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73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不知道的事情 琅琊山不仅仅只有醉翁亭

[复制链接]

963

主题

1133

帖子

403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2 01:0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人说,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成就了琅琊山。
他被贬官至此,心怀忧愤,只想在这里一醉方休。
他的不羁,
却一不小心书写了纵情山水,与民同乐的乐观精神。
在琅琊山,他的作品都有了原生态的名字,
让泉,同乐园,野芳园,琅琊寺,
这里,他的名字,他的姓,都深深刻在了山石之上。
也使这里的美景被天下人皆知。
琅琊山
古称摩陀岭,唐大历六年(771),滁州刺史李幼卿搜奇探胜,据东晋司马睿任琅琊王时曾寓居于此而转运称帝的传说,称其为琅琊山。后因山川秀美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琅琊山总面积240平方公里,主峰小丰山海拔317米,有琅琊寺、醉翁亭、南天门等景点。198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确定琅琊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1月11日,琅琊山森林公园成为全国首批获得A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琅琊山是皖东第一名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24大文化名山之一,中华百座名山之一,安徽省五大风景区之一。
野芳园
“野芳园”位于滁州琅琊山景区,取意于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极具盛名的《醉翁亭记》中“野芳发而幽香”而得名,是进入琅琊山风景区北大门的第一个景点。
因其建筑和园区植被等格局极具“苏州园林”风格,滁州百姓习惯称之为“盆景园”,曾易名“琅琊墨苑”。 主要建筑有赏心斋、盆景长廊、玻璃温房、拥霞轩和晨曦堂等。
野芳园是进入风景区的第一个景点。碑廊是集中收集、整理了与琅琊山、醉翁亭文化有关的珍贵诗文,并征集了名人书法墨宝两百多篇,镶刻于此。步入野芳园不仅可以欣赏琅琊园林美景,更是游人了解琅琊山、研究琅琊山的好去处。
在野芳园院外的公路旁,还有醉翁石和“张飞卖肉处”两个景点。
古梅亭
古梅,挺立在影香亭与古梅亭之间,相传为欧阳修亲插栽植。《琅琊山志》载:欧公手植一株已枯,此系后人重栽。不管欧阳修手植是真是假,梅树的年龄已有数百年是真。古梅高7米,离地面六七十厘米便开始分成四枝。四枝干粗70多厘米,苍颜多瘢。
虽经几百年风霜雨雪,仍然枝茁叶茂,老而不衰。这株古梅品种稀有,花期不抢腊梅之行,也不与春梅争艳,独伴杏花开放,故名曰"杏梅"。古梅北有古梅亭,系明嘉靖年间滁州判官张明道特意为赏梅而建,原名"梅瑞堂"。围绕古梅,还有览余台、影香亭、怡亭,都是赏梅的好所在,并且由于角度不同,而映入眼帘的梅姿也就各异。
让 泉
让泉,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北宋文学家欧阳修《题滁州醉翁亭》赞其:“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
清康熙年间(1662—1722),知州王赐魁立碑泉侧。泉水清澈寒例,甘醇可口,四季不竭。泉水“甘如醍醐,莹如玻璃”,所以又被称为“玻璃泉”。
醉翁亭
坐落在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
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具有江南园林特色。
洗心亭
洗心亭位于琅琊山醉翁亭醒园园门对面,中间隔着玻璃沼和琅琊古道。亭子小巧精美,上下内外都是砖瓦结构,不用一木。
亭子外形就象一只展开羽翼的禽鸟,立于琅琊古道路边。其四角坐地,一面背山,三面有门,门额为弧券形。进门环视,亭内为四方形。抬头仰视,上顶为半球形穹窿,象一口倒扣的大锅。人立亭内,只见上圆下方,顿生天圆地方之感。头上青天,脚下大地,天地悠悠,万物与我同在,一腔豪气干云。
洗心,即悔过自新之意。游人从城里“山行六七里”走来,在此稍停片刻,擦擦汗、歇歇气、定定心,然后就可以精神饱满地登山游览了。
对于进山来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香客居士,从城里走来,不仅身染尘埃,而且心蒙俗垢,常被“利欲权名”迷住了心窍。那么,顺便在这路边的小亭里坐憩片刻,一杯清茶,安心养神,擦一擦心头“明镜”上的尘垢,然后就可以怀着一颗真诚纯洁的心愿,一念恭敬地去朝山拜佛了。
琅琊古道
走出洗心亭,便踏上了琅琊古道。踏石而行,满目苍翠,贯耳鸟语。
琅琊古道始建于明嘉靖年间,长约500米,条石铺成,蜿蜓于山腰,由低渐高,平坦而幽深。古道两旁树木参天,枝叶茂盛,形成天然棚盖,晴天可以遮阳,雨天可以挡雨,游人至此,常常流连忘返。
琅琊寺
观罢深秀湖的山光水色,继续前行至山腰,只见葱茏玉秀的古树之中,一片楼台殿宇,“廊腰曼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这便是古琅琊寺。月洞形山门上书“琅琊胜境”四字。
琅琊寺原名宝应寺,为唐代大历年间淮南路刺史李幼卿与法琛和尚所创建。据说,李幼卿与法琛和尚在造寺之前,曾先绘图呈送唐代宗。恰巧代宗皇帝头天夜里梦见在一片山林深处有一座寺院,其形状、规模和那张图上画的颇为相似。代宗十分高兴,特赐名“宝应”。后又易名为“开化禅寺”、“开化律寺”,因其坐落在琅琊山中,人们便同称为琅琊寺。
据《琅琊山志》载,琅琊寺的极盛时期是唐宋两代,楼殿规模宏大,和尚最多时达800多人。古寺内外,曾有亭台20与作:无梁殿右侧有清风亭,亭侧又有洗笔亭;殿左有春亭;东面有茶仙亭,悟经台旁有洗心亭;右侧有晓光亭;琅琊山左山头有东峰亭;南天门古碧霞元君殿南有会峰亭;雪鸿洞上有梅亭;念佛楼右侧有琴台,琴台南有寂乐亭等。
由于世事的变迁,琅琊寺及其周围建筑几兴几毁,很多亭台早已不复见了。现在的建筑,大部分是民国初年由达修主持重新修建起来的。建筑保持了古代原有的格局和式样。许多碑刻、石刻、古砖依然可见,所以琅琊寺正门内有一幅对联说:“古寺犹存明季石,山门尚有建康砖。”
除了部分明代建筑外,还有唐碑、宋刻,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琅琊古寺正以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游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1 14:31 , Processed in 0.42034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