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楼主: 安徽断刀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纹枰』 《超越实地与模样》 赵治勋著

[复制链接]

1058

主题

7348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462
21#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23:23:15 | 只看该作者
4-7读棋要看对手

这盘棋的对手是加藤正夫。当图11一2的白1扳出的时候,我记得加藤想了一个小时左右,毫无动静,大概这时候他才发现了问题,面对如此严酷的局面,不禁哑然了吧。

图11一2


我总是强调偶然的机遇,不过到白1扳出为止的右边的攻守,我看得很清楚,读出了所有变化,这却是事实。实话实说,在对局以后复盘切磋的时候,证实了我的读棋胜出一筹。

我为什么能够走成这样呢?因为对手正好是加藤正夫。就是说,这里有棋路子的问题。我和这位前辈棋手下了近百局棋,大约以二胜一败的比例遥遥领先,也可以说,加藤很对我的棋路子,棋路相投,于是在心理上就占了上风,读棋就能进行得很顺利。这样就会出现像这盘棋这样的结果,超出了实力的对战成绩也会给一盘棋带来超出了实力的战果。

图12还有这样的事情,这是我重返名人位时的循环赛中的一局,我执黑。在加藤走了X的一瞬,我知道我已相差半目,再难取胜了。

图12

然而就在剩下一分钟读秒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黑1点眼这一妙手。

这意味着什么呢?经过白2、黑3,白4,如果白棋想在a位扳,却不能在b位粘,如果
不如图12实战所示,白2走3位,那么黑b扳就是先手。接下来有黑C、白D、黑E的杀手。

总之,实战是为一目棋而战,结果黑棋正好以半目胜出,这贵重的一目为我重返名人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正因为对手是加藤,我才能发现那一妙手,这样说有点儿失礼,但却是事实。如果对手是李昌镐,大概我就想不到这一着儿了。棋手也是有血有肉的,对手不同,实力发挥的程度也会不同。这样的事情对业余棋手们来说,不也是一样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8

主题

7348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462
22#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23:24:37 | 只看该作者
五、不必判断形势
5-1判断形势的人和不判断形势的人

关于围棋的形势判断是怎么一回事,大家都基本知道。在专业棋手之中,有各种各样的人:有比较周密地判断形势的人,也有基本不做形势判断的人。

首先,计算,比较双方的实地,但是,地有厚地、薄地,薄地就不能完全作为确定实地来计算。其次,检点坚实的棋型和薄弱的棋型,如果都是坚实的棋型,那问题就不大,但是,如果有一块薄弱的棋型,那就要减很多分儿。薄弱的棋型就像收不回的债务,多少总会对形势起不利影响。

还要考虑到厚势和模样:,是容易成为实地的模样呢,还是容易成为进攻对象的模样呢,两者相差很大,再有,棋子形状的好坏。是好形呢,还是愚形?就是说,是容易向中央发展的形状呢,还是缩得很小呢?最后,有时候还不能无视下一着该谁走。

这样,形势判断就是综合的。也因为是综合的,根据喜好,即根据重视侧面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会不同。比方说,实地差很多,但是,对于进攻对方薄弱棋型抱有自信的人,会觉得形势不坏。

把形势判断的各种因素都列举出来,会使人感到不胜其烦,不过,对形势判断不必十分在意。不论专业棋手还是业余棋手,大部分的人都是看一眼就能知道“黑好”、“白好”、“不明”。如果一眼还看不出来,一分钟左右总差不多了吧。

但是,形势判断的结果对下子有什么影响呢?

形势好,就不必用强,走稳一些,形势不明,就可以不紧不慢。形势不利,就得适当采用严厉一些的手段进行侵攻,对于采取这种方法下棋的人来说,形势判断的结果影响着他的行棋下子。有时,就在他走稳一点儿,不再用强的时候,不知不觉地盘面变成了细棋。还有一类棋手,不管形势好坏,他们我行我素。在专业棋手的棋战里,形势一边倒的情况很少,下成细棋的情况比较多。所以,形势好也罢,坏也罢,着法基本上没什么变化。

向大家介绍一则从老前辈那里听来的小故事。

据说高川秀格老师(第二十二期本因坊)从年轻时代起就很周密地进行形势判断,在那个时代,他是最早用计算的方法进行形势判断的棋手。

另一方面,坂田荣男老师(二十三期本因坊)可以说是完全不进行形势判断的棋手。

两位巨头在头衔战上对局十五回。令人惊讶的是,高川老师只赢了一回。居然输了十四回,“不共戴天”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情况吧。

看到这个数字,上了岁数的、了解高川和坂田的围棋爱好者一定马上就想到了:“棋风温厚的高川肯定搞不过剃刀权田。”

可是仔细研究了这十五回头衔战的棋谱,就会发现事情并不这么简单。

确实有中盘就被杀得落花流水的情况,这种情况比较醒目,所以给人印象深刻。但是实际上,高川老师发挥了才智与坂田老师互角的棋还是多数的。高川老师本来是力战棋。但是他并不锋芒毕露,而是披上了均衡,或说全局观念的外衣,这就是所谓的平明高川流。

那么他为什么打败了呢?败在终盘。每次头衔战中处于转折点上的那一盘,大都是在终盘才败下阵来。这是为什么呢?像形势判断一样,高川老师的收官也靠计算,而坂田老师虽然也计算,但实际上采用的是手筋收官,他一直战斗,直到最后的最后。就是一目两目也绝不放过,这就是所谓贪得元厌的手筋收官,老前辈强调说,高川败给坂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计算收官对抗不了手筋收官。他还说:“谁也没说出来,不过在当时,坂田的官子出类拔革。”

原来是这样,我们这一代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这样说来,就有比计算更为重要的东西。这就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也代表了我的意思,因为我也不大喜欢计算。倒不是不会,而是除非必要的时候,我没心思去计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8

主题

7348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462
23#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23:25:02 | 只看该作者
5-2我不判断形势的理由

下面说说我的情况。

我很憷头形势判断,不是说我没那个能力,或者不会,而是说形势判断这种行为本身很可疑,我是能躲就躲。我这样说,可能有人觉得很奇怪。但没办法,多年的围棋经验使我形成了这种感觉。和我同感的专业棋手并不少。“不判断形势派”的大多数人大概都在某种意义上本能地能躲就躲吧。

我呢,是这样:
认真地进行了形势判断,结果,有输有赢。后来仔细一想,胜负和形势判断不是一个层次的问题,两者没有什么关系。不是因为进行了怎样的形势判断,就赢了,或者就输了。

还是在年轻的时候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棋手有各种类型,而我是这么一种类型:一开始认真地进行形势判断,心理上,精神上就会受到影响。对局中如果盯着棋盘分析形势,我就会不是我了,简单说,我就会变得“凡俗”,变得“贫乏”。作为对局者,我会感到自己堕落到凡庸、贫困、贫弱的地步去。

这种感觉,读者能理解吧。形势不坏,就觉得自己能赢。这样一想,肉体和精神都会变得软绵绵的,紧张的弓弦一下子就断了,棋也会很快输掉。不考虑形势时的那种精神紧张的风采,就在想到形势不错的那一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所以,形势不坏、形势不妙、好像要赢了、好像要输了,这些话是不应该总是说给自己听的,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特殊情况。

那么,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最好呢;不管形势好坏,怀着一种尝试的心情,偶然成功的事情不是常有吗。与此相反,想到已经不错了,像一尊佛像似的,什么也不干,精神就会衰萎。这种衰萎也会反映到棋盘上去。所以我总是“管他形势好坏呢”。这是我的基本态度,也是我的秘诀。不管形势好坏,每时每刻都尽可能燃烧。这样,风采自然就焕发出来了。

不过,一心相信会有风采,但等到最后也没焕发出风采的时候也是有的。

围棋不是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就能赢的。“我厉害,所以赢了。”世上大概没有这么说话的人。我总觉得,幸运只降临在那些平凡却以纯粹的心情面对棋盘的人的头上。

就我而言,一计算,一判断形势,就变得不纯粹了。是稍占上风呢,还是优势呢,一这样计较,就更完了,尝试新鲜着法的欲望就会随之消失。

当然根据不同局面做出不同判断,这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仅此而已,“看来好像不坏”,“好像有点儿不妙”,只能对自己说到这儿。如果据此进一步要求自己,奋起采取什么行动,就危险了。不过也有与我正相反的另一种类型的棋手。

总之,我是不靠形势判断的。形势判断对我来说,几乎毫无益处,反而常常带来不良影响。不能让形势判断具体介人或左右棋盘上的进程。如果不是这样,作为对局者的我的自由就失去了立足点。

所以说,一般的,抽象的形势判断是可以的,但仅限于一句话,放宽肚量不深究为好。

我虽然嘴上说得很绝对,而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做到,我也有过几次先判断形势,然后根据形势决定着法的经历。

那是因为对局有着特别的意义,比如三大棋战七局决胜负的第六局或第七局,这时候,无论如何这局得赢,无论如何得一锤子定音,这可以说是棋手的真实想法。在这种时候,只要能赢,不管采用什么方法。

在中盘即将结束的时候,如果占了优势,我心里就会哆嗦。可以用严厉的手段一鼓作气决定胜负,也可以用坚实的手段控制局势,最后,我总是选择了后者来逃避风险。我选择后者,是因为可以取得胜利,保住头衔,但只有在这种时候,我才违背“管他形势好坏”主义。

这种情况极少。在一般的对局中,我都选择前者,选择一鼓作气决定胜负的一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8

主题

7348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462
24#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23:25:29 | 只看该作者
5-3虽说是劣势

图13一1 这是棋圣决胜战中的一局,我执黑。

图13一1 (黑4=白21)

次序错综复杂,不大容易看懂,总之,上边黑白两块大棋对杀。因为直接关系到一局的胜败,双方读棋都尽可能地谨慎。从自1开始的自棋步步正解,到白23为止,黑差一气。

不过,这不是实战图,而是参考图。在实战中,白1、3以后攻法欠妥,结果白棋被杀。至此,对方只好认输。这样的对局在大头衔战中很少见。

图13一2那么,怎么看待这张参考图的形势呢,就是说,参考图的发展会如何呢?白棋在上半边有扎扎实实的六十目。不过被黑棋的城墙围得严严实实,那么从右边到中央的黑棋模样是否能与白棋匹敌呢;图形很简单,判断也容易。

图13一2


听说,意见有两种。一种认为白棋优势,这是多数派。还有少数派,认为还要看发展,不说形势不明,而说,还要看发展,这里暗含着黑势稍劣的味道。

我的看法和我的对手一样,认为黑势劣。这么大的一块棋被吃掉,肯定难以挽救。一般说,这盘棋是黑棋输。

不过,我用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我的想法。

如果黑棋接着走,大概会从黑1挂角开始。因为黑棋觉得,不是形势不明,而是“还要看发展”。棋盘的上半边虽然已见分晓,但是下半边还是一张白纸,这样,第二回合的中盘战就开始了。

虽然被提掉一块大棋,但是并不意味着毫无希望。要是我的话,不管是中盘胜负还是官子胜负,一定会走到最后。实际上,在对局时,我的读棋正如图13一1那样,差一气,当时我已想到在下半边决一死战了。

这里,最关键的是:
走下去,棋没准儿会越来越细。这盘棋,白棋如果扎扎实实地窜人黑地,就更容易走成细棋。

所以,虽说黑棋劣势,但根本没必要在意。虽说臼棋优势,位不能令人放心。一时的优势,说到底,只是一时的优势。

这样看来,“白棋这样走的话(比方图13一1),就赢了”,或者“白棋那样走的话,黑棋就输了”这类说法很难说有什么道理。因为瞬间的形势判断是与胜负有着直接关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8

主题

7348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462
2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23:27:47 | 只看该作者
5-4真是逆转么

围棋、将棋,体育比赛,可以说凡有胜负的游戏都会出现逆转,即形势颠倒的现象,反过来可以说,没有逆转的比赛是不存在的。有些比赛甚至经过多次反复,在一波三折中决出胜负。

不允许有反复的、绝对优势的胜利是很难的,并且也不多见。以前,如果向本因坊秀策打听比赛结果,他会说“我执黑”。这是因为以前没有贴子,并且秀策的棋艺确实超群。其他的棋土比他差一截,所以秀策执黑几乎都是绝对优势。他绝不会给对手任何机会,因此,从“我执黑”就知道了胜负。

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因为是贴子棋,这样就不能说黑棋肯定优势,并且棋士的水平旗鼓相当,绝对优势更是绝无仅有了。

“逆转”,这是个人们常常随口就说的词儿,但是就围棋而言,事情并不那么简单,这个词儿意思深远,有时候甚至可以说这个词儿本身意思不明。

如果放在棒球之类以分数来表示优势劣势的游戏中,这个词儿的意思很好懂。到第七局,以五比零领先,如果第八局、第九局一下子丢了七分,那就是输了,谁都会承认这是逆转。

但是围棋不能用数字表示优势。虽然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盘面十目,黑棋优势”,但是这优势是没有确实保障的。如果你追问“真是这样吗?”他恐怕没有自信说,“是的,盘面十目”

讲个小故事。
在县(译者注:相当于省)代表队棋手开办的围棋沙龙,一位常来的有段者几次抱怨说,“不知怎么搞的,最近总是逆转败。”于是沙龙的主人让他从最近下过的棋中挑出三局来摆摆看,结果三局都不是逆转败,都是从一开始就不怎么样。

因为他把劣势看做优势,所以才觉得是逆转败。这种判断错误实在是可爱…

不过对待这个小故事。我们却不应该一笑了之,就是专业棋手在下棋的时候也有双方都认为自己有利的情形。于是,由于认识的不同,就出现了绝对优势和反败为胜的不同说法。并且棋手中还有形势乐观派和形势悲观派,他们对逆转的看法也会不一样。

举一个很微妙的例子。

我们回过头再来看图12。差半目的棋,因为黑1的点眼,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反败为胜,成功地半目胜出,围棋记者写的是白棋逆转败,黑棋逆转胜,我们当局者也这么认为。因为这是对逆转的一般说法。

但是,话不是也可以这样说吗?

事实上,盘面隐藏着黑1这一妙手,这样,黑棋才能发现这一正确的着法,赢得胜利,所以不能说是逆转胜。换句话说,如果承认这一妙手本身存在,那么这盘棋本来就是黑胜半目。于是就不应该说黑棋逆转胜,而应该说黑棋本来就是优势。

反过来说,如果黑棋没有发现黑1点眼,就是说,虽是优势。却走错了棋,这时候,就应该说黑棋逆转败,白棋逆转胜了。

总之,上述理由自有它的道理,不过,对我来说,怎么说都可以。我想,去掉那些繁琐的追根问底,就按人们一般所说图12是黑棋逆转胜,也未尝不可,这样的话,黑1这一妙手就显得更为突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8

主题

7348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462
26#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1:47:10 | 只看该作者
六、国际化时代与时间限制
6-1 对时间限制的看法

因为在国际棋战中,韩国和中国领先,所以好长时间以来总是听到这样的呼声:“日本怎么搞的?”前一阶段,小林光一、王立诚,依田纪基的成绩还不错,但是这只是在个别的棋战里,作为整体,日本却占领不了领先的位置。我本人成绩不佳,自然没什么发言权。

现在,中国处于低潮,所以我们的目标是韩国,特别是二十几岁的年轻棋手。
都说韩国领先于日本。但是就围棋而言,我认为日本一点儿也没落后。在技术上日本毫不逊色。

那么到底为什么韩国的李昌镐就是第一呢?他可以称做第一吗?

为了充分说明这种现状,不考虑时间限制的问题、不考虑对时间限制的不同规定是不行的。在日本,最长的棋战是八小时X两天的二日制棋战,剩下的棋战大部分是五小时。另外,作为电视节目和公开对局的快棋赛,时间限制又各种各样。而韩国和中国的国内棋战基本上都是三小时,这与国际棋战的三小时相一致。当然国际上还有快棋赛。

这种体制的不同意味着什么呢?对方的选手用和国内一样的三小时感觉参加国际棋战,而日本选手首先必须克服这个时间感觉上的差异。就是说首先得换挡。

我这样说,肯定有人反对:
“对日本选手来说,这确实是个不利条件,但是不管是二日制、五小时、三小时,还是三十秒一着的快棋,围棋本身又没变。强调时间限制,不是强词夺理吗?”

不是强词夺理。这里确实有一个矛盾,我得先说明一下。

以我为例。本因坊决胜战是二日制(八小时X两天)。富士通杯世界锦标赛是三小时。本因坊战一开始,富士通杯的选拔赛也同时开战。我就要在国内或者国外参加富士通杯赛,然后接着又赶到本因坊赛场。下完了本因坊,马上又飞往富士通杯赛场。

先不说比赛结果,下完了三小时的棋以后下八小时的棋,或者,下完了八小时的棋以后下三小时的棋,这意味着什么?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世界,我就像是在玩两种完全不同的游戏。也许有人会说:不都是围棋嘛!但是面对棋盘时的精神准备,身体状态的调整却不是那么容易换挡的,像依田纪基那样一点儿不怪就一头扎进三小时世界的人是有,但是在我心里,三小时和八小时的矛盾却一直得不到根本解决。
这里,假设出现了一种反论:

“下惯了八小时围棋的人在三小时的棋战里绝不会取胜。现在的我没有在两种棋战里都取胜的力量。”

“那么干脆,把二日制的棋赛全都废除。并且全力以赴只参加国际棋战,那样的话,你不就可以在国际棋战上当全冠王了吗?”

虽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其中有几分现实性。小林光一就曾宣布,“既然在二日制棋战上不含糊,在三小时棋战上也不应该输。”并且他身先力行,在三小时国际棋战上也取得了成绩。但是我的想法正相反。

我这样想:一直奋战在二日制的棋战上,至今已有相当的成绩,习惯了八小时的棋战,再想在三小时的棋战上取胜,根本不可能。

于是我提出一个解决方案:

废除二日制的围棋,日本围棋一概采用三小时制。这样的话,日本与韩国、中国就条件统一了,日本棋手也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了…

有一种过高评价韩国棋手的倾向,而实际情况如何呢?确实,韩国的人段新人比日本厉害得多。日本的初段新手还派不上用场。而且韩国的初段眨眼工夫就爬上来了,不久在国际棋战上也能抛头露面。但这是因为韩国的中坚一层人手不足的缘故。

上得快是不是好事,是福是祸,这还有待讨论,我们暂且不说。

日本有希望的年轻棋手很难爬上来。谁都这么说,确实也如此。这个问题与时间限制的问题不同,是日韩两国棋坛体制的问题。

为什么爬不上来呢?中坚层太厚,要想突破中坚层,非下苦工夫不行。弄不好,就像马拉松比赛被卷进第二团选手里似的,渐渐就被人们忘掉了。这种情况非常之多。

比方说山下敬吾,谁都对他寄予极大的希望。他如果一直在韩国下棋,现在大概正与李昌镐大战吧,更加肯定他说,正在争夺头衔吧,因为是假定的说法,说多了也没用。

因为是在日本,所以怎么也爬不上来,或说要用很长时间才能爬上来,让周围的人等得心烦。总之,这都是因为日本的人材。有才能的人大多了。在这个意义上,日本并不落后,因此我对日本棋坛的将来一点儿也不悲观。如果一概采用三小时制的话,有才能的年轻棋手一定会更早地崭露头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8

主题

7348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462
2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1:47:57 | 只看该作者
6-2 二日制是日本文化

时间限制全部改为三小时,这属于过激言论,一点儿实现的可能也没有:像围棋界这样有传统的世界重视习惯呀规矩的,不会轻易改变因袭多年的体制。

我个人认为除了快棋,都应该统一为三小时,不过,相反的想法我也不是没有,实话说,很矛盾,二日制的棋赛一直延续下去不是也挺好吗?矛盾,但是又没法儿不脚踩两只船。

本来,包括时间限制在内的棋战体制上的问题,是由报社等赞助单位和日本棋院等筹办单位决定的。只要基本合理,棋手服从就是了。所以现在,赵治勋说的只是个人意见。

我和二日制的棋赛有缘,到现在已经有三十三回的经验了。1999年第五十四期本因坊战败给了赵善津,这是第五回失败。从二十四岁成为名人至今,十九年过去了,十九年出场了三十三回决胜战,是多呢,还是少呢?我也许应该说:多。

因为有这段经历,我对二日X八小时的棋赛十分眷恋,虽然我刚说了应该统一为三小时。

那么,七局决胜负的二日制棋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完全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恐怕韩国和中国的棋手无法想像。出发到地方的都市去,一头扎进饭店或者旅馆,两天里和对手角斗,对局者就这样被带进了一个人为的与世隔绝的空间。

关心七局棋的热心的爱好者只能看到棋盘上的进程和对局者的形象,而元从可知周围发生的各种事情,包括精神方面的事情。可以说,一局二日制棋赛就像一部故事片,两位对局者被指定作为主人公,主人公要经历重重苦难,最后,其中一位被告之可以高兴了。

包括来去一共四天,在精神上,出发前两天就有了变化。这个“变化”有时候是精神负担,有时候是不安,还有灰心,或者考虑具体的布局计划等等,七局棋从第二局到第六局执黑执白己被决定,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计划。

到了地方的都市,故事片的主人公被安排乘坐出租车去对局现场,国际棋战的时候是坐大轿车。作为对局现场的饭店或旅馆大都是当地一流的,如果是和式,一般都有历史,都有着某些传奇故事作为陪衬,比如经常是天皇陛下下榻的地方。

对局室安排在最高级的房间,对光线等等都要一一进行严格的检查。棋盘是价值一千万、两千万的珍品,可不像国际棋战上使用的那种没腿儿的棋盘,即那种棋社用的东西。

饭菜更不用说了,当地的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并且配备一位负责膳食的女佣,想吃什么尽管开口。

简单说,仁至义尽。提供最好的环境,其意在于请你们充分发挥棋力,真可谓完全独特的世界、与世隔绝的空间。在竞技的世界里,除了围棋、将棋,这种待遇简直不可想像。

也许是因为长期泡在七局棋里,人就会渐渐变得像老狐狸似的刁钻,我现在也习惯了奢侈的款待。可我以前不是这样,记得第一次在汉城举办棋圣战,对手是武官正树。对局现场在罗泰宾馆,给我安排的房间是要人寝宫。门口站着一位像机器人似的背着手的警卫,屋子好几间,连侍从的卧室都有。简直就是皇宫,就在我进来以前,听说这儿住着沙特阿拉伯的国王,要不就是王子!

我简直不知该如何是好。主卧室虽说是单人儿间,可也太大了,豪华的大床并排两张,姑且躺下准备入睡,可翻来覆去心神不定。不知怎么回事,就是睡不舒服。没有办法,喝了一通白兰地,又在两张床之间的空地上把被子双层铺好,总算睡着了,对于庶民来说,要人寝宫除了使人浑身刺痒以外毫无意义。

这些虽然都只是一些题外话,但是说明了三大棋战的决胜战竟受到如此的厚待。厚待也不是从最近才开始的,而是以前就这样。据说江户、明治时代的棋赛以一日制为主,到了秀哉名人的时代,棋赛的时间就延长了,封棋也成了一般对局的通例,到了后来,重要的对局就关在旅馆里进行。秀哉名人的引退棋可谓典型的一例,可以说是进入昭和时代以后的产物。封棋的制度不仅被历史最为悠久的本因坊战所采用,后来也被其他棋战采用了。

其实,争夺胜负的比赛只要到对局现场,坐下来下棋、下完了走人就可以了。仅此而已。本来十分简单的事情,结果被现在的二日制搞得大张旗鼓,甚至把地方的围棋爱好者找来大搞赛前庆祝活动。

条件齐备的与世隔绝的空间就是要求对局者竭尽全身心的力量去厮杀。吃、住、封棋、一夜的睡眠……一盘棋要横跨两天。这本身就说明不仅是脑力的竞争,应该说是全身心的厮杀。

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说棋战是一部故事片,这里总是弥漫着日本特有的审美意识,还有对两天时间在密封空间里的创造成果的期待。可以说,这是日本文化固有的特征。不过说起来,这又不是从很早以前就有了的习惯,请不要产生其古来就有的错觉,好像我在主张二日制的正统性。

如果问我是否喜欢二日制体制,我的回答是喜欢。没有什么比这两天更艰苦了,但是我作为棋手,还是被它的某种魁力所吸引。所以我脚踩两只船,一边主张一律采用三小时制,一边又希望保留二日制棋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8

主题

7348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462
28#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1:48:44 | 只看该作者
6-3三小时也长

棋赛两天,加上前后的两天,一共四天。这四天是如何度过的呢?我总是在七局决胜战期间,同时搞些新的尝试,每次对局期间,都干点儿什么。光是下棋会感到窒息,得不到发散。说这些要素综合起来才反映出日本文化的风格,我就是因此才喜欢二日制棋赛的。,回过头再来考虑时间限制的问题,三小时的棋赛也有它的道理,我一会儿站在这边儿,一会儿站在那边儿。就像一只毫无主意的蝙蝠似的…


不能否认二日制棋赛的优点:把这么长的时间作为财富,就会油然而生创造点儿什么的浪漫情调,这是二日制棋赛所独有的,它使有创造性的长考成为可能,它产生出深谋远虑的棋谱。即使对手使出新的招法,一般也会有新的应法出现。即使盘面变化多端,用去一小时的话,比较各种变化,从中选取最好的对策也是可以做到的。而三小时的棋赛呢,需要事先制定作战方案,需要研究新的招法,以备实战。也许这才叫做专业棋手的世界。


比较一下看,其他的体育比赛,比如棒球、足球,一般都在三小时以内。作为娱乐,这段时间对现场观众和电视观众也比较合适。长了显得冗长,短了又不过瘤。


国际棋战一个人三小时,合计六小时。中间有午饭、午休,如果上午十点开赛,大概傍晚就结束了。一个人三小时的棋赛还有午休,真想得出来,作为棋手,我是一点儿食欲也没有,这段时间多出来,真不知如何是好。


所以,我虽然拥护二日制,但是实话说,我觉得三小时的棋赛都太长。


如果平常进行研究,有60秒或30秒,就一定能够在盘上找到该走的地方。我这里说的不是我自己的事情,而是作为专业棋手的思想准备的问题,如果60秒还看不出着法,只好平时多进行缜密的研究,包括发现新的招法。


说到专业人材,训练的内容都十分庞大,不论高尔夫选手。网球选手,还是演奏家……据说一位有名的年轻小提琴手一天练习八个小时。干专业,这是起码的。我这样说,除了想告诫有希望的年轻棋手,当然也是对自己的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8

主题

7348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462
29#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1:50:24 | 只看该作者
6-4实话实说

1999年。我失去了三大棋战之一——本因坊的头衔,这样。就从一年里只围着三大棋战转的状况中解放出来了,这几年戴着大二冠,就是想在其他的棋战中奋斗,也很难如愿。这就像我曾说过的情况一样:参加了这么多八小时的棋战,同时想在三小时的世界棋战中取胜,在我来说是力所不能及的。

其他的棋战只能放弃,虽然不应该从嘴里说出力所不能及这样的话来,但是还是说实话好。

独占大三冠的那几年里,三大棋战和世界棋战最重要,我对其他的棋战没有兴趣。这样说有点儿过分,但是事实是,在身体上就力不从心,现在情况不同了,如果大三冠一个个丢掉了。也许在其他棋战里就能发挥作用了。

好像我在打小算盘,不过话说回来,这不是作为棋手的基本态度吗?所以,三冠成了两冠,我的目标也会随之而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8

主题

7348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462
3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1:50:56 | 只看该作者
七、现代强于过去
7-1 日本的名人们
我偏袒日本围棋,不希望输给韩国和中国,是因为我是日本棋手。这是很自然的,不需要其他理由。

过去的事情我不大清楚。但是只粗略地了解了日本的围棋历史,其内容就使我目不暇接了过去被称做名人的棋手如此之多,他们竞达到了如此之高的水平!因此到现在,我们这些棋于还敬仰他们。就是现在,他们的棋谱还令我们吟味,值得学习的东西随处可见。

但是这些话跟将棋棋手是说不通的、据说。过去的将棋名人的棋谱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就连大野宗步的棋谱也不例外而值得学习的围棋名人却有很多。围棋棋手和将棋棋手都为这一不同而感到惊奇。这大概是因为两种棋艺的件质个同所致吧,将棋的布局非常重要,中盘和终盘都随序盘的格局发展下去,所以不管中盘和终盘走得多么漂亮。参考有着;日式序盘作战的江广时代的将棋就已经失去了意义

围棋的定式可有可无:,绝没有将棋的定式那么重要江广时代的围棋和现代围棋有很多类似的着法,两种棋艺的差别造成了将棋棋手和围棋棋手对古典作品关心程度的不同。

总之,日本围棋历史可谓辉煌。其原因是江户幕府把围棋(还有将棋)作为“国技”招进幕府,备加保护、精心养育。而同时代的李氏朝鲜却把围棋归人“杂技”。在清朝中国,围棋只是士大夫的高雅游艺,国家对围棋不管不顾,不予援助。

所以,在日本的历史上名手辈出,即使到了昭和、平成时代,他们仍然受到人们的尊敬。

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我小时候,本因坊秀策(幕未的大棋士)被说成是围棋的基石。青年时代的吴清源老师在来日本以前反复研究秀策的棋谱,就是受到了日本国内对秀策的评价的影啊。

甚至有“秀策的黑,秀荣的白”的说法,在不贴子的时代,因为黑和白的着法不一样,研究这两位代表人物的棋就可以。本因坊秀荣是明治时代的人物。

虽说秀策是围棋的基本,大家却不可能都学秀策流。简单说,这位名人的风格是正确无比。读棋很深,一手一手向前推进。就像是一篇没有败笔的楷书。

就有人明言,“我不太喜欢秀策”。林海峰就这么说。他觉得走棋大规矩了就失去了趣味。林海峰认为秀策的师弟秀甫的棋漂亮。秀甫是明治前期的最强者。雄大的作战规划令我们后辈着迷。

小时候有一个时期,相对秀策来说,我常摆他的师兄,也是他的老师本因坊秀和的棋谱。原因已记不大清楚了,大概和林海峰一样觉得秀策的棋没意思吧,秀和是代表幕未的大棋士。他的棋艺表现在多方面,特别是利用不断的小转换一点儿点儿地壮大势力,步法轻妙,可谓潇洒。

我这里只提到了几位大棋士,但是在日本的围棋史上,历代都有名人,其壮观真可称为一部文化遗产。日本人特别尊敬古人,所以这些名人仿佛现在还活在我们周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27 02:10 , Processed in 0.24754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