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步入中盘
花了很多时间来讨论布局,为什么呢?就是在思考为什么人类会天真的以为我们在布局上会有优势。
人工智能的每局棋都在布局阶段就确立了决定性的优势,然后用那些稳到令人类感到“发指”的招法赢下来。
我们以为布局是一种感知的平衡以及价值取向,那么多的点,我们人类算不清,机器也不可能算得清。可是我们忘了一个道理,机器不需要算得清,他只要算的比人类算的更清楚就可以了。
布局结束之后,棋局逐渐进入中盘的战斗,这个阶段的每一个选择都会对后续的中盘战斗形成很大的影响。
下图是坂田荣男先生的一盘对局的片段。这个局面被坂田先生称为“布局的分道口”,这个时候该如何选择下一招棋呢?A,B,还是C?
(图五十七:坂田荣男执黑对木谷实本局无贴目)
为何帮助读者提高对局面的理解,坂田先生在这里做了详细的分析。
坂田先生首先分析了下图(图五十八),如果黑棋走C位,白棋的对右上角的黑棋有严厉的攻击并可以借攻击形成模样。

(图五十八:黑棋守角,白棋夹攻)
坂田先生认为,如果黑棋大飞守角,上面白棋如图五十八的夹攻是必然的一手,因为白的夹攻是“非常严厉”的一手,是否这样吗?在我的潜意识里,我是赞同坂田先生所指出的招法的,这招棋就扩张了白棋的势力范围,还对黑棋角部一子形成了攻击,一举两得。但是,是否这是一种人类的思维误区呢?于是,我尝试用ZEN7开始进行演算。经过反复的进行了演算,当我执黑走大飞守角的时候,白棋并没有过来夹攻我的右上角,而是选择了大场(图五十九)并且判断自己有56%的胜率。换一个角度,如果让黑棋重新选择呢,黑棋既没有选择大飞守角,也没有选择防守右上角,而是选择了挂角(图六十)。如果不是有人工智能的北京,我一定会对ZEN7的选择嗤之以鼻的,因为不符合逻辑,然而我们所谓的逻辑是否是正确的呢?还是一个自我陶醉的陷阱。
(图五十九:ZEN7选择了A位的大场,而没有在B位夹攻,此时白棋判断自己的胜率为56%)

(图六十:ZEN7执黑时此局面选择了左上的挂角。)
对于挂角一招,坂田先生没有评价,但是对于白棋的招法坂田先生给出了明确的一招,那就是在右上角夹击黑小目。(图六十一)坂田先生认为这是最急的急所,正因为黑棋不愿意被白棋走到这里,所以黑棋的下一招也就自然形成了。(图六十二)对于坂田先生的这招,ZEN7计算到了,但是ZEN7认为还是图六十一中的挂角更大一些。
(图六十一:夹攻小目是“最急的急所”)
(图六十二:这个局面坂田先生给出的正解)
虽然看到了人工智能的选择,但是我内心还是赞成坂田先生的选择的,因为我认可坂田先生的分析。可是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选择呢?在我们人类高手认为有相对绝对正解的地方,人工智能给了我们一个胜率更高的选择。
再多说一句,对于黑棋的挂角,ZEN7给出的应对不是夹击,而是左下挂角(图六十三),居然对左上角视而不见,真是匪夷所思。我在想,如果黑棋下出了左上的挂角而被白棋走到了最急的急所,解说会不会在此处说道:“白棋抓住了战机,局面白棋主动。”
还是那句话,我无法通过上面的分析找到正解,虽然人工智能给我呈现了数字化的证据“胜率”,可是我还是在不停的问,为什么呢?是否可以说右上角虽然很大,但是还是不如挂角大呢?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人类,对局面的基本判断都是基于有利于控制局面的走向,是否人类的在这个局面的思维方式不够简单呢,不容易的控制呢?虽然很想控制局面,但是我们的思考结果却走向了反面。
也许这就是人工智能可以在布局阶段迅速确立优势的原因,他在告诉我们,我们关于布局的理解是有错误的。

(图六十三:ZEN7在这个局面下的推荐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