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尾老奶奶在煎毛豆腐 味道弥漫在旧旧的后院 流浪猫睡在秋千上摇晃 夕阳照着它懒散的身体 一条老街 一段历史 几代人的回忆 时光冲刷下的古街 总是藏有许多令人回味的故事 辛酸的、感人的、有趣的~~~ 多彩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去探寻 歙县徽州古城,以其久远的历史文化和宁静悠远吸引游客。行走在古色古香的小巷弄,沉淀千年的古朴气息扑面而来。 这里的古街,以一段不长的路隔开了两个世界。城市是热闹的,好比煮开的沸水,嘈杂而喧嚣;古街是安静的,犹如一杯明前香茗,清新而又意蕴悠长。 打箍井街 街以井名,古井尚存,石质井圈的脖颈处果真凿了一道箍,所以叫打箍井。这条街是距徽州府衙和主街最近的,许多房子为富商名宦之宅。虽然街巷两边的屋子很多已不是明清老房子,但看得出街巷脉络还是当年的格局。 一条长长的青石板路,一口干涸的水井,承载了徽州几百年的历史,除了古街巷,这里还有临街而立的特色小商铺。 中山巷 入口在新南街与中和街交叉处,是一条依长青山而建的古巷,入巷迎面就是一座“吴氏世科牌坊”,坊上铭刻着几十名吴氏中举子弟姓名。中山巷3号有故事的,“皖南事变”时曾羁押过新四军军长叶挺。 古往今来,许多来徽州的客人,都要来这里拾级登山,期盼生活和事业都能步步登高,一年好过一年! 卫生巷 位置在中和街上坡中段,巷不长,特狭窄,墙很高,据说巷名来由是因此巷专门晾马桶的。(马桶:以前徽州居民房中木制坐便器具。) 步入此巷,些许阴森,心里有丝丝惶恐! 中和街 曾叫大街、解放街,是古城历朝历代最繁华的一条主街,这条街上有很多我们这代人耳熟能详的地名,街起始处叫“建设桥”,街中段叫“工农食堂”、街坡顶叫“税务上顶”,还有“八脚牌楼”、“胜利台(电影院)”、“工会”等等。 中和街上所有的一切均为当地人所需,这里是当地居民的商业街……没有刻意地被拉进“博物馆”,为徽州古城增添了不少活力! 十字街 东往新南街,南往老虎灶小吃店,西往西门瓮城,北往中和街。歙县俗话说:“深山僻坞读书,不如十字街头听说鳖。”(说鳖:歙县方言意指“聊天”。)这俗语是说十字街头南来北往人中藏龙卧虎,可以长见识,比死读书要强。 这样的十字街颇有一种大隐于市的感觉,又依稀有世外桃源的影子。 新南街 这是一条古城内主要的居民街,街中段与十字街相边处有五级阶梯,附近居民与人介绍住处,会直接说,我家住“五梯阶级”。早些年,一听住五梯阶级的,就是城内原居民了,也就是歙县方言中的“城里佬”。 在这条寂寥清静的小巷里默然漫步,偶逢熟人就唠唠嗑,邂逅猫狗就逗逗趣,别有一翻闲情逸致。 斗山街 没有店铺,没有餐馆,更没有小商贩的骚扰,窄窄的巷子两侧都是高墙大院。这是因为明清时期在斗山街居住的基本上都是官宦、巨商,用今天的话说,这在古徽州是真正的“富人区”。走在巷子里,看到的只有两边鳞次栉比的马头墙,虽是深宅大院,但门开得很小,并不张扬,只是门楼上精美的石雕透出主人身份的不凡。 如果你喜欢徽州,恰巧你是个女孩子,那一定要穿上旗袍,留下最美的瞬间,斗山街的气质和穿旗袍的温婉女子最配了! 大北街 街名因街道的出口是府城的北门而得名。这条街是商居一体的街道,前店后宅,宜商宜居,古时有各种行业的商家百余家,其中以食品、棉纺、锡箔及药业为著名。今街上有“集和堂药店”、“王氏新安医学纪念馆”等徽文化展示窗口。 逛一逛这十足徽味的老街,再和这古徽州的大爷大妈们聊一聊当年的历史,又是另一番味道。 小北街 与大北街平行的还有一条小北街,几乎所有徽州的小吃你都能在这条街上找到!煎毛豆腐、石头馃、蟹黄壳小烧饼,当然还有一些你在大都市可以看到的各种饮品、美食。 与吃货好友一起走一遍小北街,尝尝徽州美食吧! 渔梁古街 渔梁古街在徽城古城东南边位置,公交车也只是几站的路。下车就从北端的径走下去即来到古色古香的老街了,两侧都是典型的徽式老建筑,同样生活气息浓郁。部分区域建起新的徽派高楼,和老建筑交相辉映。整个渔梁老街均是以卵石铺地,依山傍水。 窄窄的青石板小巷、伴巷而流的江水,划水而行的几艘画舫、白墙黛瓦的老房子,一切恬静平淡,勾勒出了渔梁古镇独有的神韵。 走近古街巷,感受到的是顺应天然的清静安详,看到的是舒适平和的松弛自由。或许出外打拼是少年壮志,但宁静如水的心境更加可贵。一如繁华谢去的古徽州,红尘褪去,宁静安详。这就是最真实的徽州,也是最质朴的人生驿站。 (来源:徽州古城歙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