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8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钱宗奎回忆寻找阿炳墓,并将墓迁葬到惠山"天下第二泉"附近

[复制链接]

2522

主题

2705

帖子

901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0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21 01:0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小时候就见过阿炳。那时我家住在城里东大街附近的周巷,离崇安寺和阿炳的家都不远,所以经常能够看见阿炳。寺和阿炳的家都不远,所以经常能够看见阿炳。

现在回忆起来,关于阿炳,有三个场景印象特别深。

第一个场景,是在崇安寺三万昌茶馆旁边的广场上,听阿炳说新闻。

实际上,当年无锡人熟悉阿炳,音乐倒是次要的,主要是他的说新闻。为什么?那时候没有电视,一般人也听不到广播,读书人少,报纸不是人人能读,所以普通人的新闻来源非常少,而阿炳的说新闻正好满足了他们这方面的需要。阿炳说的新闻从哪里来?一是阿炳经常在茶馆里走动,从茶馆里听来的;二是据说阿炳常请人读报纸,他非常聪明,听到觉得有意思的新闻,自己就能记住,并马上在心里编好顺口溜。

阿炳在广场上说新闻,是站在借来的长凳上,长凳有时是一张,有时是两张。董彩娣也在旁边。阿炳说新闻的道具是三块竹板,左手两块,右手一块,一边说一边敲。

当时我人小,看到阿炳感觉有点怕。从正面看戴着墨镜的阿炳还不要紧,如果从侧面看,就会发现墨镜后面的眼窝深陷,看不见眼珠,整个头部像一个骷髅。而且阿炳的牙齿粗大、发黄,确实有点怕人。

阿炳穿的长衫很不合身,明显肥大,而且脏,特别是胸前那一块地方。董彩娣的衣裳也是很肥大。两个人衣裳的式样,看起来是过时了几十年的样子。现在想起来,可能他们是在估衣店买的旧衣服。旧社会无锡城里城外有许多估衣店,所谓估衣店就是卖二手衣服的店。我小时候经常看见估衣店的伙计,在店门口拿着一件件旧衣服在吆喝,一边演示衣服的质料结实,一边报价,并慢慢跌价,直到报出一个最低价。

阿炳的头发看起来也是乱的,虽然挽了道士髻,但有时散开来,明显看出不是每天都整理头发。

阿炳拉的二胡的琴筒,我看见的是用毛竹筒做的。毛竹琴筒最便宜。阿炳的毛竹琴筒一端蒙了蛇皮,一端是空的。阿炳说完新闻或拉完琴,就用二胡琴筒向大家凑钱,也就是把琴筒空的一端朝上,蒙蛇皮的一端在下,这样琴筒就成了可以放铜板的容器。凑完钱,董彩娣就数有多少,如果满意,阿炳就开心;如果不满意,认为钱太少,不够吃饭吃大烟,阿炳就会发脾气、骂人,阿炳的声音高得很,一定要围观的人再凑。

如果一直凑不到满意的数目,阿炳除了用嘴,还用二胡发脾气。他会用二胡拉出类似唢呐吹出的出丧音乐,嘴里还讲:"送你到锡麓山庄去!"锡麓山庄是当年人死落葬前暂时寄放灵柩的地方,在无锡锡山山麓。有时候阿炳不拉出丧音乐,而是用二胡吹军号,用二胡拉出军号的声音,这时他嘴里就改讲:"送你到南门校场去!"南门校场是以前行刑砍头的地方。"锡麓山庄"和"南门校场"都是不吉利的地方,阿炳这是用话来"钝"(无锡方言,咒的意思)不肯出钱的围观听众。

第二个关于阿炳印象特别深的场景,是在一个热天的夜里。那次的印象,主要是阿炳的琴声。过去的热天,晚上大家都习惯在房子外面乘风凉。那天我也坐在门口乘凉,因为当年城里很少有汽车,也没有其他什么噪声,所以到了晚上四周就很清静。天也很黑,弄堂里的路灯很稀,只有转弯的地方才可能有孤零零的一只。这时候远远地从弄堂那头就传来二胡的声音,黑暗之中琴声由远到近,由低到高,在晚上的弄堂里显得非常清楚,拉的是什么不知道了,但感觉真是好听!听到琴声,乘凉的人都知道是阿炳来了。那个晚上阿炳走过来后,对面人家请阿炳停下,照顾了他的生意,因为那户人家正好请几个泥水匠白天在家里干活,晚上歇下来没有事,主人就用阿炳的琴声和说新闻犒赏他们。阿炳边走边拉琴,其实是用二胡的声音来招揽生意。

第三个场景,是在北塘庙会上看到阿炳。那是在抗战后期。古运河黄埠墩对面有个府殿,每年农忙前都有个庙会,很热闹,城外的农民都来这个庙会买农具。我在这个拥挤的庙会看到阿炳站在长凳上,正在向人说新闻。那天说的内容我还记得很清楚,是说"水巡队长 XXX ,被人打死在轮船上"。

等到我参加工作后,就不大去看阿炳的热闹了。想不到后来还是和阿炳有缘,在1979年,组织上由我负责并亲自参与帮阿炳拾骨。

阿炳是在1950年12月去世的。根据我对当年亲手埋葬阿炳的严云福老人的调查,阿炳落葬那天是下雪天。阿炳的棺材很薄,有点像有钱人施舍的不要钱的"舍材"。阿炳的棺材先是用小船由城中运到无锡西郊河埒口河坷浜,然后由严云福等两人抬着,走在前面带路的只有阿炳的堂兄华秉钧一人,没有其他送葬人。大雪纷飞中,阿炳被伶仃地抬到璨山"明阳观"东面,埋葬在当地人称作"道士坟"的坟地上。

当年阿炳的坟,背山朝南,筑有土垣墙,墓门两侧竖立金山石四方柱头一对,上面刻着阴文,东是"光绪拾叁年岁次丁亥桃月",西是"一和山房弟子严涵溶日立"。垣墙内有三座土坟墩,形状像鼎立,阿炳坟是西南角的一座。大概是在1959年春,中国音乐研究所和无锡市文联在阿炳坟前竖立了一块墓碑,碑的内容是:"一八八七年一一九五零年,音乐家华彦均阿炳之墓,中国音乐研究所、无锡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立",碑文是无锡画家秦古柳所写,碑的上端还刻有交叉放着的一把二胡和一把琵琶。1966年秋,阿炳坟被毁。

1979年5月,无锡市委宣传部要求市博物馆寻找阿炳墓,并计划将墓迁葬到惠山"天下第二泉"附近。为此,无锡市文化局和无锡市博物馆决定由我负责组织调查。实际在这一年的2月份,我们已经去璨山调查过一次阿炳墓,由于坟墓已经被毁多年,因而特地请了当年亲手埋藏阿炳灵柩的严云福一起去找,只是原先的坟墓与附近的环境都改变了,当时已经看不到原墓葬的痕迹。5月份这次重新调查,我们首先利用在1959年为阿炳墓立碑时拍的照片,辨别了坟的方位,再请严云福和当年的看坟人到场,共同认定了墓的位置在现今璨山村旁的柏油公路下。

接下来,我们先查阅了当时的基建地形图,墓址的原高度是海拔10.3米,然后再请市城建局测绘组协助实测,测量到现在的高度是海拔11.73米,比原地面高出1.43米。这表明墓没有被彻底毁掉,还在地下。这样,我们就采取考古发掘的方法,在确定的范围内开了一个3平方米的探方。在挖到距地表1.25米深处,发现了两具棺木,棺木厚大,又是夫妇合葬,肯定不是阿炳的葬具。请严云福和看坟人辨别,认出这是贴对阿炳墓南面的赵姓墓葬,阿炳墓和赵姓墓的距离很近,只隔开一道垣墙。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又在已挖探方向北4米处,再开了一个2平方米的新探方。在挖到距地表1.2米深处,发现一具单葬的薄板棺材,棺木已经朽坏,葬向南稍东。我们推定这就是阿炳的葬具,随即将这一发现向上汇报。当天下午,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博物馆以及璨山生产队的有关人士来到现场,根据方位和葬具分析审核,一致确定是阿炳的灵柩无误,于是我们就清理拾骨。

揭开棺盖,尸体已腐,仅存朽骨,骨头也不是太多。随葬品只有一块长方形小玻璃和五枚清代小铜钱。这块小玻璃是汞已氧化掉的小镜子,小铜钱是垫背用的。阿炳遗骨和随葬品,出土后都暂时保存在无锡市博物馆里。

重建的阿炳墓,坐落在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西面春申涧旁的林荫中,1983年10月27日施工,12月3日建成。12月15日,举行了揭墓仪式,由当时的无锡市副市长夏秀英和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一起揭开了墓碑上的绸幔。

重建的阿炳墓形状像音乐台,有台阶,台背面和两侧翼墙用山石筑壁,金山石铺地。背壁正中嵌金山石墓碑一块,碑上阴刻"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之墓",上款是"一九八三年十月迁建",下款是"中国音乐研究所、无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立,杨荫浏书"。在靠墓碑后背的山坡土中,砌埋一个方形砖扩,扩中安放一只小陶缸,缸内就是阿炳的遗骨。缸上盖有一块方形青石板,青石板上镌刻的文字是:"华彦钧(阿炳)遗骨,一九五 O 年葬于璨山,一九七九年五月拾骨,一九八三年十月迁此。无锡市博物馆志"。

现在位于锡惠公园内的阿炳墓,外观看不到有墓墩和墓穴,这已经是一座具有园林景点风格的现代形制坟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2-23 19:14 , Processed in 0.20642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