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400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叶观国绿筠书屋:三山望族,书藏五世 韦力撰

[复制链接]

2708

主题

627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09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27 20:15: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山叶氏乃是福州望族,而该族的兴旺始于乾隆初年的叶观国,关于三山叶氏一族的历史脉络,叶观国在《三山叶氏族谱序》中写道:
吾叶得姓,出自楚令尹叶公,夹漈《氏族志》所谓“以邑谥得氏者”也。今南阳叶县部民尚多叶姓,唐中叶有徙居光州固始者,厥后又自固始他徙,或在浙之处州,或在江西吉安,或在闽之仙游,其居于同安之佛岭下者,为唐末学士讳沫公子熹公,盖学士尝从王审知入闽,遂著籍于此也。世远地隔,系次莫得而详。迨宋咸淳中有石岩公者,自佛岭下卜居福清之东高山,是为吾始迁之祖,礼所谓别子者是已。阅五世而包老公自东高山析居化下里海头乡。国朝顺治初,吾曾祖君兴公又自海头析居会城。




《孙渊如先生全集》二十二卷 清光绪二十年湖南四贤书局刻本,叶观国序言1




《孙渊如先生全集》二十二卷 清光绪二十年湖南四贤书局刻本,叶观国序言2

叶观国将其家族的历史追溯到春秋时期,他首先从叶氏得姓讲起,叶观国说叶姓本自楚国的尹叶公,而此人本名沈诸梁,字子高,他是春秋时期楚国左司马沈尹戌之子,后来沈诸梁被楚昭王任命为叶邑尹,故其后世以叶为姓,而沈诸梁也就成为了叶氏始祖。叶观国在序言中引用了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的所言,以此来证那个时代的得姓方式,之后他又简述了叶姓在秦汉唐宋时期的变迁过程,到北宋末年,叶氏后人跟随宋室南渡,从河南叶县迁居到光州固始。另外还有一支,在唐朝时跟随王审知进入福建,这一支就是同安佛岭叶氏的始祖。之后又几经辗转,到清顺治初年,叶观国的曾祖叶学祯迁居到省城闽县。
叶观国的祖父叶仕辉在科考方面颇不顺利,故中年之后转而经商,但晚上他得暇仍然在乡里教学。叶观国的父亲叶茂盛在科考方面同样运气不佳,清雍正十年,叶茂盛参加乡试,原本他的试卷受到了房师的举荐,可惜举荐太晚而未能考中。叶茂盛有三个儿子,长子叶观国后来考中进士,成为了三山叶氏首中进士之人。二子叶观海在乾隆十八年中举,后来做过蒙阴、长山等地知县。三子叶观成早年即已去世。可见,三山叶氏的发达乃是始自叶茂盛对三子的培养。
关于叶茂盛何以能培养出两位有出息的儿子,郭则沄所撰《洞灵续志》卷七载有如下一段离奇故事:
吾闽叶氏自毅庵先生以翰詹直禁近,其后嗣簪缨不绝。有所谓扁担公者,毅庵父也,贫甚,仅恃一扁担肩物,得赀自活。久之益困,将投水,先举扁担投之,私祝曰:“若异日可望发迹者,则扁担立于水,当留命以待。”果卓立水上。后年四十馀乃娶妇,生子即毅庵,家以顿振。毅庵视学某省,其子某随侍,谋通关节,伺毅庵灯下阅卷,挥扇灭其灯,将取卷易之。毅庵心知其意,以两手按卷曰:“天理不佑,绝汝书香。”厥后各房科第蝉嫣,以世翰林名,独某裔功名不继,至同治末,始有登乙科者。里中人至今传述其事,以为天道之不可诬也如此。




《武夷山志》二十四卷首一卷 清道光二十六年五夫尺木轩刻本,叶观国序言1




《武夷山志》二十四卷首一卷 清道光二十六年五夫尺木轩刻本,叶观国序言2




《武夷山志》二十四卷首一卷 清道光二十六年五夫尺木轩刻本,叶观国序言3
郭则沄也认为三山叶氏的发达虽然始自叶观国,但与其父叶茂盛有重要关系,叶茂盛被称为扁担公,乃是因为他当年极其贫困,仅凭一条扁担给人搬运物资来赚取生活费用。后来日子过得难以维继,叶茂盛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他决定投水自杀,等其站到水边时,他先将扁担投入水中,并且心中默念:如果今后生活能有转机,那么这个扁担将会竖立于水中。眼前所见果然如其所愿,于是叶茂盛决定不再自杀。
此后的叶茂盛因为心中有希望,所以他继续艰难为生,到四十多岁时方得娶妻,后来生了三个儿子,其中长子叶观国最有成就。叶观国在任某省学政时,他的儿子陪侍身边,有人贿赂叶观国之子希望能够考取高分。在某天晚上,叶观国于灯下翻阅试卷,其子以给父亲扇扇之机将灯扇灭,在黑灯之下,此子想将行贿之人的考卷暗自换下。叶观国对此子的举措心知肚明,他用手按着原来的试卷,同时跟儿子说:这种作法天理不容,今后你在科举方面不会有成就。果然叶观国的几个儿子后来都考取了功名,独有此子这一支成就较差,直到同治末年,该支才有登科之人。这个故事在福建流传甚广,人们都认为这是上天的公平。




故居入口

关于这个故事,后世流传有不同的版本,比如道光版的《福建通志》中首先讲述了叶观国为官的经历:“观国,乾隆十八年典河南乡试。二十一年,典湖北乡试。事竣,即奉命督学云南。使还。逾岁,复典湖南乡试。二十七年,充顺天乡试分校官。是年,又奉命督学广西。任满,以丁外艰归里。服阙,入都补官教习庶吉士,充日讲起居注官。三十六年,典云南乡试。逾年,充会试分校。四十六年,充武会试总裁。四十八年,典四川乡试,即于闱中奉命督学安徽。所至操守清严,鉴别精审。”
由此可见,叶观国在多地任学官,在此期间,他奉公守法,对于他在这方面的操守,《福建通志》中举出两个实例:“在粤西时,值乙酉选拔之期,有某生为权要人婿,挟手书相托,观国得书立焚之。榜出,阖属翕然。按使各郡,约束丁役,无秋毫糜费。比任满,代者以供应不周,酿大案。抚臣劫奏‘所至派夫较前任学臣叶某多七百余名’云。在安徽时,常暑夜阅卷,留一僮麾扇。值扇风灭烛,观国遽以手压卷,而手面有一卷飞来,烛视之,则所摈卷也。其明察类此。”
叶观国在粤西任学官时,某位高官的女婿写信给叶观国,请他在考试时能够高抬贵手,叶观国得到这封信后立即将其焚烧,而发榜之时,上面也没有此人之名。在发榜前,很多人都认为叶观国会给此高官面子,将其女婿录入榜中,而叶的所为让很多人赞叹其的正直。虽然叶观国在科考方面有较大的权力,然而他却一点都不奢靡,所到之处尽量不搅扰地方,以至于某人太过奢靡而受到弹劾时,就是拿叶观国的廉洁作比较。




正堂




没搞清这是什么东东




瓷塑

关于那个扇扇灭烛偷换试卷的故事,《福建通志》中也有记载,此处明确地称这个故事发生在安徽,而扇扇之人乃一僮仆,是何人在灯灭时换卷,文中未曾点明是其子。但至少说明这个故事确有所本,否则不会录入《福建通志》中。
也正是因为叶观国的公正廉洁,同时再加上他教子有方,使得自观国之后直到近代,三山叶氏在科举方面人才辈出。对此,阮娟在其博士论文《三山叶氏家族及其文化研究——以叶观国、叶申芗为核心》中称:“叶氏家族首先是科举世家、翰林世家。自叶观国起六世,叶氏家族共有十六名进士,二十九名举人(自观国后,叶氏子孙的命名顺序为‘申、昌、滋、大、在、于、树、德’。六世叶氏家族男性成员为三百五十六人,先中举人后中进士者,只以进士计)。梁章钜《归田琐记》‘兄弟进士’记观国三子同登进士弟。《旧典备征》的卷四科名佳话,‘累代甲科’‘五子登科’‘六子登科’均记载闽县叶氏家族科名之盛。”
对于该家族具体的中进士情况,此论文中有如下列举:“累代甲科指叶氏六世中有五代先后登进士:叶观国,乾隆辛未科;观国子申万,嘉庆乙丑科;申万子敬昌,嘉庆己卯科;敬昌孙大焯,同治戊辰;大焯子在琦,光绪丙戌。五子登科即叶观国有五子登举人、进士榜:二子申棻,嘉庆壬戌科进士;四子申蔼,乾隆乙卯科举人;五子申苞,嘉庆戊午科举人;六子申万,嘉庆乙丑科进士;七子申芗,嘉庆己巳科进士。六子登科即叶云滋(申万之孙,敬昌之子)六子:长子大同,同治乙丑科进士;次子大堤,同治庚午举人;三子大泳,光绪丙子举人;四子大焴,同治壬戌举人;五子大焯,同治戊辰进士;六子大涵,光绪丙成进士。而叶氏‘五世八翰林’更开创了福州科举的先河,被誉为‘科举史上的奇迹’。(曾意丹《科举史上的奇迹》)”
对于三山叶氏自叶观国后考取的功名以及在各地任职的情况,黄启权在《福州叶氏教育世家》一文中予以了一一列举,而其所列最后一位则是叶观国的六世孙、叶大焯长子叶在琦。此人为光绪十二年进士,而他最早认识到林觉民“是儿不凡”。对于叶氏家族的高贵品性,黄启权在文中有如下总结:“一、正直清廉。叶观国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令人肃然起敬,无比仰慕。二、爱才重士。叶申蔼关心士人,得知书院教师缺薪,立即捐俸予以补给,又亲自购备书籍供学子阅读。他与叶滋森都还捐俸兴修文庙、学堂、书院。三、甘于奉献。为了教育,他们不惜重金,不遗余力。叶申万在高廉为给诸生筹办助学金,竟用自己的俸金投入二千两巨资,兴办两个盐场。叶仪昌、大焯、大遒,都为教书育人辛勤劳累;叶在琦还为兴办新学、培养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三山叶氏家族何以能在科举史上创造这么高的成就,这当然跟叶观国的观念有很大的关系,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家有六男子,训课事最急。
敢希龙与凤,莫作猪及鸭。
学堂利幽静,帘幕命遮冪。
我家寡凭藉,所恃寸心赤。
仕官二十年,未敢蓄黄白。
有子不读书,愧此头上帻。
叶观国认为家中的六个男儿最紧要之事就是要刻苦读书,他谦称不敢期待儿孙们成龙成凤,但至少不要混同于猪和鸭。叶观国自称家族中没有强大的后台和势力,所凭借的就是一片赤诚之心,而他为官二十年,并没有积累下多少钱财,最让他欣慰者则是儿孙们都能刻苦读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08

主题

627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095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7-27 20:15:48 | 只看该作者
叶观国在诗学方面颇有成就,《晚晴簃诗汇》中评价说:“毅庵五典乡试,三督学政,乘傅成吟,几于一官一集。诗圆匀熨贴,极见功力,其七律专学坡公,盖亦闽中博雅之才,傅汝舟、谢在杭之流亚也。”而梁章钜在《试律丛话》中则把叶观的诗评价为“古近体诗温柔敦厚,为诗学正宗”。
总体而言,叶观国的诗学观念应属调和唐宋,比如明中后期前后七子倡导诗必盛唐而贬斥宋诗,然叶观国却认为宋诗可直接汉、魏,他在诗中写道:
汉魏先河世共知,齐梁蝉噪语堪疑。
君看徐庾阴何作,尽是王杨李杜师。
叶观国认为初唐四杰以及盛唐李、杜均是以齐梁时代的徐陵、庾信、阴铿、何逊为师,他同时也反对唐后无诗说,其明称:
唐后无诗语太偏,常新日月古今悬。
苏黄自有英韶曲,何必咸池叶雅絃。
为此,蒋士铨在《绿荺诗钞序》中夸赞叶观国的诗时称:“历唐宋之精华,写天真之情性,足以抗迹前贤,津梁后学,而闽中操觚之士奉为圭臬。”郑杰在《注韩居诗话》中则称:“昔刘知几有云,史有三长:才、学、识是也。窃谓诗品宜然,而识尤不可少。苟无卓识,虽裒成巨帙,不过嘲风弄月之词,譬之过眼烟云,旋灭旋生,亦旋生旋灭,非不朽之盛事也。毅庵先生学力深邃,本其生平所得,发为诗歌。故持论超流俗。夫自前明悬房书为标准,而天下不知有文章;颁大全于学官,而天下不知有经济。至于言诗,非惑于产沧浪‘诗有别才非关学’一语,即泥于高廷礼‘初、盛、中、晚’之分。溺于所间,毁所不见,数百年于兹矣,可胜叹哉!”
关于三山叶氏家族的藏书情况,从现有史料来看,同时是始自叶观国。乾隆三十七年,叶观国请求回籍奉母,而后他得到了皇帝的批准。转年,皇帝下令开四库全书馆,各地开始征书。叶观国应福建巡抚余文仪之聘,进入当地征书局,他在福建省局任总校,以此来鉴别征集到的底本的价值。叶观国被聘入局任此役,一者乃是因其诗学成就,二者则说明他对版本鉴定颇为在行。对于典籍的流传,叶观国写过一组《秋斋杂诗》,其第一首为:
祖龙燔竹帛,六籍飏为灰。汉氏求遗书,宝重逾琼瑰。矻矻西京儒,传注大义该。论功准开国,栉沐披草菜。五星聚降娄,宋贤起后来。微言阐性命,窔奥弥宏恢。奈何俗学偏,本末少取材。烝尝享祖祢,高曾斥不陪。郑笺及贾疏,高阁生尘埃。
叶观国从秦始皇焚书坑儒谈起,之后讲到了汉代皇帝从民间征求遗书之事,其所讲乃是典籍史的变化过程,以此可见,他不仅仅在诗学方面有所创作,他对学术史和藏书史亦了然于胸。比如他还写过一首名为《邱芷房编修庭漋赠“长生无极”瓦砚》,此诗的前几句为:“瓦当文字录者谁,百十二种形模奇。‘长生无极’乃其一,云是阿房旧宫之所遗。自从铜雀香姜收作砚,鼍宫龙尾名空驰。埏埴况在汉魏上,笔法颇疑丞相斯。”
以此可见,叶观国对古物铭文也颇为了解,他认为瓦砚上的字迹有可能出自李斯之手。而对于其藏书情况,阮娟在其论文中有如下引用:“生平无他嗜好,惟喜翻阅书史,儤直之暇,一灯荧然,夜分犹未辍。每有所得,以矮纸疏之,岁久盈筐箧。尤工为诗,上自铺扬盛典,容颂神功,鸾辂赓歌,虎帏属咏,以及星轺官道,云物家园,抒情言情,不下数千首。”对于其藏书数量,叶观国在《秋斋集诗十二首》中谦称:“我生属庥明,所业在文字。藏书虽不多,颇复盈箱笥。”
关于其家族藏书情况,阮娟在其论文中简述道:“叶氏家族是著名的藏书世家。《福建图书馆事业志》附录‘大事记’载清乾隆二十年(1765年)前后,‘闽县人叶观国及其后人叶申蔼、叶仪昌、叶滋森、叶大庄等世代藏书,累积达十数万卷,为清代中期一大人文景观。’叶氏藏书始于观国,他好收藏,家有‘绿筠书屋’,藏书六万余卷。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诏修《四库全书》,命各省采进遗书,观国应聘入局。他深入民间搜辑群书,为朝廷采集到不少古籍。同时还利用收集到的闽中资料撰成《闽中杂记》一书。”
关于叶观国后世的藏书情况,郭白阳在《闽藏书家考略》中提及:“叶申蔼,字惟和,号次幔。藏书三万卷,披诵不倦。子仪昌,号季韶,又号潜山。道光戊子举人。构芝石山房。拥书自乐。申蔼弟申万,字维千,又字芷汀,嘉庆十年进士。申万子敬昌,字芸卿。敬昌子云滋,字惠宇,合数世聚书甚富,居高节里。民国光复后,居宅及所藏均燬于大火。”
叶申蔼为叶观国四子,他的藏书楼名为荫余轩书楼,其藏书量有三万卷之多。叶申蔼之弟叶申万同样有藏书之好,关于该家族的藏书情况,范凤书在《中国著名藏书家与藏书楼》中简述说:“闽县叶氏乃藏书世家,从叶观国开始连续五世藏书不断。其子叶申蔼,字惟和,号次幔,官山阳、江浦知县,建荫余轩藏书,有书三万卷。其孙叶仪昌及曾孙叶滋森均是好书之人。分别建有书屋芝石山房和池上草堂。至其五世孙叶大庄,字临恭,号损轩,再一次发展到高峰,建玉屏山庄,藏书达五万卷,镇库之宝有宋刊《礼记要义》和《汉书》两部。大庄病逝,其书烟消云散,部分流入闽地另一位藏书家谢章铤之手。”
关于叶观国的藏书楼名称所自,他在《题李咸丰上舍岩竹图小像》中写道:“我性苦爱竹,书斋署绿筠。”他在此诗后自注道:“余家小斋名绿筠书屋。”关于该藏书楼的位置,《乌石山志》中写道:“观国年七十,以足疾引归。其《七十初度诗》曰:‘纱厨秉鉴三千士,绣扆依光四十春。’乃实录。初居通政街,后移芙蓉园,晚居文儒坊北,即绿筠书屋也。观国七子科甲,曾孙云滋又六子科甲,里党咸谓观国历官清廉之报。”到如今,叶观国的绿筠书屋已被纳入福州三坊七巷保护区内,故得以基本完好地保留。
2019年4月7日,福建省党校的林怡和林星两位老师带我在当地寻访,今日的寻访点之一就是叶观国的旧居。此旧居位于三坊七巷南后街82号。而介绍牌上称,此处旧居后来归叶观国后人叶在琦使用,在2013年,这处旧居被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介绍牌




门牌号

关于叶观国旧居的迁徙情况,他曾写了一首《新居示儿子》的诗,此诗首先回溯了家族物业历史:“我家荡析馀,两世居赁屋。先君晚买宅,粗足布床蓐。尔来稍改迁,小子忝窃禄。一徙通津衢,再徙九仙麓。闬闳虽渐高,坐处仍苦促。小斋一书榻,竟日驻义毂。”
看来在叶观国父亲那一代,因家中没有产业,两代人竟然住在出租屋内,到其父亲晚年,才买下了一处小宅。后来叶观国发达了,于是在九仙山脚下建起了一处新居所。叶观国说虽然房屋不大,但已令他很知足,于是他在诗中举出了许多名人穷困时的状态:“少陵号最贫,草堂有遗躅。昌黎亦穷士,南亭松果属。乐天较优饶,履道居早卜。东坡虽远谪,白鹤赋新筑。嗟我独何为,老死守踡跼。”
后来,叶观国又迁居到了现在的这个居所,显然此居所比原来的房屋宽敞了不少,然其自称不是为了享受,主要是为了避炎热。新的居所内建有楼房、池塘,环境的改善令叶观国大为满意:“今春又西徙,近傍闽山曲。非为慕高华,庶以避炎燠。有楼敞可凭,有池清可掬。轩庭虽不大,颇亦莳花竹。同志三四人,谈啸慰幽独。喜馀还窃叹,住稳转生恧。挟持竟何具,享此书一束。肯构要儿孙,传家惟诵读。”但即便如此,叶观国还是告诫子孙要勤俭过日子,因为房屋的流转就如同棋局般随时都会有变化:“此屋阅人多,世事如棋局。不见马家宅,作园在转瞩。不见郑公第,乃仗他人赎。勿嫌甍栋低,莫讶塈涂朴。堂堂宰相厅,旋马不为辱。况我官秩微,后人非太祝。所伤先子逝,不及奉休沐。”
从这些都可看出叶观国为人之小心谨慎,而正是这样的性格,使得其家族一代代地壮大了起来。




第一进院落




繁复的寿山石山子


梅瓶




寿山石的章

走入旧居中,这里已经被布置为福建特产展室。与藏书有关者当然是寿山石最具名气,我在此看到一座用寿山石雕塑的山子,其细腻程度堪称鬼斧神工,展柜内还有一些雕有印钮的印章。我虽有几百方闲章,但以寿山石雕造者所占不足半,并且石种均难与此处所展相媲美。尤其难得者,这里还展览着一些古代的版画作品,以往所见多为桃花坞、杨柳青版画等,然福建版画我却未曾留意,今日得见其刊刻特色,果然与他地有区别。




第二进院落




工艺细腻




福建版画




绘画工作室




创作唐卡




特色产品
从整体上看,此处旧居保护得颇为完好,所看几进院落基本上未曾改变旧式格局。将名人旧居用途旅游纪念品出售之地,这种作法毁誉参半,然以我所见,完全空在那里的旧居反而更难得到完善的保护,若将其改作商用,并严格要求不能对旧居作格局上的改变,其实是颇为务实的一种作法。我在此旧居的一间屋子内看到这里正在创作唐卡,其摆放的矿物质颜料最令人看着欢喜。




尺幅巨大的刻纸




繁复为胜




院中的小楼




古井




剪纸售卖处
在其他的房间内还看到了福建剪纸,以及福建最有名的德化窑,这些物品都是福建有名的特产。我们一路参观下来,边看边听两位林老师向我讲解。参观完毕后,我们从另一个门走出,在门口的侧旁有一组铜雕像,这组雕像的内容恰好是古代的刻书。在古代藏书楼门前摆放这样一组雕像,不知道这是不是冥冥中的注定。




门口的刻书雕像




书版




买书人




刻书史介绍牌

也许是为了活络三坊七巷的业态,这组刻书雕像前有一个糖画摊位,只见那位艺人用一口铁锅加热糖稀,而后在一块铝板上绘出各式图案,不少的小朋友纷纷购买。这个情景也唤起我儿时的记忆,然而我实在不好意思跟一帮小孩子挤在那里买糖人吃,故只好观看那组刻书雕像来。我注意到该组雕像的后墙上挂着一块铜牌,这个铜牌乃是铸造而成,其以阳文的形式介绍着这一带的刻书史,我将该文转录如下:
福建的刻版印书,在中国刻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南后街的刻书坊直接为三坊七巷的文人学士、达官显贵服务。宫巷口的“吴玉田刻书坊”创于清咸丰年间,因工艺精湛、校核严谨、字体美观、墨迹清晰而广受欢迎,名噪一时。林纾翻译的我国近代一部西方文学作品《巴黎茶花女遗事》即由该刻书坊刊印发行。文儒坊的陈仁权刻书坊曾刊刻林则徐、梁章钜等名人著述。




围观




制作中

遗憾的是,这个介绍牌中没有提到叶观国家族的刻书与藏书之事。正在我认真观看雕像时,旁边传来了吉他的声音,在董执谊故居的门口,有一文艺青年用麦克风边弹边唱。他的前面按例摆放着琴盒,用来接受欣赏歌曲人的打赏。我站在那里驻足两分钟,感觉他的弹唱确实颇具功力,于是拿出十块钱准备放入琴盒,但在我低头的一瞬间,却发现琴盒是关闭的,盒盖上摆放着一块“街头艺人打赏牌”,打赏牌上印着两个二维码,牌上还放着一张可以弹唱的曲目单。




街头艺人




扫码打赏
直到今日,我依然不会手机支付,如今连打赏都需要电子支付,而我却依然去追寻古人的脚步,这一瞬间的感慨让我立在那里不知所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15 18:32 , Processed in 0.48379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