官兵的惯性思维中,美军的一个团跟我们的一个团区别不大,应该都是三三制的编制,三个营、三个连、三个排、三个班,如此编制下来的,最多加强一个炮兵分队或者是坦克分队、重机枪分队之类的,可打了三天三夜,敌人在新兴里部署的这个加强团,好像兵力并不少,甚至比志愿军三个团加在一起的人数还多。三个团围着打,最后歼灭了敌人4100多人,而敌人的总兵力差不多在4900到5100人之间,所以新兴里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围歼战,打得确实漂亮。三天三夜便消灭了敌人的主力,5000余敌人只有200人左右,搭着几辆坦克仓皇逃窜。坦克在冰层厚厚的长津湖边上疾驶,志愿军的子弹对其毫无办法,穿甲弹早打光了,便采取过去打坦克的经验,用草浇上汽油,构成火障。可敌人的坦克不怕火,竟穿越火障,大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敌人逃跑。不想这伙敌人的运气实在不好,遇上志愿军81师242团,当时即被截住,就地 消灭。

30日激战一天,12月1日白天志愿军已毫不理会敌人的飞机,就与敌人胶着在一起近战,又打了一上午,下午开始追击,新兴里战斗就这样结束了。其实王可夫清楚,新兴里追击敌人的距离并不远,后来追击陆战1师,那才叫远距离长途追击,被追的要死,追的人会累死。王可夫和团长在高地上看到新兴里的敌人被全部清除了,飞机也没有了,跑的也没有了,只剩下兴奋的志愿军战士在欢呼胜利。王可夫还年轻,掩饰不住兴奋劲儿,居然冲着团长喊:“团长,敌人都跑了。”兴奋得直甩帽子。可如此巨大的胜利,如此惨痛艰难的代价,终于得来了胜利,谁还能控制住自己呢?大家高兴得都甩起了帽子,蹦跳着,欢呼着。团长年纪稍大,比较沉稳一些,没跟着他们年轻人一起乱蹦。大家就打开缴获的美国罐头,一起吃美国罐头,吃美国馒头,抽美国香烟。

27军在新兴里之战中还是老问题,也是所有志愿军部队的老问题,后勤保障跟美军差距太大,战士们始终在饥饿寒冷中作战。新兴里战 打响前,部队差不多都断顿了,又冷又饿的,只盼着战斗赶快打响,好缴获美军的食品。张桂锦他们二营在新兴里战斗之前的营指挥所就开设在一个山沟里,里面有一处独立家屋,底下有一个地窖,是一个苹果窖子,二营指挥所就设在这个苹果窖子里面。眼看着一筐一筐粉红色的苹果,营部的干部和战士,谁瞅着都直淌口水,他们已经好几天没吃一顿饱饭了,但他们就是有坚强的意志,就是一个苹果都不敢吃,渴了也不敢吃,宁可吃两口雪也不能吃那玩意。当时仗打起来,指挥所乱哄哄成一片,那些苹果给踩得乱七八糟的,即便这样,他们也没吃掉一个苹果。因为他们怕违反纪律,怎么能随便吃老百姓的东西呢?大家都很自觉,谁都不吃。还有一个地窖里面有土豆,大家还是不吃,宁可饿着肚子,也不吃朝鲜老百姓家的东西。

对于黄万丰来说,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吃了。战斗开始时,每个战士都带了一点炒面,没有水,只能一把炒面一把雪地吃。炒面吃光了,只能吃雪。三个连的防御阵地附近有一户老百姓,白天全家人都躲到山沟里,晚上回来,老百姓对志愿军很友好,回来以后从地窖里面挖点土豆,烧好,送到山上。可以说这家百姓救了很多志愿军的命。

土豆的数量有限,平均每个战士分一个土豆。从这户人家到阵地大概有三四百米,出门时,土豆还是热的,老百姓把土豆放在篮子里,顶在头上,到了阵地上,土豆已经冻成了冰坨子。咬一口留下几道白痕,只能塞进衣服里,用身体焐,焐一会儿啃一口,一个小土豆能吃上老半天。

志愿军战士常向当地的百姓求助。朝鲜的村庄和我们的不一样,村庄的格局不是圆形或者方形,是线形,村子的住户稀稀落落有十几里路长。战士们动员老百姓家里有什么东西能拿出来,拿的时候写个条子给他,有的是煮的大米饭,大部分是地瓜、土豆。

入朝前,志愿军战士们开玩笑,说运输大队长换人了,原来是蒋介石,现在是美国佬。实战中,美国人确实充当了一次运输大队长。陆战一师建立了临时机场,经常有美军飞机前往送补给。每次看见美国飞机,战士们就集中火力射击飞机,飞机不敢低飞,只能从高空抛下补给。拴着降落伞的补给落地的地点不固定,有时就落在了志愿军阵地。 周文江所在的部队就捡到过美军补给,战士们饿得厉害,但不敢私自拿吃的,先向上级报告,得到准许后才能拿。

在27日夜239团第一次攻击打进新兴里后,4连大概抓了300多个俘虏。第二天就把这些俘虏都送到团指挥部去了。在独立家屋前面有一个平地,后面就是小山,张桂锦看到美国战俘很有意思,到了战俘营还摆谱讲规矩,也能看出一些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种族歧视。张桂锦过去还没怎么看过美国鬼子是个什么样子的,就仔细地看了看,俘虏里有黑 人,有白人。细看起来还是很有特点的,黑人的地位显然要低于白人,即便在军中也是如此。比如说他是一个白人,要是负伤的话他不能走,都是黑人在那扶着,黑人在那背着。而黑人要是负了伤不能走了,都是黑人背着自己,黑人背黑人。

将这些战俘要押送走的时候,这个时候就看得更加清楚,就是黑人搀着白人走,黑人抬着白人走。吃饭的时候,都是黑人给白人盛饭。许多志愿军战士看着这种情况看不习惯,觉得都被俘虏了,哪来那么些穷讲究?非得叫个白人给黑人去盛饭,可是即便白人给黑人盛了饭,黑人也不敢吃,甚至不敢拿,直往后面躲。从这些细节里面张桂锦总结出美 军里面的民族歧视是非常严重的,并不像他们所讲的天花乱坠,什么人权、什么民主之类的,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他们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在军队里面体现得最明显,特别是黑人跟白人之间。张桂锦一边看,一边想,看他们美军还就是这样。美军里面所有的脏活、累活、苦活都是由黑人去干,白人一个个像大爷似的,到了战俘营还装大爷。

志愿军从来都讲究官兵一致,同甘共苦。新兴里战斗结束以后,张桂锦他们二营捡了一袋子大米大概有四五十斤。连里捡了以后交给营里,张桂锦就跟营长商量,这袋子米很宝贵,张桂锦就说干脆送到团里给团首长吃吧,营长说同意,就派两个战士把大米送到团里。可张桂锦又听说,送到团里以后,团里的首长也没有吃,又给送到卫生队去了,送给伤员吃了。张桂锦就拿这件事给部队进行教育,很感动人,这是朝 鲜战场上实实在在的真事,咱们部队的官兵关系,爱兵关系,做得非常好,都是发自内心的,不是装出来的。所以那个时候部队士气很盛。

239团2营在新兴里战斗打响前曾经抓住美七师两个岗哨,张桂锦还让营里的文化干事,用“笔写”的方式审问了一番。两个俘虏抓下来以后,非常老实,基本上是有问必答,非常恐惧。除了供出番号是美7师以外,后面就审问他,问美7师什么时候到朝鲜来的,他当时讲了一个时间,而问他到朝鲜来的时间呢,他说大概就是一个多礼拜的时间。

张桂锦又让干事问,说你们为什么要到朝鲜来?你美国离得这么远为什么到朝鲜来?他回答说:“我们的长官讲,说是朝鲜有金碗,大金碗,要来发财。”另一个俘虏回答说:“朝鲜有漂亮的姑娘,就被骗来了。”此时张桂锦就严肃起来,说:“这些东西都是朝鲜人民的。你们为什么要到朝鲜来发动战争?来抢人家的?”张桂锦说完,干事用笔写完 翻译过去,两个家伙看完之后,其中一个就开始解扣子往外掏东西。当时张桂锦还以为他要掏枪呢,就说:“掏什么呢?”这次没用干事用笔翻译给他们看,而是用手指着他的裆部,做了个手势。那家伙心领神会 就使劲掏了几张照片出来。

照片都是他还没有上兵舰之前在国内照的,一张张照片拿给张桂锦看:一张照片,是他跟他的女朋友,在没上船之前,两个人抱着接吻的 一个照片;第二个照片就是还没上汽车之前两人抱在一起的照片;后来汽车开到码头了,又在码头这个地方,下车以后,这个男的可能就上了船了,在船上招手的照片。一共有好几张照片,都是他和女朋友的生活照,也是“分别照”。他还边说边比画,他家里有父母,又有什么人,要保障他们活命。张桂锦就通过文化干事的笔,告诉他,只要缴枪,就可以保住命。志愿军的政策就是优待俘虏,是缴枪不杀,可以保证他活命,将来他要回国的话可以叫他回国。这回他点头点得像小鸡啄米一般,说着说着又从裤子里向裆里掏,不知道掏出什么,最后鼓捣出一块大手表。张桂锦哪见过手表啊,而且这种大手表他更是没见过,上面有很多的小针,心说:“这是什么东西?”后来那俘虏要把表送给张桂锦。张桂锦赶紧让文化干事给他写,说志愿军不收俘虏的腰包,不要俘虏的东西,让他自己保存,不要丢失。

后来那俘虏还是怕得要命,也难怪谁落到敌人手里会不怕呢?他又不知从哪儿变魔术似的变出一个金戒指,也拿下来给张桂锦,也给过看押他的志愿军战士。大家都不要,那个俘虏兵很是感激,而另一个南朝鲜俘虏在一旁坐着,看着,也不知道他懂不懂这些话,知不知道什么意思,他看着看着,也点头,这意思是说,这个俘虏政策对他很优待的, 所以他们很感动。这些看似很普通平常的事情,张桂锦都以一个政工指挥员的敏锐目光去仔细观察。他发现,俘虏政策就是战斗的一部分,甚至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也是张桂锦他们从来都没有经历过的。他还总结出跟外国人打仗的几个特点,一有机会就讲给他们营里的战士听。

美军除了炮火以外,真刀对真枪的干,并没有多少战斗力,这是经过较量的,是明摆着的。但不承认美军的优势也是不客观的,飞机、大炮、坦克,火力优势本来就是战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战斗力 最重要因素,就像志愿军每次进攻敌人,都要超过五比一以上的兵力优势才可以发起攻击,总是在局部占据绝对优势。而有些人总是强调,如 果一对一的干,志愿军干不过人家。张桂锦就教育战士,战争本来就是不对称的,不论什么战争,都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用一对一的决斗方式去解释战争。而在敌人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志愿军三昼夜便消灭了新兴里之敌,所以说新兴里的战斗,灭了敌人的威风,涨了中国人的志气,另外也可以看出来帝国主义的本质确实是个纸老虎,不堪一击。因为美军是侵略战争,在任何场合他都是失败的,这是个不可改变的真理。美帝国主义为什么现在对中国这么怕,这也是因素之一,没有这个大较量,他们不会服气的,也不会怕的。一向善于总结的张桂锦,总结出了很多东西。有些东西是在战场上总结出来,而有些东西甚至总结了一辈子,直到六十年后还在总结,因为长津湖太让他刻骨铭心了。

新兴里之战志愿军付出了巨大代价,像239团,三个营打到最后合并成一个营,伤亡实在太大,一个团原来三千多人,最后只剩下了几百人,但是取得了胜利。和239团一样,参加围攻新兴里的其他三个团伤亡都非常大,几乎打残了,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伤亡加上冻饿非战斗减员高达万人,在战斗中暴露了志愿军通信手段低劣、装备落后、后勤补给脆弱的弱点,例如在27日晚的战斗中,80师与各团的电话线路全部被炮火打断,导致通信指挥全部中断,而后勤补给严重匮乏,士兵在冬季的高寒地区得不到粮食被服供应,因此出现大量冻饿减员,使部队战斗力遭到严重削弱。弹药补充也极不充分,尤其是炮弹供应不上,使志愿军在控制了四周高地的情况下,无法利用居高临下的有利态势实施炮火压制与打击,大大增加了作战的困难。

尽管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但到最终还是志愿军取得了胜利,因为志愿军是以劣势装备战胜了强大的“联合国军”。他们的枪都是推一发打一发,但他们却敢于持续向敌人发起攻击,生命不息,冲锋不止。张桂锦的2营最说明问题,他们甚至一个营敢于向美军一个团发起攻击。后来,张桂锦还向师里请示过,把所有的步枪都换了,把推一发打一发的都换掉,都换成自动步枪。所以后来五次战役的时候,他战斗过的老部队2营打过了三八线,打到汉城那面去,一下叫敌人一个多团的兵力包围了,四面包围打了一天一夜,最后他们竟突围出来。如果不是有自动武器,有顽强的战斗精神,英雄的2营早就全军覆没了。

新兴里战斗结束后,张桂锦即被调到师里面去。张桂锦自嘲是在师里被“保存”起来了,对他这样的“好战分子”来讲,不打仗就相当于被保存一样。

新兴里之战,志愿军共毙伤美军31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以下2807人,俘虏384人,击毁坦克7辆、汽车161辆,缴获坦克11辆、各型汽车199辆、105毫米榴弹炮16门、高射炮7门、57毫米无后坐力炮28门、迫击炮88门、90毫米火箭筒44具、60毫米火箭筒83具、重机枪61挺、轻机枪87挺、各种步枪2227支、手枪70支。可惜缴获的武器装备大都被美军 空袭摧毁。

志愿军战史记载,新兴里之战至2日4时,“联合国军”除200余人逃入下碣隅里外,其余全部被志愿军歼灭于后浦、泗水里地区。美军31团团级作战队也是被志愿军击溃的最大的“联合国军”单位。许多资料称:“5天5夜的时间,王牌团番号‘北极熊团’永远地从美军战斗序列中消失了。”然而根据英文维基百科,“北极熊团”约有1个营的兵力,大概200人左右逃出包围,并且继续参与朝鲜战争。

美军在1963年遗弃团级作战单位,改变为旅级和营级。“北极熊 团”的营级作战单位继续参与越战和反恐战争,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23#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2 23:07:46 | 只看该作者
第七章 并肩突破柳潭里

犹如海潮般涌来的中国士兵,清晰刺耳的喇叭声,迅速接近阵地的 中国士兵单薄的胶底鞋在冰雪大地上发出的“沙沙”的响声,中国士兵冲 击过程中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呐喊声……

中国士兵制造的恐怖构成了美军士兵的梦魇。

(一)攻击柳潭里

柳潭里和新兴里几乎同时开打,但过程显然不同。与新兴里战斗相比,在柳潭里的战斗更为重要,因为长津湖地区四条公路都在这里交会,是长津湖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柳潭里,位于长津湖以西约10公里,东接狼林山,依山而下的溪流 在此汇集成河,泻入长津湖。大自然鬼斧神工,在峻岭和冰湖之间,造就了这个河谷盆地。

柳潭里村西、村北高山矗立,1282、1240、1402等高地闭锁了北上的大门,迫使公路向西。南下的公路穿过村庄,经四座公路桥接囦水里。公路顺狼林山脉走势继续向前,路东有1419.2高地雄踞,渐折向东南,经新兴里(此长津湖西侧又一新兴里)折向东。公路北侧有德洞山、死鹰岭虎视。公路时而盘山,时而临水,如游龙蛇行其间,过西兴 里,抵长津湖最南端的公路枢纽下碣隅里,总长约22公里。

11月24日,美军陆战第1师第7团先头部队进入柳潭里。此时柳潭里 村里的居民几乎已经逃亡一空,村里的房屋也大都毁于战火。随后陆战 7团主力第1、3营也先后到达柳潭里。

11月25日,美陆军步兵第7师32团第1营到达下碣隅里以北地区,接替了陆战5团沿长津湖东岸攻击前进的任务。陆战5团便根据超越陆战7团从柳潭里向武坪里攻击前进的预定计划,全团开往柳潭里,团部及第2营作为第一梯队于26日到达柳潭里,第1、第3营则作为第二梯队于27 日到达。

11月26日,陆战1团1营到达下碣隅里,接替陆战7团2营的防务,7团2营随即开始于次日向柳潭里前进,2营F连于27日黄昏到达柳潭里以南的德洞山口,随即遵照团长的命令在德洞山口组织防御,以确保柳潭里与下碣隅里之间的交通线。不过由于车辆不足,第2营营部、机炮连和配属该营的第11炮兵团H连未随2营主力开往柳潭里而仍旧留在下碣 隅里。

至11月27日,美军在柳潭里的部队共有陆战5团三个营、陆战7团两个营又一个连、第11炮兵团的两个营又两个连(第1营、第4营和第3营的两个连),配备有大口径火炮18门,155毫米榴弹炮30门,105毫米榴弹炮以及各步兵营所属的107毫米迫击炮24门。此外,在柳潭里还有一辆没有乘员的M4A3“谢尔曼”坦克。这辆坦克是因为原计划派4辆 M26“潘兴”坦克前来支援步兵进攻,考虑到M26这样重量超过40吨的重型坦克可能无法在长津湖地区的简陋道路上通行,才先派了较轻的M4A3来探路。M4A3顺利到达柳潭里后,其乘员便乘直升机返回下碣隅里,准备第二天作为向导带领坦克连前来,这才在柳潭里留下了一辆无人操纵的M4A3。

27日,美军第1勤务营分遣队到达柳潭里开设了前进补给站,储存了三日份的食品、燃料以及两个基数的轻武器弹药,不过大口径火炮的炮弹却很少。随后,第1勤务营分遣队便将卸空的卡车带上几天来战斗中的伤员返回下碣隅里。而为了能在次日送来更多的补给品,陆战第5、第7团除了留下约四十多辆卡车外,其余编制内的卡车都随第1勤务 营分遣队一起返回下碣隅里。就这样,在柳潭里美军解除了伤员的负担,同时因为卡车的数量大大减少反而增加了灵活性。

但在战役态势上志愿军占了先机,他们以不怕苦、不怕死、不怕疲劳的顽强精神,克服饥饿、严寒,在冰天雪地,在高山大岭长途奔袭,将一个个劣势转化成优势,又逐渐将优势转化成胜势,通过大范围的穿插迂回包抄,完成对柳潭里之敌的割裂与包围。

27日,西线“联合国军”已经遭到了志愿军的强大反击,全线崩溃的迹象也有所显露。但东线的美第10军依然按照既定计划要求陆战1师发起攻击,因此陆战7团和陆战5团从早上开始就向柳潭里西攻击前进,但是遭到了志愿军越来越顽强的抗击,经过激战才攻占了1271高地。

陆战7团团长利兹伯格上校似乎感觉到了不祥的预感,向西南闲上里和北面长津湖西岸派出了配有81毫米迫击炮的战斗侦察小分队,不出所料地在这两个方向都遭遇了志愿军大部队。

中午过后,柳潭里附近接连发现志愿军侦察兵的抵近侦察,利兹伯格意识到志愿军的大规模反击即将开始,随即开始采取加强柳潭里防御的应急措施,从下午15时起,命令部队停止进攻转入防御。

利兹伯格将柳潭里地区全部兵力的一大半——10个步兵连环绕柳潭里构筑工事,建立起环形防线,在柳潭里东南地区开设炮兵阵地,将第11炮兵团第1、第4和第3营的两个连共八个炮兵连18门155毫米榴弹炮、30门105毫米榴弹炮合编为炮兵群,由炮兵第1营营长统一指挥。上述这些大口径火炮炮口全部指向利兹伯格认为威胁最大的西方和西南方。

27日黄昏,夜幕在漫天飞雪中刚刚降临。

22时,在一阵密集炮火轰击之后,志愿军冒着冬夜刺骨的寒风发起了总攻。幸存的美陆战队员这辈子都忘不了寒冷冬夜中他们所看到和听到的东西。在轰鸣的枪炮声和火光中,他们第一次看到了犹如海潮般涌来的中国士兵,第一次听到了越来越清晰刺耳的喇叭声,第一次听到了迅速接近阵地的中国士兵单薄的胶底鞋在冰雪大地上发出的那种“沙 沙”的声响,第一次听到了中国士兵冲击过程中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呐喊声!

毫无疑问,79师对柳潭里西北山的攻击是整个攻势的重中之重。

在9兵团最初的战役部署中,柳潭里也是志愿军9兵团的战役主攻方向,集中了大约两个师的兵力,由军长彭德清亲自指挥作战。战斗打响 后,柳潭里西北山是第一个敌防御要点,围绕西北山的争夺战打得异常 惨烈。

美军防御西北山的是陆战7团的一个连。美军这个连算是有备而 来,他们在山岭上构筑了多道工事,布设了大量的障碍物和防步兵地 雷,兵力呈弧形布置,满以为可以凭借有利地形,充分发扬火力控制山 谷以及通过山谷的公路。但是白天沿公路突进的陆战5团一个营转入防 御后,防线未能与该连有机联系起来,巨大的接合部空隙无人保障,致 使西北山美军一个连被孤立在山顶,难以得到友邻的支援,且进出道路 均被志愿军堵死,已成了一支孤军。

美军两支部队之间的空隙是整个防线最致命之处,志愿军只要在此插上一刀,则美军的防御顿时松动,整个防御体系便会动摇。而西北山美军连阵地以南、公路以北,分别布置了美陆战5团的两个连。这两个连的接合部也保障不力,均留下了巨大的缺口。

志愿军79师指挥员早就发现了战机,立刻命师主力237团1营集中兵力火力向西北山发起猛攻,主攻的1连从美军防御最薄弱的接合部处分批次渗入,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上西北山,一举夺占西北山。

美军深知西北山对于整个柳潭里防御的重要意义,陆战5团2营E连立即组织力量反扑!刚攻下西北山的1连没有料到美军反应如此迅速。副连长吕学云还带着突击排继续向南突击,美军E连用曳光弹将阵地前一处草垛点燃。在火光照耀下,1连突击排暴露无遗,迎头受到美军三面火力夹击,伤亡惨重。吕学云只好率领还能战斗的四名战士退守山 岭,拼死苦战才顶住了美军反扑,一直坚守到3连赶到。

1营巩固了西北山山岭后,乘势发展攻击,配合3营夺取了西北山另一个山头1403高地。

美军在1403高地与237团展开了反复争夺,直到午夜过后才退回山谷。237团夺取了柳潭里北面制高点西北山和1403高地,取得了非常有利的态势,但是所辖三个营伤亡均很大,尤其是1营几乎丧失了战斗力。而美军防御1403高地的一个连突然遭到猛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伤亡较大,已失去战斗能力,被迫撤至纵深阵地。纵深阵地的美军两个 连算是有备而战,但在志愿军的猛烈攻击下,也付出了大量伤亡,保障强大的美军也被冻伤了60余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24#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2 23:08:30 | 只看该作者
(二)致命的错误

在237团攻击西北山的同时,235团1营第1、2连及特务连向1282高地发起攻击。其中235团1营按原来的作战计划应攻击1240高地,但因道路不熟而误将1282高地当成1240高地;而跟在该营后面的236团3营也随之走错,把原定目标1240高地错成了1167.1高地——无独有偶,据守1282高地的美军陆战7团的一个连,居然也和进攻方一样搞错了,他们 本应该防守1384高地,却认错了山头而上了1282高地。如此将错就错、歪打正着的场面在长津湖战役中双方都不少,可见当时战场环境的恶劣和复杂。

美军在1282高地的防御部署要比西北山的防御部署完备得多,阵地采取纵深配置,两个排配置在1282高地主峰,一个排摆在高地以南的一个小山头,形成掎角之势相互呼应,还在工事前布设了绊索照明地雷,设置了大量防步兵地雷和防步兵障碍物。障碍场和雷场都有很大的正面和纵深,给志愿军的攻击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由于美军的防御比较坚强,战斗非常激烈,志愿军先是以小部队进行试探性攻击,也就是所说的火力侦察,以判明美军防线的弱点。当发现美军的防御意图后,果断投入两个连实施勇猛冲击。但是冲击过程中遇到一些麻烦:突击部队在破障的时候竟踩响了绊索照明地雷,瞬间黑暗的夜空变成白昼一般,照明地雷的威力显现出来。志愿军部队的冲击队形在照明地雷的照耀下一览无余,明晃晃地摆在美军面前。

美军早已发现志愿军开始接近,战场指挥官很能沉得住气,下令不准开火,直到照明弹将阵地前沿照得通亮,志愿军冲在最前面的第一波突击部队距离美军不过三四米才开火。志愿军突击部队遭到美军密集火力的射击,伤亡严重。攻击部队全部暴露在美军的火力之下,进退两难。

有了照明地雷助阵,不擅长夜战的美军一下变得强大起来,最主要的是美军的防御准备做得有效扎实,防御有层次有组织,而且是梯次配置,从前沿到纵深,防御的弹性较大。

志愿军奇袭不成,只能改为强攻,而强攻又难以奏效,徒增伤亡,便改变战术,以班组为单位,采取小群多路的方式,多批次多路进行轮番攻击,吸引美军注意;主力则向高地后侧迂回渗透,将防御的美军牢牢牵制住,很快便形成包围态势。

防守1282高地的美军战斗意志相当顽强,甚至敢跟迂回的志愿军展开手榴弹战和白刃战。这本不是他们擅长的战术,但不得已而为之,一时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而志愿军和美军相比,除了顽强的战斗意志,还有人数上的巨大优势,攻击时满山遍野,像波涛一样,一浪高过一浪。面对蜂拥而上的志愿军,美军的意志快要崩溃了,战场指挥官甚至 挺身站立在阵地上,大喊着鼓励士兵,严令不得后退半步;但在强大的志愿军攻势前,这些举动差不多都是徒劳的,没等指挥官喊完,便被志愿军密集的子弹打倒。

美军的一些下级军官和士兵战斗也很顽强,也有一些轻伤不下火线 的,甚至还有一个中尉排长头部、肩部和脚部三处负伤,仍在坚持指挥战斗,最后连眼球都被打出来,又塞回眼眶继续战斗,真正是拼了命了。

显然在拼命战中,美军不是志愿军的对手,即便他们认为已经使出最大的力量,鼓出最大的勇气,在如雨点般飞来的手榴弹面前,在一片片震耳欲聋的杀声面前,他们的胆子迟早会被吓破。激战持续了约两个小时,双方伤亡都非常惨重,志愿军两个连的攻击部队伤亡殆尽,而美军守卫在1282高地上的一个连几乎没剩下几个活的。

战至午夜,双方指挥员都觉得1282高地不容有失,便都向1282高地派出了援军。28日凌晨3时,志愿军赶来增援的235团1营3连抢先一步发起了第二轮猛攻,首先从侧后迂回,割裂了美军援军陆战5团一个连与高地守军的联系,而后分割攻击,以火力对守军施加巨大压力,又向美军援军一个连猛扑。在其立足未稳之际,一阵猛冲猛打,将美军增援的部队悉数歼灭在运动中。

此时1282高地的美军早已无心恋战,3连只用一个波次攻击便夺取了1282高地。

美军并不甘心柳潭里的门户就此被打开,陆战5团迅速派出大约一个连的兵力作为第二批援军赶到1282高地,并迅速投入战斗。他们先是收容被打下高地的残余人员,加上增援的部队凑了大约一个营左右的兵力,然后便在空中火力和强大炮兵火力的掩护下,向1282高地发起反击。

夺取高地的志愿军刚刚经过惨烈的争夺战,伤亡甚重,一时顶不住美军生力军的反冲击,便暂时采取守势,1282高地得而复失。

没等天亮,志愿军便再次组织攻击,战斗持续了大约三个小时,天已大亮,志愿军失去夜幕掩护,夜战的优势发挥不出来,而美军的火力却可以充分发扬。美军数十门榴弹炮在一夜间已经对1282高地周围进攻的志愿军发射了数千发炮弹,到天亮的时候美军的炮火支援更是达到顶峰,将1282高地顶部硬是削去一米,山上已没有一棵完整的树。美军飞机还投放了大量的凝固汽油弹,冰山雪地早变成一片火海。

志愿军的第三轮猛攻暂时受阻,不得不撤出战斗。

志愿军虽未能攻下高地主峰,但仍控制着1282高地周围的大部分地区。入夜后,志愿军继续猛攻。守在1282高地上的美军本以为志愿军无力再战,可看到火光中踏着同伴尸体奋勇冲击的志愿军战斗,如见到战神一般,不由得腿肚子哆嗦,连枪都拿不稳。他们从来没见到过这样不怕死的部队,即便是冲绳岛上向他们猛扑发动数次自杀式攻击的日军也比不上中国军队的英勇。

235团2营利用夜暗,一路攻击前进,进展较为顺利,他们的攻击目标是北山1384高地,该高地原来是应该由美军陆战7团的一个连组织防御,结果美军那个连,竟错上了1282高地,便歪打正着地跟志愿军在1282高地打起来,增加了对1282高地的压力,给志愿军造成极大困难。

美军一直打到28日黄昏才发现这一失误,此时美军已经将三个连并肩展开,每个连都构成了支撑点式环形防御阵地,阵地间有交通壕连接,基本形成了一个阵地体系,因此那个走错路打到1282高地的连已来不及调整攻击目标了,而且时间太晚也根本来不及补救,美军主力只好在1384高地以南以一个连的兵力,加上配属该营的韩国警察排建立了两 道警戒防线。由于兵力不够用,捉襟见肘,竟连必须死守的1384高地主峰也无人防守。

志愿军235团2营一路猛打快冲,很快突破美军前沿。战斗中2营营长及时发现敌1384高地主峰无人把守,而占领主峰即可瞰制敌纵深和前沿,也可控制下方公路,断敌联系和退路。于是他命令一个连迅速突破 敌前沿,插入纵深时也不与敌恋战,而是大胆向主峰发起攻击,很快便占领了1384高地主峰,随后立即居高临下朝半山腰的美军防御阵地射击,打得美军大乱。而后趁胜向南推进,攻击犀利,如一把尖刀,直插美军心脏,接连突破了美军布设的几道防线。志愿军其他各部,均趁势沿公路向柳潭里纵深突进,与美军展开激战,双方均出现较大伤亡。战至天亮,由于敌空中火力支援过强,志愿军主动撤出战斗。

敌人走错了路,志愿军的236团3营也走错了路。志愿军由于缺乏地图,且地图版式都是当年日本人绘制,现地很多地形地物在图上反映不出来,236团3营本来计划攻取1167.1高地,却错向1240高地发起攻击。 1240高地与1282高地山势相连,几乎成为一个整体,冰雪覆盖下,很难 分辨出哪个是哪个,志愿军冲到1240高地才发现,两个高地顶部差别很 大。1240高地山顶长约20米,宽约四五米,如一个长方形的桌面。站在 1240高地顶部竟像站在一个平坦的桌面上,极易暴露目标,一旦到了白天,必遭敌空中火力和远程火炮的密集打击。而此高地的优势在于,它是附近地域的制高点,占领此高地,则四周一览无遗,柳潭里就在其右下方,左下方则是一条公路,公路再往左就是直插入旧邑里江的1167.1高地。因此1240高地堪称柳潭里东北方向的锁钥重地,是敌必守我必夺 的重中之重,占领此高地便可瞰制柳潭里大部地区,卡口制路,断敌退路,最重要的是可以控制美军修筑的简易机场。而美军驻守在此的陆战7团一个连由于连续作战,正人困马乏,戒备较为松懈。他们以为一向保障得力的己方都疲惫不堪,几乎得不到任何保障的志愿军定然更加疲惫,肯定不会连续作战,所以仅仅构筑了一些散兵坑,并没用挖掘交通 壕将散兵坑联系成环形阵地,人也随便找个避风的地方,打开鸭绒睡袋,将身子整个钻进去,想睡个好觉。可志愿军却不能让他们睡好觉,早摸到了半山腰处,看到美军都在睡觉,便大喊着杀声,一阵手榴弹后,便冲上山来。那些正做着梦的美军未及反应,转瞬之间就被淹没在志愿军如潮般的迅猛冲击之下。

美军连长米尔顿·赫尔上尉刚钻出睡袋就负了伤,一看身边仅有十几个人,其余的都被手榴弹炸死,便退缩在1240高地反斜面的一个狭小阵地上,架起重机枪抗击着潮水一般涌来的志愿军。好容易才等来差不多一个排的援军,又赶紧组织了一次反击,毕竟1240高地太重要了,如果失守,后果不堪设想。由于志愿军冲到山顶的人数不多,美军又集中了所有兵力兵器,一度竟夺回了高地顶部。赫尔上尉正要喘口气,可惜好景不长,志愿军马上组织起更大规模的冲击,只一个冲锋便将赫尔上尉和他的部下赶下山去,只得退守1240高地南面约300米处的无名高地,赫尔上尉再清点人数,包括支援的援军在内已不剩几个人,便丢弃无名高地,径直向山下退去。战斗整整持续了一夜,从一开始双方就胶着在一起,厮杀搏斗,反复争夺。79师的正面攻击和侧后迂回均取得了很大进展,除夺取1403高 地和1240高地等制高点外,还控制着1384高地和1282高地部分地区,从正面对柳潭里之敌形成了巨大压力,将敌人大部压缩在山下公路一线。 但是79师也付出巨大代价,参加攻击的五个营伤亡殆尽,几乎失去战斗力。正在战斗的关键时刻,在双方都焦急地等待援军时,志愿军的援军首先杀到。

20军59师已迂回到柳潭里以南,切断了柳潭里与新兴里、下碣隅里的联系,构成了对柳潭里地区的合围态势。而在所有攻击部队中,20军59师进展最为显著,其所属部队175团先后攻占1542高地、1581.2高地、1419.2高地、1357.4高地及附近地域,176团连续攻占1425.5高地、 1408高地、1229.1高地及附近地域,177团攻占新兴里至西兴里一线高地,特别是夺取了死鹰岭主峰1519高地,这样59师就完全控制了以死鹰岭为中心的西兴里公路两侧高地,截断了柳潭里与下碣隅里两处美军的联系。

而美军在柳潭里几乎无一处要点可守,部队都被击退至柳潭里内及公路一线,后援遥遥无期,一入夜便遭到志愿军轮番攻击,死伤无数。

经过一夜激战,9兵团通过战斗查明,在整个长津湖地区,被围的美军约有四个团将近三万人,其数量超过了预定估计的一倍以上。这个情况大大出乎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的预料。志愿军越战越勇,同时也越打伤亡越大,虽形成合围态势,但并不能一口将敌人吞下;而美军虽节节败退,但越打越多,在其空中火力和强大炮火的掩护下,正欲向南逃窜。

美军陷入重围,各级指挥官均大惊失色。他们自打二战以来,就没有经历过如此严峻的局面,也没有办法扭转此极为不利的局面。

在柳潭里坐镇指挥的美军陆战5团团长雷蒙德·默里中校和陆战7团团长利兹伯格上校,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磋商,就目前战局交换意见。但他们的战时思路显然不合时宜。如果是在太平洋战场上对付日军,他们可以从容不迫地喝着咖啡磋商战局;而此时此刻,他们面对的是攻击迅猛的志愿军,如果再四平八稳地坐在指挥所里“磋商”,那么下一个俘虏就是他们。但两位指挥官还是坐到了一起,权当是指挥若定, 能沉得住气吧。

由于柳潭里地区地形比新兴里还复杂,是个周围被群山环抱的小盆地,山上山下冰雪覆盖,不便于机械化部队行动,而对手却能利用复杂地形接近包围。同时受地形的影响,美军与下碣隅里的无线电通信时断时续,有线通信也因炮火而全部中断,所以也就无法及时得到陆战1师的指挥。两位团长一致认为,就目前情况,柳潭里已遭到志愿军重兵集团的猛烈攻击,继续实施预定的进攻计划向北挺进是根本不可能的;不只是不可能,如果继续贸然北上,可能会导致全军覆没的危险,那将是美军王牌部队的一次巨大灾难。唯一可行的就是立即就地转入防御,苦守待援,或者迅速与志愿军脱离接触,向南撤退。

两位团长研究了半天,都多次谈到需要统一指挥,但两个人并没有明确分工,到底由谁统一指挥,最后谈出的结果是需要进行密切的协同。这个巨大的失误,为后来的惨败埋下了祸根,也许解救困境的最佳方案是统一指挥,而不是密切协同下的各自为战。但能协调这一指挥关系的上级指挥官史密斯呢?他正在做什么呢?

从战斗开始的27日晚上起,史密斯师长就在兴南的师指挥部里密切关注长津湖地区的战况发展,同时仔细研究战场情况。从战斗进程来看,他在战前的所有预料都成为了现实,翼侧被包围被切断,接合部被渗透、被割裂、被穿插,他的几乎所有部队都遭到围攻。而这些本来是预料之中的事,为啥不能避免呢?史密斯想将责任推脱到阿尔蒙德身上,甚至想推脱到麦克阿瑟身上,但无论怎么推脱,无论他在事前多么精明,目前形势已严峻地摆在那儿,他的部队危在旦夕。他需要为他的陆战1师负责,不光是维护陆战1师的荣誉,更重要的是要保护这支光荣的部队不被志愿军全部歼灭。但史密斯在危急关头虽然指挥若定,并频出妙招,但他还是失误大于正确,对陆战5团和陆战7团那两个团的指挥就出了问题,本来已经差不多靠拢到一起的两个集团,如果明确好指挥关系,两个团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互相依托,互为支援,即使志愿军再强,也不见得能啃下任何一个,但史密斯的犹豫,导致两个团迅速被志愿军割断,灾难随之而来。

史密斯在判断情况时还是出人意料的准确,他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确保指挥和补给中枢下碣隅里的安全。动作也不可谓不快,第二天天一亮,史密斯就命令在古土里的陆战1团派出主力部队向北打通与下碣隅里的联系,然后亲自乘直升机飞往下碣隅里,于11时许在下碣隅里开设了师指挥部。看来他把陆战1师的防御重心放在了下碣隅里,主要防御方向也是由柳潭里延伸到下碣隅里至古土里一线。他把师指挥所设在下碣隅里,就是坐镇中路,稳定防御态势的举措,此法不可谓不高,可是他没想到,志愿军的主攻方向是陆战一师的右翼新兴里,那儿的美7师不归他指挥,从新兴里方向突破的志愿军正满山遍野地向他的陆战1师涌来。这也反映了当时美军没有捋顺指挥关系的弊端。

陆战1师的5团和7团没有明确谁指挥谁,而阿尔蒙德也没有明确陆战1师和美7师谁在战斗中指挥谁,而阿尔蒙德甚至在美7师陷入绝境时,手足无措,竟忘了让史密斯伸出手来拉“北极熊团”一把,直到该团被全歼,才匆匆赶到下碣隅里,还不是下命令,而是又一个“磋商”。

就在“北极熊团”被歼的第二天中午,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少将、第7步兵师副师长霍兹准将也先后赶到下碣隅里,与史密斯共同研究战况。美军三位高级军官一致认为在目前情况下继续进攻是很难实现的,但是没有麦克阿瑟的命令,原定的进攻方案又不能取消。此“磋商”的结果再次酿成大错,本来就谁也不服谁,上下级的指挥关系混乱,又没研究出具体的办法,竟然在志愿军大兵压境,美第10军即将陷入灭顶之灾 前,还要遵照麦克阿瑟的命令,等于坐以待毙。他们可能还不知道,西线的麦克阿瑟已经坐以待毙了,美第8集团军同样陷入了志愿军13兵团的重重包围,正疲于奔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25#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2 23:39:19 | 只看该作者
(三)卡住柳潭里南逃之路

东线美军最高指挥官的几轮会谈结束后,原本就对进攻方案顾虑重重的史密斯终于放下架子,放弃一些幻想,命令柳潭里的陆战7团向南攻击,打通与下碣隅里的联系。这算是一步高招,至少可以缓解一下长津湖地区美军各部的压力,同时对溃退下来的美七师等部队也算是个接应。而陆战5团则停止执行向西进攻的原定计划,转而坚守柳潭里。这步棋其实更高,坚守柳潭里可以迟滞志愿军的并肩突破,可以给下碣隅里和古土里的防御争取时间。可是由于志愿军的顽强阻击,美军企图打通古土里、下碣隅里与柳潭里三地之间联系的努力均未得逞。至28日黄昏,陆战1师被分割在柳潭里、德洞山口、下碣隅里、古土里和真兴里等五个孤立的地域,态势更加不利。

志愿军第27军79师负责对柳潭里之敌发起攻击,他们的进展不像80师、81师在新兴里那么顺利,而是遭到了敌人的猛烈反击。

236团1营教导员李柄章带着战士们刚冲出不远,便遭到猛烈的炮火和密集的枪弹射击,大家明显感觉打不动。就审问刚抓的俘虏,营里有个粗通英语的文化教员,审了几句便知,当面之敌居然不是一个营,而是美军一个师,赶紧将情况上报。与此同时兵团首长也发现敌人数量不少,急调20军迅速投入战斗,79师就地组织防御,20军兵分两路穿插到 敌人侧后,迅速将当面之敌包围。而被包围的敌人一见后路被抄,便利用机械化的优势拼死突围。

236团的首长开始也没摸清美军情况,边打边部署。部署的时候要求各级指挥员都要表明态度,大都是你敢不敢打,能不能打下来之类的。李柄章当时发现一连连长态度不干脆,哼哼叽叽也说不出能不能将任务完成,表现极差,也下不了决心。此人叫刘忠福,原来在3连当连长,由于在国内作战一向勇敢,就将他调到战斗力较强的一连,结果攻 击柳潭里的时候,李柄章很不放心,便到一连找到刘忠福,当面问他:“我是来跟你要决心的,能不能将对面的美军打下去?”刘忠福仍然呜啦呜啦的说不清楚,把李柄章气得够呛,就跟担任预备队的2连副连长王越丰讲:“我说老王啊这小子不行,你去1连加强1连的指挥。”王越丰到1连去了之后,李柄章才放下心。第二天战斗开始也就半天的工夫,王越丰副连长给李柄章打来电话,说刘忠福牺牲了。说他战斗很英 勇,还很机智,就利用临时挖的散兵坑藏在里面,每当美军冲上来,他就跳出坑将美军打下去,而后也不追击,就在坑里藏着。后来被美军的一颗手雷扔进坑内,将刘忠福整个人都给炸没了。李柄章听后非常感叹,只好带领2营在柳潭里坚守了两天两夜,直等到20军穿插到位,将美军包围起来,美陆战1师发生动摇,他们才转为追击,又将美军围困了七天七夜。

81师的243团担负军预备队任务,新兴里围歼战几乎没参加上,就直接插到柳潭里去堵美军了。柳潭里原来预计美军是两个营或者最多一个团的兵力,结果打起来才发现美军兵力众多,居然是美军王牌陆战1师的陆战7团的两个营,还有两个炮兵营组成的团炮群,总兵力超过一个团。参加围攻的志愿军部队虽有两个整师还多,但还是感到兵力严重不足。由于美军的火力太强,造成攻击部队伤亡较大。其中攻击1282高地的一个营基本打没了,在那个高地牺牲了好几个营连干部。

战至29日,79师将柳潭里之敌围住,先攻击来援的美军。负责攻击1282高地的3营虽然打得还剩下没几个人,但还是坚持发起攻击。战士们反穿着衣服,利用夜暗在雪地上行进,冲到美军身边的时候都未被发现,美军还在那儿烤火唱歌。

战士们只一个冲锋,便抄了美军的后路,将美军一个连全部歼灭,而3营打掉这伙美军之后加在一起才能组成一个加强排的兵力。在战斗中牺牲了很多干部,有次一个手雷扔过来,由于雪地里看不清,用脚没有将手雷踢远,结果一个指导员的眼睛被手雷炸了出来,可他坚决不下火线,就捂着眼睛战斗,直到把眼前的美军消灭了才让包扎。后面的战 斗都是围堵美军,但美军的火力猛,机动力更强,还有部分美军逃出了包围圈。

在解放战争的孟良崮战役中还是排长的周文江,如今已是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2营副营长,他又带着2营的尖刀连5连进行着他们最擅长的“挖心战”,就是直奔下碣隅里至柳潭里之间的要害西兴里。当年在孟良崮就是这么干的,当年是在纵队编成内插到国民党25师侧方,割裂了国民党整编74师与25师之间的联系,为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立下汗马功劳。如今在朝鲜战场上,周文江准备故伎重演,又带着 一个连要像一把尖刀直插西兴里,扼住美军命脉咽喉,要封死从柳潭里南下通往下碣隅里的通道。

连续翻山越岭后,周文江的2营战士已经被疲劳、饥饿和寒冷折磨得不成人样,但他们接到死命令,28日拂晓前务必到达进攻出发阵地,务必发起攻击,耽误了时限要杀头。为了抵御寒冷,战士们纷纷把棉被举过头顶,顶在头上,披在身上,两手紧抱着棉被行军。30公里的山路一共走了近两天,很多人和骡马掉到山下,不少人被冻死冻伤,尤其那座2100米高的亚德岭,让他们吃尽了苦头,不少战士冻掉了手脚,还有不少人稍停下喘口气,便再也走不动了。所以各级指挥员都在不停地运动,就前后反复走动着,运动中督促战士们前进。由于在穿插过程中怕被美军发现,部队采取了无线电静默的方式,通讯联络基本上靠运动通信,就是由通信员徒步传达命令。全营四百多人,行军纵队拉得很长,通信员要从队首到队尾反复跑着传达命令,指挥极不灵便。全营连一幅地图都没有,没有向导,只能靠一个指北针辨明方向,困难可想而知。

周文江带着2营终于翻过狼牙山。而经过长津江边铁路线时更是艰难。铁路是沿着山势修的,坡陡路滑,部队只能紧贴着路基前进,战士们都把身上背着的棉被掏出大把的棉花,然后把手包好,紧抓住铁轨,而后一个牵着一个,还有身体不好的被好几个人牵住,缓慢前行,又冻倒了很多人。还有不少骡马根本过不去那种险要的地形,眼看着滑到山涧下摔死。

59师只有三个步兵团翻山,而炮兵团的重装备只能绕更远的路,所以在战斗中很难得到炮兵的有力支援。

一路克服艰难险阻,59师总算到达了预定的进攻出发阵地,占领了1764高地,下方就是下碣隅里美陆战1师的师部,而美军修建的简易飞机场就在眼前。

从周文江的眼睛里望去,只见几幢黑乎乎的房子,应该是美陆战1师的师指挥所了,周文江赶紧提醒尖刀连战士们做好出击前的准备。

大家正忙着呢,公路上便出现了一个黑乎乎的像房子似的东西,借着惨白的月光细看,却是正在运动的美军吉普车,车上坐着美军的侦察人员。吉普车顶着周文江开过来,眼看就要撞到志愿军战士的身上了,标准的狭路相逢,周文江赶紧下命令给身边的1排,三个班迅速隐蔽在道路两侧,准备抓俘虏。

此时美军侦察队并没有发现周文江,还在向前开着车。周文江一声 令下,战士们用冲锋枪一阵猛扫,随后成群的手榴弹投到吉普车附近。 美军被突如其来的打击打蒙了,驾驶员想掉过车头向后跑,结果车头撞 到山上,车体被掀起来,最后翻到一个炸弹坑里。公路边到处是美军炸 弹炸出的坑,浅的有半米深,深的居然有几米深十几米宽。车上坐着的 四个人加上驾驶员一共五个人,从车上翻落在地,便连滚带爬地钻到汽 车底下去,上身都钻到车底,屁股撅在外面。周文江手下的战士本来就 气愤,一路上看的都是被美军炸死的朝鲜老百姓,看到的都是被美军烧毁的民房,所以都杀红了眼,当时就端着刺刀扑上去,要将几个美国人 捅死。

几个年轻的志愿军战士都是血气方刚,最重要的是大家谁也不会说美国话,抓住了也怕没有用,自己都没有粮食吃,抓了也是个累赘。眼看着刺刀就要扎向几个美国大兵的后心,周文江赶紧大喊着奔过来,挡住战士们的刺刀。他学过几句英语,其实大家都在战前学了,当时每一个连队都专门派来过一个英文教员,都是中国人民大学外语系的学生, 给战士都教过“缴枪不杀,送你回家”之类的。周文江制止住战士的鲁莽行为后,3班班长就用不生不熟的“中国式英语”向着车底的几个美国大兵说了两句,当然说的是“缴枪不杀”和“跟我们走,送你回家……”没想到3班长那结结巴巴的中国式英语居然被几个吓得要死的美国兵听懂了,他们赶紧从汽车底下爬出来,可爬出来以后并没按3班长喊的“缴枪不杀”将枪交给战士们,而是老实地排成一溜,由一个挂着望远镜和照相机的少校领着,一起来到公路边上。少校还统一给下了口令,应该说 的是“跪下,举手投降”。几个美国兵便跪在地上,将枪举过头顶,像经过预先多次训练似的,把志愿军战士逗得直乐,从来没这么抓过俘虏,连下跪和交枪都有统一口令。

周文江没有笑,作为一个指挥员,他意识到,前面就是美军,大战即将展开。他马上命令5连迅速抢占有利地形,而几个俘虏交给后面其他人去管,当务之急是必须抢在美军大部队发现前,将下碣隅里村的进入道路以及机场控制住,防敌继续北上增援。

周文江率领5连在抢占高地的时候,第二次与美军遭遇。这回遇到的美军更强,居然有四辆坦克和两辆汽车,汽车里面坐满了美国士兵,应该是一个坦克排和两个步兵排。周文江赶紧将三个排展开成战斗队形,1排在前面阻击争取拖住美军,起牵制作用;3排截住美军尾巴,防止其逃跑;二排的主要任务就是打炸敌坦克,并用手榴弹对汽车实施打击,最好是在敌未下车之前就将汽车炸毁。战斗实施起来,各排各司其职,尤以二排最勇敢,那些坐在车里的美国兵还没来得及下车,甚至连跳车的动作都没做出来,汽车就被打翻了。

与此同时,坦克也被成捆的集束手榴弹和反坦克手雷击中,四辆坦克全部被击毁,美军死的死伤的伤,5连又抓了两个坦克兵俘虏,打死二十多敌步兵,还有几个人没命地逃往村里。没想到第二次遭遇战打得比第一次还酣畅淋漓,而且是在天色大亮的情况下,以一个步兵连将配属有坦克的美军差不多一个连击溃,大家自然产生了轻敌情绪:两次遭遇战,既抓到了俘虏,又消灭了美军大部,好像比国民党还好打,觉得美军真的是纸老虎,不堪一击。

冷静的周文江觉得这种苗头不对,赶紧把5连的连长、指导员叫到身边,开个碰头会,给他们讲,刚才两次遭遇战的胜利,确实是战士们英勇善战的结果,但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军并没料到我们来得如此之快,完全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被打得措手不及,我们的取胜有很大的偶然因素。如果美军发现了我们的存在,是不会如此轻易让我们得手的。

周文江又要求部队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迅速占领有利地形,赶紧挖工事,构筑掩体,准备入夜进行一场大战,奇袭敌师指挥所。

但战士们在挖工事的时候又遇到了难题,很多战士都觉得挖工事比打仗还困难。当时气温骤然下降,已降到零下40摄氏度以下,地面冻得像个硬石头,用军锹挖不动,用镐头刨下去也就是一个白点,其他工具就更不行了,根本无法构筑工事。可不挖又不行,大家都知道美军飞机、大炮的厉害,人员如果暴露在工事外,不等到夜里就会被美机发 现,肯定会被炸得尸骨无存。很多战士用手抠石头抠土,抠到最后已是鲜血淋淋,坚持挖出了一些简易的掩体和防炮洞等工事。

可是大部分工事还没有挖好,美军的炮击就开始了。成百发的炮弹打过来,说明美军已经发现了5连的行动,并判明了5连的行动意图。随后数十架美军飞机飞到5连上空,大批的凝固汽油弹从天而下。当时志愿军战士最怕的就是美军飞机投掷凝固汽油弹,它在爆炸后,会炸出很多火星子,四处飞溅的火星子沾到身上就会烧着,怎么抖落也抖落不掉,连皮带肉地燃烧,一会儿的工夫就能将一个大活人烧成灰,即使不烧成灰,身体皮肉也会产生大面积烫伤。

周文江赶紧指挥大家疏散躲避,但已经来不及了,很多人被炸弹迸出的火星子沾上,被烧得满地打滚,连周文江的裤子也被火星沾上,但他的动作比较快,赶紧将裤子全部脱掉,只穿着个裤头,冰天雪地里只好光着腿。而很多志愿军战士就被活活烧死了。 美军飞机轰炸过后,周文江赶紧检查部队的伤亡情况,5连连长受了重伤,文化教员李开国、文书、两个通讯员同时牺牲,当时他们正趴在一起,结果一个炸弹下来,两个人都没有逃脱。

炮击过后,周文江迅速命令部队隐蔽构筑工事。按照美军作战的套路,炮击过后,紧接着就是美军的步兵要进攻了。而周文江早就心里有数,一旦美军发起了攻击,那么美军的空中火力和炮兵火力威胁就算解除了不少,我方可以与美军短兵相接,胶着一处。就命令部队赶紧占领有利地形,准备战斗。

10时左右,美军一个步兵连首先向5连1排和2排阵地摸来。大概距离1排、2排阵地有两百米远的位置,美军展开成攻击队形,一排排,端着枪,列着队,有点像古罗马的战阵。周文江感觉很奇怪,觉得这种冷兵器时代的打法怎么会在火力极强、具有一切现代化优势的美国部队中出现?可观察了一会儿发现,美军仅仅是在展开时列着队,便于统一指挥,快接近到志愿军防御阵地前沿时,便疏散开来,形成断续的散兵 线,间隔和距离都拉得很大,后侧坦克和装甲车上的机枪开始超越射击,战术运用得还不错。此时负重伤的5连连长并没有下火线,而是坚 持指挥,他命令部队不得开枪,一定要把美军放到50米以内再开火。结 果美军过了50米,快接近到30米区域了,连长这才命令:“开火!”志愿 军阵地上几乎将所有的手榴弹都扔了出去。美军的战斗队形保持得很合理,前面是1排步兵,大约有三十来人;后面几十米的距离上又跟着一个排,也是三十来人;再后面,又是三十来人的一个排。志愿军的手榴弹只能炸到第一排攻击的人,而后面的两个排炸不到,而且打垮了美军前面的排,他们只是向后退一下,等到第二排冲上来,继续往前攻击。2营费了好大的力才将三个排的美军击退。

周文江意识到,刚才只是一个连的美军在试探进攻,后面肯定还有大规模的反击,大战才刚刚开始,赶紧命5连加紧完善工事,继续构筑阵地,准备迎接更大的战斗。果然不出周文江所料,刚才美军的一个连进攻只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或者叫战术侦察,随后发起的才是正式进攻。而刚刚扔下的尸体按照美军的作战习惯,如果撤退,一定要将尸体拖回去,而没有拖尸体,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要进行更大规模的攻击,再一个就是因为对方的火力猛没有办法拖回同伴的尸体,连他们自身都难保了。显然,周文江他们遇到的是第一种情况。果然只隔了不到一个小时,美军真正大规模的进攻开始了。首先是炮火准备大约一个小时。

从美军炮击的规模就可以看出来,美军是真急了,对志愿军一个连组织的仓促防御都要火力准备一个小时,炮弹发射了几千发,足以说明美军的火力之强,弹药保障之强,再一个就说明美军对面前出现这股志愿军非常惧怕,因为这股志愿军是奔着他们的“心脏”师指挥所来的。攻击美军的后侧不远便是下碣隅里美陆战1师师部,美军炮击过后还不算完,又有七八架飞机轮流不断地对5连的阵地轰炸,狂轰乱炸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把整个山头上的白雪地都炸成了黑色。山上本来有很多小松树,经过炮击和空袭,都成了烧焦的木炭。敌人炮击的时候,志愿军战士只能躲在工事里防炮,留下部分人员在阵地上观察美军的动向。

留在阵地上负责观察敌情的战士伤亡较大,而美军也是过于依赖火力优势,以为炮击了这么长时间,加上飞机轰炸,志愿军阵地上不会再有活人了,便大摇大摆地分成三路冲了上来。南路从正面集中了大约两个排的兵力,西路大约集中了一个排的兵力,而中路的美军竟有一个营,这个营又分成三路向5连主阵地进攻。其中路运动最快,位置最靠前,眨眼的工夫已冲到志愿军5连1排阵地前几十米远的位置。

1排阵地是5连防御的主阵地,1排3班的副班长叫卢慧山,是个共产党员,担任反坦克小组组长。当时志愿军每一个排都编有一个反坦克小组。反坦克小组主要就是装备一些火箭筒和反坦克手雷、爆破筒、炸药包一类的反坦克器材,小组里还有一挺机枪,主要是给打炸敌坦克的战士提供掩护。反坦克小组的机枪手叫阎志强,他看到美军坦克快爬上连主阵地了,就对着卢慧山说:“你快上去,我来掩护你。”

阎志强作战一向勇敢,他端着机枪向前跃进,距离美军的坦克只有几米远,架起机枪对准美军坦克的瞭望孔打了一梭子弹,打中第一辆坦克驾驶员。第一辆坦克被打得瘫痪,第二辆坦克又爬到了阵地上。此时卢慧山带着反坦克小组已跃进到敌坦克近前,他一个人跑在小组的最前面,准备将反坦克手雷迅速插入美军坦克的履带里。在插手雷之前,他先掏出一枚手榴弹,准备向美军坦克方向投去,结果刚一举手,手榴弹还没有出手就被美军坦克上的机枪打中,五发子弹全部打在前胸。卢慧山没有马上倒地,而是瞪着眼仍然挺立在美军坦克前面,跟在坦克后面的美军步兵也看到了这一场面,都被吓得愣在原地,以为卢慧山身上带着神秘武器,当场就把正面攻击的美军全部吓得退了回去。

美军退却后,周文江、阎志强等人扑过去,紧紧将卢慧山抱在怀中。卢慧山即使中枪也没倒下,原因就是因为天气冷,零下40摄氏度,积雪有一米深,卢慧山是腿插在雪中,屁股后面还顶着块石头。如果在正常情况下,被子弹击中的人负伤以后,如果不及时抢救,肯定会流血过多导致死亡,但长津湖地区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前胸被击中五发子弹 的卢慧山居然没流出一滴血,而是被生生冻住了,而没有倒下。

周文江指挥着5连打退美军一个营的进攻,实际上志愿军已经掏到美军的心脏,数次将子弹打到美陆战1师的指挥所里。此时5连3排阵地比较紧张,增援的美军直接从飞机场赶来3排阵地,蜂拥而来的美军攻击一波接着一波,没命地向3排阵地涌来。5连指导员董润雨本来在2排指挥战斗,待把当前美军打退以后,马上跑到3排。他刚上了3排阵地,大批美军也快要上来了。战士们的弹药也不多了,指导员董润雨从牺牲战士的身上捡起步枪上了刺刀,大喊一声“杀啊”就带领部队杀入敌群,跟美军拼上了刺刀。

董润雨原来是团宣传股长,是志愿军部队中少有的文化人,很受尊敬。他到5连之后,在战场上提出了很多鼓励口号,像什么“守住阵地就是保卫祖国,要为祖国人民争光,为毛主席争光……”,等等,而到了冰天雪地的长津湖地区,他又在战士们当中喊响了“我们在这里冷,冻成这样子,要叫祖国人民不冷”的口号,激励战士们战胜严寒冰雪。激 烈的战斗中,董润雨身先士卒,带领全连与美军展开殊死近战,不幸被炮弹击中,英勇牺牲。5连战士愤怒地高喊着为指导员报仇,众志成城,一阵手榴弹将当面的美军砸了下去。董润雨牺牲后,接替他的几个指导员均先后牺牲。

周文江总结在朝鲜战场上的美军有几怕:一怕是怕晚上打仗;二怕是怕手榴弹、刺刀;三怕近战,跟他拼。周文江带领5连坚守在西兴里阵地上,第一天打退了美军12次进攻。他们血战了七天七夜,共击退美军28次进攻,俘虏美军7人,打死打伤450多人,而在阵地前面密密麻麻的倒着美军的死尸就有一大片,美军没拖下去的有200多人,而5连在这个阵地上也伤亡了一大半。长津湖战役结束后,5连被志愿军总部授予“抗美援朝一等功臣连”。

战斗在12月5日结束,27军赶来一个连支援周文江,可一个连赶到周文江面前时,周文江他们只剩几十个人了。

柳潭里的美军被包围之后,有一股美军逃跑出来,但志愿军早给他们预设了天罗地网,在柳潭里至下碣隅里之间埋伏着志愿军一个连。

这股逃出来的美军依靠着飞机的掩护,又有坦克和大炮支援,他们仓皇地逃出柳潭里,逃出来以后只能顺着公路走,必须经过志愿军预设的埋伏阵地,埋伏在那里的是20军59师1营的一个连。开始1营是进攻,后来转入防御,就在柳潭里外围留了一个连预设了伏击阵地,只截击逃出来的美军。可是在那儿等了一夜,全连仅剩的六十几个人都被冻死。从柳潭里撤退的美军从山下走过去,未遇截击,侥幸躲过一劫。没有办 法,志愿军战士全被冻死在阵地上,六十几个人紧抱着枪,保持着射击 姿势。

周文江听完这件事,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有的战士们听完放声大哭。这时慌不择路的美军竟一路跑到周文江的阵地上来了。

177团首长判断美军要逃跑,早布下口袋阵,2营里的几个营干部也进行了分工,每个营职干部带一个连,守住一个方向。周文江此时继续带5连和机炮连守在前面,营长带一个连,教导员带一个连,都分别把守着一个方向。结果三个方向打得都很好,美军逃不过去,1000多人被压缩在一个山沟里面。27军的部队赶到,天已大亮,而天亮消灭美军极不容易,因为美军的飞机随后就来,所以1000多人这块到嘴的肥肉,没 有被消灭,大部分逃回去了。

周文江的部队在战斗中遇到的困难,比比皆是。从开始集结就带了一点干粮,干粮就是炒面,一把炒面一把雪,没有水就抓一把雪兑着吃。干粮吃完了,没饭吃了,就饿着肚子打仗、阻击、追击,始终饿着肚子。周文江的2营三个连,住地只有一家朝鲜老百姓。白天看不到人,全家都躲到山沟里面去了,晚上回来老百姓很热情,从地窖里面挖 点土豆,给周文江他们烧熟,再送到山上去。战士们一个人分两个土豆,两个土豆都吃不动,送上去已经冻得很硬吃不动了。而送土豆的距离大概有三四百米,老百姓就用头顶着去,拿着土豆都要放在口袋里,焐一焐,只有这一个办法能让土豆不至于冻硬。

而美军也常吃不上饭,但他们一断顿,就有飞机给送来食品,由飞机投下来。飞机来的时候,周文江便命令战士集中火力打飞机,目的并不是把飞机打下来,而是逼着飞机不敢低飞,飞机只能在高空往下投食品,所以就投不准。很多时候都投到志愿军阵地上,战士不敢拿吃的,先报告上面。上面允许吃,经过检查,才能吃。上级允许一个连拿三包,就拿三包,谁都不会多拿。都是大包,里面有饼干、罐头之类的,这是在艰苦的战斗中总结出的保障办法。另外,周文江他们还组织几个人在后面筹粮,朝鲜的村庄一拉十几里路长,就动员老百姓家里有什么东西能拿出来,而后写个条子给他们,说志愿军吃人家多少东西,将来打完仗都给还上。

在西兴里坚持七天七夜。周文江率领的5连只剩四十几个人了。战斗一结束,大家深出一口气,当时就有不少人虚脱得瘫倒在地。

西兴里一仗过后,周文江被调到1营当营长,还没等到1营报到,又下命令让他任师作战科副科长,而军部又来命令,说新兴里一仗,20军四个在国内战争中涌现出的战斗英雄牺牲了两个,杨根思抱着炸药包跟 美军同归于尽,毛杏表被炮弹打中牺牲,陈宝富生病没有参加战斗,所以总政给20军打电话叫把周文江暂时调到师部保存,不要再给打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26#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3 00:30:58 | 只看该作者
第八章 向心攻击下碣隅里

拼命死守下碣隅里是美军总撤退的前奏,宋时轮对史密斯的意图了如指掌。

他果断命令志愿军9兵团将士: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 多路围攻下碣隅里之美军。

(一)史密斯的困境

28日晚,美军东西两线的最高指挥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和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被麦克阿瑟紧急召到日本东京,连夜研究朝鲜战局,最后决定“联合国军”全线转为防御。鉴于东线的情况,第10军很可能要从海上撤退,所以“联合国军”总司令部下达了预先号令,命令第10军开始制 定海上撤退计划。

根据“联合国军”总部迟来的命令,美第10军在长津湖打了两天后, 才于29日命令陆战1师转入防御,并以一个团战斗群迅速从柳潭里转进 至下碣隅里,救出长津湖东岸的第7师31团,即美军在新兴里的部队。 此时他们恐怕还不知道那个31团(“北极熊团”)早就变成了一头死熊。 美10军司令部同时命令美第7师在惠山的部队向兴南撤退,美第3师切实 保障兴南公路和元山,韩国第1军收缩至咸兴,保障第10军侧翼安全, 并授权史密斯少将指挥长津湖地区所有第10军的地面部队。

这个授权多少有些实际意义,全面处于下风的美军部队目前缺少的 就是统一的指挥和统一的行动。但他们想步调一致地行动怕是很难了, 志愿军9兵团早把长津湖的美军分割包围在几个孤立的区域。实际上, 第10军的命令和陆战1师昨天下达的停止进攻命令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陆战1师没有对先前的命令做任何变更。但精神的一致,不代表行 动的一致,毕竟是一纸迟到的命令,美军陷入重围是不争的事实。停止 进攻和迅速撤退并不是一回事,此刻如果还要继续进攻,那只能是死路 一条,而死守待援,也不见得是一步高招,志愿军的十几万人马早就把 长津湖的美军围得风雨不透。

但史密斯还是想出了一些办法。鉴于柳潭里部队29日以一个营的兵 力,向南攻击没有取得任何战果的情况,判断如果要打通柳潭里至下碣隅里的联系,至少需要投入一个团的兵力,因此他命令柳潭里的部队一 分为二,陆战5团确保柳潭里,必要时可以调整部署,放弃若干外围阵 地以确保柳潭里核心阵地安全;而陆战7团则全力打通至下碣隅里的通 道。

这个命令实际上也是一种以攻代守的冒险,但此时如果不放手一 搏,那么后面更难办,想撤退都没有办法,只能奋力夺取长津湖地区的 几个战役要点,站稳脚跟,全力控制住公路,以便进可攻,退可守,尤 其是撤退的时候保证公路畅通。

根据这一命令,在柳潭里的陆战5团与陆战7团联手制订了联合作战 计划并迅速实施。即收缩柳潭里外围阵地,放弃前沿,将部队撤至纵 深,并迅速构筑环形防御阵地,大量设置障碍物和地雷。陆战5团确保 柳潭里环形阵地,保证陆战7团打通与下碣隅里联系的后方安全;而陆 战7团负责机动作战,沿公路一线向南攻击前进,力争打通与柳潭里美 军的联系。

东线美军首脑被当前的战局所困,不得已的情况下,30日一早,第 10军派驻陆战1师的高级参谋福尼上校从古土里飞往咸兴,向阿尔蒙德 军长当面汇报最新战况。而阿尔蒙德随即再次飞到下碣隅里,在陆战1 师师部召集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和第7步兵师师长巴尔举行紧急会议。

阿尔蒙德此行与半月前亲自赶到鸭绿江边那次心情截然不同,如冰 火两重天:那次是满怀喜悦之情,到了鸭绿江边又是照相留念又是微笑 致意;而此次飞到下碣隅里,阿尔蒙德一脸严肃,甚至私下觉得再也不 会到鸭绿江边了。

阿尔蒙德帮着史密斯等前线指挥官定下了决心,再也不能犹豫不决 了,必须做出艰难的决定:作战会议决定在长津湖地区的美军部队立即 向咸兴撤退,史密斯受命可以下令破坏一切影响撤退的物资与装备。

对于该命令,史密斯则提出撤退的速度取决于后送伤员的能力,如 果能将大部分伤员以飞机后送的话,就能大大提高部队后撤的速度,并 坚决表示愿意率领部队杀开一条血路退往咸兴,而且争取能带走尽可能 多的装备。

不过就目前情况,他明确表示根本无法对新兴里的31团支队采取有 效的援助行动。史密斯的意见再次与上司阿尔蒙德的命令相悖,但主要 精神是一致的,都是要撤退,只是撤退的程序和办法不同罢了。阿尔蒙 德想搞消极撤退,丢弃重武器装备,只要把人撤下来就行,说白了就是 逃跑。而史密斯还要保持军人的尊严,想创造一个敦刻尔克似的经典撤 退,即带上所有的家当,甚至把伤员和战死士兵的尸体都用直升机带走 的完美撤退方案。但此时两人已来不及争吵,也没有时间给他们用来争 吵,反正撤退是必须的。

为了完成美第10军的全线撤退计划,19时20分,史密斯以电报方式 向陆战5团和陆战7团下达死命令:加快实施联合作战计划,陆战5团和 陆战7团应加强合作迅速后撤到下碣隅里,并进一步准备下一步的后 撤。陆战7团必须分成两路,向南和向北沿公路从两个方向攻击前进, 打通公路;陆战5团收缩防御,以火力支援陆战7团的机动作战。

就这样,陆战1师开始了长达125公里的极其艰难的后撤之旅。从柳 潭里至下碣隅里为22公里,从下碣隅里至古土里为18公里,从古土里至 真兴里为16公里,从真兴里至咸兴为56公里,从咸兴到兴南港为13公 里,总计为125公里。这些数字上的或者是地图上的距离对机械化的美 军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但在冰天雪地的长津湖,在四处都是强悍的志 愿军打击下,每一公里就要付出无数生命的代价,每行进一公里都是跟 死神直接打交道。这些短暂的公里距离,成了美陆战1师一辈子的噩 梦。

就在美军改变作战计划的同时,志愿军也根据几天来的作战情况,发现长津湖地区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等数个孤立据点里被围美军 共三个步兵团、三个炮兵营和一个坦克营,总兵力近3万人。此外美军 在社仓里还有第3步兵师第7团,比战前估计的兵力多了将近一倍。9兵 团决定对原定作战计划进行修正,贯彻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的作战思想, 首先集中绝对优势兵力解决新兴里之敌,再转移兵力逐个歼灭柳潭里、 下碣隅里之敌。并迅速根据新的作战计划调整作战部署,以27军80师、 81师围歼新兴里之敌,27军94师为预备队根据战场情况随时加入战斗; 20军59师和27军79师对柳潭里之敌、20军58师对下碣隅里之敌分别进行 钳制性攻击,以保证新兴里战斗的顺利进行;26军则日夜兼程南下参 战。

29日14时,9兵团将该计划决心上报志愿军总部,并获得批准。9兵 团随即发起猛攻,准备首先歼灭新兴里、柳潭里之敌,而后对下碣隅里 和古土里之敌发展进攻。

志愿军的战法算是老套路,首先在前沿打破战役缺口,而选择的两 条攻击方向就是新兴里和柳潭里。主攻目标首先选择新兴里,主要还是 打歼灭战的思想作祟,担心新兴里与下碣隅里之间只有14公里且沿途没 有险要地形可以用来阻截,不想让煮熟的鸭子飞了。

此时,以少数兵力钳制新兴里和柳潭里之敌,集中主力猛攻下碣隅 里才是上策,因为新兴里虽与下碣隅里距离较近,但下隅里美军力量单 薄,自身都还难保,更别说支援新兴里了,所以新兴里之敌已是瓮中之 鳖,早晚难逃被歼的命运;而夺取下碣隅里后,连柳潭里之敌也将很难 全身而退。但当时战场的形势千变万化,新兴里的美第7师战力较弱, 确实给志愿军提供了全歼的机会,因此迅速解决新兴里之敌,实为当时 最佳的方案。

志愿军27军副军长詹大南在全歼美第7师31团后,也向下碣隅里转进。

此时9兵团最擅长穿插迂回作战的20军已对下碣隅里之敌展开猛 攻,将陆战1师压缩在一条扁平的区域内。

美军已开始漫长的后撤之旅,而后撤成功的关键是确保指挥与后勤 中枢下碣隅里的安全。史密斯将下碣隅里作为后撤和防御要点据守是下 了很大功夫的。下碣隅里位于长津湖以南,正好卡在向北通往柳潭里向 南通往古土里的公路中间,一条公路贯穿这个小镇,还分出一条向西的 支路,自然形成了公路交通的枢纽,也自然成为美军和志愿军必守必攻 的战役要点。

下碣隅里的地形并不适合防御。和柳潭里一样,它也是坐落于群山 环抱之中的盆地,可柳潭里四周的山岭比较高,下碣隅里周围则是坡度 较为平缓高度较低的丘陵,只有东北方向被称为东山的一片高度约150 米的连绵丘陵,勉强可以作为防御的屏障。对于防御一方来讲,守住下 碣隅里是一件很难的任务,极易遭到四处高地居高临下的火力瞰制,而 下碣隅里东北侧的1071高地正是俯瞰这个交通枢纽的制高点,谁占了此 高地,那么下碣隅里差不多就会落入谁的手中。因此下碣隅里之战的关 键就是哪方攻占1071高地。

美军陆战1团3营营长托马斯·里奇中校受命率领该营两个连和机炮 连的两个排早在26日即到达下碣隅里,比志愿军的穿插分队早到了差不 多一天。志愿军20军58师日夜兼程,就想在美军陆战1师赶到之前拿下 1071高地,从而拿下下碣隅里,卡口控路,在美军中间开花。为达成这 一战役意图,58师各部已连续行军七八天,饭都吃不上,更睡不上觉, 克服饥饿和严寒,只为早一步赶到下碣隅里,遗憾的是还是没能跑过美 军的汽车轮子。

围绕撤退计划,美军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在下碣隅里至古土里一线紧 张地进行着。27日,陆战7团2营主力从下碣隅里出发前往柳潭里,2营 营长兰德福·罗克伍德中校及营部人员、机炮连主力因为车辆不足而滞
留在下碣隅里。他们本来是准备向柳潭里发起攻击,接应从新兴里、柳 潭里撤下来的美军,但是没有车辆的美军就像缺少了腿脚一样,只能停 留在下碣隅里,也算是增强那儿的防御力量。

同一天,陆战1师师部的主要人员以及第10军军部的先遣人员也陆 续到达下碣隅里,为在此地开设师、军指挥部做准备。此外,陆战1师 第1工兵营和第10军战斗工兵营也正在下碣隅里紧张施工,修护道路, 构筑军、师指挥部以及修建飞机跑道。这些被阿尔蒙德看来并无必要的 工作,在后来的撤退中起了关键作用。

战至28日,虽然才打了一天多,而且战斗主要是在夜间,但美军已 露败相,他们没想到志愿军作战如此强悍,战术如此灵活。

陆战1师继续加强撤退的准备工作,陆战7团2营营长罗克伍德中校 率所部两次沿下碣隅里至柳潭里公路北进,企图增援位于德洞山口的陆 战7团的一个连均未奏效,遭到志愿军58师的强力阻击。而陆战1团3营 沿公路南进企图打通与古土里的联系也未成功,加上美军各连的侦察分 队在下碣隅里西南遭遇志愿军大部队等情况,里奇判断志愿军已对下碣 隅里形成了包围,极有可能在当晚发起攻击,因此加强下碣隅里的防御 刻不容缓。他一面组织部队加紧进行防御准备,一面请求史密斯师长迅 速增派援军。

史密斯随即任命里奇为下碣隅里地区守备部队最高指挥官,统一指 挥下碣隅里地区所有防御部队。此时在下碣隅里地区的“联合国军”部队 总共有58个单位的3913人,有很多是10人以下的小单位,可以说是建制 非常繁杂混乱,很难实施统一指挥,且各单位行动散漫,很容易暴露目 标和部队企图,更容易被志愿军利用。

里奇立即召集各单位指挥官根据各单位实力分派了防御区域。里奇 是个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职业军人,他对任务的理解力不强,但对任务的执行力极强,他很快便把零乱的“乱军”整合成一支成建制、能防御 的部队。

具体在整个下碣隅里环形防御阵地配置情况是:以一个陆战连防守 西南,阻击志愿军从此方向的攻击,而从西侧位置起逆时针向北依次是 一个营部连、陆战7团2营的机炮连、陆战1师司令部营、陆战队第2航空 控制分队、陆战1师汽车运输营、陆战1师勤务营分遣队;北偏东方向是 第11炮兵团一个连,该连装备6门105毫米榴弹炮,主要负责以炮火支援 德洞山口的美军;东山北端是陆战7团反坦克连,部署在东山的部队从 北到南依次是陆战1师勤务营、第10军司令部分遣队、陆军第3师第10工 兵营一个连、第10军第4通信营分遣队,东山南端和长津江之间是陆战7 团机炮连,长津江以南是陆战1师第1战斗工兵营一个连,该连南面是第 11炮兵团的一个装备6门105毫米榴弹炮的榴弹炮连,主要负责以炮火支 援下碣隅里环形阵地,东南面是由陆战7团3营一个连负责防御。

整个环形阵地的重点地区是由3营两个连防御的东南、南面及西南 2200米正面,这两个连在构筑工事时创造性地将C3炸药装在空罐头盒里 作为定向炸药来使用,大大加快了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修筑工事的速 度。在整个防线上还堆积了约1000个沙袋来加固工事,在阵地前大量设 置了地雷、绊索照明雷、爆炸物和屋脊形、蛇腹铁丝网。这些障碍物、 地雷和辅助防御器材与机枪、无坐力炮以及迫击炮、榴弹炮构成了严密 的防御体系,形成了各种正向、倒打、侧射的交叉火力,火力配系和阵 地编成以及障碍设置都体现了较高的水准,由此可以看出里奇中校是一 名出色的防御专家。

由于防御正面较宽,里奇苦于兵力不足,只在第一线就摆开两个连 的全部六个步兵排。为了保障接合部安全,并在两个连的接合部部署了 两辆坦克。

可是不管里奇将防御组织得多么严密,美军大败后士气低落是不争的事实,再强的防御也要承受志愿军浪潮一般攻击的考验,能不能过了 志愿军这关,就看这些防御阵地里面的人能不能像他们所拥有的钢铁一 样,具有坚强的钢铁意志了。

谨慎的里奇还派了两名朝鲜百姓到村外去探听军情。这两人鬼鬼祟 祟地跑到村外,但志愿军只盯着大鼻子蓝眼睛黄头发的美国兵,对这两 个“黄色皮肤”并没太在意,所以他们在村外不仅见到了志愿军,甚至还 与其进行了交谈,回来便把情报一股脑儿地告诉了里奇。

里奇是一个极爱思考的人,尽管他的思考能力不强,但爱好使他的 思考增添了不少活力。他结合空中侦察的情报,用望远镜望了望周围的 群山,仿佛那大山后面到处藏着志愿军,一阵阵凉风从他脑后吹过,把 他吹起一阵阵寒噤。

估计志愿军肯定会在当晚发起攻击,可是要凭自己手上那点单薄的 兵力根本不可能守住整个防线,便将守备力量的中坚骨干,部署在最可 能遭到攻击的西南和南面的两个步兵连全部派到阵地上,而不是让他们 缩在帐篷里的鸭绒睡袋里做梦。

尽管如此,里奇还是不放心,防守兵力捉襟见肘,将两个战斗力最 强的连全部配置在防线上,根本没有预备队,而且每个排要负责防御 340米的正面,远远大于海军陆战队战斗条令规定的200米防御正面。里 奇咬了咬牙,其他地段就只能依靠勤杂单位的人员来防御了。这些人员 都是后勤单位的技术兵种,根本不懂得战斗要领和基本战术,能把枪准 确打到人身上对他们来说比登天还难,能活着挨过志愿军的攻击,那就 是上帝开恩。

越接近晚上,里奇的心越哆嗦,只能一遍遍在胸口画着十字,叨唠 着上帝保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27#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3 00:32:43 | 只看该作者
(二)下一秒攻击

此时志愿军9兵团正从四面八方向下碣隅里围过来,20军58师根据兵团命令,从22日起便日夜兼程、顶风冒雪翻越东白山。

58师的前身是1939年5月由新四军第6团与江南抗日义勇军第3路合编的江南抗日义勇军。该师是有红军基础的新四军老部队,参加过著名的郭村保卫战、黄桥决战、苏中反清乡作战、天目山反顽作战、宿迁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等,是三野头等主力师。部队机动能力强,善打恶仗、硬仗,尤其善于穿插围歼。

58师在行军途中有了一个新的发现:由于侦察营仅根据三十年代日本军队所绘制的旧地图,并未进行实地勘察,就报告可以翻越,而实际地形已有很大改变,加之大雪封路,全师除了侦察营身手敏捷,其他人根本无法翻越。

58师师长兼政委黄朝天立即将此情况上报,要求推迟一天发起攻击。20军和9兵团没有办法,只能批准将攻击时间推迟一天,也给了美军里奇中校一天的准备时间。

同时,在下碣隅里以南配合58师作战的60师却克服了重重阻力,按时进入攻击位置。9兵团命令他们仍于27日按时在古土里以西展开,切断下碣隅里至古土里的公路,并以小部队向真兴里美军进行战斗侦察。

28日凌晨3时,58师终于到达下碣隅里以南上坪里、富盛里,并从东、南、西三面对下碣隅里形成了合围之势。

不过,28日整个白天,大战在即的下碣隅里反倒是一片寂静,偶有轻武器的零星射击声才让人想起这里还是战场,这更使人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尤其是里奇率领的陆战队士兵,他们自从赶到下碣隅里,耳朵里就塞满了来自柳潭里和新兴里的枪炮声,不断有溃散的美军官兵顺着公路撤到他们附近。可到了白天,枪炮声像突然绷断的琴弦,竟毫无声息;而这种毫无声息,又是极折磨人忍耐力的那种无声无息。他们早听到从北面撤下来的人说志愿军如何如何神勇,冲锋时如何如何不怕死,就像神仙附体,根本不把生死当回事。其实用不着给他们讲那些刚发生不到一天的战况,只要从同伴大张的嘴巴和恐惧的眼神中就可预料到刚刚过去的战斗有多么可怕。

里奇和他的士兵就恐惧地等待着战斗打响,说是在等待战斗,不如说是在等死。因为大战前的寂静,让他们早已无法忍受。

天黑后,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能见度非常之低,这对于美军来说就是一大不幸。他们的对手最精于使用轻武器,最擅长的战术就是夜间作战,利用月光和雪地的反光,凭借微弱的光亮,就能将手中武器发挥出巨大的效能。这种人与武器的结合能力,利用天候、地形的能力是志愿军的法宝,是美军与志愿军的最大差距。

能见度过低对志愿军来说倒是天公作美,因为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利用这种复杂的天候接近美军、黏住美军、消灭美军。而担负主攻的20军58师又是擅长夜战的志愿军中的佼佼者,可以说是那种能把夜战发挥到极致的部队,连美军都称他们为“卓越的夜间战斗部队”。美军明白,入夜后必将是一场惨烈的激战。

大约21时30分,里奇中校画完十字向上帝反复祈祷多次后,下令所有人员进入最高戒备状态,随时准备战斗。

里奇和陆战队员们耐心等了一个小时,终于等来了一声炮响,随后便是刺耳的铜号声和嘶哑的叫喊声,就像从地狱里传出的动静。

随后美军阵地前的地雷和绊索照明雷不断爆炸,黑夜变成了白昼,战前的宁静被撕破了。里奇赶紧命令陆战队员占领阵地并投入战斗,以为志愿军开始猛攻。其实他们不懂志愿军的战术,这只是一个攻击的小序曲。志愿军58师的首轮攻击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试探性进攻,旨在发现美军阵地的薄弱之处,为随后的大规模主攻创造条件。

试探性的进攻刚刚结束,志愿军的迫击炮就开始了持续30分钟之久的火力准备。这是整个长津湖之战中志愿军方面最强的一次火力准备,也是58师克服重重困难,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全师仅有的迫击炮翻山越岭运到前沿。为了运送这些在志愿军中算做重武器的迫击炮和炮弹,他们付出了多人伤亡的代价。

此次火力急袭共集中18门82毫米迫击炮和54门60毫米迫击炮,并为每门82毫米和60毫米迫击炮分别准备了90发和120发炮弹。58师不光准备充分,步炮协同得也不错,当最后一发炮弹刚刚落地,嘹亮的军号就吹响了,志愿军的主攻开始了。按照58师的战斗部署,173团从南、西两面,172团从东侧同时发起攻击,而174团留做师预备队,在后跟进。

从来都是火力占优的美军,被炮火几乎打傻了。里奇终于明白那么漫长的等待原来是志愿军在准备炮火,但此刻里奇和他的士兵并不想马上就死,他手枪一挥,指挥着美军迅速进入阵地。而后美军阵地上坦克炮、无坐力炮、迫击炮、火箭筒、轻重机枪等轻重火器全部开火,在阵地前形成了一片火制的死亡地带。

志愿军战士不怕死,他们迎着密集的弹雨,踏着同伴的尸体,毫无惧色地冲了上来,成群的手榴弹投到美军的阵地中,投到他们的脚下。

战斗持续了一个小时,下碣隅里东南面的美军连阵地即被前仆后继的志愿军172团冲开了一个缺口,美军连长克拉利斯·科利上尉带着连部的少数人急忙在连部附近就地占领阵地,企图封锁突破口,阻止志愿军的突破。

一旦打开突破口,剩下的事就由不得美军了,志愿军最擅长这种中间突破向两翼卷击的战法。战士们高喊着杀声从突破口处如潮水般涌入,根本不理会美军的纠缠,越过科利上尉那小小的阻击阵地,很快就向纵深冲去。

美军正面一个连防御阵地,同样遭到了志愿军的强力攻击,只是由于其工事比较坚固,加上该连的3门60毫米迫击炮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几个小时里发射了1700发炮弹,左翼排的阵地两次被突破又两次被封闭,总算支撑得住,但也像风雨飘摇中的一艘小船,不知何时即被巨大的浪涛淹没。

向着美军南面冲击的是项远的173团,他们赶到下碣隅里就展开了攻击。当时58师对下碣隅里的美军已形成了三面包围态势,172团负责攻击下碣隅里东侧之敌,也就是长津湖的东面。173团在西侧,项远的173团早迂回绕到南边,切断了下碣隅里至柳潭里的公路,截住了美军退路,并阻击北上增援之敌。而20军各部也逐次投入战斗,将美陆战1 师南北分割开。

173团将1营摆在公路西侧,2营在南,3营留做团预备队。2营面对的是美军一个坦克营,地势又较为平坦,受到美军坦克火力的持续打击。刚开始,美军坦克还静止不动,藏在掩体里以机枪向冲击的173团猛烈射击,后来看志愿军不惧生死勇猛冲击,便发动坦克,展开坦克集群反复冲击,导致173团伤亡很大。项远发现,由于战士们携带的炸药 太少,战斗中都用光了,爆破筒也所剩无几,便指挥部队暂时采取守势,而部队表现得异常顽强,与敌反复争夺,终于守住了阵地,并多次发起攻击,一度打进敌师指挥所。

由于部队伤亡过大,173团几乎失去进攻能力,上级即命令173团尽快撤出战斗。当时172团的政委牺牲了,项远又被上级急调到该团去担任政委。

政委是上午牺牲的,项远下午就赶到了172团,他到团里第一件事就问还有多少人,参谋人员回答说人不多了,当时有些部队还分散在各阵地上,没有收集起来,很多人已失去战斗力,又饥又饿,最严重的是冻伤。项远忙命令大家到处找土豆,到处买耕牛、黄牛,杀了充饥,补充体力。

志愿军58师命令172团从东侧发起攻击。部队接到任务,首先涉过长津江,战斗在长津江以东打响。

年轻的徐邦理是172团2营6连的指导员,手中却没有作战地图,只是在营长处受领任务时得知,他们的作战对象是美国陆战第1师,而他们连的任务是向1071高地发起攻击。

6连在攻击发起时已是人困马乏,他们经过数天的急行军,还穿越了一段原始森林。在经过这段森林时,他们遇到了不少麻烦,林子里都是参天大树,几乎看不到阳光,部队主要是靠指北针寻找方向,所以边走边找寻方向,速度极慢,加上又没有向导,只能在林子里摸索着前行。一直摸索到晚上八点钟左右,突然发现长津江对岸公路上有美军。 徐邦理心说不好,他们的任务就是要赶在美军之前像一把尖刀插进下碣隅里美军阵地,一举夺下制高点1071高地,而此时还没过江,就发现公路上有美军,一定是美军的增援部队依靠机械化优势提前赶到了。

时间紧迫,美军已到了对岸。营长马上命令过江。此时徐邦理已经不等命令就提前带着全连开始踏着冰水涉过长津江,连衣服都来不及脱。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他们穿着的棉裤全被冰冷的江水冻成坨,用手一敲梆梆地响,脚步挪动时,从脚一直疼到脑袋,严重迟滞了行进的速度,但徐邦理他们已经顾不上了,军情紧急,只能奋力向对岸涉去。 好在江水不太宽,大概有七八十米的宽度,机灵的徐邦理指挥战士们往结冰硬的地方走。刚上岸,就发现公路上有七辆坦克,十几辆汽车。来不及布置,6连就与美军交上了火。美军被从江里突然钻出的志愿军吓坏了,被6连战士快速击退。

总算赶在总攻发起之前,徐邦理的6连占领了1071高地东侧的进攻出发阵地,据守高地的就是美军里奇中校布置在那里的两个陆战连。

徐邦理他们先是进入一个村庄,隐蔽待机。

此时天已大亮,大群的美军飞机已飞到下碣隅里上空,在空中盘旋,最低的都能贴着树梢,还有数架直升机。

徐邦理不知道,这是史密斯的陆战1师实施总退却前的准备工作:直升机运来的是架桥修机场的部件,而那些侦察机和轰炸机则是侦察目标,随时准备投弹,阻止志愿军的进攻。

172团就隐蔽在下碣隅里周围的山上和山下的村庄里,躲避着美军的侦察和投弹,做着攻击前的最后准备。

当里奇中校他们发现异常时,志愿军已进至他们眼皮子底下,但未迅速发起攻击。按照58师的任务,徐邦理所在的172团2营要从眼前这1071高地下面斜插过去,沿着长津江大桥,一直迂回到东南侧的公路附近,而后从东侧对1071高地实施侧后攻击。而1071高地右侧是公路,左侧是铁路,前后都是小山头,西侧是长津江,是一个非常狭窄的地方, 地幅不过一平方公里。而徐邦理的6连要想从公路上插过去,就必须经过长津江上的大桥。

美陆战1师指挥所和美7师的指挥所都在下碣隅里,所以美军的防御是相当严密的,而防御的重中之重就是1071高地。美军早就预有准备,陆战1师已在桥头部署了一个坦克营,大约四十辆坦克一字排开,成为1071高地的一道钢铁屏障。大桥距离1071高地大约有1.5公里,要攻击高地,必须拿下大桥,才能掩护全团展开。

6连要夺桥,首先要对付的是美军四十辆坦克。

天黑得像锅底一样,徐邦理和6连的官兵心里都在打鼓,第一次跟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交手,第一次遇上四十辆钢铁怪物,这仗到底怎么打,谁的心里都没谱。

6连在国内战争中的习惯战法,是先包围,而后分而歼之,一般没打几下,对手就被他们勇猛的战斗精神和娴熟的战术所击垮。而这次出国作战,一下子遇上美军中的王牌部队,到底该用什么战术,心里没有底。但敌坦克就摆在面前,不打掉它们肯定过不去路,延误对1071高地的攻击,心里再怎么打鼓,也要硬着头皮去打。

然而,就在他们前行到桥前公路的拐弯处时,突然遭受美军伏击,突击排的两个班竟没有一个战士活下来。

因为对地形不熟悉,黑暗中很难发现那条公路是将山劈成了两半,所以遭到美军从两侧山头的交叉火力袭击,有的战士竟不知道美军的子弹从哪里射来。

徐邦理在全连的最前面,边观察敌情边带着人向那段公路跑,准备向山头两侧发起攻击,打掉伏击的美军。但后面的通信员跑过来,大声告诉他说,上级命令,停止前进。再往前冲只能是送死。

徐邦理赶紧带着人退下来,但已损失了两个班,担任突击的二排长负了重伤。

第一次突击未果,连敌坦克的面都没见着,更没有接近到那座连接南北道路的大桥,徐邦理的6连便遭到很大伤亡,他们只好撤到后面一个小山坡的背面。此时敌情一变再变,6连的任务也随之转换,由原来的夺取大桥为全团开路改为就地组织防御,阻击从南向北增援的美军。

此时,徐邦理头顶的山头上,3营已向美军发起了攻击,而3营的侧后暴露,没有任何警戒,徐邦理的6连就地改为阻击,以保障攻击部队的侧后安全。

天大亮了,美军的坦克攻了上来,果然是来袭击3营侧后。坦克一共有七辆,成一种纵队沿着公路行进,一直行进到6连1排防御阵地前。

6连的阵地布设得很精巧,全连以小山梁为核心,分班分组分到单兵的构筑射击掩体和阵地,形成一个卡子,就在1071高地和下方的公路之间钉住卡子,阻敌南北联系,所以阵地也是双向的,一面对着1071高地警戒,一面朝南,将公路上的美军作为目标。为了将美军堵住,并将其后路切断,徐邦理命令放过敌先头的两辆坦克,集中火力打击美军的第三辆坦克。

由于全连没有反坦克火器,就采用人工爆破的办法。先是由全连的轻武器集火向美军射击,主要是压制美军火力,掩护爆破人员接近敌坦克,而后爆破人员巧妙利用地形,以熟练的战术动作接近了敌坦克,等坦克里的美军开盖换气之时,准确地将手榴弹投到坦克里。

由于位于美军坦克行军纵队中间的那辆坦克被炸得不能动弹,将狭窄的公路堵住,先头的两辆坦克无法撤回,也被一阵手榴弹炸毁,后面的只好原路返回。

此次打坦克的成功经验在于,巧妙地利用地形,因为志愿军在山坎上埋伏,美军坦克在公路上行进,长条状的狭长地形,坦克根本没有办法展开,只能成一路纵队行进,只要一辆坦克被击中,后面的就过不去。可惜的是,志愿军没有将末尾的坦克击毁,否则被击毁的就不是三辆坦克。而用手榴弹炸坦克通常是炸坦克的履带,但此次成功的经验还有一条,就是美军坦克里的空间狭小,乘员在里面时间过长,空气污秽,憋闷得难受,他们需要开盖换气。美军坦克乘员开盖换气正好给志愿军的“神投手”们提供了大好时机,很多战士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能将手榴弹准确地投入碉堡射孔一类的窟窿里,美军坦克的顶盖比射孔要大,而且还是居高临下往下投,所以一举取得了此次反坦克战斗的胜利。在一举炸毁敌三辆坦克后,后面的坦克再不敢前行,统统缩了回去。

徐邦理无暇顾及被炸毁的敌坦克里的乘员是死是活,只知道进入志愿军伏击圈的有七辆坦克,后面还跟着六辆,担心坦克再次冲过来,更担心美军不只用坦克冲击。而且战斗是在白天进行,虽然狭长的公路成全了志愿军,使敌坦克的机动性能得不到发挥,而白天也是美军飞机最猖狂的时候,只要被美军发现目标,就有可能引来无数的燃烧弹和凝固 汽油弹。

6连守卫的阵地上方便是著名的1071高地,下方的一个小突出部,也叫小高岭,是特等战斗英雄杨根思战斗和最后牺牲的地方。那里早被美军飞机轰炸成一片火海,连一棵完整的树都没有剩下。

当时172团正集中兵力猛攻1071高地,而美军凭借火力优势和有利地形顽强阻击,主攻部队伤亡很大,后续支援的部队也出现较大伤亡。战势异常凶险,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已形成了敌我之间的多重包围。此时58师政委朱启强,亲自到172团一线指挥战斗。他根据3营的报告,认为攻击部队伤亡过大,无力继续进攻,便果断下令停止攻击,寻找更 易歼敌的机会。

在1071高地防御的里奇以为志愿军无力再战,他坚强的防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而身在下碣隅里的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也顿感压力减轻了不少。

172团3营在攻击了一天一夜后,迅速在夜间后撤,一直撤到黄草岭。虽然给了美军一些喘息的时间,但黄草岭地幅较开阔,便于大量杀伤美军,而美军不会长时间坚守在1071高地,他们迟早要出来,一旦美军突围,必走黄草岭。172团等于给美军设了埋伏,等待美军的突围, 以便在运动中一举歼灭美军。

志愿军的策略充满了战争智慧,发现强攻并不奏效,徒增伤亡,而且打了一天一夜,战士们一直饿着肚子,还冒着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冻伤的特别多,还有少数战士被冻死。因此不如主动后撤,将美军引出来,引蛇出洞,暂时放美军一马,只等他们突围之时,再全力出击,歼敌于运动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28#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3 00:33:21 | 只看该作者
(三)苦战机场

在志愿军的强大攻势下,下碣隅里的美军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那座刚修好的简易机场。而志愿军早发现美军的机场,便从正面突破后,一直向纵深的机场挺进,只想将机场给毁了,彻底断了下碣隅里之敌的后路,也阻断美军的空中补给。

作战参谋朱文斌有个战友,是173团的侦察参谋,他们两个共同接受了一个新的任务:在下碣隅里战斗打响前,组织一个侦察班,了解前方的情况究竟怎么样。当时情况太乱,敌我胶着在一起,哪个是友军,哪个是自己团的部队,连团首长也搞不清,就让朱文斌他们下去侦察。

朱文斌带着侦察班从团部前出,直入深山老林,都是没有人烟的深山峻岭,看不到人,找不到老百姓的房子,有房子也被炸掉了。一直走了几十里路,发现前方就是美军的王牌部队陆战1师,而且师部就在下碣隅里,下碣隅里还有美军一个简易机场。

在接近机场侦察时,朱文斌听到前方有中国人讲话,这让朱文斌觉得很奇怪,美国人盘踞的地方怎么会有中国人讲话呢?就往前慢慢地潜行,当摸到靠近一个离下碣隅里很近的小房子跟前,发现两个中国人。 朱文斌把两人拉到隐蔽处询问,原来是两个中国东北人,后来到朝鲜,一直在下碣隅里种菜。他们告诉朱文斌一些情况,说下碣隅里有飞机场,有坦克,有美国人在那里。

朱文斌便带着人接近飞机场抵近侦察,发现机场布置了防御体系 机场四周是山,前有大片的障碍场,飞机场边上有铁丝网,铁丝网上挂着罐头盒子小铃铛,附近都是地雷,只要人一接触那些罐头盒子就会发出声响而被发现。再往里就是美军的坦克,五六十辆坦克在周围形成一个既能固定又能机动的“碉堡群”,可以形成交叉火力网。

朱文斌继续向前爬,想摸清美军的底细。周围的山上都是志愿军的部队,在下碣隅里的东边有一条小河,从这条小河过去便是著名的1071高地,该高地目前还在美军手里,而高地下方的小高岭则在志愿军控制下,下方的公路也被卡死。

朱文斌赶紧回到团里,又向师里进行了报告。173团团首长和师、军一级首长心里都有了谱,进行部署和动员。

173团及时向下碣隅里机场发起攻击,一度攻入机场,并破坏了跑道,但美军的火力猛烈,攻击数次受阻于开阔地前。

里奇中校此刻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但他还是洞察到了纵深内的巨大威胁。于是他马上命令正在连夜施工的陆战第1工兵营一个连,扔下施工工具捡起武器迎战。同时,里奇又立即组织美第10军通信营和战斗工兵营约50人封锁突破口,而后实施自杀式的反冲击。

由于冲进机场的志愿军部队不多,美军这支小部队的反冲击一时竟占了上风。但好景不长,未等他们趁胜继续扩大战果,便遭到了志愿军迫击炮和轻重机枪火力的覆盖射击,顿时死伤一片,美军的第一次反冲击遂以失利告终。

173团突破机场外围后,把前沿阵地的一些房子占领了,在飞机场也占领了一部分房子,与美军形成对峙后就无法继续攻击了,因为伤亡过大,再加上寒冷冰冻,兵力损失了三分之一,很难再攻击下去。

实际上,从下碣隅里战斗打响以后,经过28日一夜的夜战,双方出手便使出了全力,志愿军方面由于通信不畅,无法将兵力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出现了各自为战、互不协同的混战局面。但志愿军部队的特点就是不怕混乱,不怕陷入敌群,不怕各自为战,这方面是美军无法比拟的。而美军本来就显得不足的兵力在战斗中更是进一步被消耗,把最后的预备队都用上了,几乎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志愿军指挥员也认为到了最后决战的时刻,他们也把预备队拉了上去,准备给即将溃散的美军致命一击。

作为志愿军58师的预备队174团,被安排在长津湖西侧待机。战斗打了快一夜,174团才接到上级命令,被紧急调往下碣隅里的简易机场,接替173团继续攻击。

3营副营长姚根连带着3营的8连在长津湖西侧隐蔽待机,营部设在湖边的一个村庄里。姚根连听着近在咫尺的炮声却不能参战,急得直跺脚。在朝鲜战场上预备队不好当,不光是捞不着仗打,关键是后方也不安全,仗打起来就没有前后方,美军的飞机专门打志愿军纵深内躲藏的部队和指挥所等目标,而3营的位置并不属于后方,而是与一线攻击梯队保持一公里左右的距离。

174团按照上级命令,向长津湖东侧派出警戒,保障一线攻击的172团、173团后方安全。看似没有仗打,其实比打仗还紧张。焦急中终于等来了命令,姚根连带着8连迅速赶到下碣隅里西南侧无名高地,那里离美军的简易机场最近。美军由于遭到173团反复冲击,早没有多少兵力,而173团撤退后,他们以为志愿军跟他们一样不会再战了,没想到突然杀出一支生力军。

姚根连率领的8连突然冲上无名高地,防御的美军只有几个人,躺在堑壕里快要睡着了,几颗手榴弹就要了他们的命。姚根连命令8连向机场方向派出警戒,并严令构筑工事,防止美军反扑。而攻击了一天的173团此时已无力再战,正边打边撤,与美军脱离接触。

174团3营营长顾成勇带领7连、9连直接奔着下碣隅里机场的正面,接替173团继续发起攻击,而姚根连带着8连从无名高地出发奔着靠近机场西南角包抄过去,准备一举拿下飞机场,断敌空中运输和退路。

从正面攻击的7连发展得并不理想,遭到美军猛烈抵抗,刚打了不到两个小时,一个连就快拼光了,两个一梯队攻击排全打没了,只剩下二梯队一个排了。营长顾成勇焦急万分,他的手头只有9连一个连和7连仅剩的一个排,可攻击的美军却不断增兵,只好命令姚根连加快迂回速度,必须把机场的美军围住。

然而姚根连的8连行动速度却提不起来,因为他们还在山上,踏着厚厚的积雪,又遭到美军飞机的狂轰乱炸,又要躲避敌炮火遮断,二三百米的距离竟成了很漫长的一段距离。顾成勇更急了,赶紧向姚根连施压,说晚上还要发起攻击,令8连务必在傍晚时分在机场西南角展开,从侧后向美军发起攻击。姚根连也打急了,就说:“如果还要攻击,只有靠8连,9连不能打,9连都是小孩子。”

姚根连一句话激怒了9连战士,他们连队中确实新兵较多,大多是十八九岁的孩子,但作战却异常勇敢,不亚于任何一支英勇的志愿军连队,只是缺少经验而已。打下碣隅里机场确实吃了很大的亏,但伤亡并不算大。这回被姚根连一激将,彻底激发了9连官兵的斗志,他们摩拳擦掌,准备夜间大显身手。

但8连在姚根连的带领下求战情绪更高昂,他们都憋了一整天,正是好钢用到刀刃的时刻。未及天亮,前面攻击受阻的部队还未撤下来,姚根连带着8连就从进攻出发阵地开始隐蔽接敌,突然在行进间发起攻击,猛地冲下山去,直接冲到飞机场边上。但他们并没有一举冲进去,而是停止了运动,由姚根连带着几个人隐蔽接近,抵近侦察敌情,发现美军机场边沿是一圈屋脊形铁丝网,铁丝网绷得并不太紧,挂在两侧的 木头上离地悬浮着,离地面几十厘米的高度,意图绊住冲击的志愿军战士。姚根连他们也没太费力气,就把铁丝网拉开。

当时8连携带的炸药不多,也不想弄出太大的声响,怕惊醒机场里面的美军。8连3班几个战士用老虎钳把铁丝网剪开,全连悄悄摸到飞机场里边。此刻飞机场里的美军刚刚击退志愿军几次攻击,累得不行,都躺在帐篷里睡觉。

突然冲进来的志愿军并没吓到那些累得要死的美军,他们太疲劳了,竟在鸭绒睡袋里闭着眼。被打了一阵枪后,还是没有几个动的,好像都被打死了。姚根连踢着一个躺倒在地的美国兵屁股笑道:“是死还是活的?死了就不打枪。”又捅了那些美国兵几下,想叫醒他们,这下那些美国兵听懂了,眼睛也睁开了,瞪得满眼都是恐惧,原来还有很多 没有死。后边冲上来的8连连长,就用枪托砸了其中一个人几下,姚根连看再砸能把人真给砸死,就派人把这些俘虏送回营里。

姚根连他们冲进机场之后遇到的情况就不是抓俘虏那么轻松搞笑了,里面的美军动作很快,马上组织起反击,而且是从四面八方向8连的突破口反冲击,不但将刚刚打开的突破口封闭,还将8连团团围住。姚根连的8连一时危急万分,四面受敌。

姚根连这才明白过来,为啥遭到美军四面夹击,刚才冲进机场后,没被打死的美军都躺在地上或躲在角落里装死,这还不是主要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饿急了的战士们,冲进机场发现美军都躺倒在地不堪一击,就没觉得有多危险,直接奔着食物和衣服去了。他们实在是被饿得快挺不住了,此时的志愿军战士宁愿放弃脚下没被杀死的美军,也不想 放弃那些眼热的食品。

机场正面的美军很快便打过来,黑压压的一片,而8连屁股后头装死的美军也都活了过来,也是黑压压的一片,还有美军的坦克、装甲车悉数上阵。

姚根连赶紧带着8连占领机场西南角一处小山坡,利用地形与敌周旋。小山坡上积雪很深,能没到膝盖,但姚根连他们已经顾不得了,因为山坡斜对面就是美军的几辆坦克,眼看就要开过来辗压8连暴露在开阔地上的战士。姚根连带着战士们猛地跃上山坡,就势往坡的另一面滚过去,像滚雪球一样,一直滚到机场外围,与负责打外围的8连3班副班长邵真宝会合。邵真宝的小名叫“阿华”,姚根连赶紧向邵真宝喊 道:“阿华,快去把坦克车搞掉。”邵真宝也急了,赶紧回话:“副营长,没有炸药啊。”姚根连大喊:“没有炸药,就用枪;没子弹,就用枪砸……”

邵真宝心领神会,猛地向坦克滚进,将步枪插到坦克的履带里,一下将坦克别住。坦克停了下来,8连战士蜂拥而上,冲到坦克上面,坦克里面的三个人赶紧缴枪投降。战士们就用枪比画着,意思是命令敌坦克驾驶员,将坦克炮塔转到后面,向他们自己人射击。几个俘虏早吓坏了,把枪扔到地上,没命地往回跑,被志愿军战士一阵扫射,死在雪地 上。

一直打到天亮,美军越打越多,说明美军真急了,这个机场就是他们的生命线,死活不能丢。姚根连接到上级命令,率领8连退出战斗, 因为天亮以后就是美军飞机的天下。没等部队撤下来,美军的飞机便飞到了下碣隅里上空开始投弹,8连赶紧疏散防空。 姚根连收拢人员,一清点人数,8连在战斗中的伤亡还不算大,确切地说还有130多人,而开到长津湖战区时全连满员能有200多人,但大部分并不是在战斗中伤亡,而是被冻伤减员了100多人,占全连的百分之五十,而且冻伤还在加剧,加上饥饿的折磨,冻伤的人数不断增多。

部队需要急救伤员、补充炮弹、子弹,调整人员。但美军已经开始了反击,机场边上那个小高地非要拿下不可,因为那是机场附近的一个制高点,如果不拿下,势必对志愿军攻击飞机场和包围下碣隅里的美军产生重大影响。

攻击小高地的是173团2营5连,还有4连一部分组成突击队。团长李斌是个老红军,在5连和4连攻击前,李斌团长亲自给他们做动员:“你们的任务很重,要绕过这个机场把小高地拿下来,为什么要拿这个小高地?这个小高地是美军退路的咽喉,这里拿下来了就可以堵住美军,使他们不能退了。他们没有退路,我们总攻击就可以把它全歼。”李团长继续给大家讲:“同志们,我们这个仗打得很艰辛,很艰苦啊,只要大家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就能够把这个高地拿下来。”

可部队的现状就是,大家连打了几天仗,都没吃饭呢,早就断顿了,以后两天也可能没有东西吃。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就是渴了抓一把雪吃吃,饿了就啃两口咬不动的炒面,抓起两个没吃完的土豆嚼嚼,嚼不动就放在嘴里含一含。团长讲完话,下面的战士们都流泪了,一起说:“我们不怕死,也不怕冷。这个山头拿下没问题,我们唯一一个要 求,就是请求团长能够给我们每个人发几个土豆,哪怕就是两三个土豆也行,我不能空着肚子去攻山头,给我们充充饥,就是地瓜、土豆也成啊……”

大家的话没说完,当时团长就蹲在地上掉下了眼泪。哭了一会儿,团长说:“同志们,实话说,这个土豆也满足不了。你们也看到了,美军封锁鸭绿江,我们的运输过不来。再一个咱们是人民军队,咱们志愿军不能到老百姓家里去动他们一针一线。那样是不行的,我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要打出国威……”李团长说完又掉下了眼泪。战士们没有办法,也没话说了。

当夜惨烈的战斗打响,5连和4连饿着肚子,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战场,一片一片地被机枪子弹打倒在地,又一片一片地往上冲。天冷得把枪机都冻上了,拉不开枪栓,手一贴上枪就觉得枪身黏人,像被吸盘吸住一样不能动。战士们身上都带着手榴弹、炸药,便握着手榴弹一步一步从雪地里向前进,两里多路,走了将近一个多小时。

朱文斌和团长总算是听到手榴弹响了,一阵爆炸声响,美军的一个排被消灭了,小高地落到了志愿军手里。占领阵地以后,缴获物资较多,有饼干、罐头、糖果,服装也有了,战士们冲进去以后并没有先大大饱餐一顿,而是派身强力壮没有负伤的往后方送,先送给伤病员,送给团长和各级指挥员去吃。这些举动当时把爱激动的朱文斌又给感动得落泪了,坚强的李斌团长一晚上也哭了好几回。

朱文斌在团机关也是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团长心里都知道,他说:“朱参谋,警卫员从前方送来一点饼干,你先去吃一点。”朱文斌却不吃,说他吃过了,实际上他什么也没有吃。他是舍不得吃,又让给团长吃,团长又推脱着让给他和其他的机关同志吃。而那些重伤员就更难能可贵,再不吃东西他们可能被饿死,可重伤员们却说,把吃的留给前方打仗的弟兄们吧。

打下了小高地,173团总算松了一口气,但是人员没办法补充。部队经过与美军争夺机场和攻击小高地后,伤亡太大。此时,173团已经消耗了300多人了,加上受伤运下去的,最后组织起能战斗的人员不到 1000人;173团在向下碣隅里发起总攻击之前,全团却有四五千人,光是冻伤就消耗了三分之二。他们把剩余的人员重新编成了12个连,再次 向机场发起攻击。经过数次冲击,不顾伤亡,前仆后继,反复与敌争夺,他们硬是把机场拿了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29#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3 01:15:13 | 只看该作者
(四)东山争夺战

在下碣隅里东面的东山,是志愿军58师选定的战役突破口。58师首长在现地勘察时,出现了不同意见:有几个师首长认为下碣隅里已被团团围住,应该采取向心攻击的战术,不要再分什么主攻和助攻,哪个方向发展顺利即为主攻,但师长黄朝天却认为应该主攻东山。

东山是美军防御的重中之重,把美军防御的强点选择为突破口,似乎犯了兵家大忌,但突破了东山,下碣隅里便失去了一道有力的屏障,美军整个防御体系便会受到极大的震撼,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东山实际上就是狼林山脉延伸在长津湖地区形成的一片群山,总名称叫东山,由诸个小高地组成。东山因在长津湖东侧而得名,是一个主要的制高点,海拔1071米,地图上称作1071高地。

黄朝天的判断没错,但在巨大压力下的美军却疲于奔命,即便明知道东山必守,可到处都需要兵力,所以防御东山的美军是几个部队临时拼凑起来的,主力是陆军第3师第10工兵营一个连,只有100来名美军和100多名韩国兵组成。而这个混成连当晚20时才刚刚进入阵地,各种情况还没摸清,便被动作神速的志愿军打个措手不及,很多人连掩体都没有挖好就被乱枪打死,或被手榴弹炸得支离破碎。

58师在黄朝天的命令下,于29日凌晨2时发起正式攻击,首先,172团以迅猛的动作向东山发起攻击。在志愿军的强大攻势下,防守东山的美军很快就崩溃了,172团几乎是用牛刀杀鸡,二百多美军和韩军几乎悉数被打死,东山阵地迅速易手。

志愿军172团3营副营长吴国祥率9连一次冲击便夺取了制高点1071高地,下碣隅里之敌的动态,全部暴露在志愿军眼皮底下。而美守军残部则且战且退,最后勉强守住了东山南端的反斜面。美军只用炮火封锁志愿军的继续突入,并在坦克掩护下勉强维持了一条脆弱的防线。负责统一指挥东山作战的陆战1师指挥官也在战斗中阵亡。

里奇得到东山轻易被志愿军攻占的报告后,大惊失色,以为末日来临,一度想率领残余人马丢弃装备、武器逃跑。

史密斯发现东山失守后,迅速给里奇打来电话,要求无论如何也要从志愿军手里夺回东山,算是下了死命令。但里奇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身边已经无兵可用,所有的美军和韩军士兵都被派到一线与志愿军死战,再也无法抽调兵力进行反击。

史密斯也知道下碣隅里坚持不了多久,想保住师指挥所几乎不可能,能保住机场就不错了。只好命令师属炮兵,集中全部火炮,对冲击东山的志愿军实施拦阻射击,企图利用炮火优势以火力阻滞志愿军的攻势。

擅长使用炮兵的美军很聪明,不光是以火力压制和拦阻志愿军步兵冲击,并根据志愿军炮兵射击的弹道,及时测定志愿军炮兵阵地进行反炮兵压制射击,使本来就缺少炮兵支援的志愿军更加雪上加霜。

其中美第11炮兵团第2营一个连的6门105毫米榴弹炮首先以猛烈的火力压制志愿军58师炮群,然后对志愿军后续部队的集结地域进行猛烈炮击,使志愿军的攻击断层,得不到后援。美军集中两个炮兵连前后总共发射了几千发炮弹,再加上步兵营营属的81毫米和60毫米迫击炮猛烈射击,在短短几小时里总共倾泻了6000余发炮弹,将迫击炮的身管打 红,坐板居然将冻得梆硬的土地砸出一米多深的深坑。但志愿军战士仍冒着如雨般的炮弹冒死冲击。

拂晓前,172团已控制东山地区所有高地,并粉碎美军数次反冲击。吴国祥请示师政委朱启祥是否向下碣隅里发展进攻。朱启祥见美军炮火异常凶猛,考虑到如果部队脱离阵地发起攻击,在运动中势必造成巨大伤亡,便指示吴国祥暂时先不要贸然发动进攻,抓紧修筑工事巩固既得阵地。

在史密斯的严令督促下,里奇中校不敢再想逃跑,他先是调集下碣隅里所有的预备队,包括文书、司机、厨子在内总共315人,由副营长雷杰德·迈亚斯少校指挥向南侧强力反扑。由于当面志愿军全被炮火压制住,又不是主要攻击方向,所以迈亚斯少校的反扑暂时得逞,大约在5时30分,基本解除了南面的威胁。

里奇中校又集合起下碣隅里几乎所有活着的美军、韩军全力向东山反击。但志愿军早有准备,172团在控制了东山周围所有高地后,并未继续发动进攻,因此保持了较强的防御兵力,使敌反击未能得逞。在志愿军顽强的抗击下,美军伤亡达170人,反击未能奏效,东山还在志愿军的控制下。正当172团在东山上苦苦支撑着的时候,他们迎来了一支生力军,即作为58师预备队的174团。

174团3营副营长姚根连率部攻打简易机场后,由于天亮撤出战斗,于是姚根连跑到营部向营长汇报一天的战况,结果营长也负了重伤,被紧急送后方卫生队救治。挨到晚上,团首长下了命令,令3营迅速过江,穿过长津湖,向下碣隅里东山发起攻击。

姚根连带着战士们径直向长津湖跑去,还是老办法,滚雪球似的从山坡滚下,一直跑到长津湖畔。湖上没有桥,但湖水已被冻成厚厚的冰层,战士们就在湖冰上面跑,美军的炮弹打上去也打不透,只能留下一个个白点子。

姚根连和他的士兵几乎忘记了严寒,只想着一件事,就是快速通过长津湖,渡过长津江,赶紧打到下碣隅里东山,那儿的战况危急。

快接近东山的时候,他们从斜侧方插进去,一条小山沟挡在面前。山沟的水居然没冻住,流水流得很快,一直流到长津江里。姚根连带着8连顺着山沟往下跑,也一直跑到长津江里。江心冻得不结实,随时都可能掉进冰窟窿里,但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往前跑,往冻硬的地方跑。

过了江,眼前便是一个小村子,叫抚顺里,是174团的团部所在地。团首长将姚根连叫到一个破山洞里,那个破山洞就成了174团的指挥所。团长命令姚根连的3营去把在东山攻击的2营替换下来。而这个2营并不是174团的2营,而是172团的2营。从28日夜间发起攻击起,172 团2营已整整打了两天一夜,目前伤亡极大,全营几乎打残了,再无攻 击能力,但他们仍在东山苦苦支撑,并占领着下碣隅里东面的一个小高地。

姚根连带着174团3营一到阵地,172团2营的干部顿时兴奋异常。他们的营长、教导员都牺牲了,现在的营长已是第好几任营长,原来是一个连的连长。再看他们的人,一两千人的一个大营,只剩下百十号人,还人人带伤,冻得浑身发抖,饿得饥肠辘辘。

姚根连也不多说话,由现任营长带路,把防区和任务交接清楚。而此时,接替172团2营的174团3营实际只有两个多连了。

被接替任务的172团2营的官兵并不放心,他们打了两天一夜,牺牲了那么些战友,不甘心就这么撤下去,可又无力再战,便留下一个副连长,也不参加战斗,也不归3营指挥,就留在3营阵地后面,监督3营的战斗。

第二天3营就跟美军玩命地较量上了。美军拼上老本,玩命地攻了一天,姚根连的3营玩命地守了一天。

姚根连跟美军交手了几次,明白美军的套路,就是火力极强,当务之急就是修工事。可东山那个位置无法构筑工事,山上都被厚厚的积雪 和冰水牢牢地冻住,根本挖不下去锹。没有工事的阵地形同虚设,只要美军的炮弹打来就能死伤不少人,但伤亡再大也得坚持,硬生生地坚持了一天,硬是把美军数次进攻打了下去。

此时的部队已陷于饥饿当中,他们已经七八天没吃上一顿饱饭了,送到山上的熟土豆早冻成了硬硬的冰块,砸都砸不烂,即便这样的土豆也多天没有吃到嘴里。

到了天黑,战士们实在饿得不行,3营教导员带着9连在山上面,姚根连便爬到山顶,向教导员汇报部队情况,正好副教导员也上来,他饿得肚子叽里咕噜的一阵响,连旁边的姚根连都听得一清二楚。后来再听,大家的肚子都在嗷嗷地响,又冷又饿,都挺不下去了。

副教导员说,想了很多办法也搞不到吃的,再搞不到吃的,部队士气要受影响,部队不能不吃饭,再不吃饭根本打不了仗。姚根连就说:“我想办法到美军那里去拿。”说完就跑到山下,带着8连又到了山脚下,发现美军的几个帐篷。再仔细侦察,只是几个空帐篷,里面没有一个美军,帐篷里有一些美军吃剩的罐头。姚根连带了8连3排整整一排的人,摸到帐篷里,弄到3箱罐头,每个箱子里面是50个。美军对吃是很讲究的,罐头在外面放了那么久也冻不成冰块,里边也是黄豆做的,但都冻不上,吃一口特别香甜。

8连连长也摸进了帐篷,一看见罐头眼睛就直了,马上决定全连一人一罐。姚根连马上提出反对,说不行,必须两个人一罐子,要多留下储备,多下来的第二天再吃。

到了第二天,又都舍不得吃完,又留到下一天,因为志愿军后勤什么时候有粮食谁也不知道。

随后,美军停止了攻击,8连就坚守在那个小山头上,一直等到天黑,志愿军9兵团预备队26军终于调了上来。

26军来了一个营跟姚根连他们换防,姚根连对着26军的营长 说:“我把这里交给你,我们和172团2营在这个阵地上打得太苦了,打 了好几天,牺牲了不少战友,你们一定要把阵地守住。”

这个时候,部队经过长时间的运动,又是在严寒和饥饿中战斗,必须要调整一下;而且由于通信不畅未能及时投入预备队扩张战果,加之美军猛烈炮火的密集轰击,没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使下碣隅里的美军得到了喘息,错过了一举攻占下碣隅里的最好机会。

美军认为正是迈亚斯少校指挥的最后预备队的反击,顶住了东山志愿军的乘胜攻击之势,对稳定下碣隅里的防御功不可没,所以战后授予迈亚斯最高荣誉国会勋章。但迈亚斯自己都不这么想。当时他们狼狈至极,向东山的志愿军阵地发起反扑不假,但大多数陆战队员都倒在志愿军严密的交叉火力之下,再不就是被手榴弹炸得遍地尸骨。至于志愿军停止攻击,是因为美军的强大炮火和空中火力起了决定性作用,还有严 寒帮了他们的大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30#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3 01:17:08 | 只看该作者
(五)激战下碣隅里

战至29日3时,下碣隅里西面京下里的美军陆战1师坦克营也遭到了志愿军173团的攻击,双方交战后都发现,这本是一场不对等不对称的战斗,一方是钢铁,一方是血肉之躯,本来是胜负立现的事,但却打得难解难分。志愿军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手中只有少量的火箭筒和无坐力炮等火器,其他器材也不过是反坦克手雷、集束手榴弹、炸药包和 爆破筒,但志愿军利用灵活的战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装备上的劣势, 多次采用连续爆破的方式,在步机枪的掩护下,利用炸药包、爆破筒炸 毁几辆坦克。同时向坦克攻击的部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每炸掉一辆坦克,甚至要付出十几人、几十人的伤亡,被迫撤出战斗。

战斗中,面对美军强大的坦克和火炮,173团不得不改变战术,由正面强攻改为翼侧迂回,除少部分人员在正面掩护外,其余都沿着河边慢慢从后侧迂回到美军的坦克阵地上,利用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实施连续爆破,炸毁数辆敌坦克。此法收到奇效,美军阵脚大乱,未被击毁的坦克开始逃跑,又被战士们顽强堵截,从黄草岭到下碣隅里一线共缴获30多辆坦克。

交手之后,朱文斌觉得美陆战1师的战术能力和单兵作战技能并不强,但整体战斗力很强,因为他们有空中优势,有坦克大炮,而且空地协同、步炮协同、步坦协同做得都很好,就是战斗意志较差。朱文斌有体会,过去跟日本、跟国民党都较量过,战斗中向志愿军跪下缴枪的只有美国人,他们是跪下把手举起来。中国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而美国人不一样,思想很开放,说跪就跪,一点都不脸红。而让他们放下军人的尊严,不顾廉耻地下跪,并不是思想开放的问题,而是被英勇的志愿军吓的。他们看到,志愿军在伤亡巨大的情况下,还舍生忘死地冲击,被子弹击中,还不倒下,继续往前冲。这种精神,谁见了都会胆战心惊。

激烈的战斗场面刺激着每一个参战者的神经。志愿军战士冲到铁丝网的时候,美军的探照灯便开始来回反复地照射,信号弹把夜晚亮成了白昼。红的、绿的、黄的,一串串打出来,满天都是信号弹。还有曳光弹拖着轨迹在夜空中来回对射,大部分都是敌坦克打出来的子弹。

志愿军战士分成多个小组往里面冲,冲到铁丝网附近伤亡最大,很多战士过铁丝网时被挂住,他们需要往上爬,被打倒的更多,有的战士甚至受伤了还坚持冲进去。有的战士爬到坦克上,用手榴弹往坦克盖子下面砸,而美军坦克也奋力挣扎着转动炮塔,拼命想把爬到坦克上的志愿军战士转下来。有些战士就想办法,把手榴弹塞到履带里去。

即便是久经沙场的朱文斌看了这种场面也不禁眼睛通红,被这种震撼的场面所震撼。志愿军战士太勇敢了,前仆后继地冲进敌群。

下碣隅里一战,173团有好几个在国内战争中的战斗英雄都牺牲了,一个是排长,还有一个副连长,都是全军有名的战斗英雄。

志愿军20军各部已全部展开全力攻击,所有预备队,包括27军攻击新兴里、柳潭里得手的部队全部赶至下碣隅里,意图合力围歼美军陆战 1师师指挥所和后方基地。战至24时,下碣隅里已是一片混战,打成了一锅粥,到处都是枪声,双方士兵相互交错混杂,厮杀在一起,已经没有完整的战线。

志愿军数次冲入下碣隅里核心阵地,美军拼命抵抗才力保指挥所没被端掉,甚至志愿军的子弹都已经飞进了史密斯的房间,在墙壁上留下了一排排弹孔。里奇再次组织了预备队投入反击,总算将纵深的志愿军基本肃清。

冲进下碣隅里村里的很多志愿军战士竟不是奔着人去,而是四处在美军帐篷和民居室内寻找食物和被服,他们被寒冷的天气冻坏了,他们的肚子已有数天没进食了。他们甚至在攻击发起前的一刻,连个冻硬的土豆都吃不到,所以即使在子弹横飞的战场上,在数日冻饿交迫的情境 下,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为了取得食物和被服,他们放弃了消灭美军的机会,还是首先满足第一需要,这也给了美军以可乘之机。

战斗持续到29日4时,在下碣隅里连续战斗了几个小时的志愿军略显疲态,攻势有所减弱,主要各级指挥员都在调整部署,准备继续攻击,而美军防御下碣隅里的人员赶紧趁机收拢被打散的人员,并集合所有能参战的后勤保障人员,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全力发起反冲击,经过两小时的激战,才基本恢复了原阵地的防线。不过防御仍不稳定,志愿军只是暂时撤退,他们是在等待令美军胆寒的黑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2-22 00:38 , Processed in 0.24596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