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1982年11月间,军区司令部召开“边境侦察作战经验交流会”。虽然是“兵种性质”的座谈会,但军区一位副司令员与军区三大机关均有人一直在会,总参也派有工作组参加,所以规格高、意义也大。
会议中我发言讲道:集几年边境侦察作战的实践与多次实地考察思考,不仅感同身受侦察兵们卫国戍边经历的艰辛与牺牲奉献精神可敬可赞!同时也对置身于边境受制于环境与语言不通制约的侦察作战予以客观分析,指出进入敌境就会生出“莫名的顾忌”,深感对边境侦察作战不可能同近代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那样要求,在国内作战“人熟、地熟、语言通”基本是进退自如。而在边境对敌侦察作战远离自己的大部队“近乎孤军奋战”,历尽风险甚至牺牲获得的成果未经实战验证,得不到及时的肯定和应有的表彰激励也影响着士气。还有存在不便说明又影响不小的一些政策性困惑如:牺牲烈士抚恤金战士500元、军官800元,官兵们戏谑“牺牲烈士还不如一头牛”。有战友牺牲后,不成文惯例是官兵们还要“自愿捐钱”慰问烈士亲属。记功又受不超过“参战员额百分比”的限制,有时连烈士都记不了功。同时边境侦察作战中的生活保障与经费、物资耗损等由本部队后方管理报销,除能享受“战场伙食标准”外其余基本得不到相应的“战时待遇”;如增发官兵野外易于磨损的鞋袜、衣物,类似侦察队“临时单位”的工作经费和必要的补贴等都“列不上项”。过去“战士提干”是士兵最富期望的“前程”又于战后统由院校输送阻死,难免战士们没有想法。有的当兵几年大多时间在边境作战中度过,对自己部队营区与驻地环境近乎陌生。时处刚改革开放时代还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因素,强调精神作用多、相对物质待遇缺失等类似问题,对边境侦察作战官兵们的思想影响不小。
在听取与会人员意见建议后,军区对侦察兵长期不畏艰险、不怕流血牺牲在“对敌施压”中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实事求是地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部份装备、器材得到补充,包括有限额的给予侦察队作战情报经费补助。军区还特别决定:在两年内分两批,从边境侦察作战的侦察兵中选拔出80名优秀士兵,作为“预提干部对象”送昆明陆军学校轮训,一年后返回部队任干部。这一特殊政策,无疑是对执行边境侦察作战任务侦察兵们的格外褒奖。同时也再次明确:中越边境侦察作战是项长期任务,是“对敌保持军事压力”的重要措施之一。要求11军和14军仍要继续组织侦察分队到指定的边境地区执行侦察作战任务,积极开展对敌渗透和捕捉俘虏等侦察活动,掌握、熟悉当面敌人情况,充分利用边境侦察作战的机会锻炼侦察分队,提高他们的侦察作战能力等。这次会议实际也是对“持续执行中越边境侦察作战任务的再动员”!
考虑边境侦察作战和保持对敌压力的持久性,此后,经我建议军要求各师侦察队:正确理解和处理好对越保持军事压力与边境侦察作战的关系;把握“保障拔点作战”任务的需要与当前侦察行动的关系;强调戒急、戒躁,耐心持久地寻找战机和时机,要在“示之以形、动则敌惊、战有所获”中注意斗争策略,依靠双方边民群众展开活动,减少流血牺牲,最大限度地获取敌方情报。
总之自卫反击战后至1985年“百万裁军”时的六年多时间内,我11军侦察分队、包括为之加强配属的工兵和通信分队以及政工、机要、医生等,有约“四千多人次”持续在边境侦察作战的战场经受着生与死的考验,有的流血牺牲或伤残终身,为对敌保持军事压力和保障边境拔点作战胜利,“扬我国威、军威”作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