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0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枪矛槊为何总是分不清?只因古人对兵器兵种存在循环性的鄙视链

[复制链接]

1899

主题

2173

帖子

769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69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5-28 09:35: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人渣啸西风


编者按:枪、矛、槊这三种武器究竟有什么区别一直以来总是被大伙们进行各种讨论,这种问题讨论到最后大多只能按照没有区别,其实都是一类玩意来作为结束。但是既然都是一类玩意,为什么要有称呼上的区别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古人对枪、矛、槊有不同的称呼。

在武术界,一般管硬杆的称为矛,杆子有一定弹性的称为枪,但是这个说法没有古籍记载,同时也很容易找到反例,比如五代十国时期流行的铁枪,《新五代史·王敬荛传》中记载“敬荛为人状貌魁杰,而沈勇有力,善用铁枪,重三十斤。”

按照按照五代时一市斤660克计算,是19.8kg,这个重量显然不是木杆的长枪了,铁杆的长枪那肯定是没可能有什么弹性的。所以说是有弹性的杆子才是枪的说法,就出现了反例,似乎难以自圆其说。

同样也有说有枪缨的是枪,没枪缨的是矛的说法,但宋代《武经总要》中枪九色一栏下有九种不同形制的长枪,其中有的有枪缨,有的没有枪缨,但是都称为枪,而刀八色中的“戟刀”的图样中,反倒也有装着红缨。古代兵书图样里类似的反例也有不少,所以这个说法似乎也难以成立。

而槊就更加扑朔迷离,网络上一直盛传马槊造价高昂,杆子是积竹木柲,要用上等韧木的主干,剥成粗细均匀的蔑,胶合而成。把细蔑用油反复浸泡。一年之后,将蔑条取出,荫凉处风干数月。后用上等的胶漆胶合为一把粗,丈八长,外层再缠绕麻绳。待麻绳干透,涂以生漆,裹以葛布。葛布上生漆,干一层裹一层,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发出金属之声,却不断不裂,如此才算合格,要历时三年,而且成功率还不保证,网上说几成的都有,大多是说三、四成。说是做出来的马槊杆子刚柔相济弹性惊人,仿佛就是传说中的神兵利器金色传说级别的武器。

但这种说法根本没有任何的史料记载,而存世的马槊甚至还有带着残杆的,残杆也只是普通木杆,并没有这种工艺。更不用说,生漆本身就是没有弹性的,刷这么多层生漆上去又怎么可能搞出来刚柔相济弹性惊人的杆子呢?根本就是自相矛盾的传言而已。

这种积竹木柲在先秦时期有出土,但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犀利,柲通“柄”,所以就是武器的柄而已,不但不是马槊专属,出土的积竹木柲甚至有不少短的戈杆。反倒是马槊流行的隋唐时期从未出土过这类复合材料的杆子。

不过实际上笔者曾经见过这种传说中的复合材料的杆子,是清代的枪杆,持有者说是祖传的,很意外的就是这种工艺实际上居然一直流传到清代,但是杆子本身并没有多么厉害,持有者的祖先也不是什么大将或是世家大族,只是普通的士兵。所以这种杆子十分昂贵,制作周期很长的说法显然完全靠不住。

根据我们推测,很可能是因为当地没有好的枪杆木料,想要又长又直的枪杆,就只能几节木杆拼起来用竹片贴上缠绳刷漆加固,仅此而已。可以说算得上是一个制作比较精良的枪杆,但是绝对算不上什么刀砍不动的金色传说装备。

而且马槊也被传说是刃很长才叫马槊,但《释名》是这么解释马槊的:“矛长丈八尺曰矟,马上所持,言其矟矟便杀也。”矟通槊,所以所谓的马槊,只是比较长的矛而已,不仅如此,在宋代的《大驾卤簿图》中专门有写着槊的持槊骑兵形象,他们手里的槊也只是杆子比较长,槊头并没有做很长,看起来和矛头枪头没什么区别。交叉印证之下,马槊似乎也和枪矛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所以枪、矛、槊分类的讨论最终往往只能草草地得出个并无区别的结论,但又解释不了为什么会有三种称呼,于是再次开启循环讨论三种称呼的区别。

但实际上枪和矛之所以出现不同的称呼是因为最早的时候枪和矛是真的有区别,是两种不一样的武器。《通俗文》是这么说枪的:“剡木伤盗曰枪。”而《苍颉篇》说的就更明确:“枪,谓木两头锐者也。”

而对于矛的解释也是说的很清楚,《释名》甚至详细的说明了矛这个名称的来源:“矛,冒也,刃下冒矜也,下头曰鐏,鐏入地也。”也就是说在汉代及先秦时期的枪是没金属头的,就是削尖的木棍,而矛是有金属头尾的武器。无独有偶,日本安土桃山时期也使用类似的竹枪,就是竹子削尖就给农民当长枪用。

这种解释就很好地说明了为什么出现枪和矛这两种称呼,因为最早的时候这确实是两种武器。但是为什么后来枪和矛变成差不多的武器了呢?这就是因为槊的出现打破了古人的严谨分类,开启了鄙视链,导致了数千年枪矛槊称呼上的鄙视链循环。

之前就提到了《释名》说:“矛长丈八尺曰矟,马上所持,言其矟矟便杀也。”所以这里就能看出来,其实矟和矛是没什么区别的,杆子材质也好,尖头也好,其实都一样。只是长度上是一丈八的才被称为矟,而这个名称来源也跟枪、矛不同,不是为了分类而起的名字,是为了显示自己牛逼起的名字,你们拿的那个是矛,我这个已经不是普通的矛了,是矟,我用这个唰的一下就把敌人杀了,很快啊!

这就直接导致了矟这个称呼就是为了开启鄙视链,显示自己和其他人武器的等级不一样,我这个是金色传说装备,你们那个就是白色普通装备。但是槊和矛本就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好呗,你说你那是矟,矛就低你一头,那我也说我这是说,我也矟矟便杀不就完事了?

于是慢慢的因为矛成为鄙视链底端,手里的长矛顿时不香了,于是大家都不用矛这个称呼了。谁都不愿意自己的武器被称为矛,凭啥啊?大家武器都差不多,就因为个名字我就比你矮一头?

但就像都发钱等于没发钱一样,大家都称为矟了,那岂不是高贵的骑兵和低贱杂兵用的武器没区别了?于是为了强行区分,骑兵用的称为矟,步兵不愿意称为矛,那就换个名呗,于是枪这个名字就被翻了出来赋予了新的意义。步兵用的称为枪,骑兵用的称为槊。

▲戏曲里的金钉枣阳槊

但是用枪也是矮一头啊,还是鄙视链底端,这个问题并没有真正被解决。到了隋唐时期,槊愈发流行,于是步兵再次说自己手里的叫步槊,甚至搞出了大量的杂槊,甭管长得像不像,反正名字里带个槊字就有逼格。

这种搅乱市场的行为最终变成了槊这个名头被用烂了,逼格被拉下来了,槊这个名字从鄙视链的顶端跌落尘埃,大家都不爱称呼自己的武器为槊了。于是枪成功上位,五代时期流行的铁枪,因为各路猛将的卓越表现被人们津津乐道,于是枪成为了武人眼中最靓的仔。

到了宋代《武经总要》里甚至有九种长枪形制,槊在北宋成为了仪仗器,蔡邕的《独断》中说:“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所以北宋的大驾卤簿图里持槊武士就是仪卫,而非真正的作战部队。同时北宋的兵书《武经总要》里也没有槊,这更说明北宋时期作战部队使用的武器已经不用槊这个称呼了。

《无间道》里说得好:“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槊这个名称导致矛这个名称被歧视到没人愿意用,而宋代之后,槊也沦落到了没人愿意用这个名字的地步。于是新的一轮循环开始了,大家用的都叫枪那岂不是显不出来高低贵贱?于是矛又被拉出来再次沦为鄙视链底端的名称。

明代各种枪乃诸器之王的论调,用矛的那是下面的杂兵。所以出现了枪杆是有弹性的,可以用出各种不可思议技巧的说法,矛是硬杆,么得技术含量。

而这个杆子有弹性更牛逼的论调显然就被网上试图给槊复辟的人们拿去,成为了制作三年才能制作完成的马槊杆子弹力惊人这种反智的论调。但是毕竟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试图复辟不过是螳臂当车的行为,终将被历史的车轮碾碎。于是马槊是高贵武器的论调只在网上火了一段时间,在有一小部分人真的花高价订做所谓的积竹木柲的马槊杆之后,马槊的神话迅速破碎,那些积竹木柲成为了冷兵器圈子里时代的眼泪。

但是当现在是个人都说自己用的是枪法之后,枪这个名称也开始有盛极而衰之象,长枪这个名字开始有点烂大街了,于是现在网上的论调又变成了软杆的长枪那是表演的花活,真正实战的那得是硬杆的长矛!以此来看,即便冷兵器在如今已经脱离了战场,成为小圈子的爱好,但是人性从未改变,在有显示逼格的需求下,枪、矛、槊名称的鄙视链轮回依然没有停止,还在按照应有的轨迹继续轮回旋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5-1-10 13:00 , Processed in 0.34453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