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55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淮南历史漫步|邓艾淮南屯田

[复制链接]

366

主题

428

帖子

165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5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13 18:2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邓艾(197—264)是曹魏时期历史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角色。邓艾所留下的历史故事很多,为人们所熟知的首先有“期期艾艾”的成语故事。期期艾艾,形容神情紧张、说话不流利或因口吃而言语表达不流畅等现象。邓艾有口吃的毛病,说话时往往“语称艾艾”。过去,人们言必称名,邓艾因为口吃,一张嘴,“艾”字便成了“艾艾”。而另一个历史人物汉丞相张苍,也因口吃而语称期期,遂有“期期艾艾”的成语。人们知道邓艾,还因他远征西蜀,败姜维,灭蜀汉的历史功绩。邓艾居功至伟,但受到钟会的诬陷,最后被司马昭收押,衔冤蒙难,祸及子孙。邓艾死后,西晋皇帝司马炎又予以平反,实在是造化弄人。其实,邓艾在淮南地区也有一桩历史功绩——淮南屯田。邓艾大规模的淮南屯田,对于生产力的恢复,曹魏政权的巩固都产生过深刻的历史影响。

淮南地区屯田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楚庄王时代,孙叔敖在淮南兴修水利,使许多常年渍涝的土地得以利用,同时又解除了旱灾的威胁,极大地改善了生产条件,使淮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寿县境内的安丰塘(古芍陂)、淮南境内的蔡城塘都是春秋时期的水利设施,相传为孙叔敖所修筑。但作为屯田制度,始于汉代,形成于曹魏时期。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派刘馥为扬州刺史,刘馥在江淮间召集流民兴办屯田。陈寿的《三国志》中收录了许多屯田有功的官员。曾在淮南担任过下蔡县令的郑浑就是其中之一。郑浑在任期间,“开稻田,课使耕桑,使民众稍丰给”。郑浑的屯田之功为他在许多地方赢得名声。曹魏的屯田措施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形成制度。淮南境内的鸡陂、湄陂、大漴陂等都有过屯田的经历。

屯田的先决条件是有大量可垦荒地。东汉末年,由于袁术的祸乱,人民纷纷逃离家园,淮南地区十室九空。曹操在《蒿里行》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的境况:“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大量抛荒地的存在,为曹魏屯田创造了先决条件。

三国时期,淮南地区是曹魏政权对垒东吴的前沿,也是东吴经略中原的必争之地,又是东吴早期经营过的地盘(孙坚、孙策在淮南地区先后征战多年),在魏吴对垒期间,双方围绕淮南地区的争夺从未停止。这样大规模的拉锯争夺,谁的给养充分,谁便占有先机。为解决给养问题,魏齐王曹芳正始元年(240年),开始在淮南、淮北实行屯田以积储军粮,与东吴对垒。邓艾被司马懿选拔作为屯田官,从河南陈县(今淮阳)、项县(今沈丘)一路考察到淮南(寿县),重点是土地、人口、水利状况。经过考察,邓艾提出在淮南、淮北大规模屯田的具体方案,首先是开凿河渠,兴修水利。他指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其次是组织军士,战守兼备。以军队为组织单位,利用良田沃土,平时开垦种植,战时可以迅速组织起来迎敌。

邓艾

邓艾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济河论》,全面阐述自己的屯田主张。他指出:“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三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三国志·魏书·邓艾传》)邓艾十分清楚淮南对于曹魏的重要性,“三隅已定,事在淮南”,与其远道输送粮食到淮南前线,不如就地屯田。他把曹操当年屯田许昌的历史经验推而广之,指出屯田是与东吴长期抗衡的有效对策,可以增强国力,缩短补给,简便易行。

邓艾的主张得到司马懿的肯定。正始二年(241年),魏国在淮南、淮北广开河道,大举屯田。北以淮水为界,自钟离以南,横石以西,至淠水源头之间的两千余平方公里范围的土地上,五里设置一个军屯营。每营六十人,一面屯田,一面戍卫。在淮河以北的颍河两岸,也建立一批军屯,淮南、淮北阡陌相望。曹魏的屯田举措对东吴而言,断然不是好消息,引起东吴的严重关注。当年四月,东吴对曹魏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兵分四路向淮南、汉水一带展开袭击。其中卫将军全琮麾兵北上进攻淮南(今寿县);威北将军诸葛恪进攻六安(今六安北);前将军朱然率五万人围襄樊;大将军诸葛瑾攻柤中(今湖北南漳)。五月,全琮所部对淮南展开攻势,直逼寿春。曹魏征东将军王凌、扬州刺史孙礼率部迎击。东吴这次袭扰的主要目的在于破坏屯田,全琮所部对曹魏的屯田核心设施芍陂(今安丰塘)进行了大规模破坏,芍陂大坝被掘断,屯田水利设施受到严重毁坏,陂下屯田被淹,一片汪洋。

邓艾吸取这次教训,派重兵驻守芍陂,防止东吴的偷袭。由于曹魏加强了对芍陂的防备,东吴再也没有机会对屯田加以破坏。邓艾坚持不懈,修复芍陂大坝,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灌溉作用,把损失降到最低。军屯亦军亦农的优势充分显现。正始三年以后,芍陂周围良田万顷,水稻阡陌相连。军屯之外又有民屯,一派丰收景象。淮南成为曹魏守备东南的粮秣供给地。邓艾军屯驻地渐成走集,芍陂影响大为提升,知名度日益提高。

从袁术败亡时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到兵屯民屯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一派繁荣富庶的景象,不过40余年光景。在战事频仍的环境下,屯田之举最大程度地开发了淮南地区,使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利国利民。特别是芍陂——这一战国初期由孙叔敖兴修的水利工程,在屯田中发挥了极大作用。从此以后,朝代更替,物换星移,芍陂一直造福一方民众。人们为纪念邓艾,在屯田驻地为邓艾建庙,春秋祭祀,香火不废。随着年代逝去,这里留下老庙集的地名。这“老庙”即为邓艾庙。

兵屯、民屯相继,又进一步促进了水利设施的发展与完善,人口的增加,曹魏在东南的防御力量也大大加强。邓艾还是一位战略意识出众的将军,不仅重视屯垦,广积军资,而且蓄养战马、打造兵器,战守兼备。如今,淮南、寿县境内留下许多与屯田有关的遗迹、地名和故事。曹魏在洛河湾屯垦,留下屯头地名;而舜耕山下的坡岗地则成为蓄养军马的场所,马厂集相传是当年曹魏饲养军马的地方;淠水之滨的百炉镇(今寿县隐贤)则是曹魏打造兵器的地方,工匠云集,炉火不熄,刀矛箭簇堆积成山。邓艾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邓艾不仅在淮南屯田,戍守西南的时候,仍然广为屯垦。陈寿在《三国志》中称赞道:“艾所在,荒野开辟,军民并丰。”

作者:姚尚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23 12:52 , Processed in 0.23766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