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8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杜氏刻铜以刀为笔绘大千世界

[复制链接]

2445

主题

2641

帖子

909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09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00:4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把小刻刀,在铜板上镌刻出秀丽迷人的风景、活灵活现的动物、惟妙惟肖的人物……近日,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工作人员来到阜阳,拍摄我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杜氏刻铜代表性传承人杜平创作专题片,将作为重要资料进行保存和对外宣传。

  杜氏刻铜起源于清末民初,被誉为中国刻铜艺术界的一面旗帜,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5月,杜平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近年来,杜氏刻铜逐渐走向全国,影响日益扩大,受到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等诸多专家学者的肯定,得到不少国际友人的青睐。杜氏刻铜作品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多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收藏。

  铁锤钢刀传百年技艺

  “叮叮叮……”仲夏时节,记者前往位于颍东区全民健身中心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杜氏刻铜传习基地,才到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阵阵清脆的金属敲击声。

  记者轻轻推开门,走进去,看到杜平正低着头,用手中的锤子敲打着刻刀,专心致志地镌刻着一幅山水画:树木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山脉峰峦起伏、连绵不断……

  “这件作品是山水插屏,名字叫《明月夜》,长40厘米、宽30厘米。”杜平告诉记者,这是典型的杜氏刻铜山水画作品。

  刻铜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的传统錾铜艺术,用于记录当时的社会历史、人文景观、重大事件等。由于铜器耐氧化,可以上千年不变,錾铜艺术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杜平介绍,杜氏刻铜起源于清末民初,是以白铜为主要材料,使用杜氏自制刻刀,通过选料、定稿、刻制、打磨、烤色等多道工序,在铜材平面镌刻成图的手工艺技法。杜氏刻铜借鉴、吸收了传统竹刻、镶刻、篆刻的技法,以前主要雕刻器物有墨盒、镇尺、熏炉、茶叶盒、茶壶、水烟袋、酒器、盘等,图案题材以山水、人物、花鸟为主。

  杜氏刻铜的创始人是杜平的爷爷杜星景。清末,杜星景出生于阜阳县插花镇(今属颍东区),幼年在插花镇崇实蒙塾读书。读了几年书后,杜星景和族人去京津一带做小生意,接触到了墨盒等刻铜文房用品。杜星景十分喜欢刻铜,后来有幸结识了刻铜大师陈寅生,跟其学习刻铜技艺。回到阜阳后,杜星景做起了刻铜生意,影响越来越大,影响范围包括皖北、豫东、苏北等。

  刻铜技艺,薪火相传。“我的父亲杜鸿年是爷爷最小的孩子。受爷爷影响,父亲自幼喜爱画画,也跟随爷爷学习刻铜技艺。”杜平说,因为绘画基础好,刻铜技艺逐渐娴熟,父亲制作的刻铜作品更为精致,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刻铜技艺。后来,父亲又在上海学习油画,并加入了解放军。

  1958年,杜鸿年随军到了黑龙江北大荒,开始专攻版画,并成为北大荒版画流派创始人之一,在全国颇有影响。

  受家庭环境熏陶,1960年出生的杜平打小就喜欢书法和绘画。年龄稍长后,他开始向父亲学习版画和刻铜技艺。1977年恢复高考,杜平考上了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分校(今阜阳师范大学)美术系。1979年,大学毕业的杜平逐梦军营,参军来到徐州,被分配到电影放映组,成为一名电影放映员。

  1983年,杜平退伍后,被安排到当时的阜阳县化肥厂工作。工作之余,杜平坚持版画和刻铜创作,逐渐有了一些名气,也更加自信,决定带着自己的刻铜作品去北京古玩市场闯一闯。来到北京琉璃厂古玩市场,他找了一家古玩店,把自己的刻铜作品拿出来,店主惊奇地问他这几件铜刻作品是从哪里得来的。杜平说是他自己刻制的,店主看他如此年轻、忠厚,就答应全部收下,还建议他在北京发展。就这样,杜平在北京待了下来。琉璃厂和潘家园两个古玩市场,都有他的刻铜作品。

  海南建省后,杜鸿年从黑龙江调往海南工作。当时,国家允许机关人员停薪留职下海经商,杜鸿年让儿子杜平去海南发展。杜平来到海南,参与了父亲负责设计的海口机场航站楼《海南风光》的浮雕创作。

  在海南打拼了6年,杜平回到阜阳重拾刻铜行当。在走南闯北的生活磨砺中,杜平的刻铜技艺有了很大提升。

  2007年,杜平的刻铜装饰盘在安徽省民间工艺精品展上荣获银奖。2010年,杜氏刻铜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杜氏刻铜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5月,杜平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杜平刻铜作品正式以阜阳杜氏刻铜的名义参展,杜平的名字也越来越广为人知。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二套相关栏目拍摄了反映他刻铜技艺的专题片《走近非遗杜氏刻铜》。2023年6月,阜阳机场扩建后,新建成的航站楼内悬挂的3幅巨制刻铜作品《文峰春晓》《名人群像图》《颍州古韵》,也出自杜平之手。

  创新让古老技艺焕发青春

  茫茫一片雪原的《雪乡》、惟妙惟肖的《钟南山院士》、犹如仙境一般的《华夏神韵》……记者在杜氏刻铜传习基地看到,杜平近年来创作的刻铜作品既有表现祖国秀丽风光的山水作品、赞美英雄勇士的人物作品,还有反映阜阳悠久历史文化、改革开放新成就的作品,比如《刘锜抗金》《颍州古韵》《插花女》等。

  “任何一门传统艺术都要与时俱进,杜氏刻铜也不例外。”杜平指着传习基地陈列柜里不同年代的刻铜文房用品说,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以前的这些刻铜用品现在很少能用到了。因此,刻铜创作要打破传统刻铜尺幅的局限,从传统的文房用品范畴中跳出来。

  于是,杜平将刻铜形制拓宽,刻制装饰盘、插屏、挂屏等作品。此外,他还尝试将黑白主调的刻铜加入了淡彩。

  刻铜技艺非常复杂,对工匠的素养要求特别高。杜平说,一件刻铜作品的完成,大体上分为两个步骤:创作画稿和刻制。刻铜技艺建立在书法、绘画基础之上,书法、绘画是必修课。画稿布局巧妙,刀法技巧娴熟,才能使一件刻铜作品呈现出夺目的光彩。

  如今,杜平刻制的人物作品,从服饰到肤色,线条明快、细腻入微。他的山水作品,层次分明,就连一石一壑都有立体感和色块对比。

  飘逸的头发、柔软上衣的波纹、牛仔裤的质感……2017年,杜平首次进行全身人物像创作,创作了刻铜作品《摆酷》,拿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第十一届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暨2017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杜平说,他此前的刻铜作品多是国画风格。“这件作品主要采用西方绘画造型手法,从传统题材、风格中跳了出来,是杜氏刻铜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突破,让古老的技艺焕发了青春。”

  如今,杜氏刻铜作品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线条技法,融入了西方绘画艺术的特点,又有现代生活元素,一件作品往往集造型、刻工、诗词绘画、装饰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作品取材也不再是单一的古诗词、山水花鸟等,革命历史和现代生活成为杜氏刻铜的重要题材,艺术效果上有了更大表现自由度,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传承是基础,发展是目的

  我国著名作家、学者冯骥才特别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经常身体力行到全国各地作调查研究和交流。他多次鼓励杜平要把杜氏刻铜不断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杜平说,2010年5月7日至9日,他参加了在铜陵市举办的首届安徽省民俗文化节。其间,冯骥才来到杜氏刻铜展位前,饶有兴致地看了杜平的作品,对杜氏刻铜现状和发展作了深入了解,提出了宝贵意见,让杜平十分感动。

  后来,有一位年轻人过来,以较高的价格买走了一件刻铜装饰盘。后来,杜平无意中得知这个年轻人是冯骥才的秘书。

  杜平十分感慨:“没想到冯骥才老师对刻铜工艺这么感兴趣。”让他更没有想到的是,一年后,他和冯骥才老师在北京再次相遇。

  2011年4月,杜平在北京参加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他再次碰到冯骥才,便拿出作品请冯骥才指点。这次,冯骥才又给了杜平很多新的指导意见,叮嘱他继续为传承和发扬刻铜技艺而努力。杜平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请冯骥才为杜氏刻铜题字,没想到冯骥才爽快答应了。

  后来,杜平去天津取字。冯骥才从几幅作品中挑选了较为满意的一幅送给杜平,并合影留念。杜平将题字作为杜氏刻铜的标识使用,以示感激。

  2019年8月,第九届世界围棋巅峰对决赛在阜阳举行,吸引了多位国际围棋名将参加。主办方提前委托杜平为“棋圣”聂卫平刻制了一幅聂卫平肖像刻铜作品,以作为留念。比赛结束,聂卫平接过刻绘着自己肖像的刻铜作品十分惊喜,没想到杜平刻制得如此生动传神。

  此外,杜平的刻铜人物作品还有孙中山像、毛泽东像、钱学森像、钟南山院士像等。

  日本、新加坡、美国、韩国、印度、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收藏杜平的刻铜作品,还有异国情侣来到中国要求杜平为他们制作纪念照。

  为了让杜氏刻铜得到更好展示、传承,有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颍东区政府在全民健身中心一楼腾出200平方米,作为“杜氏刻铜传习基地”。

  记者采访时,杜氏刻铜市级非遗传承人杜仲伟也来到这里向杜平请教新作品中松枝的刻刀技法。杜平则一边讲解,一边示范。

  45岁的杜仲伟2004年毕业于苏州科技大学美术系,10多年前开始跟随杜平学习刻铜。如今,他的刻铜技艺日趋成熟,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2021年被评为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

  除了杜仲伟,王清举、赵岗等也跟随杜平学习刻铜多年,为杜氏刻铜传承发展积极努力。

  “保护是前提,传承是基础,发展是目的。再好的绝技倘若后继无人,那也只能成为凄凉的‘绝响’。”杜平希望,下一代杜氏刻铜传承人能投入更多时间进行学习和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将杜氏刻铜更好传承下去。

  杜氏刻铜代表性传承人

  杜平(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1960年出生,颍东区插花镇人,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非遗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雕刻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理工学院刘海粟艺术学院特聘教授、阜阳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曾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等。

  杜平的刻铜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省级展览,获得国家级、省级金奖40多项。其中,《琴棋书画》获第五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山水刻花碗》获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金奖,《女娲补天》获第八届中国民间工艺博览会金奖。他的作品被多家博物馆等机构收藏,其中,《雷锋》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巨幅刻铜作品《民族魂》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

  杜仲伟(市级非遗传承人)1979年出生,颍东区插花镇人,2004年毕业于苏州科技大学美术系美术学专业,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刻铜作品《独钓春山》获安徽省第十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徽工奖”银奖,刻铜作品《三棵松》获安徽省第十三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徽工奖”金奖。

  王清举(区级非遗传承人)

  1978年出生,临泉县土陂乡人,2008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刻铜作品《静流图》获安徽省第十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徽工奖”金奖,刻铜作品《忆江南》《访友图》均获安徽省第十一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徽工奖”银奖。

  赵岗(区级非遗传承人)

  1974年出生,宿州市砀山县人,阜阳市工艺美术大师。刻铜作品《观音》获安徽省第十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徽工奖”银奖,刻铜作品《双鹤图》获安徽省第十一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徽工奖”银奖,刻铜作品《大鹏展翅》获安徽省第十二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徽工奖”银奖。(记者 汪文婕/文 徐丹丹/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2-22 20:10 , Processed in 0.88778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