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58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春到白云岩

[复制链接]

2667

主题

62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78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4 12:3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白云岩山,山上有个白云禅寺……
白云禅寺位于庐江县汤池镇果树村境内,建于海拔332米的半山腰上。我们的车从合肥出发,行驶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停在了三棵千年银杏树的下面。
远眺四周,只见寺院临水背崖,地势险要,山河之景尽收眼底。
据说徐霞客于明万历四十四年登此感慨:“登楼南望九曲上游,一洲中峙,溪自西来,分而环之。至曲复合为一。洲外两山渐开,九曲至尽。”
清代的名僧捧日大和尚也在白云岩上留下 “大观”两字,这块摩崖石刻至今仍在白云禅寺大殿后。
三月的白云岩,风和日丽,只是银杏树尚未发芽。顺着两三人环抱般粗壮的树干抬头望去,高度大约有好几层楼,树枝繁茂,可以想象到秋天满树金黄的壮观景色。
陪同我们游览的当地朋友沈晴女士向我们介绍说,此地有三宝,千年银杏谓之一也。
“这三棵银杏应该差不多有一千年左右的历史了。以前大炼钢铁的时候,原本都打算将这棵银杏树砍掉烧火炼钢,但是被附近的村民阻止。后来三年自然灾害,很多老百姓没有粮食吃,都是依靠这三棵银杏树的果实存活了下来。对于这里的居民们来说,这三棵古树就是"救命恩人"。”
白云禅寺始建于明代洪武三年,以前也被叫作白云庵,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后来被损毁,又于1994年重新修缮。
白云禅寺旁边,还有一座古墓,是汉留侯张良的衣冠冢。不过古张良墓已经被损毁成平地,现在的张良墓是在2000年初由住持宏成法师和监院开慧法师为保护文物古迹募化重修的。
《康熙·庐江县志》记载:“张良扶汉灭楚功成后,于汉十一年来白云山二鼓峰白云洞隐居。除踏山采药,炼丹修行外,还悉心整理、编次汉初各类传世兵书。”
当时,张良的政治理想已经实现,身病体弱,再加上又目睹了韩信等有功之人的悲惨结局,心中不免悲凉。于是他自请告退,隐居于白云岩,专心修道。
张良在白云岩隐居之时,还留下了千古诗篇:“白云山上任逍遥,胜似朝中爵禄高。闲向窗前补旧衲,闷来岭上采灵苗。齐王枉有功劳大,触犯龙颜命不饶。非是微臣情太薄,恐遭韩侯拿下梢。”
好玩的是洛阳也有个白云山,山上也有个留侯祠,也说是张良隐居的地方,并且也写了首诗,诗也是一模一样的。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纠结,历史上借名人之势扬自己之威的事并不少见。
比如《三字经》上面的“昔仲尼,师项橐”,项橐撮土筑城的故事在安徽撮镇、河南中牟以及山东日照都有相似的传说。
再比如六尺巷的故事,大家熟悉的应该是安徽桐城,但在合肥和山东聊城、浙江省级历史文化村清漾,也都有一条六尺巷。
考证故事的真伪此时已不重要,就像我在《礼让六尺巷》里写的:重要的是礼让的谦逊思想根植于华夏大地,并且通过六尺巷的故事,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播的都是和谐、睦邻的夙愿。
自古好山出好茶。
其实在庐江划归合肥之前,合肥地区并不产茶,只是在肥东浮槎山有些零星野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说合肥历史上不产茶并不准确,明末清初时的大别山茶被称为"庐州六安茶"。”
喜欢茶道的沈晴女士顿了顿,继续说:“很多人对此觉得奇怪,不过了解合肥历史的就会知道,那时的六安州属于庐州府管辖,只是后来直隶了才划出。而庐江直到辛亥革命之前一直都属于庐州府,现在不过是回归。”
她边解说边带我们穿过白云禅寺,再沿着台阶向上走。台阶两侧全是茶树,簇拥着山顶最高处的卧佛塔。远远望去,视野之内的山坡上完全被翠绿的茶树覆盖。
出生于茶乡的我对茶并不陌生,老家有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金寨翠眉、华山银毫、舒城兰花“五朵金花”。而白云岩的茶过去就叫“汤池小兰花”,现在改成了“白云春毫”,但和舒城兰茶、桐城小花一个味道。
正在茶园里劳作的老茶农,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了,家里祖孙三代都是茶农。
他手指不远处的几个山坡对我们说道:“这一片山脉是从大别山延伸过来的,这附近的山都种茶。你若站在卧佛塔上看,那真是一塔观三地啊。北面种的是舒城小兰花,西南面种的是桐城小花,我们庐江这边种的是白云春毫。”
老茶农热情好客,邀请我们去家里坐一坐,喝口茶。
不知怎么,我脑海里冒出了唐代茶圣陆羽引用秦汉以前的著作《桐君录》上的文字:“酉阳、武昌、庐江,昔陵好茗,皆东人作清茗,茗有饽,饮之宜人。”
看样子,茶就是这里的第二宝了。就教于沈晴女士,她微笑着点点头。
我也算是一个资深的老茶客了,也喝过不少好茶,比如六安瓜片和太平猴魁等。安徽本就是出好茶的地方,全中国十大名茶就有四个在安徽。
但可能是出于口味的偏好吧,总感觉六安瓜片太酽,太平猴魁偏淡。尝了一口当地茶,开始喜欢上了,色泽绿润,汤色明亮,香气清爽悠长,口感鲜淳回甘,甚得我心。
沈晴女士亲自为我们泡茶,一招一式透露出与众不同。
“白云岩除了千年银杏、白云春毫,附近还有三处冷泉,也就是第三宝。以前大户人家都会花钱雇人去山里拉泉水,一车一车的。而像我们农家小院,平时大多都是用井水,若年节收成好,有时候也买上一两桶。”
知道汤池温泉多,却不想冷泉也是如此丰富,于是我们便赶忙询问是哪三处冷泉。老茶农答曰百花寨、三冲、老和尚包。
水对于茶的重要不言而喻,好水才能出好茶。茶圣陆羽有著名的“三水”论: “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山水、乳泉、石池流者上”。
我们拜托老茶农做向导,带我们去看看山泉水。
溪流两岸都是嫩绿的垂柳,几处徽派建筑的小院,搭配着石桥,正可谓是 “小桥流水人家”。三冲交汇的地方,有一块石刻上面写着“三冲汇流,巢湖之源”。
老茶农向我们介绍道:“三冲又分为江冲、涂冲和林冲,是巢湖的源头。传说很多年以前,这里没有路。采蘑菇为生的江姑娘,因为勤劳善良感动了神仙,被雷公收为了弟子。她看到村民们出行不方便,就央求雷公开辟出一条路。后来江姑娘又带着村民们种茶,老百姓们的生活也逐渐滋润起来。这江姑娘后来就飞升成仙了,大家都叫她江仙姑。”
我们的车沿着三冲岸边的路一直走,没过多久就到达老和尚包。
老和尚包海拔583米,是合肥第二高峰,仅次于海拔596米的牛王寨,形似一位胖和尚披衣舒袖,盘足而坐。顶峰貌似僧的头部,首微垂,似沉思状,老和尚包因此得名。
我们步行至泉源处,山泉边竹林围绕,溪流清澈见底。我们用手捧起泉水尝了尝,的确甘甜清冽,十分爽口。
老茶农看了看时间,告诉我们今天是来不及去百花寨了。
“百花寨的故事可多哩。”
老茶农摘下头上的草帽,笑着和我们说道:“百花寨不仅泉水好,山景也很美。又被叫作小香格里拉。三国时期,曹操曾在百花寨的打鼓尖上练兵。太平天国时,洪秀全妹妹躲在百花寨里,总在山里躲着,也没什么吃的,就吃着百花菜,用泉水煮茶喝。后来我们这里的人都称她"百花公主"。”
我们站在老和尚包,品着清甜的泉水,看竹林的滚滚波浪,听老茶农讲述的老故事,想象着当年百花公主的模样。
此时,远远传来白云禅寺的钟声,激起一群群返巢的飞鸟。那钟声乘着春日的山风,轻抚茶园的新芽,穿过千年银杏的枝丫,踏着山泉逆流而上,随着泉源深处竹海的波浪,向山林更深处流淌。
作者:潘清泉 李云胜 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9-28 12:24 , Processed in 0.24682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