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8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东北野战军征战纪实:从出关时的屡战屡败,到战无不胜的威武之师

[复制链接]

874

主题

1178

帖子

392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92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01:1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45年林彪率部出关,从11月16日山海关失守,到11月26日锦州陷落,短短10天时间,整个辽西走廊就尽落敌手。
刚到东北一个月的林彪,就被杜聿明当头一记闷棍,打得措手不及!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艰苦卓绝,顽强不屈的奋战,最终赢得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9月,国民政府委任熊式辉为东北行营主任(后改为行辕),主持东北接收及对苏谈判,杜聿明任东北保安司令协助熊式辉接收东北。
1945年10月12日,当熊式辉慢慢悠悠地带着“东北接收团”400余人抵达东北时,才发现,东北大部地区已被11万中共部队控制了!
熊式辉赶忙向重庆报告:我们被苏联人耍了!
看完电报,老头子大骂一声:娘希匹!
自东北全境被苏军占领后,通过一系列谈判,国民政府最终换来了东北苏军的一纸承诺——
“同意把东北交付国民政府,在国民政府接收之前,不会允许中共军队进入东北境内。”
但是,蒋介石哪里想得到,早在他与苏联谈判期间,中共中央就已密令山东军区、晋察冀军区、热冀辽军区抽调主力部队秘密出关,前后早已进入东北11万大军了!
而苏联政府及驻东北苏军,出于拥有共同信仰的缘故,对中共军队进入东北采取了暧昧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看不见。
此时的蒋介石只好召来杜聿明,命令杜聿明率第13军、第52军登陆营口,攻占由李运昌、曾克林部驻防的山海关,打通进入东北的通道。



杜聿明领命后,一边调动部队,一边通过各种渠道抓紧搜集东北的情报。
自己则飞赴上海,拜会美军第7舰队司令官金凯德,请求美国海军帮其从海路运兵至营口登陆。
金凯德当即答应了杜聿明的请求,并做出承诺,第一批先将驻扎在越南河内和海防的第52军和93军海运回国。
几天后,当情报部门将第一手情报呈到杜聿明案头时,杜聿明傻眼了……
1、中共最早出关的李运昌、曾克林部,由出关时的两千余人,通过收编伪满部队及接收日军仓库,已经发展到了三万余人,所部清一色换装了日式装备。
2、中共由晋察冀军区、热冀辽军区、山东军区抽调的10万主力部队已控制了北满全境,正积极向南满、西满发展。
3、中共从全军抽调的2万名军政干部,正在分批进入东北,一旦人员全部到位,收编、改编、扩军的速度将会大大加快。
4、苏北新四军黄克诚部第3师正在开赴东北途中,这是一个超编师,人数达3.7万人,预计11月将抵达东北。
5、山东军区第1师梁兴初部8000人,第7师杨国夫部7000人已在开赴东北途中。



多年之后,沈醉回忆,杜聿明在功德林里多次讲过:
“当他看完这份电报,心里堵得慌,对幕僚说道,老头子早干嘛去了?先机已失,真是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埋怨归埋怨,命令还得执行,1945年11月4日,最先赶到的13军石觉部,终于在秦皇岛登陆了。
我军李运昌、曾克林部自进入东北后,将驻守山海关的防务交由原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沙克负责。
山海关保卫战,冀热辽军区沙克、张鹤鸣率领的19旅32团、33团,人数虽然仅有三千多人,却是一支能守能攻,作风彪悍的劲旅。
打过台儿庄战役的13军军长石觉中将当然也不是吃素的,原本想着一个军打两个团,哪有攻不下来的道理?
所以,13军一上来根本不谈什么战略,根本不讲什么战术,就是集中优势兵力硬攻山海关!
两天下来,沙克的32团、33团据险死守,顽强抵抗,虽折损大半,但山海关仍然牢牢地掌握在我军手上。
恰逢此时,从渤海军分区赶来的山东军区第7师刚好到达山海关,杨国夫师长果断命令部队从侧后对13军展开攻击。



石觉中将的13军一下子变成了肉夹馍,前后夹击之下,部队产生了混乱,13军在仅仅只损失了不到1个营的情况下,很快就被杨国夫的第7师和沙克把守山海关的两个团合力击溃。
石觉将军当年在台儿庄揍日本人的时候那么威猛彪悍,现在一遇到老八路就完全不堪一击了!
幸亏赵公武中将率领52军及时赶到,不然,石觉的13军估计就要折在山海关下。
这一天是1945年11月6日,这一仗是国共两军争夺东北的第一战,解放战争中的东北逐鹿由此揭开了序幕!
虽然20天后,山海关在杜聿明的亲自指挥下,最终被13军、52军攻破。
但此战,为中共中央“进军东北、争取东北”的战略方针赢得了宝贵时间,延缓了国军抢占东北的进程计划,此战以少打多、以弱击强,虽败犹荣!
山海关保卫战开打之时,正是林彪风尘仆仆,一路风餐露宿赶到沈阳的时候,当时林彪身边无兵无将,就带着从延安跟着他来的那一批人。
11月15日,就在山海关失陷的前一晚,中央给林彪发来一份电文,询问山海关战况。
林彪无奈地回复道:
“杨国夫师与我无密本联络,情况不明。”



仅从这一份电文就能看出,林彪当时所处的困境,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我军初到东北的部队大多都在各自为战,作为司令员的林彪根本就和他们联系不上。
11月16日,山海关失陷,进入东北的陆上通道被敌军打通了。杜聿明率第13军、第52军总计7万余人越过山海关挥师疾进。
11月17日,杜聿明率兵追上了刚刚撤退到绥中的杨国夫所部,杨国夫率第7师面对10倍之敌,一场恶仗打下来,损失惨重。
11月22日,杜聿明一天之内连续攻占兴城、锦西、葫芦岛三处战略要地,兵锋直指锦州。
11月26日,锦州也被杜聿明攻陷。
从11月16日山海关失守,到11月26日锦州陷落,短短10天时间,整个辽西走廊就尽落敌手。刚到东北一个月的林彪,就被杜聿明当头一记闷棍,打得措手不及!
半年之后的四平保卫战,刚刚缓过一口气来的东北民主联军,又在孙立人的新1军、廖耀湘的新6军、赵公武的第52军、陈明仁的第71军合围下,被迫放弃四平,全军北退松花江……
杜聿明拿下四平之后,迅速攻占辽源,5月24日占领梅河口、海龙,5月26日占领双阳、5月27日占领磐石、九台,5月28日占领永吉,5月29日占领德惠,5月30日攻占农安,孙立人的新1军已追抵双城,距离哈尔滨不到百里。



杜聿明所部入关之初一路告捷,短短10个月的时间,不仅沈阳、长春、吉林等大城市尽收囊中,就连松花江以南的广大地区都被占据。
至1946年10月,东北民主联军在南满的根据地,就只剩下了位于长白山麓紧靠朝鲜的临江、蒙江、长白和抚松四个县。
东北局南满分局机关、辽宁和安东省委机关、辽东军区、3纵和4纵的主力部队,全都在这么个巴掌大的地方挤成一堆。
而退到江北的东北民主联军主力,日子也过得非常艰难!
哈尔滨的市民,面对陌生的东北民主联军时,都在暗自惴惴:这群衣衫褴褛,装备不整的军队,到底是怎样的一支军队啊?
当时的东北民主联军,不仅失去了大部分根据地,还面临狼烟四起的各地匪患,这些土匪们拿着一张张国民党的空头委任状,摇身一变,竟成了各路“司令”、“军长”、“旅长”……
他们袭拢后方、断我交通、抢我补给、杀我伤员,罪行累累,恶行滔天!
而东北民主联军内部也是问题多多,由各个根据地抽调来的两万名优秀的军政干部刚刚分批到达,就马上被分配到同样也是由关内抽调拼凑而来的部队之中。
兵不识将、将不知兵,使得出关初期的东北民主联军在组织结构上、作战指挥上都大受影响,使得战斗力大打折扣!



上述种种原因,必然导致根据地的发展受限。四方匪患的袭扰,更使得各个战区交通受阻,后勤补给接续困难。这一时期的东北民主联军,处境极为困难!
但是,入关之初的东北民主联军经此一败再败之后,也从中汲取了深刻的教训,不再与国民党军队去血拼,不再去攻,也不再去守那些所谓的具有政治意义的大城市。
从这一刻开始——“让开中间,占领两厢,建立稳固的后方根据地!”,成为了我党我军东北战略的指导方针!
北退松花江以后,东北民主联军所有的工作重心全部转移到三件大事上——
1、土改:利用土改,使民众受益,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使得根据地迅速地获得了巩固和发展。
2、剿匪:彻底清除匪患,使得各个根据地连成一片,再无后方被袭扰的隐患。
3、练兵:通过休整整编,理顺指挥关系;通过强化训练,全军战斗力成倍数地获得增强。
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整,边打仗边学习,边学习边总结,自“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之后,部队的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纵队级指挥员的指挥造诣及战术素养也快速地得到了提高,与国军孙立人、廖耀湘等已不相上下,如韩先楚、邓华等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至1948年初,东北野战军在东北战场上已是东风压倒西风,牢牢掌握住了战场节奏,主动权又重新回到了我军手中,再也不复1946年至1947年间的屡战屡败。
此时的东北野战军经过两年的磨砺,早已是今非昔比了!
而国军的几员悍将,初期占尽便宜,迫得我军东奔西走的杜聿明、郑洞国、廖耀湘等,到了此刻已无还手之力,要么被困于一隅成为待宰羔羊。要么被赶鸭子一样满地乱跑,四处逃窜……
至此,从1945年山海关失守、1946年二战四平完败,再到1947年德惠攻坚、三战四平的两仗全输,两年间,从东北人民自治军一直输到东北民主联军的这口窝囊气,现在终于得以吐出,并且一雪前耻,加倍奉还!
此时的熊式辉、杜聿明已被调走,以参谋总长兼任“东北行辕主任”的陈诚,主持着东北战局。
陈诚果然“不负众望”,把国军占尽优势的东北折腾成了一锅粥,自己尝了两勺,又腥又臭,也没脸再喝下去了……
陈诚顷刻之间就从“红人”,变做了众人口中“皆曰可杀”的罪人!
“粥”已经熬成这样了,无论是加糖加水都无法改变了,但又不能抬起来连锅都扔掉,那该怎么办呢?



于是,蒋介石想到了“换勺子”,既然不能“甩锅”,那就只能换一把熬“粥”的“勺子”了……
1948年1月17日,“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走马上任了!
该怎么接着来熬这锅粥呢?
卫立煌的办法是——
把锅里的肉一丝丝的认真捡出来放进碗里,然后连锅带粥就这样先臭哄哄的暂时“封存”起来,预备着自己将来“背锅”时再用。
卫立煌把这些捡出来的肉,摆放成三坨。
第一坨:以沈阳为中心,辐射铁岭、抚顺、本溪、新民,这砣肉包括廖耀湘的第9兵团,周福成的第8兵团,合计8个军24个师3个旅共有30万人。
第二坨:命郑洞国的第一兵团驻防长春,这砣肉里有2个军6个师3个旅,共计10万人。
第三坨:命范汉杰、卢浚泉率第6兵团驻防锦州,这砣肉包含4个军14个师,共计15万人。
这就是卫立煌在东北的全部家当!
这55万人的国军部队,刨去上至剿总,下至军、师的机关人员、后勤人员、各种辅助人员,再剔除诸如仓库、兵站、医院等等乱七八糟的直属队后,真正能够作战的兵力,也就40万不到。



而此时的东北野战军,光是各兵团,各纵队所辖兵力就有75万,这还不包括北满、南满、西满近30万的地方独立团、独立营、县大队、区小队等等。
55万对105万,未曾开打,卫立煌已是败局注定!
1948年10月7日锦州战役打响,特立独行的卫立煌根本不听蒋介石指挥。
面对又臭又硬的的卫立煌,蒋介石也只得一边骂着“娘希匹”,一边再次越级指挥,从而造成了更大的混乱……
本来,按照卫立煌东北战略16字方针:“扩充实力、稳扎稳打、固守要点、静观待变”执行的话,国军还尚有一线苟延残喘的机会。
因为这会使得东北野战军惯用的“围城打援”战术无法实施,能让国军在时间的拖延中寻找破局的机会。
可是经过蒋介石这一通瞎指挥,就只能是乱上添乱,败上加败了!
果然,辽沈战役刚刚开打,姗姗来迟的侯镜如去到塔山,6天6夜攻不下来,“东进兵团”也就离灰飞烟灭不远了。
廖耀湘的“西进兵团”更是一塌糊涂,这位号称“中国巴顿”的黄埔6期生,在黑山、大虎山进不能进,退不得退。
蒋介石让他继续东进,廖耀湘只能苦笑……
卫立煌让他杀回沈阳,廖耀湘只能冷笑……



而卫立煌又因为极度厌恶老头子直接越过自己去干预、指挥所属部队,并且现在的沈阳也已自身难保,于是干脆就坐视不管了,干脆就冷眼旁观了,眼睁睁地瞅着锦州城破,“东进、西进兵团”逐一覆灭!
反正早已是又腥又臭的一锅粥了,随便哪个来搅合吧!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疑似卧底”的侯镜如带着所剩无几的残部从大海上坐船跑了,“中国巴顿”廖耀湘在黑土地上被俘了,范汉杰和卢浚泉的锦州城也被攻破了,两个中将被一锅端了……
郑洞国的长春也被围了,曾泽生的60军也开始三心二意了……
接下来,作为“救火队长”的杜聿明又被蒋介石请了回来,这一昏招使得东北这盘残局更加的乱了!
蒋介石、卫立煌、杜聿明三个人三把号,各吹各的调,根本不合拍。
卫立煌、杜聿明都是聪明人,都是人精中的人精,一看这架势,就都明白了,老头子早就清楚东北败局已定了,现在这情况摆明了是在准备“甩锅”啊!
于是,卫立煌、杜聿明也就再不吹号了,就此默不作声,一言不发,任由老头子去发号施令吧!



最后的最后,卫立煌总司令亲手把那口“封存的锅”自己给抬了出来,搭上了沈阳破城前的最后一架飞机飞回了南京。
卫立煌亲自端着这口“锅”面见蒋介石,主动请求发落——
“东北这锅臭粥,如果非得找出一个人来负责的话,就让我卫立煌来背吧!”
于是,蒋介石顺坡下驴,丢失东北的这口锅,终于让卫立煌独自一个人给背起来了!
东北征战三年,东北野战军是如何从屡战屡败中反败为胜,最终解放全东北的呢?
我们来看看1946年6月,林彪司令员在师以上干部大会上的讲话,就会明白了。
林彪在会议上讲道:
“从放弃长春以来,大家一定以为我跑得太快了,丢的地方太多了。我说我跑得还慢了,丢得还少了。这不是开玩笑,我讲的是真话。
东北情况是敌强我弱,我们只有一个拳头,敌人有好几个拳头,一个拳头是打不过好几个拳头的。
怎么办?就是要把敌人的拳头变成手掌。
怎么变?就是把城市丢给他们。城市一丢,我们的包袱就没有了,身子就轻了,敌人的拳头可就伸开了,我们就可以一个指头一个指头地吃掉他们了。
如果我们现在舍不得城市,和敌人硬拼,那我们只能有两条路:或者被敌人吃掉,或者走抗联的老路,退到苏联去。”



就从这一刻开始,我军在东北的胜局便已注定,这支初入东北便屡战屡败的军队,必将会成为一支战无不胜的威武之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2-27 15:28 , Processed in 0.92964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