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23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众目睽睽下英国陆军特别空勤团的突击——影片《六天》装备及战术解析

[复制链接]

865

主题

1169

帖子

388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88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7-6 13:07: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要说起英国陆军特别空勤团(SAS),军事迷们可谓是无人不晓,其名气之大可以说是世界上特种部队中的翘楚。这支诞生于二战时期,并且在北非沙漠中给了德军很大打击的特殊部队,也并非是一开始就有着如此之大的名气。真正让这支特种部队名满天下的,却是发生在伦敦的伊朗使馆人质事件。特别空勤团在这次行动中,以极其微弱的代价全歼占据使馆扣押大量人质的恐怖分子,创造了世界人质解救行动的范例。更为重要的是,这次行动过程包括几乎整个恐怖袭击事件的发展过程,都是在众多媒体的直播下进行的。这也使得这次行动成为第一次被现场直播的反恐行动,可谓称得上是一次众目睽睽下的突击行动。2017年8月,这一事件被搬上了大银幕,这就是英国和新西兰合拍的影片《六天》。这部影片基本上忠实地还原了整个行动的全过程,成为一部在军迷看来感觉非常过瘾的影片。


01
影片概要

1980年4月30日,位于伦敦肯辛顿区王子大道16号的伊朗大使馆开始了一天的办公,似乎这一天与平常的日子没有什么区别。但就在一切好像都很平静的时候,6名阿拉伯人带着提包进入了伊朗使馆。而正在门口执勤的英国巡警特雷弗·洛克正好进到使馆内部,结果与使馆工作人员一起被这6名阿拉伯人劫持了。这些人是伊朗境内的阿拉伯人,因为其长期受到以波斯人为主体的伊朗政府的压制,因此采取恐怖袭击手段,企图迫使伊朗政府释放被其关押的91名阿拉伯人。



事件发生时,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女记者凯特·艾迪正好在伊朗使馆附近,因此立即通知摄影师前来采访,并且占据了现场直播的有利位置。劫持事件发生后,位于距离伦敦140千米的特别空勤团执勤分队立即出发赶到伦敦事发现场。对于这一事件,英国政府也迅速做出了反应,首相撒切尔夫人为整个行动定了绝不妥协的调子,决心与恐怖分子对抗到底。经过外交沟通,伊朗政府拒绝释放任何人质,使得事件只能向武力解决的方向发展。此时,虽然特别空勤团已经到达现场并展开了针对性训练和侦察行动,但现场的指挥权仍然掌握在英国警方手里。伦敦警察局谈判专家麦克斯·弗农与手下,一直保持着与恐怖分子头目萨利姆的联系,并且成功地使得恐怖分子陆续释放了4名人质,最终还争取到了4天宝贵的时间。正是这4天,使得特别空勤团有时间制定自己的作战计划,并针对现场情况进行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改进。与此同时,闻风而动的各路媒体也蜂拥而至,他们拥挤在警方设置的路障外面进行现场直播。英国观众可以通过电视直播看到现场的情况。



经过英国警方的前期侦察,特别空勤团建立了伊朗使馆的模型,在里面反复演练攻击动作。在麦克斯的努力下,警方不断拖延恐怖分子的最后期限,达到了消磨其意志和耐心的目的。当麦克斯作为警方代表,给恐怖分子送去食物的时候,恐怖分子要求英国政府提供大巴车,并运送他们前往希斯罗机场以便离开英国。针对这一变化,特别空勤团立即离开现场,转到其它地点演练对大巴车的攻击战术。就在他们离开时,敏锐的BBC记者凯特发现了这一行动,随后报道说军队已经介入这一事件,但是英国官方对此予以否认。特别空勤团指挥官罗斯上校提出的利用夜暗派部下进入使馆,使用微声武器对恐怖分子实施击杀的计划遭到内阁会议成员的否定,而且还被讥讽为“特别空勤团暗杀小队”。罗斯上校只好放弃这一计划,继续制定强攻行动方案。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不光是反复进入待命攻击状态然后又解除战备的特别空勤团队员,就连那些记者们都已经没有耐心了,甚至有记者希望军队赶快发起攻击结束这一切。恐怖分子也开始失去耐性,这是因为他们已经听到了墙上有动静,这是英国警方在墙上打孔安装监听、监视设备造成的。恐怖分子驱赶人质更换了房间,并且威胁说如果当天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的话,就要开始杀死人质。经过麦克斯的努力,恐怖分子最终同意通过BBC播放自己的政治要求,并由此化解了又一次危机。



到了第6天,恐怖分子的骨干之一费萨尔与萨利姆发生了争执。费萨尔已经彻底失去耐心,不顾萨利姆的反对枪杀了一名人质,以此逼迫英国政府就范。此时,因为已经有人质死亡,因此英国政府授权特别空勤团接手整个劫持事件的指挥权。弗明指挥的特别空勤团各行动小组已经进入战备状态,准备随时开始攻击。弗明建议上级要麦克斯保持与萨利姆的联络,以拖住恐怖分子的指挥官,为自己的攻击行动创造条件。在整个攻击准备过程中,麦克斯一直以要求已被满足正在落实为由与萨利姆进行周旋。与此同时,特别空勤团的各个攻击小队已经就位。从隔壁楼房阳台上进入使馆二楼阳台安装柔性破门切割装置的队员,以及上到楼顶的队员都被眼尖的记者们发现,凯特对此进行了现场解说。



演练时突击队员投掷闪光弹

英国观众从电视上看到攻击行动已经发起。随着放置在二楼天井玻璃窗上用于分散恐怖分子注意力的炸弹爆炸,突击行动开始了。特别空勤团队员使用柔性破门切割装置炸开装有防弹玻璃的门窗,对于普通门窗则用铁锤砸碎,纷纷攻入使馆大楼内部。在这一过程中,虽然也有小的意外发生,但全部队员都陆续进入使馆开始逐屋搜索恐怖分子。措手不及的恐怖分子试图抵抗的过程中被纷纷击毙,与洛克搏斗的萨利姆也被乱枪打死。在疏散人质过程中,弗明和队友发现并击毙和拘捕了混在人质中企图逃离的2名恐怖分子。最后,劫持事件以2名人质死亡的代价成功解决,展示了特别空勤团卓越的能力。

02
影片中的武器装备及细节

作为一支西方国家的军方特种部队,特别空勤团使用的武器装备也具备相应的特点。例如装备有几乎是西方特种部队和反恐部队标准配备的MP-5冲锋枪,具体到伊朗使馆人质事件中其使用的是较早期的MP-5A3冲锋枪,也有一部分短枪管型MP-5K和微声型MP-5SD冲锋枪出镜。这种冲锋枪成为了片中特别空勤团的主战装备,作为其补充的则是勃朗宁大威力手枪。这两种武器都是在各类军事题材影视作品中出镜率很高的装备,但也有一些武器装备并不十分常见。

在萨利姆带着手下进入伊朗大使馆时,这位恐怖分子头目手持一支美制史密斯·韦森M686型转轮手枪。



史密斯·韦森M686

说起史密斯·韦森公司,确实是以出产转轮手枪而闻名于世。史密斯·韦森M686型转轮手枪实际上是与史密斯·韦森M586型转轮手枪属于同一系列产品。M586型转轮手枪是史密斯·韦森公司于1981年推出的,其发射0.357英寸口径的马格南转轮手枪弹,实际口径为9毫米。该枪主要特点是采用了新式的L型设计(在史密斯·韦森的手枪设计结构中,K型设计适用于中型转轮手枪,而J型则适用于小型转轮手枪,适用于大型转轮手枪的是N型,L型则是界于N型和K型之间的设计),滑动战斗型扳机,半比赛型击锤,可调斜坡式准星和微型可调缺口,并采用了全通式退壳杆筒。该枪全长287毫米,重1.3千克,枪管长150毫米,容弹量为6发。该枪推出后出现了不少的变型枪,其中于1988年推出的M686型手枪就是其中之一,具体说该枪就是M586型的不锈钢版本。M686手枪采用不锈钢制造,表面进行了防腐蚀处理,其闪亮的外观由此与M586有了很大区别,其它性能则基本相同。与M586型一样,M686型也有很多变型枪,其中就包括几种枪管长度在2.5英寸到8.375英寸之间的型号。为了提高容弹量,M686还推出了一种被称为M686 Plus的型号,容弹量由原来的6发提高到7发。M686除了使用0.357 英寸的马格南转轮手枪弹外,也可以使用0.38英寸的Special弹及0.38英寸的Special+P弹,因为这几种转轮手枪弹的实际口径都是9毫米,只是马格南弹更长一些。在萨利姆等人冲向使馆时,M686转轮手枪亮闪闪的外形确实显得与众不同,但其在影片中却没有什么表现,基本上属于一闪而过的那种类型。



冲向使馆的恐怖分子,萨利姆手中拿着一把史密斯·韦森M686转轮手枪

影片中的恐怖分子携带了两种不同的冲锋枪,分别是波兰的PM63冲锋枪和捷克斯洛伐克的VZ61冲锋枪。PM63冲锋枪看起来外形有些奇怪,在折叠枪托和前握把没有打开的时候,整个枪身看起来与一支大号手枪非常相似,颇有些另类的感觉。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波兰进入华约组织,其军队武器装备也随之变为苏式体系。波兰二战后装备的第一种冲锋枪是M1943/52式。该枪实际上是苏制PPS-43冲锋枪的改进型,主要不同是加长了机匣并换装了木制枪托。这种在二战期间诞生在被围困的列宁格勒的武器,明显带着很强的战时应急特点,已经不太适应战后的需要。皮奥特·威利耶维茨是波兰著名的轻武器设计师,于50年代中后期开始设计一种适于近战使用的紧凑、质量轻、使用手枪弹用于自卫的武器,这就是PM63冲锋枪的来历。但还没有等到这种武器装备部队,威利耶维茨就于1960年去世,后续试验定型工作直到1963年才完成。该枪集中了冲锋枪和手枪的很多特点,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冲锋枪。



PM63

PM63冲锋枪在进行单发射击时,可以像手枪那样进行单手持握射击,进行连发射击时为了提高射击稳定性才需要打开枪托和前握把进行抵肩射击。更为少见的是该枪没有采用冲锋枪惯常使用的外置拉机柄,而是采用类似手枪的滑动枪闩,子弹上膛时需要进行像手枪那样拉动套筒座的动作,使其更像是手枪和冲锋枪的结合体。这种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发射9×18毫米马卡洛夫手枪弹,可进行单发和连发射击,配备15发、25发或40发容量的直形弹匣供弹。枪全重1.8千克,打开枪托的情况下全长583毫米,折叠枪托的情况下只有333毫米。PM63冲锋枪独特的滑动枪闩还起到了降低射速的作用,否则其射速将高达每分钟800发,而不是每分钟600发,这就使得其在连发射击时更容易控制,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波兰将PM63冲锋枪进行一些改进后命名为PM70冲锋枪,使用更流行的9×19毫米帕拉贝鲁姆手枪弹,并将其投放到国际军火市场上。很多国家进口了这种武器,并将其配备给特种部队或重型武器操作员。值得一提的是,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我军侦察兵俘虏了一名越南特工,从其手中缴获了一支PM63冲锋枪。随后,我国对其进行了仿制,并命名为82式冲锋枪,曾少量装备部队使用。

如果说起捷克斯洛伐克的VZ61冲锋枪,很多人可能会感到陌生,但如果说“蝎”式冲锋枪恐怕就无人不知了。捷克斯洛伐克在二战时期使用的是ZK383冲锋枪,其外形与德式MP-18冲锋枪很相似,但最大的特点是装有一个折叠两脚架,颇有些轻机枪的味道。二战之后,捷克斯洛伐克与波兰一样加入华约组织,武器装备也改为苏式体系。与波兰研制PM63冲锋枪的初衷相似,捷克斯洛伐克也决定自行研制一种用于自卫的自动武器(用今天的概念说就是PDW,单兵自卫武器)。



VZ61

VZ61冲锋枪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研制,1961年定型并被命名为VZ61冲锋枪。该枪从整体外观上来看,与德国毛瑟公司的驳壳枪有些类似,但装有折叠式枪托,而不是像后者那样需要另外连接木制枪盒。这种武器得益于捷克斯洛伐克出色的工业加工能力而制作精良,加上其结构简单可靠,零部件互换性较好,很快就在捷克斯洛伐克军队和国际军火市场上占有了相当地位。VZ61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发射7.65×17毫米勃朗宁短手枪弹,其全长只有513毫米,如果折叠枪托的话只有269毫米,空枪重1.59千克,使用10发或20发弹匣供弹。VZ61冲锋枪在握把上方装有一个左右手都可以操作的快慢机柄,可以选择保险、单发和连发射击。在单发射击时,该枪与PM63一样可以单手持握,连发射击时才需要打开枪托抵肩射击,此时其前置的弹匣可以起到前握把的作用。作为20世纪50年代设计的武器,VZ61冲锋枪还配备了消音器,可以说是当时的有先见之明之举。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该枪被很多特种部队或特工采用,不幸的是很多恐怖分子也将其纳入了自己的武器库。



被击毙的萨利姆,手边有一支VZ61冲锋枪

但是,该枪在加装消音器后,弹头初速有所下降,由316米/秒下降至275米/秒,而且同时降低了有效射程和射击精度,不过这作为特殊用途的武器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在出口市场上很受欢迎,VZ61冲锋枪不断推出各种改进型号。1964年推出的VZ64冲锋枪,改为发射9×17毫米勃朗宁短手枪弹;第二年推出的VZ65发射9×18毫米马卡洛夫手枪弹;1968年又推出发射9×19毫米帕拉贝鲁姆手枪弹的VZ68型;1982年出现的VZ82也发射苏式9毫米手枪弹。此后,该枪还出现了一些供西方民用市场的半自动型号,同样发射帕拉贝鲁姆手枪弹。片中的恐怖分子之所以使用PM63冲锋枪和VZ61冲锋枪,正是因为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容易隐藏在提包内招摇过市,而不会引起过多的注意。

恐怖分子使用的武器除了各种枪械外,还包括人手一枚的手榴弹。这种手榴弹是苏制RGD-5型手榴弹。该弹为苏联在二战后研制的进攻型手榴弹,是用来取代设计上不尽如人意的RG42手榴弹。这主要是因为后者采用的是圆柱体外形,外形过于光滑,在投掷者手心出汗或潮湿环境下使用时容易出现脱手现象,而这又是投掷手榴弹时最危险的情况。RGD-5型手榴弹体积小,重量轻,投掷距离远,爆炸威力强,正符合进攻型手榴弹的要求,而防御手榴弹则要求破片数量多,破片杀伤威力大,重量大一些也可以接受。今天,手榴弹的发展趋势是攻防一体,即主要发展攻防两用手榴弹,发展专用的进攻型和防御型手榴弹已经很少见了。RGD-5型手榴弹全重只有310克,但内部装药却多达110克,用本片中特别空勤团的话来说是4盎司炸药,其威力主要体现在炸药的爆炸威力上,同时其弹体分裂的350个左右的破片也具有很强的杀伤力。



被击毙的费萨尔,手边有一枚RGD-5手榴弹

与此相对应的苏制F-1防御手榴弹重量却高达600克,内部装药量却只有60克,主要靠弹体上刻有的预制破片槽将弹体分裂为较为均匀的破片,以此对敌方产生杀伤作用。这是因为进攻一方不仅要杀伤敌方工事内的人员,而且还要对其工事实施破坏,而防御一方则主要依靠破片杀伤进攻方暴露在进攻路线上的人员。RGD-5手榴弹外形为卵形无柄式手榴弹,弹体结构较RG-42式手榴弹更为简单,由上下两个冲压成半圆形的弹体拼接而成。因为这种外形比较便于士兵持握,大大减少了出现投掷脱手的现象。该弹高114毫米,弹体直径为58毫米,拉火后延期为3.2~4秒钟。RGD-5型手榴弹研制成功后,一直是苏联和华约国家的主要装备,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不失为一种性能优异的手榴弹。我国对其也进行了仿制,并命名为攻-59式手榴弹,但目前已经被更新的82式和86式系列手榴弹取代。虽然RGD-5型手榴弹研制年代较早,但俄罗斯仍然库存有大量RGD-5,很多国家也都生产过其仿制品,因此数量非常大。据说,RGD-5的生产成本很低,每枚RGD-5的单价只需5美元,所以其大量出现在很多冲突地区就不足为奇了。应该说,恐怖分子在劫持人质事件中使用RGD-5型手榴弹是不大适合的,毕竟这是一种主要靠炸药爆炸的冲击波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其实他们使用防御手榴弹对于人质和反恐部队的威胁更大。不过,恐怖分子毕竟没有完整的军事工业体系作为支撑,只能是找到什么武器就使用什么武器了。

除了上述恐怖分子使用的武器外,特别空勤团使用的出现在片中的武器中有一种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但是却因为其极少出现在影视作品中,所以值得加以介绍。这种武器就是英国的Federal M201-Z防暴枪,也被称为“联邦”防暴枪。在影片中,特别空勤团在准备发起攻击的时候,曾有向该枪内装填弹药的一个镜头。要说M201-Z防暴枪,就不能不提英国的MK1/1 NO.4型1.5英寸信号手枪。大家都知道,信号手枪因主要发射信号弹,有时也可以用于发射照明弹,因此口径比较大。



片中出现的M210-Z防暴枪

MK1/1 NO.4型1.5英寸信号手枪的口径为38毫米,熟悉非致命性武器的读者可能立即就会想到这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非致命性武器口径。M201-Z防暴枪正是在这种信号手枪的基础上,由英国恩菲尔德皇家轻武器工厂改进研制而成的。其主要改进项目包括加长身管,加装木制枪托等,使得一支信号手枪变成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非致命性武器。因为信号手枪不要求射速,通常采用多支同时发射的方式,加上其口径大,因此一般采用最为简单的单发装填方式。M201-Z防暴枪也继承了信号手枪的这一特点(今天的很多防暴枪也采用这种最简单的单发发射方式),其通过身管上方的铰链装置控制身管向下折叠,然后直接向弹膛内装入弹药,射速虽低却极为可靠。因不要求其拥有远射程性能,该枪的瞄准具固定在45米射程上,对于控制骚乱人群来说已经足够。作为非致命性武器,与普通致命性武器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发射的弹药。通常来说,防暴枪会配备催泪弹、橡皮弹、发烟弹、痛球弹等弹种。作为一种非常早期的非致命性武器,M201-Z防暴枪配备的弹种较为有限,最值得注意的是两种不同的催泪弹。第一种是被称为“速热”的催泪弹,射程大约为100米。该弹弹体外面为一层很薄的铝合金,发射后能够在30秒内释放出催泪瓦斯,具备很强的刺激作用。



待命突击又解除战备的特别空勤团队员,注意此时已经准备了柔性切割装置

另一种为SKAT催泪弹,实际上是一种子母弹式的催泪弹。这种弹药发射后会分裂为5枚小型催泪弹。发射时,射手瞄准目标前面的地面进行射击,弹药碰到地面即裂开,5枚小型催泪弹呈扇形不规则路线弹跳起来,落地后即大大增加了弹药攻击范围。这些弹药释放出催泪瓦斯的时间仅为15秒,使得目标人群无法将其捡起投掷回来。在英国军队于北爱尔兰遂行治安任务之初,M201-Z防暴枪就是其使用的防爆武器之一。在实际使用中,英国陆军发现该枪性能可靠,但也有后坐力大的缺陷,因此射击精度较差。不过,这一缺陷对于发射催泪弹的武器来说并非是不可接受的。M201-Z防暴枪在英国陆军一直服役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被更新型的武器取代。影片中虽然看到特别空勤团人员在准备这种武器,但最终没有投入使用,这是因为其发动攻击的距离很近,使用手投的非致命性武器就足够了。

除了上述武器装备之外,片中还有一些细节值得注意。今天,作为附件安装在枪械上的战术灯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常见的设备,提供了在光线较差的环境下的照明支持。但是,在20时间80年代初,似乎这种设备还是比较少见的。突入使馆大楼内部的特别空勤团队员只有部分MP-5冲锋枪装备了战术灯,而且这种战术灯体积巨大,几乎与冲锋枪的枪身差不多长,直径也与枪身宽度差不多,只能安装在枪身上方。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特别空勤团的队员们使用的MP-5冲锋枪并没有全部安装战术灯,毕竟这样的体积确实有点影响操作了。今天的战术灯已经可以利用非常小巧的体积提供足够的照明亮度,因此大多安装在枪身前部,甚至手枪套筒下方。片中特别空勤团队员的战术灯几乎是一直亮着,因此可以肯定其开关就在灯上面,队员持握武器的手是无法及时控制其打开或关闭的。


正在引爆天井炸弹的突击队员,左侧的队员配备有MP-5K冲锋枪和勃朗宁大威力手枪
而今天的战术灯很多都提供一条控制导线,将开关引到使用者枪械握把附近,可以随时用握枪的手打开或者关闭,大大提高了隐蔽性。毕竟在昏暗的环境中你一直亮着灯,还没等你照到人家,恐怕就被对方首先发现了。为了提高破障能力,特别空勤团一般都会给四人攻击小组的打头队员配备霰弹枪,这在影片中也得到了表现。当一个四人小组突入使馆内部后,遇到一扇很结实的木门,同样配备MP-5冲锋枪的第二名队员立即上前(之所以是第二名队员携带霰弹枪,很可能是因为第一名队员携带了装有战术灯的冲锋枪,再带霰弹枪有些不方便)用作为备用武器的霰弹枪向门锁射击,然后顺利排除了障碍。这表明特别空勤团在武器配备方面充分考虑了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从而有了灵活应变的能力。战斗结束后,弗明等队员都将武器弹药封存到专用袋子里,以备战后进行点验,这也是片中非常独到的细节。弗明将弹匣卸下后,然后又拉动拉机柄将在枪膛内的子弹退出,将其压入弹匣,这才将武器弹药封存。这些细节充分显示了制片方对于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内容的把握能力,极大增强了影片在此方面的专业性。不过,在细节方面本片也不是尽善尽美,片中MP-5冲锋枪射击时总是发出类似MP-5SD微声冲锋枪的声音,看起来一定是制片方在拟音时出现了错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5

主题

1169

帖子

388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88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7-6 13:08:43 | 只看该作者







01
影片中的战术运用

《六天》是一部在军事方面细节上制作比较精良的影片,其战术运用方面也同样如此。对于特别空勤团的战术运用,影片中从对公共汽车和复杂建筑物进行突击两方面进行了展示。



攻击大巴时,打头的队员需要用锤子破坏车窗

当恐怖分子要求英国当局提供车辆,以使其能够前往希斯罗机场离开的时候,特别空勤团即制订了乘恐怖分子乘车时进行突击的计划,并进行反复演练。从片中画面来看,特别空勤团采用的是首先从大巴两侧发起攻击,然后从车门进入逐次清除车内恐怖分子的方式。队员首先从两侧向大巴迅速接近,然后一名队员使用锤子砸碎车窗,第二名队员将梯子架在车身上(这一由两名队员实施的两个独立动作,今天已经合并,今天的突击梯前部装有类似钩子的结构,用于砸破车窗同时将梯子固定在车窗上,不仅速度更快而且架梯更稳固),由第三名手持MP-5冲锋枪的队员登上梯子向车内的恐怖分子实施射击,最后另外2、3名队员强行打开车门进入,清除剩余的恐怖分子并解救人质。这一过程虽然简单,但却需要另外两项配合措施。首先,要采取措施将大巴逼停,否则大巴快速行驶中队员是无法靠近并打碎车窗并进行架梯的。



打碎车窗后,突击队员将梯子架在车身上

一般来说,反恐部门会安排自己的人担任驾驶大巴的任务,并且将突击计划提前告知这个人,使其在行动发起时能够进行配合。通常,反恐部门会使用大型车辆突然冲入大巴行驶路线并挡住其去路,以此迫使大巴停下。这样一来,即使恐怖分子有所准备更换司机也可以起到逼停的作用。其次,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分散车上恐怖分子的注意力。如在逼停大巴的同时在附近制造很强的闪光和噪音,一般是采取爆炸的方式,使得恐怖分子在知道不妙的同时本能地去察看爆炸方向的情况,这就对快速接近大巴的突击队员起到了掩护作用。一旦这些条件达成,剩下的就是突击队员快速而准确地分辨恐怖分子,并将其快速击中了。这时最应该注意的是,突击要从大巴一侧尽量多的位置同时发起,以使得恐怖分子顾此失彼,无力应付。但必须注意,不能同时从大巴两侧发起突击,这会使得两侧的队员相互之间发生误判或者火力误伤,从而降低其攻击效果。从车门突入的队员责任更为重大,他们需要在拥挤混乱的车厢内迅速找出恐怖分子并将其制服,同时不能误伤人质。



从车门进入的突击队员清除车厢内的恐怖分子

为了在狭窄的车厢内快速转移火力,这一组队员通常使用半自动手枪,同时也减少了连发射击武器可能造成的误伤。影片中弗明等人经过多次演练,达到了在6秒内完成整个突击过程的要求,可以说恐怖分子如果最后乘车离开,等待他们的仍然是不可能逃脱的覆灭命运。



与情况相对简单的大巴突击行动不同,实际遂行的使馆突击任务要复杂得多。因为使馆是一座内部有着复杂结构的5层楼房,里面到底什么情况外界几乎毫无所知。要想发起突击解救人质,就必须首先搞清楚使馆的内部结构、人质位置、恐怖分子的分布及武器配备等情况。



二楼天井玻璃窗是一个吸引恐怖分子注意力的好地方

也就是说,与其它军事行动一样,侦察是发动突击的基础,甚至决定着整个行动的成败。首先介入的是英国警方,他们担负了大量的前期侦察任务。警方人员在伊朗大使馆隔壁的建筑物内,使用窃听设备贴在墙上进行窃听,并且使用手摇钻头在墙上打孔,通过小孔将镜头塞入观察室内情况,成功发现了大部分人质的位置。警方还利用使馆的烟囱,将窃听器的麦克风放到壁炉里进行窃听。此外,警方还通过给恐怖分子架设通信线路的机会(大使馆与外界的通信已经被警方全部切断),将一种特制的窃听设备安装到位。这种设备从外观上看与标准的军用野战电话相同,但实际上是一种单向窃听设备,即使恐怖分子那边挂断电话也可以将附近一定范围内的谈话内容传送到警方这里。



烟雾弹引燃了窗帘,烧伤了窗户上方的队员

因为谈判专家出色的工作,恐怖分子陆续释放了几名人质,警方随即从这些人口中也了解到了部分情报。特别空勤团人员还利用夜暗等掩护,进入使馆屋顶进行实地侦察,发现了更多的宝贵情报。通过这一系列的侦察工作,特别空勤团搭建了与使馆内部结构相同的木制模型,反复在其中进行突击训练,细到每一个门和过道内怎么运动和射击,并且不断根据了解到的使馆内部结构进行反复调整。开始,特别空勤团并没有发现使馆的部分门窗采用了防弹玻璃,曾一度打算全部使用锤子将其砸碎。等到有情报表明防弹玻璃很难被锤子砸碎后,即转而采用柔性爆破切割装置进行破拆,否则必将极大延误突击行动的进程。上述这一系列的侦察活动,最终为成功的突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劫持人质的恐怖分子进行突击,最主要的特点是要达成突然性和速度快,以此迫使恐怖分子无法做出有效反应,保障人质的安全。伦敦警方的谈判专家麦克斯在突击行动过程中,受命一直保持与恐怖分子头目萨利姆的通话,并且虚构政府已经答应其要求的假象来迷惑对方,为特别空勤团达成攻击的突然性创造了条件。特别空勤团的攻击方案同样着眼于多方向同时发起突击,迫使恐怖分子在很短的时间内疲于应付,难以对人质安全造成威胁。



攀上屋顶的突击队员

具体的攻击方案是从三个方向同时发起突击,分别是从使馆正面的二楼阳台、使馆后面以及楼顶开始攻击。每个攻击方向上都有1~2个4人小组的兵力。使馆前面从二楼阳台发起攻击的小组负责清理地下室、一楼和二楼,后面的队员则负责三楼到五楼。由于使馆的一些门窗采用防弹玻璃,所以必须是使用制作成门窗形状的柔性爆破切割装置将其炸开,这成了破除障碍的主要方法,对于没有使用防弹玻璃的门窗则用锤子砸开。同样为了分散恐怖分子的注意力,特别空勤团部分队员在楼顶将一枚炸弹用绳子放置到使馆二楼天井的玻璃窗上。就在恐怖分子头目与麦克斯交谈时,有一名队员在索降时不慎碰碎了一扇玻璃窗,引起了萨利姆的怀疑。因攻击准备已经就绪,位于楼顶的突击队员立即引爆了炸弹,同时突击行动也随即展开。早已准备就绪的突击队员,分别从各自位置发起攻击,比较顺利地进入使馆大楼内部。



二楼天井玻璃窗是一个吸引恐怖分子注意力的好地方

只有在楼后面进行索降的队员出现了点麻烦。就在阳台上的队员砸碎玻璃向里面投入烟雾弹时,烟雾弹将窗帘引燃,窜出的火苗烧到了窗户上方索降队员的腿(这名队员很可能因为索降系统出现故障,无法脱离绳索,被吊在窗户上无法下来)。弗明看到这一情况立即改变计划,放弃了对使馆后门进行爆破的计划,以避免误伤阳台上的队友。他们转而采取强行破拆的方式打开了通道,进入使馆大楼内部。在楼顶的队员将绳索隔断,解救了被火烧伤的队友,后者仍坚持参加了后续的行动。进入使馆大楼内部后,按照事先的分工,突击队员逐个清理预定目标房间,而弗明等人则守住楼梯,切断恐怖分子的逃跑路线并接应人质撤离。由于在装备和技战术素质方面居于绝对劣势,恐怖分子被逐一射杀,只有一名人质被绝望的恐怖分子杀死。很快,使馆内部的战斗就结束了。



尽管所有的交火行动已经结束,但弗明等人并不敢放松。守住楼梯的弗明,逐个对下来的人质进行辨认。当一名混入人质的恐怖分子企图蒙混过关时被他发现,随即遭到冲锋枪连续射击而被打死。这时,人们才发现这名恐怖分子手中还握着一枚RGD-5手榴弹,随时准备引爆。人质被疏散出来后全部被控制在使馆内的草坪上,并由特别空勤团逐一进行甄别。就在这里,最后一名恐怖分子被找了出来,幸亏他没有武器,否则也必将难逃一死。由此可见,突击过程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行动的完结,只有将所有恐怖分子全部找到并制服之后,才能算行动的彻底成功。特别空勤团通过这一次在电视直播下的出色战术突击行动,为世界各国反恐部队树立了一个标杆,从而成为各国处理类似事件参考的范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30 02:28 , Processed in 0.58908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