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42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飞白书——千年前的风雅记事

[复制链接]

2710

主题

628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1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13 00:44: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蔡邕,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官至中郎将,人称“蔡中郎”。蔡邕不但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著名的书法家。“飞白书”就是他独创的。什么叫“飞白书”呢?听完下面的故事你就知道了。
蔡邕像
何为“飞白书”?
北宋的黄伯思《东观余论》解释其为:“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谓之飞。”后人则将书画作品中水分含量少、滞涩,带有干枯感笔触的部分统称为“飞白”。唐代张怀瓘《书断》中评论飞白书道:“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如此具有传奇性的书体是在什么情况下被创造出来的呢?
蔡邕《熹平石经》
东汉灵帝熹平年间,皇上令蔡邕书写《圣皇篇》,他写完后便动身送往皇家藏书之所鸿都门。在等待接见期间,他看到有几个工匠正在用蘸着石灰水的扫帚刷墙。由于扫帚苗比较稀疏,蘸水后水分不是很充足,加之墙面不够光滑,所以一扫帚刷下去,印在墙面上的水痕里仍有些地方会露出未被打湿的墙皮。蔡邕见此,心中不觉随之一动。他想,以往写字多是用笔蘸足墨汁,一笔写下去,笔画是纯黑的。如果能借鉴工匠刷墙的原理,让黑色的笔画里露出些纸或帛的底色来,整幅字看起来岂不更加生动自然?
蔡邕回到家里,激动得顾不上休息就立刻准备笔墨纸砚。回想着工匠刷墙时的情景,提笔便写了开来。可谁知,想象和现实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一开始不是纸的底色无法露出,就是露出来的部分显得过于生硬。但他没有灰心,在经过反复思考和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后,终于掌握了蘸墨多少、用力大小以及行笔速度等方面的尺度,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画,使整幅字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灵动、变化和飘逸,别具韵味。
从唐代所传《升仙太子碑》碑额
能感受到“飞白书”的风采。
蔡邕独创的这种“飞白”体,很快地就被推广开来,在其后的朝代中被欧阳询、欧阳修、苏东坡等书法大家以及唐太宗、唐高宗等帝王所推崇。然“飞白书”技艺渐趋完善,出现创作的最高峰则都是在北宋时期。这要得力于宋太宗与宋仁宗两位皇帝对此书体的大加宝爱。
飞白书的身世让人牵想如缕:一千八百年前大书家蔡邕得之于泥瓦工横涂漫抹的白灰泥浆笤帚下,继而锤炼成为历代书法大家、风雅帝王们的术业专攻、豪翰所好,一时文墨所尚、标榜尘上,几近神仙化境,在中国书法的众多书体中独独可称之为“贵族书体”,似不为过。
唐-尉迟敬德墓志盖飞白书,
呈现了影响后世的书写模式。
北宋的朱长文在其《续书断》中评价道:“飞白之法,始于蔡邕,工于羲、献、肖子云,而大盛于二圣间。自古飞白罕有传者,惟先帝兴之于已坠,永耀于将来。”文中的“二圣”指的是宋太宗和宋仁宗。“飞白”书体在清代开始逐渐呈现式微的趋势。
唐代张怀瓘《书断》中评论飞白书道:“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可惜飞白书体的传世作品甚少,我们现在只能从唐宋御制的碑额题识上去感受其风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18 02:49 , Processed in 1.79396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