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8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欧阳修、王安石与“三苏”的祠与墓

[复制链接]

2742

主题

631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2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20 00:4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洵墓、苏轼墓、苏辙墓

苏洵墓、苏轼墓、苏辙墓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城西22公里处的茨芭乡苏坟寺村东南隅,小峨嵋山东麓。

关于此墓的经历,杨钟羲在《雪桥诗话》三集卷十一中有如下的记载:“郏县蛾眉山,乃两小山,东西对峙,粲若列眉。苏文忠、文定窆其东山之麓,中奉明允衣冠为虚冢。迨、过六子咸东西祔。甲申,闯贼凭陵,破穴伐木。章邱张笃行于顺治丙戌重为修筑。墓西南百步为广庆寺。前殿供佛,后为祠堂,祀三先生。嘉庆癸酉,豫大饥,僧不能守,近村饥民樵林发屋,遂益破坏。墓有田七顷,给僧,僧无牛具不能耕,亦芜秽不治。道光癸未,吴巢松按试临汝,闻其事,归以告之程梓庭中丞、杨海梁方伯,即捐俸千五百金,复募金数千,属邑宰庀而新之。工毕之日,郏、宝两邑令俱会于新祠,展祀以妥神。士女和会,罗拜庭下者盖万人。巢松有长歌记其事。”

看来,三苏墓中,其中苏洵的墓是衣冠冢。这些墓在明末时遭到过李自成部队的破坏,而后又重新修起。不管怎么样,直到今天,还有可寻访之处,已经觉得是一种万幸。

三苏园景区门前的停车场倒很是巨大,入口处的建筑有点像北京的关帝庙,我赶到此处时,可能是因为阴天的原因,偌大的停车场上仅我一辆车。门票三十元,司机说若有本地身份证,门票可以降为十元,我说那你可否把身份证借给我去买票,他笑着回答我,禹州的身份证在郏县也算外地,没有用。门票的形式倒很特别,是一张硬卡片,票的背面是八十分的邮资名信片,这倒是人性化的设计,用了之后还可以把它投进邮筒内当名信片使用,这种做法在五六十年代的西方很是流行,可惜现在进入了互联网时代,邮寄信件或名信片,已经变成了古老的交流方式。


三苏园入口处

园区很大,我感觉至少有几百亩以上,总体形式也是窄长形的纵向排列。我沿着右侧的路一直向内走,首先看到的是巨大的水池,旁边的牌子写明这个水池叫“东坡湖”;从湖的右侧穿过,继续前行,一百余米后是三苏纪念馆,门口的广场上有三苏在谈书论道的塑像,后面的纪念馆当然是新建的,我对此兴趣不大;继续前行二百余米,见到苏东坡的高大雕像,从雕像侧旁转过,再向前三四百米,就看到了三苏的享殿,享殿的建筑格局有点像四合院。在里头走了这么长的路,我到这里才遇到了除我之外的第一位游客,他是一位老者,拄着拐杖,正在细细的观看着院中的碑刻。

穿过享殿,再往前走就是三苏陵,陵区的占地面积上千平米,里面种满了松柏,从树茎上看这都是几百年前所种植者,而享殿门口的那两排古树年龄更大,有着锦官城外柏森森的感觉,并且那几个古树上还钉着保护牌,标明那些树的年龄均为北宋。如此说来,杨钟羲的那段记载也并不完全正确,说明当时大顺军在此处并没有把三苏坟上的树都砍光。从版本上说,北宋刻本流传至今稀若星凤,全国公共图书馆藏书中,宋刻本有上千部之多,但北宋本不足其中的百分之一,但今天看到这么多的北宋古木,也让我觉得很是高兴,这说明在东坡时代,就已种植,一直活到了今天。

我在林区内四处拍照,寂静的树林内仅我一人,除了风声没有听到任何的鸟鸣,在树林的前方一字排开三苏的坟丘,中间的是“宋老泉苏先生之墓”,右侧为“宋东坡子瞻苏先生墓”,左侧为“宋颖滨子由苏先生墓”,三座墓的大小形制以及坟前石供桌上所陈列的石雕件几乎完全相同,三座坟均为无墙裙的土堆,直径都在三米,高约两米多,我在这三座坟前分别鞠了一躬,表明了我对他们的崇敬之情,之后就在陵区内到处拍照。


苏洵墓前不知为何摆放着功德箱


苏轼墓碑


苏辙墓全景

在东坡坟的前右侧方另立着一块大碑,上面刻着“苏园听雨”,不知是哪位前人来此祭拜三苏时留下的墨宝,他一定在陵区里遇到了雨,而我今天却遗憾的没能赶上这种美景,正感叹间,猛然听到松林上方刷刷的响声,这种声音不像是在下雨,紧接着落下了一层干枯的松枝碎屑,这种碎屑瞬间撒了一地,我站在原地没动,细看眼前的景象,琢磨是怎么回事,紧接着就有些颗粒打在了我的头上和脸上,这种从天而降的颗粒很是密集,使得整个松林都回响着这种敲打声,声音没过多久大了起来,不一会儿就穿透了松柏的遮盖,几分钟后整个的地下就变成了白色,这时我才想明白,这是天降雪霰。


苏园听雨

今天恰逢谷雨,竟然下起了雪,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个吉兆,我站在东坡坟旁边,本来是欣羡古人的苏园听雨,而我今天却变成了雪霰听松,虽然声响肯定比听雨要大很多,但境界上似乎略逊一筹。密集的雪霰给我的拍照造成了困难,因为阴天来时带了伞,而可惜伞放在了车内,而园区又这么大,从景区的入口走到苏坟前,至少要二十多分钟,其实这么大的景区真正可看的也就在最尽头的这个陵区,余外都是新造建者,这跟当今的商品包装有一比,我实在没有气力原路返回,于是脱下衣服包裹住相机继续在园区内拍照。

在入享堂前的二十余米路侧,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小的通道,向左侧走是“宋苏先生讳迟夫人梁氏墓”,而右侧则是“宋苏先生讳适暨夫人黄氏墓”。苏适是苏辙的儿子,不知当年小苏为什么给儿子起的名跟哥哥苏轼名的读音完全相同。两座墓的大小相同,均用青砖围成正方状,是三个台阶高的台地,占地面积约半亩大小。这两人的墓何以不葬在陵区内,我未见有详细的资料介绍。


苏适墓

出苏陵从园区的另一侧往回走,沿途是广庆寺和三苏祠。寺庙的面积不大,但保护的很是完整,而其寺前的广场很是巨大,跟寺庙有些不成比例,我冒着雪走进寺内,同样没有遇到游客,静静的在寺内游走着,在雪天中独自漫步,有着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似悲似喜的心态。广庆寺的后方即是三苏祠,祠堂内有着全国仅存的元代三苏泥塑雕像,然而这些雕像却用玻璃柜包裹的严严实实,从任何角度都无法拍照,在祠堂的院中,摆列着三个巨大而精美的碑额,旁边没有说明文字,其实也不用说,那碑身肯定已经在那特有的年代化为了粉齑,这三个螭首的旁边还摆放着一个红头的赑屃,而那旁边的介绍文字说这红头赑屃本身也是一宝,细看之下赑屃头上的红顶不是油漆涂染,它的确是原石上的一块,在雪的映衬下,这块红顶越发显的通红透亮,可跟丹顶鹤相媲美。

欧阳修的祠和墓

欧阳修的祠和墓位于河南省郑州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北。

祠堂院落占地约三、四十亩,建制完好,门口无人收费,我在院落里拍照时,不知从哪个房间走出两个年轻人,他们主动帮我打开正房让我拍照。两人说话是标准的普通话,看样子是大学分配来此工作者。整个祠内仅我一位游客,我问年轻人有人来参观否,他们说极少,“陵墓类景点很少来,我们主要接待政务性来访。”


匾额上写着“欧阳文忠公陵园”

祠堂两进院落,墓在后院,然从中轴不能穿行,只好退到进门处由左路才能走到后面。在后园有两座大墓相连,按标牌所示是欧阳修夫妇二人之墓,右边的墓碑刻着“宋太师欧阳文忠公之墓”,而左侧的墓碑则为“宋安康郡太夫人薛氏之墓”。在这座葫芦形的大墓右侧是一片竹林,这片竹林有数亩之大,所种为早园竹,竹林中有十余座坟丘,从石碑看都姓欧阳,估计是欧阳家族后人。


欧阳修墓


薛夫人墓

王安石祠堂

王安石故里、祠堂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黎圩镇上池村。

刚到村口就看到一个十米见方的平台正中立着一块圆头的石碑,石碑上的字迹已损泐的完全看不清,碑后还立着一个说明牌,上面写着“下马碑”,底下的说明是:

此碑为明代抚州府教授王孟演之子尊奉皇上圣旨而立。

王孟演是上池瑶田人,任教数十年,门生甚多,为官者不少,常有名人志士,方武官员前来看望先生,瞻仰荆公故里。而王安石是北宋名相,故他们纷纷向朝廷进言,为了尊崇名相,凡去瞻仰王安石故里者,“文官应下轿,武官要下马”。

皇上怀念良相,准奏。下了此圣旨。


下马碑

既然有圣旨在,我当然要遵旨。而今我所骑者,既不是王安石的驴,更没有马,但我还是在此下车,推着那辆破烂的自行车继续向村方向前行一百余米。在路边看到了另一块碑,碑的正面写着“瑶田遗址”四个大字,碑后用隶书和篆书两种字体写着说明,但篆书字体写的十分拙劣,我仔细辨认一番,没能搞清楚,瑶田遗址的出处。


瑶田遗址

从瑶田遗址继续进村,在村的正中看到了新刻的一块不规则石碑,上面写着“王安石故里上池村”。在这块碑旁的空地上,有一口水井,上面刻着“荆公井”三个字,这时的阳光正好斜照在井栏上,我为了能够照清楚这个井,换了一个顺光的角度,然而在井的后方阴凉地,坐着一溜村民,其中一位大声的跟我说,不能把人照进去,看来当地的人还是很有对肖像保护意识。


王安石故里碑

井的右方就是王安石祠堂,此祠堂从外形看像一个方形的堡垒,仅正前方有三个门,余外三面均是砖砌的高墙,门的正前方是一个一亩见方的水塘。我来到祠堂的正门前,看到了江西省所立的文保牌,牌上的内容并不仅是王氏祠堂,其写明了是“王安石故里上池村”,看来整个村子都列为了文保单位。祠堂正中的大门上写着“王氏宗祠”,而两侧的小门分别写着“木本”“水源”。祠堂上的门无法看到里面的情形。


祠堂外观

在祠堂正对的路上有一个新盖的水泥牌坊,离祠堂约有几百米路程,我骑车来到这个牌坊前,看到牌楼上写着“十一世纪政军家,王安石故里上池村”,这个称呼很是现代,我觉得“政军家”可能是政治军事家的简称吧。


整个故里已经成为了文保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2-22 22:13 , Processed in 0.21077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