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5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杏花井旁约见杏花——墨香米公祠

[复制链接]

2704

主题

3081

帖子

995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9 10:32: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七月流火,穿过热闹的街市,行走在米公祠竹林小径上,宁静清新,绿意盎然,夏风吹来,空气中带着淡淡的墨香。爬满墙壁的郁郁葱葱的藤萝,和低垂的杨柳交织成密密麻麻的绿网。在草木的掩映中,一池荷叶铺满整个荷塘,星星点点的荷花散落在绿荷之间,清香四溢,妩媚多姿。斑驳的井圈上,深刻着岁月的年轮,一把把的捻过去,米公祠的故事在时光里温婉鸣啭。
米公祠
夏日初见米公祠
米公祠原名宝晋斋,在无为县城的老图书馆大院内。宋崇宁年间,米芾(字元章)任无为知军,为收藏晋王羲之、谢安等人书帖和画卷,特地修建了宝晋斋。米芾在无为任职期间,为官清正廉洁,关心百姓疾苦,后人为了纪念他,索性改称宝晋斋为米公祠。该祠迭经废兴,至今尚存投砚亭、墨池、拜石、宝晋斋和米芾碑林等古迹。改革开放后,无为米公祠被定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夏日清晨,穿过人声鼎沸的无城中心菜市场,记者来到白墙灰瓦、静谧古朴的米公祠。入门后,一汪绿水映入眼帘,那便是大名鼎鼎的墨池了。墨池并不大,圆形的一块池塘,池水色深,静默不语。池中有一小亭,名投砚亭,是米芾读书和挥毫的地方。投砚亭历经风雨,亭身有些斑驳,却显得分外古朴、凝重。
沿着小桥走进池中小亭,记者巧遇一对前来游览的父子。父亲正耐心的给八九岁的孩子讲述米公的生平故事。“米公给无为留下的不只有这座米公祠,更多的是他为官为民、专心治学、淡然于世的高洁品质。趁着暑假我带孩子来这里走一走,希望他能了解米公祠的由来,能对生活有平静淡然的认知。”父亲王博文对记者说道,希望更多的人能在闲暇时间走进米公祠,来这方俗世中的净土,回首过往,净化心灵。
带着平静的心情,记者来到墨池对面的宝晋斋。“宝晋斋”是米芾得到晋王羲之《王略贴》、谢安《八月五日贴》、王献之《十二日贴》墨迹后自题的书斋名。 “宝晋斋现珍藏晋唐以下历代名家碑刻一百五十余方,还有50多位书法家的70余册行、草、篆、隶不同书体的法帖原件。”无为县文物所所长何福安介绍,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摹本,黄庭坚的行书《题画梅花帖》,苏轼《起居帖》,苏东坡与蔡襄的行书信札,元代赵孟頫的行书《前出师表》,清代刘墉的行书《录诗数十首》等稀世珍品和孤本都在斋内得到妥善珍藏。在十年浩劫期间,这批文化瑰宝幸有图书馆干群悉心防护,才免遭破坏。记者还看到一批石刻珍品,如今完好无损的镶嵌在阅览室墙壁上,这些文物古迹为前来参观的游客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研究资料,也是验证历史文化发展的有力佐证。
米芾一生爱石、藏石、赏石,人称“石痴”。走出宝晋斋,便见一块石头立于院中。石高约8尺,两人合抱不及,多孔多皱似人形,这就是著名的“拜石”。相传米芾每日政事之前袍笏拜石一次,从不间断,拜起石来更是如痴如醉,与石称兄道弟,日久成了一种怪癖,当时人给他一个绰号叫“米颠”,故而留下了“米颠拜石”的典故。
在人声鼎沸的闹市中,米公祠却安享着宁静质朴。一斋一石一池一亭,可以展现出米公当年钻研书画、把玩赏石的闲暇志趣。时光荏苒,“投砚亭前听蛙声、宝晋斋里读米公”,这千年流淌着的墨池水、杏花泉,无一不散发着古老而又迷人的魅力,让众多前来参观的游人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去感悟米公的人生追求,收获心绪游弋的自由。
庭院深处话沧桑
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画家,与苏轼、黄庭坚、蔡京共称为“宋四书家”,世号米颠。北宋崇宁三年,53岁的米芾被任命为无为知军。上任后,米芾择居在军治之西,他将居所命名为宝晋斋。宝晋斋前即墨池,中有一座六角伞形的投砚亭。相传米芾公余之暇,辄于亭内作书画,恶蛙声鼓噪,乃写一“止”字于纸上包一方砚,投入池中,蛙声立止。次日,池水亦变黑色,此池为“墨池”,亭曰“投砚亭”,于是留下了“投砚止蛙”的传说和“墨池、投砚亭”古迹。
原斋毁于兵火,明万历二年和清乾隆元年两次重修。乾隆三十七年县守张公侨摹陈洪绶所画拜石图刻于碑,三十九年县守张琨玉始建拜石轩、书画舫和香月亭,清咸丰元年又毁于兵火。光绪丁丑知县王峻又重修,建米公祠,并搜集米公遗刻“墨池”、“画菜”2碑和其他石刻移入祠内。
米芾在无为任职时间虽然不长,但对待百姓可谓尽心尽力。宋时无为旱涝灾害频繁,民谣唱道:“好一个无为州,十年九不收。”米芾顺乎民心合乎民意,每年春耕前,就率领本军官员举行亲耕仪式,去官田犁田。初夏时节,他去郡圃察看播种。农历四月后,即“麦熟梅子黄”时,米芾又催促农民一边收割麦子,一边放水犁田,准备插秧。秋收时节,米芾会登楼观察庄稼长势和收成。
有一年的秋天,米芾和朋友们去无为西门城楼饮宴聚会,畅饮之余米芾张望远处,发现农田里绿浪盈畴,长势喜人,好像不曾秋收过一样。于是,他找来一位老农问道“这是为何”,老农回答,“你看到的叫稻孙,是割过的稻子遇雨再生的余穗”。米芾一听非常高兴,认为这二茬稻是难得的祥瑞,于是挥毫泼墨写下“稻孙楼”三字,制成匾额高挂西门城楼,作为劝勉农桑的象征。
重农的同时,米芾也没有忘记在无为兴学。他先后为芜湖县学书《芜湖县学记》、无为军学题写《御制碑》,并多次到军学、乡教视察,指示军学要搞好造士、选士工程,这相当于今天的教书育人和选拔人才。他还不忘勉励军学内的师生,要求他们养德修学,使本军乡里形成“成人有德,小子有造”的文明风气。
米芾知军无为的两年多时间内,基本风调雨顺,没有出现大的灾荒,偶有蝗虫过境,也没有造成致命危害。安居乐业的百姓都说是托米知军的福,沾了米大人的光。据《无为州志》记载,米芾之后主政无为的历代官员,都对米芾的施政有着很高的评价。
濡须拜石今犹在,不见当年米知军。米公祠内,除了景色依旧,更有米芾遗留下的本人及诸多文人雅士的墨宝诗文和碑刻摹本,宝晋斋内流传千年的碑刻彷佛在向游人述说着那段沁透着墨香的旧时光。
看见繁华 留住乡愁
“米公祠作为安徽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里非常重视,2002年到2005年间,启动了米公祠修复工程。”记者在县文广新局了解到,此次修复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修复工程充分考虑乾隆《无为州志》所反映的“墨池图”,采用清代建筑风格,新建宝晋斋、聚山阁,修复墨池、投砚亭等景点。目前米公祠占地面积约1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660平方米,已有米公祠、宝晋斋、聚山阁、竹深处、古杏花泉井、投砚亭、墨池、拜石等历史景点。此外,还珍藏有160余方晋唐以来历代名家碑刻,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堪称古代书法艺术宝库。二期搬迁无为图书馆,建立博物院、无为名人馆、文物陈列馆等项目,恢复米公祠原貌,届时游人可以亲身感受“投砚止蛙”、“米芾拜石”等美谈和传说。2010年11月,在米公祠修复、扩建的基础上建立了米芾纪念馆。
“米公祠是儿时的记忆,现在偶尔回家都会去那转转。看着米公祠周边正在拆迁,要扩大米公祠规模并建设一个米芾广场,期待尽快一睹风采。”在外地工作的李全友说道。据了解,2011年县政府研究决定,在2006年底米公祠文化步行街改造项目选址范围上进一步扩大,将米公祠由原来的7亩扩大到33亩,铁山电影院及停车场、老干部活动中心、县幼儿园、县总工会、原灯光球场三幢宿舍以及杏花泉小学整合后的用地纳入此次改造范围。目前,该地段规划设计方案已编制完成,并通过初步审查。米公祠扩建的房屋由县政府征收,现正加大各方面工作力度,并成立了米公祠改造工程指挥部。
除了关于米芾的记忆,无为人更看重的是现在和未来。1996年成立的无为县米芾书画研究会是家喻户晓的一个民间组织,旨在用米芾这个品牌为无为的文化涂上一抹亮色,而其每周一次的笔会已经带动和发展了众多的书画爱好者。据悉,目前,该县正以无为县米芾书画研究会为载体,联络襄阳(米芾故乡)、镇江(米芾长期居住地),希望共同打造三地米芾文化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28 02:47 , Processed in 0.25204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