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安徽大飞 于 2021-10-10 09:01 编辑
文字|吴建春 摄影|村里人yf 编者注 这几年写呈坎的文字颇多,但写得认真、写得好的不多。似乎以宣传旅游的名义,语言便可以浮夸些,史事便可以撑大些,概念便可以玄妙些,呈坎便可以更神密些。 然,有1800年历史呈坎的好,要有配得上她的好文字。 吴先生的《呈坎》,恰到好处。 秋天,呈坎的好时光,来玩。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致谢!
多次行车路过呈坎。其中一次,同车屯溪朋友说这个村叫呈坎,是一个八卦村。《易经》中阳为呈,阴为坎,呈坎就是阴阳合一。当时在心里感叹,这古徽州确实不得了,随便一个普通村子的名字,就有如此深厚的哲学含意,透着如此深厚的文化气息。 后来知道,呈坎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村子,而是个名声很大的古村。800多年前的先哲朱熹老先生说:“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当代国画大师刘海粟老先生说:“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据说它是当今世界保存最为古老、最为神秘、最为完好的风水八卦村,号称中国风水第一村。 6月中旬的一天上午,在小雨中驱车前往呈坎。呈坎属徽州区,距离屯溪不远,只有半个小时车程。让我开心的是,一到呈坎村口,雨竟停了。徽州区朋友程君对我说,雨后的景色更美。放目四望,果然如她所说。 村口有若干栋古民居,典型的徽式建筑,灰白相间的斑驳墙面,高高耸起的马头墙。宽阔的广场对面是永兴湖,介绍说这是东汉至南宋时期村子的水口,在风水布局中为地户,聚水纳财之意。湖面积不小,此时荷叶田田,荷花盛开。因为雨刚停,荷叶和花瓣上有许多晶莹的水珠。湖中有几条小道,小道上有两座小石桥,小道、小桥上是三五成群的游人。叶碧花艳的小湖,素雅幽静的古村,稍远处云雾缭绕的群山,怎么看,风景都非常的美。 沿荷叶相拥的湖间小路来到“平安坎”,这是一道石“坎”,长约一米许,宽约20公分,上面雕刻着精致的鲤鱼和云朵,看质地是本地产的“黟县青”石。两边各有一只石刻神兽把守,据说它们是紫薇神君下凡时手牵的神兽,专司吞食妖鬼邪气、保留祥瑞之气,摸一摸它的头都能佑人平安。难怪两只神兽的头部已经被人们摸得乌黑发亮。按朋友们说的规矩我先抬左脚(女士则先抬右脚)迈过去,过去后是一座长不及一米的石板桥。朋友们笑着说,过了此坎,便一生无坎了。这是呈坎的“过坎文化”,呈坎的旅游广告词就是“登黄山天下无山,游呈坎一生无坎”。遇到大些的困难或挫折时,人们往往说是遇到“坎”了,困难解决了就说过“坎”了,谁不希望“一生无坎”呢。 湖边还生长着一些别的植物,其中一种开着紫色的花,花的形状有点像麦穗,也有点像熏衣草,非常好看。问一位呈坎朋友,答曰叫梭鱼草,是一种养在水域的植物。不少游人在赏荷的同时也注意到这花,大多数人也不认识,不认识并不影响他们的快乐,边观赏边摄影。这些鲜艳的花,还有古桥、古宅,近湖、远山,都是极好的摄影美景。 在一幅嵌在地上的石刻村形图前,呈坎朋友给我们介绍了村子的布局。村子坐东朝西,四周围着8座山,构成天然的八卦布局,一条河呈S形由北向南穿村而过,恰好是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村中以前有两座庙宇,正是阴阳两鱼的鱼眼,可惜现已不存。 这真是―幅典型的中国八卦图,阴阳鱼表示万物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依存,两个鱼眼表示万物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转化,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合,相生相克。自然八卦与人文八卦高度融合于这个偏僻的皖南山村,我想,发现者、设计者必定是深谙易理的高人。 果然是高人。首先在这里建立村落的是东吴大臣诸葛瑾。诸葛瑾是诸葛亮之兄,文武兼备,深受孙权信任。诸葛瑾和东吴大将吕蒙平定三越后,发现了这个少见的风水宝地,便在此设长春里,由孙、吕东吴两大姓子孙定居,取名龙溪。这样算来,呈坎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 唐朝末年,江西南昌罗文昌、罗秋隐堂兄弟迁居此地。二罗也非常人,生长于世家旺族,很有学问,通“六经孔孟之传、诸子百家之经”,还晓“天文地理、战鬼陈神、阴阳医卜等术”,因战乱“屣弃家产,遍择里居”,最终选择了龙溪,并将村名改为呈坎。罗氏兄弟对呈坎进行了―些规划和建设,理论就是风水学说。注重天时地势,讲究负阴抱阳,使村子背山依水,山环水绕,求得阴阳合一、天人合一。 到明代时,风水学说已经非常完善,徽州一带更是风水盛行,罗氏后人又对村落和河流进行了大规模治理,形成了“枕山、环水、面屏”、“龙凤呈祥”的最佳风水格局,完成了自然八卦与人文八卦在呈坎的统一。 走进村子,就像走进了一座八卦阵,走进了一个迷宫。呈坎有二圳五街九十九巷,没有熟悉村况的人引导,恐怕真的会进去了就走出不来。在村口看到几个村妇,在向进村的游客自荐做导游,说没人带路会走不明白。旅游团有导游,导游都是村里年轻的女子,自然是不会迷路的。 二圳是两条水渠,利用地势将流经村子的众川河水引入村内各个地方,供生活、防火、灌溉等用,雨季时也有排除积水、防止内涝的功能。在呈坎的大街小巷、房前屋后,经常看到清水在墙边小渠潺潺流淌。水非当年的水,圳是当年的圳,流水声还是与当年一样的幽静。 一个村子竟然有五条街九十九条巷,我以前没有见过,想来全国也不多见。呈坎的五条街大体与众川河平行,南北走向,九十九条小巷则由街向东西方向延伸出去。很明显,村子经过了精心的规划,才形成了这种布局。 街巷道路全是花岗岩石板铺筑而成,两侧是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的民宅。因为曲折,许多小巷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高高的粉墙早已呈灰色,布满黑色斑印。站在小巷里,从十多米高的墙往上看,天空是窄窄的一长条。有的古宅的门楼上,长着一些细小的树与青色杂草,绿意盎然。除了一批一批的游人在导游引导下来来去去,街巷非常安静。即使有朋友们陪同,行走在这样的街巷里,我们依然有穿越时空、回到到几百年前的感觉。 有一条叫“一人巷”的小巷,长数十米,宽不到半米,仅容一人通过,如有人对面走来,两人都必须侧身相让。高墙边的水渠上就有了些石板,方便人们相互谦让时踩踏。还看到一幢老宅,高大的墙角上面多半部分是直角,而下面一小半部分是平面的、抹去了棱角,介绍说是当年的主人为了方便过往行人特意如此的。徽州人一向讲究礼仪,待人宽厚友善,于此可见一斑。 呈坎是黄山市古建筑保存最好的村落之一。呈坎古民居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48处之多。陪同的朋友介绍,村里现有宋、元建筑各2处,明清建筑150多幢,其中明代的三层楼建筑就有8幢,全国罕见。还有许多古亭、古桥、古井、古祠,等等。我们先后参观了下屋、五房厅、燕翼楼、钟英楼、环秀桥、罗东舒祠等。五房厅旁边是一幢二层建筑,当年是很气派的当铺。尽管呈坎昔日非常繁华,但村子里建有当铺还是令人感到惊奇。钟英楼是跨街门洞上的一座小楼,主要是打更、报时之用。燕翼堂内三层木楼,高大宽敞,极具特色。在那些古宅里,还看到很多石雕、木雕、砖雕,非常精美,反映了古徽州工匠们高超精湛的工艺水平。 融古、雅、大、美于一体的罗东舒祠最为引人注目,它规模宏大,仿曲阜孔庙而建,四进四院,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走过高大的棂星门和7开间构成的仪门,是―个400多平方米的庭院,院中有一株400多年的桂花树,根部长出四枝主干,枝叶繁密,树冠甚大。四枝主干,寓福、禄、寿、喜四意。据说院中原有4棵桂花树,现仅存此一棵。如4棵均还在,这院子就全在树荫之下了。 享堂正面有22扇高大的木格子门,内可容纳千人,大的可以说有些空旷。正中壁上挂巨匾“彝伦攸叙”,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所书。此匾长6米,宽2.5米,是全国现在保存最大的古木匾,被称为“中华第一匾”。堂中四根粗大的柱子为金丝楠木,一人围抱不过来,十分珍贵,价值难以估计,许多游人都仔细观看、连连赞叹。 最精华的地方是寝殿,其气势和精美令所有前来造访者感到震撼。三排宽阔的青石台阶通向大殿,沿廊有10根巨大的石柱,殿内有46根粗大的木柱,明9暗2共11开间,形制宏伟,状如宫殿。而且,其精美的雕刻,又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宫殿。殿内的斗拱、雀替、梁头、叉手等构件,皆精雕细刻,或云纹或花卉或飘带或浪花,秀丽典雅。梁托梁脐上雕刻着许多动物、花卉等,一样精致。梁架上满布着包袱等民间彩绘,是罕见的民间彩绘珍品。大殿上面是一层近5米高的楼阁,是重修工程因故停止多年后重新修建时加盖的,这就是著名的宝纶阁,专门珍藏和供奉圣旨、皇榜、御赐品等。据说因为寝殿的建筑规格逾制,罗氏家族便加盖此层,以示上敬君主、下供祖先。也说是因为使寝殿高于享堂而建,使整个祠堂形成四进院落一层高过一层,寓步步升高之意,也是对祖先的崇敬之意。 这一次对罗东舒祠的重修,始于1542年,完成于1619年,前后用了70多年时间,花费的白银超过一亿两。气势宏伟、美轮美奂的罗东舒祠,是体现徽州建筑艺术、雕刻艺术的代表性建筑,1996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东舒祠并不是个人祠堂,而是呈坎罗氏家族的宗祠。罗东舒是宋末元初的一个奇才,多次拒绝元庭的邀请出来做官,自号“贞靖”,在家乡呈坎做个隐士。他精心整理了罗氏族谱等,为家族做出重大贡献。明代嘉靖年间重修罗氏祠堂时,族人感于罗东舒的忠、孝,一致同意改名为“贞靖罗东舒先生祠“。忠、孝、节、义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内容,古徽州人十分看重忠、孝、节、义,在这里也得到充分的体现。 以―族之力,能够建成如此复杂的村庄,能够建立如此众多的高宅大院,原因是呈坎罗氏千百年来人丁兴旺、英才辈出。罗氏兄弟迁来后,枝繁叶茂,很快形成前罗、后罗两大家族,成为歙县八大家之―。地方志记载,仅仅明代,呈坎罗氏家族中官至主簿以上者就有110人。出自呈坎罗氏的历史名人,有宋代吏部尚书罗汝楫、史志学家罗愿,元代国子监祭酒罗绮,明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罗应鹤、制墨大家罗龙文、地理学家罗洪先,清代直奉大夫罗洪化、著名画家罗聘,等等。当然,还有一批经商成功的富商巨贾。 朱熹、苏轼、欧阳修、董其昌、祝枝山、林则徐等名人与呈坎罗氏都有交往,有的交情还很深,他们都在呈坎留下了痕迹。比如,朱熹曾为《罗氏族谱》作序,称呈坎“以进士发科嗣世家业赫,为歙文献称首”;欧阳修曾为《罗氏族谱》题词,“文德武功名留简竹,理学真儒后先继续”。 漫长的岁月里,呈坎罗氏英才辈出,绝不是偶然的。徽州历来重文兴教,文化昌盛,呈坎罗氏更是如此,世世代代非常重视文化教育。《罗氏宗谱》中说,“三世不读书,归于小人也”。挂匾是一种荣耀的标志,罗氏家族的子弟参加科考中了进士、举人,做了官员,家族会为他们挂匾,用这种特殊方式给予隆重褒奖。现在的呈坎,还有“三代不读书,好比是个猪”的俗语。 呈坎古称龙溪,龙也有折腾的时候,2013年6月3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引发特大洪水,给呈坎造成很大损害。洪水进入街巷和民居,高达一米多,元时所建环秀桥倒塌,当时许多中央媒体都做过报道。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呈坎灾后重建工作迅速、有序,没过多久就恢复正常,又迎来了―批批游人。至今在许多古民居的墙面上,还能清楚地看到一米多高的水淹浸泡痕迹。 呈坎还有一些特色小吃,毛豆腐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一种。毛豆腐是徽州小吃,也是一道有名的徽菜。呈坎罗氏的毛豆腐名气很大,入选上海世界博览会指定食品,曾在中央电视台“话说长江”、“舌尖上的中国”栏目中介绍过。在呈坎一条深巷中,有家毛豆腐百年老店,店面不大,生意却很红火。在老板、老板娘的盛情邀请下,我们进去品尝,炸得焦黄的毛豆腐,蘸了辣椒调料吃,味道非常鲜美。在店内一间小房里,我还看到了毛豆腐的原料,豆腐上长着一寸多长的白色茸丝,这是鲜豆腐腌制数日后生出的霉菌丝。来黄山后品尝过多次毛豆腐,原料还是第一次见到。 呈坎罗氏在当代也有不少人才,分布在海内外,其中包括很多迁移到我国各地的。村子里现在有700多户、2000多人,在皖南山区还是大村,其中罗姓占四分之三。最早居住于此的孙姓、吕姓,现在后人极少,不过,村里仍有孙家巷、孙家庙、吕家井等,并流传着孙权、诸葛瑾、吕蒙等人的故事。 在呈坎的街巷里与村人们交谈,你会感觉到他们的纯朴实在,感觉到他们对生活的从容平淡。在这块风水宝地上,昔日的繁华、气派不再,但是,村人们在平常生活里,敬重自然,呵护环境、传承诗书耕读的家风里,继续谱写着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完) 探访呈坎大交通线路 1、高铁黄山北站下,客运枢纽中巴至呈坎景区。 2、G3京台高速,徽州区出口(岩寺收费站),约7公里即可抵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