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尽是离宫院中女,苑墙城外冢累累。 少年入内教歌舞,不识君王到老时。 杜牧这首诗就是描述宫人的凄惨一生,自古红颜多薄命,尤其是后宫嫔妃,一入后宫深似海,年老色衰,只有老死宫中,大多数人郁郁寡欢,古代人因为医疗水平受限,本身寿命就过短,再者因为后宫嫔妃所处的生活的环境,或被人毒害,或心力交瘁,都能让她们早夭。后宫中年过五十的人都不多。 偏偏在清朝出了一位嫔妃在皇帝去世后,出宫和自己的儿子住到一起,享尽天伦之福,历经四位皇帝,最后活了九十七岁。 她就是康熙的嫔妃万琉哈氏。 秀女 定妃万琉哈氏,郎中拖尔弼之女。原为正黄旗包衣辛者库人,雍正元年因系定妃外家拨出包衣。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万琉哈氏出生,比康熙帝小7岁。定妃应是经上三旗宫女选拔入宫,宫女不是秀女,主要到宫中服役,年满二十五岁后,没有承恩,就可以出宫结婚。 康熙二十四年(1686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寅时,生皇十二子胤祹,有了儿子在宫里就有了指望了。 履亲王允裪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二月,万琉哈氏被册封为定嫔,时年58岁,但是年轻时的万琉哈氏其实并没有享太多的福分,从二十五岁生了皇子到57岁封嫔,一直是低级后宫:答应、贵人,一直到了快退休的时候,才评上嫔的职称,成为嫔才有自己的单独住处,之前一直住宫里的集体宿舍。册封金册说:(定嫔)久简宫闱。动循礼法。她虽有子嗣,但是是宫女出身,再加上自己娘家是辛者库的包衣奴,她在宫中的地位也不高,但是她素来简朴,也不抱怨,遵守礼法,是个老实人。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驾崩后,留下旨意,准许定嫔出宫,和自己儿子允裪居住养。 履亲王府 定嫔生下允裪后,并没有自己抚养,而是交由苏麻喇姑抚养,他并没有参与康熙末年的九王夺嫡的斗争,因此在雍正皇帝登基后,跟允裪的关系还是相当不错的。定嫔出宫时,自己的儿子允裪已经被封为履郡王了。乾隆皇帝即位后,封胤祹履亲王,乾隆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薨,终年七十九岁,称得上母子皆高寿,下场都不错。而乾隆和胤祹有另一层姻亲关系,胤裪的嫡福晋富察氏是大学士马齐之女,也就是乾隆帝孝贤皇后的堂姐。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雍正皇帝下旨整个万旒哈氏出包衣,由包衣身份抬入满洲正黄旗,编为半个佐领。虽然定嫔在宫中位份不高,但是这位老姑奶奶以自己在宫中工作一生的代价令整个姓氏抬旗,出了包衣,这种恩情足以让他们的后人,永远铭记了。后满人有改汉姓的,万琉哈氏改为万氏和定氏,万氏就是取了老姓的第一个字,定氏就是为了纪念定嫔为家族出包衣做的贡献。 雍正二年(1724)六月,奉皇太后懿旨:“朕念十二阿哥之母,多年侍奉皇考,甚为谨慎,久列嫔位,今晋封为妃。”雍正帝尊为皇考定妃。虽定太妃在康熙年有过子嗣,但是她位分低,一直是贵人,也不会跟孝恭仁皇后(当时是德妃)争什么恩宠,在孝恭仁皇后眼里,她就是个老实人罢了。所以在自己儿子登基后,对定太妃有了这个恩典。 雍正年间定妃就迎养于履亲王胤祹府第,这时候她已经是儿孙满堂,住在自己儿子家里,也不用整天担心后宫争斗,自然是过得很舒服的。除了万琉哈氏本身有长寿基因,晚年生活幸福是她长寿的重要因素吧。所幸她生活在清朝,有出宫养老的机会,其他朝代也许被殉葬了也不一定。 景陵 在中国古代,长寿有个好处,就是你的辈分越来越大,只要自己不找事,那么你就变成越来越受尊敬的人。到了乾隆朝更是如此。乾隆朝每逢岁时节日必迎入宫,赋诗献寿,亦称为宫中盛事。但再未进尊封。定妃九十大寿时,乾隆帝亲至府第祝贺。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丁丑四月初七日,定太妃薨,终年97岁。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十月二十五日,奉安于景陵妃园寝。 原创不易 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 定妃在景陵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