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猎猎,战鼓震天,两军对峙于白马,曹操与袁绍的决战拉开序幕。
袁绍麾下上将颜良横刀立马,曹营将领宋宪绰枪上阵,战不三合便被颜良又一将领魏续拍马出阵迎战,没想到仅一回合便被颜良阵斩,曹操大惊,问诸将:“今谁敢当之?”
大将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大战二十回合,最终不敌败归本阵。回营后,曹操为此忧心忡忡,在谋士程昱的劝说下,决定起用新到曹营不久的关羽。
关羽得令后,手提青龙刀,登上赤兔马,引数人飞驰白马前线出阵。是日,颜良绣袍金甲坐于麾盖之下,士气高涨,旗帜鲜明,刀枪森布。关云长倒提青龙偃月刀,凤目圆睁,直入敌阵,未及等颜良反应,关羽已飞至身前,手起一刀便将颜良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飞身上马,如入无人之境。袁绍军惊慌失措,死伤无数。而关羽则以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之勇,一举挽回了曹军颓势。
这是《三国演义》中广为人知又非常经典的一段情节,它根据史书《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的记载改编。那么在历史上这一幕是否经得起推敲呢?首先,颜良与曹军诸将单挑的情景不太可能出现。汉末三国是骑兵战争兴起的时代,并非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阵前两名大将单挑,士兵都成了观众,而将领决斗的胜负往往标志着战争的结局。其次,历史上的关羽也不可能装备青龙偃月刀。在正史中没有记载关羽使用何种武器,但记载了他杀颜良之时先刺于马下,又斩其首还,综合东汉时的兵器,马上多用矛与戟,能刺死敌将的可能是矛,也可能是卜字戟,至于“斩其首还”,环首刀或是汉剑都能做到。第三,东汉末年的颜良也不可能是“绣袍金甲”之形象,这种绣袍加甲胄穿搭法明显是宋明之风。第四,宋宪、魏续本是吕布的降将,吕布死后,正史中再无两人记载,而演义中则安排他们给颜良的大刀打牙祭。
实际上关公斩颜良已经是《三国演义》中比较符合史实的一节,但细究之下仍然能看出小说与历史存在的差异之大。关公文化兴盛的另一面,是关羽的历史形象越来越模糊,唯有拨开演义与神话之迷雾,方能还原那个驰骋于汉末沙场上的勇将关云长。
由于史料记载极少,在千年来种种说法中,关羽早年经历只有一点是可信的——他的确因故背井离乡,亡命江湖。这从侧面透露出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在门阀政治兴盛、士族政治笼罩的东汉时期,关羽的出身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这个底色对其一生轨迹将产生深远影响。
明人铸造的关公铜坐像。关羽雕像为丹凤眼、美须髯,头戴软巾,身穿明朝宫廷仪仗甲胄,表情不怒自威。这一形象与今天国人心中关公形象完全符合,但汉末时期的关羽则不可能如此穿戴
“降汉不降曹”之悖论
关羽从老家河东流亡到涿郡(今河北涿州)后,遇到了正在招兵买马的刘备,遂加入这个新生团体,这是其一生最大的转折点。与关羽一同加入的还有张飞,他们三人形成了最早的涿郡小集团。虽然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纯属虚构,但《三国志》中的确记载刘备与关羽、张飞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不过《三国志》中也说关张“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公开场合还是很讲君臣礼仪的。前者表现刘关张情谊深厚,宛如兄弟;后者则强调他们的君臣关系,而非单纯的兄弟情义,这才是核心。
对于关羽而言,他没有显赫的家世出身,既非豪门望族,甚至连寒门士族都算不上,遇见刘备之前,只是一名浪迹江湖的游侠(或者说逃犯),加入涿郡集团给了他改变命运的机会。关羽对于刘备,的确也有“士为知己者死”之情怀。这应该是关羽日后对刘备所表现出常人所不能及之忠义的基础。
刘关张三人初相遇。来源/电视剧《三国演义》截图
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后即迎来初阵,黄巾大将程远志成为关羽战场上的第一个刀下鬼,随后他又在讨伐董卓的战争中留下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等著名典故。这些人尽皆知的故事只是小说家言,史书上并无程远志其人,而董卓帐下的都督华雄也是被孙坚所杀。不过关羽跟随刘备参与破黄巾、讨董卓诸役,不避艰险则是史实。讨董联军失利后,刘备投效公孙瓒麾下,很快因功被任平原相,关羽、张飞也一同被任命为别部司马,开始统领郡属军队。可以说直到此时,涿郡小集团才真正拥有了一支名正言顺的武装力量,但集团核心仍是草创时期的刘关张三人。
此后的徐州风云、下邳争夺、广陵讨袁、曹吕战争等诸役,跟随刘备的关羽无战不与。正史中的关羽忠不忠?的确忠,但这个忠是忠于主公刘备。后世演义中,关羽的忠上升到了对汉室的忠,而当时汉室的代表是汉献帝。在演义里许田射猎一节中,关羽见曹操欺凌汉献帝,怒从心起,欲杀曹操,被刘备劝阻。这个故事在正史中的确存在,是一次曹操与刘、关、张三人打猎,众人散去后,关羽劝刘备乘机杀掉曹操,刘备没有同意。后来刘备在荆州惨败,被曹操追赶逃至夏口狼狈不堪之时,关羽还因此事抱怨刘备,说当初若杀曹操,定不会有今日之败。但是,历史上的“许田射猎”全程没有汉献帝的参与,故而关公见汉献帝被欺而怒也就无从说起。
那么,关羽劝刘备杀掉曹操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是出于私怨,在曹操与吕布决战时,关羽向曹操提出过一个请求,说吕布的部将秦宜碌的前妻杜氏居住在下邳城中,待破吕布之后,希望可以迎娶杜夫人,曹操也爽快答应了。可后来关羽不放心,破城之时又三番五次去和曹操强调此事,这就引起曹操的注意,怀疑这个杜夫人是个大美人。城破后,曹操派人去打探,发现杜夫人果然美貌,正中好夺人妻的曹操之口味,于是“乃自纳之”。不久后关羽听闻此事,又羞又愤,对曹操怨恨不问自明。当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关羽劝刘备杀曹操是因为这一段旧怨。而更具可能性的是,因为刘关张关系原本较为亲密,关羽对刘备不甘久居曹操之下必然甚为了解,同时也清楚日后叛曹,曹操必然是个非常难以应付的敌人,故而献计请主公早除后患。而行事谨慎的刘备并未采纳这一冒险之策。
建安五年(200),刘备以讨伐袁术为借口率部脱离曹操控制,并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公开反曹。没想到正要与袁绍展开决战的曹操不惜亲自率兵东征,一举攻破刘备,守卫下邳并代行徐州太守一职的关羽则深陷重围,最终兵败投降。在《三国志》中关于关羽下邳兵败细节,多处均为被曹操所擒,只有《武帝纪》中直接写出了关羽投降。
关公文化兴盛后,各种平话、演义中为了体现关羽对汉室的忠贞,设定了土城三约这一桥段,其中最有名的便是“降汉不降曹”。然而仔细推敲,这五个字却有极大的漏洞。“降汉”所指的是汉献帝,如果说关羽本身就忠于献帝,但又何以用“降”字?更进一步说,难道“降汉”之前刘备集团与汉献帝是敌对关系吗?尽管这是后世小说家们极力表现关羽忠贞,为其降曹这段经历做一个强行“洗白”,甚至在许田围猎等情节中添加了关羽为汉献帝抱不平的情节作为铺垫,但毕竟历史上的关羽之忠只是忠于刘备而非汉献帝,故而无论如何附会都很难自圆其说,所谓“降汉不降曹”本身也是个悖论。
神勇与忠义
关羽在许都的确受到曹操青睐。但后世在演义过程中,把曹操对关羽的器重极大夸张化了,为了招纳这位勇将,从土城三约开始曹操就一味迁就关羽,此后又是赠予重金美人,又是送赤兔马。事实上关羽刚到曹营时,只是被拜为偏将军,属于将军中较低的职位。尽管曹操对关羽“礼之甚厚”,但他也敏锐地发现关羽终日忧心忡忡,心知其无久留之意,便派遣张辽去做关羽的思想工作。关羽对张辽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影视剧中的曹操与关羽。来源/电视剧《三国演义》截图
刘备的旧恩难以放下,曹操的新恩也会报答。恰好关羽到曹营时,正值曹操与袁绍展开决战前夕,袁绍派遣大将颜良攻打东郡太守刘延,曹操则派遣张辽和关羽为先锋迎战,两军会战于白马。白马之战是官渡之战的前哨战,也是正史中关羽人生中第一个高光时刻。当时袁绍大军气势汹汹而来,主帅颜良于麾盖之下调度指挥。此役虽然不是决定性战役,但对于兵力处于弱势的曹操一方而言,如若战败,完全有可能影响到其后官渡决战之走向。也正是在这一场运动战展开后,关羽表现出他极为神勇的一面,抛开前文所列的武器、着装、战斗模式等细节,《三国演义》中对这一战的描写基本与《三国志》一致,关羽策马奔腾,直入敌阵,杀至颜良跟前,“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短短数语记载精彩绝伦,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者,各种演义小说中是家常便饭,但正史上能做到的将领寥寥无几,仅此一点,关羽之神勇应是无疑的。
关羽阵斩颜良后,曹操乘胜追击,袁绍的另一员大将文丑在乱军中被杀死,白马之战以袁绍损兵折将,曹操解围而告终。演义中为进一步表现关羽之勇,干脆买一送一,把文丑也变成了关公的刀下鬼。实际上仅是斩颜良一功就非常了不起了,曹操表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对其更为器重。但曹操也深知关羽立了功必然离去,于是加重赏赐,希望做最后挽留。可惜关羽去意已决,将曹操赏赐尽数封存,拜书告辞,到袁绍阵营中去寻故主刘备。当时曹营将领欲追击,曹操表现得很道义,吩咐左右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曹操与关羽,一个求贤若渴,一个不忘旧恩,最终分道扬镳,却也不失为历史上一段佳话。实际上,无论曹操如何“礼之甚厚”,对于关羽而言终究无法与刘备的恩泽相比。首先,曹操唯才是举和器重关羽都是事实,但曹操不可能只器重关羽一人。当时曹操阵营中人才济济,规模庞大,一个成熟大集团的大佬再器重你也是纯粹的君臣关系,不可能做到像刘备那样同榻而眠,情同手足。
其次,前文说过关羽的出身并无优势,而彼时曹操阵营中身家显赫者比比皆是——就说同为降将的张辽,祖上也是西汉“马邑之战”的发动者聂翁壹,后来避祸改姓——即使曹操唯才是举,但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不可能完全消除。
第三,关羽与刘备的关系虽不是演义中那样的结义兄弟,但从刘备草创以来,关羽一直跟随,深受信任,后来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后,因为刘备与诸葛亮走得近,关羽和张飞还大发醋劲,关系之深、地位之重可见一斑。试想在曹操阵营,曹操与荀彧、郭嘉等人走得近时,关羽有吃醋的资格吗?总的来说,关羽在曹操阵营,充其量就是高级武将之一,不可能有刘备集团中那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影视剧中的华容道片段,关羽放过曹操。来源/电视剧《三国演义》截图
当然还要看到另一点,当时曹操集团已经成熟稳定,虽然袁绍的威胁尚在,但比起仍在东奔西投、朝不保夕的刘备来说,简直是上市公司和初创团队的区别,谁也不知道刘备这个小集团是否还能存在多久。关羽放弃了许都大集团的荣华富贵,一心寻找故主,这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十分可贵。另一方面,关羽受曹操之恩,虽念故主,仍不忘立功后再辞别,亦颇有侠义之风。相比生活同时代先杀丁原、又刺董卓、唯利是图的吕布,关云长真可谓义薄云天。晋代傅玄在《傅子》中记载了一段曹操对关羽非常高的评价——“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
后世对关公崇拜有两个关键词,“神勇”与“忠义”,历史上的关羽能够担当得起吗?从万军中阵斩颜良见其神勇,立功后辞别曹操追寻刘备表其忠义,对于这两个关键词,还真是当之无愧。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武双全、忠肝义胆的名将关羽,逐渐成为百姓心中的盖世英雄,被尊为“关公”“武圣”,在民间也被奉为“财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