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7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些文物,含“龙”量极高!

[复制链接]

2700

主题

2850

帖子

961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2-17 00:19: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 0 2 4
新的一年,“龙”重登场!


宋 佚名《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说起“龙”,就不得不说咱们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各位可能没有亲眼见过龙
但一定听过一句话: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战国 白玉龙形佩 故宫博物院藏


龙 · 诞 生


明 陶佾 墨龙图(局部)大英博物馆藏
在古代传说中
龙被描述为
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生物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
“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
能细能巨,能短能长,
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战国 青玉龙 故宫博物院藏
远古时期盛行“图腾崇拜”
先民通过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
祈求生活顺风顺水
龙是华夏部落最具影响力的图腾
被视作刚健、力量的象征


新石器时代 青玉玦形龙 故宫博物院藏
《山海经》中的龙可以变换各种形态
兴云作雨,预示吉凶祸福
“龙身人头”的雷神敲打肚子
便可以发出巨大的雷声


新石器时代 龙山-齐家系 玉璧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关于龙的来源
没有人可以说得清楚
有学者认为它是“图腾的集合”
由想象而来的巨型瑞兽
至于它的样貌大致可总结为:
“以大蛇为基础,再加上猪的头、
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须、鹰的爪、
鱼的鳞拼接而成。”
(见了也会吓si系列)



清 光绪 绿地鱼龙图花式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最早的一条“龙”来自八千年前
辽宁阜新查海遗址
“大型龙形石堆塑”
它全长19.70米,身宽约2米
由体积相似的红褐色石块雕塑而成
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龙形象
比古籍中记载的伏羲造龙更早


辽宁阜新查海遗址 龙形石堆塑
不过,若说使中华大地上
炎黄子孙都冠上“龙的传人”
这个响彻寰宇、铿锵有力的名号
还真不得不提伏羲这号人物


唐人伏羲女娲像单页 故宫博物院藏
据载,太昊伏羲氏实现统一后
为了使中华民族繁衍不息
“以龙纪官”
(将龙作为全国性政权的图腾)
从此,龙在中国人心中
至高无上的地位再也不能撼动


中华书局出版《甲骨文常用字典》


龙 · 文 物
中国人的骨子里与龙
有着根深蒂固,血脉相连的情感
因此古代文物“含龙量”极高!
原 始 时 期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出土
“C”形玉龙
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
它整体蜷曲,双眼突起呈菱形
鬣鬃飞扬,有“猪”首特征


红山玉龙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商 周 时 期
商周青铜器铸造技术发达
龙纹作为一种纹饰形态多样
比如有:爬行龙、卷曲龙
花冠龙、双体龙、两头龙等
也会与几何纹、蔓藤纹相结合


商 饕餮夔龙纹方彝 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较为常见的“夔龙纹”
是一种特征鲜明的卷曲龙纹:
以龙首为中心蟠卷一匝或一匝半
形成圆环或圆盘状
龙头作正视或侧视
装饰于青铜礼器或兵器之上
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威与尊贵
商代戈卣为盛酒器
盖沿、口沿处与圈足饰有夔龙纹


商 戈卣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商后母辛青铜觥
为一站立状四足兽
器盖饰一龙,通体以云雷纹为地


商后母辛青铜觥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春秋莲鹤铜方壶
造型灵动
四面各装饰有一条应龙
兽角弯曲,肩生双翼,长尾上卷
圈足下还有两只卷尾兽


春秋 莲鹤铜方壶 河南博物院藏


秦 汉 时 期
秦汉时期,封建制度加深
龙与君权的关系密切
从神灵幻化的瑞兽
成为“九武至尊”的象征
《吕氏春秋》中将晋文公
“喻之为龙”
秦始皇有“祖龙”之称
《史记》中记载: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
历代皇帝自称为“真龙天子”


战国佚名 人物御龙帛画 湖南博物馆藏

龙被应用到帝王的器物上
如龙袍、龙椅、龙床等


汉 「桓龙」铜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形象从商周时期抽象的龙纹
演变出造型精炼的“s”形态


汉画像砖“斩蛟图”
战国玉龙佩一龙一凤
象征“阴阳”的观念
整体造型轻俏婉约、刻画细腻


战国 青玉龙形佩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汉代的龙注重气势和神韵
龙体粗壮,身尾分明,似虎形
造型优美,气韵生动


汉 陶龙虎纹井栏 故宫博物院藏
西汉早期的龙凤纹玉角形杯
正面龙首为浮雕形式,身尾向下蜿蜒
扭丝纹的龙尾延伸至正面
为清晰的龙爪所倚踏
背面设计的凤鸟羽冠穿越龙尾
幻化成此时常见的花卉纹样


西汉早期的龙凤纹玉角形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东汉龙纹玉环的神龙
表情威猛,两足前倾,气势不凡


东汉 龙纹玉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朝时期国力鼎盛
龙纹多出现于金银、玉器
瓷器等御用品上


唐 青龙砖 故宫博物院藏
双龙耳瓶或称为双龙柄壶
是唐代常见的器形之一
细长的颈口处
两条龙张口向瓶中作吸食状
形成两弧形优美之耳


唐 白瓷双龙耳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盛唐的龙纹彰显着时代的气质
庄重挺拔,雍容华贵
不仅能够腾云驾雾
还能翻江倒海,入主水宫
在汉朝的龙纹基础上
更添富丽典雅、生机灵动


唐 龙纹金饰片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元 朱玉《龙宫水府页》(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宋朝的龙是唐龙的延续
龙身修长洒脱
以矫健奔跃的形象跃然纸上
透露出灵动清秀的美感


北宋 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 上海博物馆藏
相较于唐龙的磅礴气势
这一时期的龙少了几分威武
却多出几分秀丽
龙的细节往往刻画得惟妙惟肖
更具有写实风格


宋 碧玉浮雕飞龙纹耳杯 故宫博物院藏
八尖瓣菱花形镜
背饰龙纹与寿山福海
双龙合抱镜钮
如双龙拱珠之势


宋 双龙纹菱花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著名书画鉴赏家
郭若虚在《图画见闻谱》中
详细记述了龙纹的画法:




(南宋画家陈容《九龙行雨图卷》形态各异的龙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画龙者,折出三停:
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出;
分成九似:角似鹿、头似驼、
眼似虎、项似蛇、腹似蜃、
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
耳似牛也。穷游泳蜿蜒之妙,
得回旋升降之宜,仍要鬃鬣肘毛,
笔画壮快,直至肉中生出为佳也。”


南宋 陈容《神龙沛雨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五龙图》中五龙齐聚一起
或只见其头不见其尾
或只露面不见身
妙笔入神,神气迥出
题跋曰:“囗遇天阴休展轴,
恐乘风雨上高旻。”


南宋 陈容《五龙图》(局部)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明 清 时 期


清 佚名《乾隆皇帝朝服像》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是皇权高度集中的时期
皇帝们穿龙袍,戴龙冠
坐龙椅,住龙庭
宫殿行宫,横梁装饰
哪哪都有龙的踪迹


清 金镶双龙戏珠镯 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的龙整体形象
威武生猛、魁梧有劲
有怒发冲冠之气势
上额高高突起,呈如意状
咆哮于海涛祥云之间
以示主宰权势


明成化 斗彩云龙纹天字盖罐 故宫博物院藏


明嘉靖 素三彩暗刻双龙纹坐墩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的龙则更偏端庄威严
具有气宇轩昂的皇家贵气
龙头的后脑勺丰满,身躯健硕
仿佛“呼之欲出”,撼动天地


清 明黄色缎绣彩云蝠金龙纹男棉龙袍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石青色彩云金龙纹妆花缎女夹褂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石青色彩云金龙纹妆花纱男夹朝袍
故宫博物院藏


明 嘉靖款戗金彩漆龙纹匣 故宫博物院藏
这些龙
让人窥见皇室的奢靡华丽
以及常人难以企及的荣华富贵


清乾隆 黑漆描金云龙纹管鬃毫抓笔
故宫博物院藏


祥龙醒春,万物丰盛
愿新的2024年
在沉潜蓄力之后
扶摇直上, 抬头见喜


南宋 陈容《宋神龙沛雨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2-25 00:55 , Processed in 0.23403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