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芜湖这些地名是有故事的,很多芜湖人都不知道它们的来历...

[复制链接]

250

主题

297

帖子

119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9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19 00:49: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为历史悠久的芜湖,
有着许多的街道地名,
而你真的真的知道它的由来吗?
是否也一直好奇
为什么叫这些个名字呢,
隐藏在这些名字的背后,
又有什么样的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芜湖参考带你揭秘。
范罗山
范罗山,又称"饭箩山",因形似"饭箩"而得名。这里"山穹秀丽,树色青葱",驻足山顶,浩瀚长江可尽收眼底。
据民国八年《芜湖县志》载:“范罗山俗名饭萝山,在县西北五里,毗赭山西麓,近大江。”
位于芜湖市镜湖区内的范罗山。与鹤儿山、雨耕山毗连,西濒大江,山虽不高,却是昔日的芜湖名胜之处。近代以来,范罗山上矗立的西洋建筑见证了芜湖百年的历史!
冰冻街
日伪统治芜湖时,李鸿章的后裔李慧龙,出任伪商会会长。他自己经营保险公司、慧记洋行和精精制冰厂。制冰厂在这条街上建有一大片冰冻房,于是这里就叫“冰冻街”了。日本投降后,李慧龙逃到香港,国民党政府接收,认为冰冻房和“崔公馆”是敌伪产业,一律没收充公。崔公馆和精精制冰厂从此消失,只留下“冰冻街”名字。
冰冻街东起北京路,西至来复会,全长326米,宽10米,沥青路面。它是一条从东北向西南呈35度角的斜行街道,地处范罗山的西北麓,穿过青山。西端与青山街、牛奶坊、朱家巷相接,联络点成为十字街口。
花街
“花街”之名,充满着浪漫的气息,很多人会误认为在这样的老街上会有很多花,殊不知这里并没有花,之所以称之为花街,是因为过去花街大多以经营篾器为主,以扎花灯而扬名,故名为“花街”。
在芜湖古城,花街的知名度可算是最高的。有人曾说:花街有多长,故事就有多长。一方面说明花街历史的悠久,另一方面这条老街见证了芜湖历史的变迁,充满着老芜湖人的记忆!
南关
南关街之所以名为“南关”,缘于这条街的南端有一座小楼,楼为砖木结构,两端垒石为基。这古色古香的小楼,历史悠久,清代为官府征税的关卡,“芜湖关监督署”之南关所在地,“南关街”也因此而得名,它也是当时通往皖南山区陆路的必经之地。
南关街位于弋江桥南侧,曾经是一条非常古老的街道。街宽丈余,一华里长,原来是青石板路,两旁多为百年老宅。
井巷
井巷的"巷口状似水井",其中巷道中部有一口著名的"涌泉井",故而得名"井巷"。据民国八年《芜湖县志》记载:"涌泉井在安义街(即如今的东内街)井巷内。"这口数百年的古井,到民国时尚存,为巷内百姓带来了许多方便。
井巷是芜湖一条很古老的街巷。如今的井巷历经沧桑巨变,至今仍保留着狭长幽深的风貌,巷道两旁的深宅大院里面树木参天,显得十分的清雅幽静。
河洞巷
河洞巷原名为“河鲀巷”,最早的记载见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芜湖志》,距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以后,嘉庆和民国《芜湖县志》上都有关于“河鲀巷”的记载。“河鲀巷”因出售河豚而得名。(鲀是鲀形目鱼类的统称)。民国以后,因此巷地势低洼,形似河洞而更名为"河洞巷"。
河洞巷南从薪市街起,北至米市街止,全长225米,宽3米左右,原为条石路面。
罗家闸
罗家闸是芜湖城内少有的以“闸”命名的街巷,据《芜湖市地名录》记载是因罗姓人家在附近建起一处水闸,才得名罗家闸。
罗家闸,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巷,南起萧家巷,北至环城北路,全长330米,宽3米。
国货路
"九一八事变"事变后,国人抗日情绪高涨。10月,芜湖市的工人、学生、商人和市民万人再次召开抗日救国大会,呼吁“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当时由学生和市民组成的日货调查组办公地点也设于半边街,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之下,至该年底半边街最终更名为国货路。
国货路原名半边街,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老街。乾隆19年(1754年)、嘉庆12年(1807年)的《芜湖县志》、民国8年(1919年)《芜湖县志》均明确记载弼赋门外有半边街。至今已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
堂子巷
“堂子巷”历史悠久,芜湖最早的康熙版《芜湖县志》“县西大街”一栏中就有“堂子巷”的记载,在以后历次县志中也均有记录,距今至少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堂子巷”名字的来历也很有意思,据说在清代这里曾建有澡堂一座,附近的居民都到这里来洗澡,故名“堂子巷”。
芜湖老城区曾有“三条巷子”之说,堂子巷就位列其中。堂子巷的房屋几乎全是清一色的徽式建筑,透出的则是一份皖南民居特有的细腻和柔美。
儒林街
儒林街始建于公元960年,是芜湖现存最古老的街巷之一。因紧靠孔庙南墙,地处儒生考场,成为明清时期考生来芜湖投考的住地,儒林街即由此得名。儒林街为东西走向,呈"一"字形,东起环城东路,西接南门湾,全长365米,宽3米左右。
儒林街并不长,但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却是芜湖任何一条老街都无法比肩的,历史上众多文化名人曾漫步在这条热闹的街上。
打铜巷
打铜巷最初的由来与桐城的“六尺巷”有异曲同工之美。昔日,芜湖古城内建筑官邸时,常本着“让人三尺有何妨”的姿态,邻里之间相互谦让,而留出了一条狭长的通道,这条通道也就是后来的“打铜巷”。打铜巷一开始只是一条籍籍无名的小巷,后来随着古城的发展,小巷内聚集了众多的铜匠和银匠,才得名为"打铜巷",清末民(国)初曾一度易名为"打银巷"、"银巷"。
在芜湖的古城内,曾有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名为“打铜巷”,宽度只有1.5米,长度约110米。 南从儒林街起,北至丁字街止,原为弹石路面。
公安街
清末,芜湖巡警局地址在大马路北段东边一座小山坡上。民国初期,芜湖军政分府设此,不久为皖南镇守使署驻地,芜湖警察厅迁至吉祥寺侧,并占用了该寺部分寮房。这里有蜂窝似的店家、住宅和菜市场。1927年警察厅改名公安局后,这条街、巷便以“公安”冠名了。老芜湖人总是把“公安街大菜市”作为地名连称的。
公安街西起老横街,向东转北至新芜路。20世纪初是警察总厅所在地,故名。全长340米,宽4米,水泥路面。而离此不远的公安巷,则南起公安街,北至吉祥寺,系公安街派生地名,全长75米,宽3米,泥土路面。
十字街
此街北端与马号街,南端与安义街(今东内街)和刡子街(今米市街)成直角相交,形成一个”十“字形状,故称为”十字街“。
十字街南从花街起,北至县衙署大门,长70米左右,宽3米左右,原为弹石路面,后改为水泥路面。
马号街
马号街原是一条没有名称的街巷,相传公元222年周瑜屯兵在此,建马棚。清朝时期为马监养马之地,后又成为芜采营喂养马匹的场所。因马的缘故,这条街被后人叫做“马号街”。
在芜湖古城纵横交错的古街巷中,马号街只是一条不起眼的小街,但它的历史却非常悠久。
吉和街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长江流域洪水泛滥,离芜若干里圩田受淹,数千难民无家可归,流落野外,借山麓为掩蔽之所。有时狂风巨浪,既将难民摄卷而去,复将茅蓬、衣物挟入深渊。其栖于山麓者,支竹竿、盖乱草为蓬借以安身,暴风雨间以烈日,难民日夜蜷伏于草蓬,身受非人之苦。这些蓬户与鸡窝无异,竟然相联结形成一条街,俗称“鸡窝街”。
吉和街是芜湖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资格街道之一,从南到北穿过鹤儿山西麓,抵达新市口,东隔范罗山,与中山路步行街大致呈平行状态。
中山路
1912年,孙中山先生巡视芜湖时,在当时还叫“大马路”的地方,向芜湖人民做了演讲。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就将这条路改名叫做“中山路”。
当然,芜湖最出名的地方还要数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的“中山路步行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10 01:04 , Processed in 0.85645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