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6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白鹿原》中“刘瞎子”的原型:刘镇华和他的镇嵩军

[复制链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13:4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白鹿原》引起了热议,该剧根据陈忠实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笔者认为,此剧的拍摄还是比较用心的,演员的表演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当然,考据不严谨是国内影视剧的通病了,该剧也不能免俗,史实方面的槽点仍有不少。这里试举两例:一是民国初年西安城的“张总督”,原型是陕西都督张凤翙,其称呼应该是“张都督”。“总督”是前清时的官位,民国之后就已废止。二是鹿兆海在西安解围后被送到“保定军校”学习,这完全不合乎史实。因为保定当时是吴佩孚、张作霖先后控制的地盘,作为北伐军一方的鹿兆海怎么可能被送到那里学习呢?何况保定军校早已于1922年起不再招生,1924年后完全停办,所以在西安围城时,“保定军校”早已不存在了。

不过,该剧有十多集涉及到了西安围城的史实,还是有一定的依据的。本文介绍的是围困西安城的军阀“刘瞎子”的原型——刘镇华,以及他的军队——镇嵩军。


《白鹿原》中的军阀刘瞎子


文人当了土匪头

刘镇华,字雪亚,河南巩县人,1883年生,家中兄弟七人,排行老大。刘镇华在前清最后一次科举时中过秀才,因科举被废,前往直隶,先后就读于北洋优级师范学堂、直隶法政专门学堂,毕业后回河南开封,任中州公学庶务长,从事教育工作。1908年刘镇华加入了同盟会,利用自己河南省视学的身份,在豫西一带奔走,从事反清的秘密活动,并同时结识了三教九流。


镇嵩军统领刘镇华


辛亥革命时,刘镇华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了豫西羊山的绿林“刀客”王天纵等人参加革命。当时,光复后的陕西军政府派张钫为“秦陇复汉军”东路征讨大都督,出征河南。刘镇华偕王天纵的“刀客”武装数千人投奔张钫,张钫任命王天纵为东征先锋官,刘镇华为大都督府书记官,与清军作战。民国成立后,陕西裁军,而河南兵力薄弱,经两省协商,将王天纵的这支部队划归河南管辖。因王天纵离军赴京谋职,部下的几员战将柴云升、张治公、憨玉琨互不服气,最后经张钫向袁世凯保荐,由刘镇华出任该军统领,兼豫西观察使(后改为陕汝道尹)。这支军队驻防豫西二十二县,因豫西以嵩山著名,故定名“镇嵩军”,下分三个标(团),以柴云升、张治公、憨玉琨为各标分统(团长),兵额三千余名。

镇嵩军初立时,各方都因其“刀客”色彩而加以歧视,军饷也常常被扣发拖欠,官兵生活异常困苦。当时河南流传的民谣说:“穷巡防,富陆军,好汉爷爷是毅军,要饭花子镇嵩军。”就是形象的写照。刘镇华为了“洗白”镇嵩军的形象,决心不留情面,严令手下剿除匪患。镇嵩军大开杀戒,把仍在为匪的昔日老弟兄杀了数千人,其中柴云升杀了把兄弟,张治公杀了叔伯兄弟,憨玉琨连亲兄弟都杀了。豫西的土匪很快就被剿灭,河南都督张镇芳连番嘉奖柴云升等人“大义灭亲”,镇嵩军的“刀客皮”总算蜕去了。

民国初年,河南民变首领白朗率众纵横数省,让当局异常头痛。1914年8月,白朗在与北洋军的战斗中阵亡,张治公探听到了白朗的埋尸处,刘镇华将白朗首级割下解送省里,并捏造了击毙白朗的经过,袁世凯下令晋升刘镇华为陆军中将,给予勋五位。袁世凯死后,刘镇华投靠了段祺瑞,与安福系拉上了关系。

在豫西五年里,刘镇华邀请了当地不少名流为幕僚,为自己出谋划策,办理“外交”;军事上则依靠柴、张、憨等悍将,并抓住部下多系江湖绿林出身的特点,广结“拜把子”兄弟,崇尚“义气”,以笼络和维系部队的团结。

《白鹿原》里的“刘瞎子”是艺术的创作,其实刘镇华不是瞎子,也并非满脸横肉、凶神恶煞的模样,从长相上看,颇有几分“文士”的气质。镇嵩军的主要成员都出身于绿林,刘镇华一介文人,在军中并无根基,能当上统领,主要是由于他是各派都能接受的人物。最初,很多人都把刘镇华看成过渡性的角色。但是,刘镇华利用自己的政治手腕、眼光和魄力,牢牢地控制了这支军队,并成功“洗白”,出乎人们的意料。而且,他此后以镇嵩军为资本,纵横政坛数十年,成为一个不容小觑的人物。

执掌陕政的八载

1917年,护法战争爆发,陕西成为南北对峙的重要战场之一,陕西靖国军胡景翼、郭坚等人的军队围攻亲近皖系的陕西督军陈树藩。陈树藩以省长一职为条件,邀请刘镇华率镇嵩军入陕相助。刘镇华将三个标改为三路,入陕后连续在华州、临潼、灞桥、周至等处打败靖国军,解了西安之围,镇嵩军军饷从此改由陕西发放。1918年3月,北京政府委任刘镇华署理陕西省长。

刘镇华当了陕西省长以后,在周至、户县等出产鸦片的地区,广征烟税,大发横财,镇嵩军实力也有了扩充,先后将靖国军及北洋军的一部残余力量收编,成立了第四、五两路。关中广种鸦片的情景,电视剧《白鹿原》里也有反映。

1920年直皖战争后,吴佩孚派阎相文率军攻取陕西。刘镇华见皖系败局已定,行使两面手法,明里帮助陈树藩抵抗直军,暗地里派人向吴佩孚输诚。1921年,直系军队在刘镇华的策应下,顺利入陕,陈树藩仓皇逃走。刘镇华不仅保住了省长位置,还趁机兼并陈树藩的残部,编为第六、七两路,扩大了实力。

阎相文当了督军没几天就自杀身亡,由冯玉祥继任。刘镇华根据冯艰苦朴素、治军严谨的特点,投其所好,脱掉长袍马褂,换上灰布军装,打上裹腿,亲自操练官兵。每当冯玉祥训话时,他总是恭敬地跟随在侧,还效法冯玉祥,把基督教牧师请到镇嵩军中布道传教。这样,很快就取得了冯玉祥的好感,两人结拜为兄弟。

1922年5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率军离陕参战,将陕西督军让给了刘镇华。此后三年内,刘镇华以陕西督军兼省长的身份,独揽全省军政大权。在其统治期间,陕西各地的靖国军余部或溃散、或改编,最后的一支由杨虎城率领,投靠陕北的井岳秀,也换了旗号,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离陕,陕西靖国运动彻底失败。

刘镇华在陕的最后几年,省内没什么战事,老百姓的日子相对好过一些,他对陕人极尽笼络,宣称陕西是自己的“第二故乡”。电视剧《白鹿原》中,白、鹿两家第二代人的少年时代,大致就是刘镇华主持陕政的时期。

到1923年,镇嵩军已发展至六七万之众,号称十万,刘镇华将原有的各路按陆军新编制完全改编为三个师、八个独立旅,柴云升、张治公、憨玉琨均升任师长。政治上则完全依附于直系,深受曹锟、吴佩孚器重,吴佩孚视刘镇华为“西北长城”。1923年12月,北京政府晋升刘镇华为陆军上将。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刘镇华派张治公师前赴山海关帮助吴佩孚作战。不久,冯玉祥联合胡景翼、孙岳,发动北京政变,组成国民军。直系政府倒台,段祺瑞出任临时政府执政,派胡景翼率国民二军南下,经营河南。刘镇华见风向有变,一面指示憨玉琨东出潼关,抢占河南地盘,一面通电拥护段祺瑞。1925年1月,段祺瑞委任刘镇华为陕西军务督办。

憨玉琨东进河南,占领洛阳,驱走了吴佩孚。但胡景翼已经率军南来,执政府已发表胡景翼任河南军务督办。不久,胡、憨双方为争夺河南,大打出手,人称“胡憨之战”。刘镇华为支援憨玉琨,将陕西交给陕南护军使吴新田留守,自率镇嵩军全军入豫助战。孙岳的国民三军则由直隶入豫,支援胡景翼。战至3月,镇嵩军全线溃败,憨玉琨自杀,刘镇华只身逃过黄河,受阎锡山保护,转往天津作寓公。胡景翼虽然战胜,但患疮而死,国民二军由其副手岳维峻统率。之后,国民二、三军联手西进,驱逐了吴新田,豫陕两省均落入国民军手中。


《白鹿原》中的镇嵩军形象


西安围城战的前后

1925年10月,国内烽火又起。孙传芳首先在东南举起反奉旗帜,国民军与奉军也化友为敌,战端一触即发。蛰居于“决川”军舰上的吴佩孚也东山再起,在各方小军阀的拥戴下,在汉口通电就任“讨贼联军总司令”。不久,吴军向河南的国民二军发起进攻。刘镇华则奉吴佩孚之命,潜回河南,将散处于豫西和陕东南的镇嵩军旧部召集起来,又搜罗了豫西的红枪会、大刀会等民间武装,共计乌合之众数万人,沿陇海路东进,配合南边的吴佩孚军。

岳维峻的国民二军号称二十万,因在河南大肆勒索,引起豫人愤恨。与吴军作战失利后,岳维峻军主力企图退往陕西,但在豫西遇到镇嵩军及民间武装的截击。在响彻山野“杀老陕”(国民二军由陕军发展而成)的呼喊声中,国民二军的主力灰飞烟灭。

1926年4月,刘镇华就任吴佩孚任命的“讨贼联军”陕甘军总司令职务,将纠集的乌合之众重新编为七个师、五个独立旅,共计七万余众,浩浩荡荡地向陕西进发。时西安仅有守军四千余人,刘镇华起初以为可轻易拿下,迟迟不进攻,想坐等西安城前来投降。不料在三原的国民三军杨虎城师乘隙入城,会合城内的李虎臣、卫定一两师,兵力共约一万人,闭城死守。刘镇华数次攻城不遂,便将西安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刘镇华入陕后,除了从河南带来的部队外,又收编了部分陕西土著部队,吴新田的部队也听他指挥,总兵力约十万人。

北伐前后共有四大守城战,除蒋世杰守信阳、刘玉春守武昌、傅作义守涿州外,最惨烈的当属西安守城战。因守将李虎臣、杨虎城名字里都带一个“虎”字,时人称“二虎守长安”。在围城的八个月内,城内军民缺吃少穿,最后断了粮,兼之瘟疫流行,饿死不下五万人。9月,吴佩孚还派飞机前来轰炸。这些史实,在《白鹿原》电视剧中,均有较为真实的体现。西安围城对人们的来说,是一个长久痛苦的回忆,陕西人更是对刘镇华有切齿之恨。

1926年9月,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宣布参加国民革命。此后,冯军开始向甘肃、陕西进发,以解西安之围。11月28日,冯军先头部队进入西安,刘镇华见大势已去,命令撤军,退往豫西。

1927年春,对于刘镇华来说又到了一个重大的选择关头。他原先依靠的吴佩孚受到北伐军的打击,已经垮台。张作霖、冯玉祥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张作霖来电委任他为“安国军陕甘总司令”,冯玉祥也派人前来接洽合作。刘镇华经过反复权衡,认定北伐军势大,奉军鞭长莫及,于是决定投冯。当冯玉祥来到开封时,刘镇华首先“冯化”,剃去胡须,布衣布履,全副戎装,前往冯处拜谒请罪,口口声声表示:“今后一定跟着大哥走革命的道路。”对冯部的军官、幕僚则极力拉拢,颇得众人好感。冯玉祥对刘镇华的表现很是满意,曾言:“雪亚近来大有进步。”

刘镇华投冯后,被冯玉祥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东路军总司令”。此时镇嵩军的部将里,反对与冯合作的人很多,如柴云升、张治公、武衍周、王振等跟随刘镇华多年的部属,见其投冯主意已定,纷纷离开,转投张作霖、张宗昌。镇嵩军从此瓦解,留下的部队由刘镇华改编为第二集团军东路军,不久复扩编为第二集团军第八方面军。

刘镇华的结局

北伐结束后,刘镇华的军队缩编为两个师,师长分别为万选才与刘茂恩(刘镇华的五弟)。因编遣问题,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发生矛盾,刘镇华站在蒋介石一边。1929年秋,冯玉祥的西北军企图反蒋,蒋介石将刘镇华的军队改编为讨逆军第十一路军,刘镇华担任总指挥。

1930年,阎锡山、冯玉祥合谋讨蒋,刘镇华苦劝不听,为避开国内政治漩涡,以考察的名义出洋。不久,中原大战爆发,刘部下的万选才依附于阎、冯一方,被阎锡山任命为河南省政府主席。刘茂恩出其不意,活捉万选才,率部投回蒋介石方面,刘镇华乘势回国,重掌军权。中原大战后,第十一路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始终为刘氏兄弟所控制。


刘镇华的弟弟刘茂恩


此后,刘镇华一直在国民政府效力,曾先后但任鄂豫皖边区“剿匪”总司令、安徽省政府主席等职务,并晋升陆军二级上将。1936年秋冬,刘镇华精神失常,次年退出政治舞台,先后移居陕西、河南等地,1949年去台湾,1956年在台北病故。

刘镇华的弟弟刘茂恩在抗战时曾担任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在山西、河南等处抗击日军,后任河南省政府主席,1949年去台湾,1983年去世。

由镇嵩军发展下来的刘镇华起家部队——第十五军,在抗战时先后参加了忻口、晋南、中条山、豫西、豫南等多次会战,曾有不错的表现。十五军在抗战胜利后被改编为整编第十五师,1947年11月在豫西被陈赓率领的人民解放军歼灭。

参考资料

《洛阳文史资料》第7、8辑——镇嵩军专辑,1990

刘茂恩,《刘茂恩回忆录》,学生书局(台北),1990

《民国高级将领列传》第2、3集,解放军出版社,19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5-1-12 10:43 , Processed in 0.23412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