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4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代物流业:别再嫌你的快递慢 唐玄宗还为此丢过江山

[复制链接]

2720

主题

309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6 08:1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双十一”过去了,从克制不住的买买买模式中脱身而出,接下来的一周就是焦虑与兴奋并存的等快递了!
所以,这两天的新闻是这样的
资料图
发达的物流业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意义上的“物流”一词引进中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来自日文中对英文单词“logistics”一词的翻译。虽然这个词进入中国不过几十年,可这项服务已经存在了很久,只不过远没有今天这样便利。
资料图
在等快递的闲暇时间,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古代的物流是什么样子的。
国家的邮政系统有多快?
古代的国家邮政系统又叫做“驿传”或者“邮驿”,是古代政府为了传递文书、接待使客、转运物资而设立的通信和交通组织,官办官管官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负责政府的公文往来和军情传递,也承担一些物资的运输工作。
既然是负责公文和军情,那么对时效性的要求就非常高,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烽燧、羽檄(征调军队的文书,上插鸟羽表示紧急,必须速递)、奔命书(紧急军情)、飞鸟使(吐蕃称骑马传递消息或传送公文的人)都是这一特点的反映。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那么,这套系统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呢?
汉代的时候,马递的最快速度是日行400里。
唐代规定,乘车的一天最少120里,骑马的180里,皇帝颁布的敕令则是日行500里。
宋代也基本是这个速度,普通文书步递日行200里,一般机要文书马递,日行300里,敕书400里,最为特殊的金字牌急脚递文书出御前直接发下,日行500里。
到清代,由于军机处的设立,文书传递的速度被提高到一昼夜600里甚至是800里,咸丰、同治时期,由于战火不断,军情紧急,就出现了“红旗报捷”,一旦前方打了胜仗,就立刻以800里的速度飞递,沿途驿站秣马以待,一听到铃声就立刻飞身上马,驰往下一站。这就是我们在影视剧里常常听到的“800里加急”。
这样的话,我们可以算一下,唐代爆发安史之乱时,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一带)起兵,远在长安的唐玄宗六天收到消息,也就是日行500里的唐代最快速度了。但即使这样,收到消息以后,还要另发文书调遣边境的精锐军队,一来一回,半个多月就过去了,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十二月十二安禄山就已经攻下了洛阳,威胁潼关。
正因为如此,邮驿也就成为了每个朝代政府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想尽一切办法也要保证它的运行效率,毕竟,在这样十万火急的时候,一刻也耽误不起。
私人业务有多难?
在古代,私人的物流业务是非常艰难的。国家邮政系统不接受民间订单,所以民间通信大多都是靠私人捎带。邻居要出趟远门,那正好,替我捎点东西过去吧。汉乐府中有一首《饮马长城窟行》,里面有一句“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就是托同乡的人带回家的信件。
不过这种做法有一定的风险,《世说新语·任诞》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东晋时候殷羡从南京出发到豫章(今江西)做太守,走之前别人托他带了一百多封信,他出城以后就全部扔到水里了,说:“沉下去的自己会沉下去,浮起来的自己会浮起来,但是我殷羡不能做这种给人送信的事情。”
虽然有说法说他这种做法是因为不满那些信都是托关系走人情的,但是从寄信人的角度来看,遇到这样的快递小哥,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资料图
有钱一点的,可以派专人送信,做生意的,就自己负责货物的运输。还有一些比较不走寻常路的办法,汉代苏武牧羊的故事里面,苏武把信绑在鸿雁的腿上,传回了汉朝,就有了“鸿雁传书”的说法,到唐代,又有了飞鸽传书。
到唐代,随着交通的发展,私人旅社事业发达起来,私人通信的情况好了一些,根据《通典》中的记载,湖南、北京、四川、甘肃这些原来较为偏远的地方也出现了非常多的旅馆。
1963年—1965年在新疆吐鲁番发掘出土的赵义深家书就是当时的一份书信实物,从这封家书中可以看到,这封信是九月五日从西州(今吐鲁番)发出,十二月三日在洛阳收到,两地相距大约3000公里,三个月收到,平均每天要走大概30多公里。
明清时期逐渐产生了专营民信业的民信局,货运方面则出现了镖局,不过镖局只运送贵重物品,像今天这样只买一口锅,大概需要镶钻才能运送吧。
果蔬生鲜服务你怎么看?
总体来讲,古代的物流并不像今天这样便捷,虽然也有加急传递,但是大多数都是为了公文和战事,平民百姓是与这些完全无关的。
不过,古代也有果蔬生鲜的快递服务,但只有王公贵族能够享受,是典型的贡品。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记载:
平原郡贡糖蟹,采于河间界。每年生贡,斩冰火照,悬老犬肉,蟹觉老犬肉即浮,因取之。一枚直百金。以毡密束于驿马,驰至于京。
这是从山东进贡的海鲜,为了保证新鲜,捉到以后就直接用毡子密封,然后用驿马速递到长安。明代于慎行的诗句“六月鲥鱼带雪寒,三千里路到长安”也是一样。
因为这种果蔬生鲜业务仅仅只是为了满足王公贵族们的口腹之欲,并且还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一直以来都是官员和文人们劝谏、讽刺的对象,最有名的就是唐代诗人杜牧《过华清宫》中的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资料图
500里加急的快马,原本是为了传送紧急军情,现在却被用来给杨贵妃运送新鲜水果,国政荒废,怎么能够不令人痛心疾首!又如宋代的花石纲,千斤巨石也能运送,虽然是物流发达的一个体现,但同时也是对民脂民膏的剥削,流毒二十余年,导致了北宋末的农民起义。
正因如此,历代都有人劝谏高官贵族们不要过于喜爱这些时鲜产物,以免压榨百姓。
最早的“海淘”,都买了什么?
和今天一样,古代也有很多来自国外的商品,今天我们能够吃到的许多粮食、水果、调料和装饰品等都是从国外传来的。
能够买到来自国外的东西,最早要追溯到张骞。
西汉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出了一条“丝绸之路”。此后,人们可以买到核桃、石榴、葡萄、苜蓿等作物,还有胡琴这种新乐器。不过,张骞的旅途十分不顺,因为匈奴的阻碍,他第一次出使整整花了十三年。
资料图
比起凿空的张骞,后来的海外购要轻松得多。隋唐时期,除了陆路以外,还可以走海路,东到日本,西到波斯湾,带来了胡椒、菠菜、西瓜等。从西域传来的胡文化也被广泛吸收,人们可以听到各种胡乐,欣赏胡旋舞,在胡姬酒肆中喝酒……
到了宋代,海运和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政府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和密州设置了五个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事务。这个时候,海外的商品多达几百种,例如香料、宝物、皮货、食品等,光是香料就有一百多种,堪比今天的口红色号。
古时候挑香料和现在挑色号没差啦
明代的海外贸易虽然时开时禁,但总体上还是十分繁荣,很多我们今天最为常见的作物都是这个时候才有的,例如番薯、南瓜、玉米、烟草、番茄等等。
看完了这些,我们可以在脑海里勾勒出一幅古代物流业的图景——遍布全国的邮政网络主要是为公文和军情以及基本的物资运输服务,有时候也会奔驰着装有荔枝或者螃蟹的骏马,扬起一路烟尘。
那时候,作为一个普通百姓,能收到一封信就能乐上一个月,想运点贵重物品就只能拜托镖局。市面上有时会有人卖一些奇怪的东西,但还挺好吃的~
这样想想,今天能够为了自己的剁手而后悔,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2-26 10:01 , Processed in 0.22043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