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二年(1842)农历八月十二日,河西走廊,甘肃古浪县的崎岖小道上,一辆马车在呼啸的朔风中颠簸前行,车篷顶上厚积的沙尘震颤扬洒,车夫的吆喝声迟滞沙哑,马鞭子在黄昏的微光里疲惫地晃动,马车在县城附近的黑松驿缓慢地停下,这是林则徐(1785-1850年)发配新疆经过此地,林则徐轻车简从,儿子林聪彝(1824生)、林拱枢(1827生)、属吏、马夫一行5人,前来迎接的正是古浪知县陈世镕。 陈世镕(1787~1872),字大冶,一字雪楼,怀宁石镜踏水桥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二十五年(1845年)升同知(正五品),历任陇西知县、岷州知州、凉州古浪知县,晚清著名诗人,在诗歌、经学、地方志等方面建树丰硕,有《求志居集》《周易廓》存世。 陈世镕仰慕林则徐虎门销烟、抗击英军的胆略和被贬过后仍抒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闻讯,早早地来到黑松驿等候,互致问候,换乘暖车前往县衙,遵循惯例,热情接待。陈世镕的衙署简陋拙朴,门窗破旧斑驳,楹联、牌匾却着色厚重、似新漆未干,上书“明德亲民止至善,定静安虑得大道”“以德润身”“青莲余荫”“知行合一”“体认世务”“寓通几于质测”等经史要义,就连暗红色的书柜上都写有“开户应资读史多,下帷每爱穷经便”的鎏金大字,这些字体稳健持正、磅礴遒劲,内容正统雍穆、德教淳淳,却蕴含着经世致用、开悟求变的思想萌芽,为简陋的衙署增添了雅致、厚重和开阔。在古代,楹联匾额的内容通常是一个群体或一个学派的道德遵循或学术观点的精炼表达,甚至是一个群体或学派的政治立场或理想信念的鲜明旗帜,林则徐看过这些文字,心生倾佩,安庆文人自明季以来,就有持正求实之风,陈世镕也“以文名天下”,果然名不虚传。席间,宾主二人谈诗论文,共忧世事,共发“为国宣劳、为名捍患”之畅想,舟车虽劳顿,酒逢知己饮,当晚,陈世镕被林则徐视为“同道中人”。 那一夜,林则徐儿子林聪彝誊写了陈世镕的很多诗文,“夜来将就卧,见子帷帐垂。秉烛拭倦眼,乃是登华诗。录毕鸡已唱,颇觉神疲羸”(陈世镕:《林制府文忠公》),所抄的这些诗文中,有一句“绝顶五千仞,一笠红衫披”与林则徐少年时写的“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有异曲同工之妙,林聪彝在此立下“经世之志”,后来成长为晚清中兴的栋梁之才。 第二天,林则徐辞行,从箧箱中拿出自己的绘画《关陇访碑图》和《边城伴月图》,请求陈世镕为其题诗,“发其箧中作,二图命我题”(同上),陈世镕立即挥毫泼墨,写下了《题林少穆制军关陇访碑图》:“书生足不履万里,路目(道路侧目)不睹两都赋(东汉班固所作,感怀怨恩)。可怜老作书中蠹(蛀虫),峄山之罘(即峄山罘刻,秦始皇第四次求仙而不得,李斯以篆书作《峄山碑》)不知处。我欲上从相斯溯史皇(传说中的画神),人言断碑零碣秦中具。两度咸阳访陵墓,三月陇西寻堠戍(类似于碉堡)。雨淋日炙苔藓多,熊蹲虫螫腾罗布。欧阳集古(即《欧阳集古目录》,欧阳棐金石著作,碑刻大全)竞无成,惭愧邯郸(邯郸学步)马空驻。 福州制府(指林则徐)南交徙,斧柯(斧柄子)换却双屐齿(鞋子)。碧海鲸波钓犗(阉割的壮牛,作为钓鱼的诱饵,喻志向远大)收,空山鸟篆(篆书的一种,喻为人之道如候鸟守信)云根(云起之处)启。万笏(指万笏朝天)参差槐棘(三公九卿之位)班,五都高下琳琅市。搘(同“支”,支撑)腰自挟一奚奴(西南少数民族,与蛮夷同),举手还招两公子(指林聪彝、林拱枢)。陈仓欲补东迁诗,韩陵快封南朝士。像搨(同“拓”)应须载万牛,览眺先教图寸纸(即地图)。君不见东吴顾宁人(顾炎武),搜奇处处揣斧斤(各种斧子,寓意雕琢)。又不见娄东毕开府(毕沅,曾任湖广总督,爱奇珍异宝),购石日日盈堂厅。南方只饱荔枝香,塞外蒲陶(葡萄)却未偿。君集(侯君集,曾灭东突厥,杀高昌王)武力勒高昌,裴芩(东汉名将,敦煌太守,曾击败北匈奴)峨绩刊敦煌。公由关陇更西去,天威震曜(同“耀”)系奎章(壮丽篇章)。献俘类码(出兵前的祭祀)今几日,铁盖山头(道光九年,擒获叛贼张格尔,御制诗勒碑铁盖山)试一望”。这首诗,洋洋几百言,上阕写自己遍访功德碑刻而不得,意寓自己虽历经“雨淋日炙”“熊蹲虫螫”,最终是劣马空驻、一事无成;下阕写林则徐有壮牛之力、钓鲸之志、候鸟之信,虽身陷困境,仍携子前行,定会立下盖世武功、书写耀天奎章。这首诗,语言精美、用典恰当,内容紧切林则徐的处境和心境。林则徐看后,一言未发,眼含热泪,行大礼,登车,绝尘而去。 另一首诗,作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十月十五日夜,陈世镕看着空中圆月,鉴赏着林则徐的《边城伴月图》,想起古浪县“毕年庆降康,处处乐田畯”景象,心中霑润、高枕自信,铺纸研墨、挥毫即就《题林少穆制军边城伴月图》:“怀中五色石,可以补天阙。手里鲁阳戈(鲁阳挥戈,力挽危局),可以挽日辙。方从沧海过横流,忽向沙场逐明月。明月几时玄青天,三五盈亏年复年。哉生旁死(指月相变化)哪能数,广寒照影空婵娟。暑来冈底(冈底斯山)火敦塞,百草黄榆莽无界。羁臣去国一身孤,通客忧时九州隘。寒更刁斗(古代军队器具,可煮饭可打更)应驼铃,旷野哀笳杂竿籁(管乐,箫声)。留犁(饭勺,留犁搅酒是汉、匈订盟的仪式)酒进朔风干,柘枝舞(来自西域的健美舞)徹(同“撤”)明星大。参横斗转(指下半夜或黎明)总无欢,相见只有冰轮对。此时帝关虽万里,此时天威犹尺咫。塞上翻怜香汉清,南中正苦烟尘眯。臣心渺渺託(同“托”)绢素,天意茫茫徵朓朏(新月之光)。但见长康(画家顾恺之)颊上毫(指颊上三毫,比喻文章润色后分外传神),讵知贾谊眼中涕。我亦唐家蚁虫臣,披围中夜三拊髀(拍屁股)。流光何日入君怀,海宇澄清非一已。仰天语明月,尔能逞髻绝,常轨尚无,濡滞待循环,早作圆规趣(同“促”)公起!”这首诗先写世事无常、循环往复,再写林则徐作为“罪臣”的孤苦无助、心境渺渺,最后预言,依据常规“流光入怀、海宇澄清”的日子一定会来,林则徐一定会东山再起。正如作者所预测的,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朝廷重新起用林则徐,调任陕甘总督,这让陈世镕很是欣慰,在几年后的文章《林制府文忠公》)中再次强调“我于伴月卷,赐环(重新启用)预为期”。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农历十月,林则徐再次来到古浪县,马车直奔县衙,看过这篇诗稿,发出感慨“据事直书,罔有忌讳”,可见写进了林则徐的心坎里。 陈世镕与林则徐两次见面都相谈甚欢、志趣相投,赠诗两首都紧切晚清世事、直抒则徐心意,诗歌的整体表达义理切要、文理舒达,肌理和神定同存,契合了桐城派“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之为文八要,被林则徐评价为“夫著作之美,无前不彰,无后不传”,陈世镕赠诗林则徐也传为晚清文坛的一段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