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一代雄杰项羽在乌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遂使乌江变成历史地理坐标。对于乌江的印象,并不清晰,少时一直以为是巴蜀那里,心里时常疑惑,项羽怎么跑到四川了?后来才晓得,此乌江不是彼乌江,楚霸王不肯过江东的自刎之地,原来是苏皖交界的和县乌江镇。 乌江镇上,有“西楚霸王灵祠”,系后人祭祀项羽的地方。它坐落凤凰山山上,为历代文人墨客怆然凭吊的场所。“范增力尽无处使,路到乌江君自知”,陆游懊叹项羽不听从谋事的计策,从而追悔莫及;“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认为大丈夫能屈能伸,不该轻易自绝后路……按照成败论英雄的世俗观念,成者英雄败者寇,项羽功败垂成,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关注。 然而,历史的奥妙就在这里。偏偏这一位失势的人物,引得千年截然相反的评价。司马迁作《项羽本纪赞》,用以帝王待遇;李清照以杰出女性的胸怀,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言;而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却特立独行,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基本上是否定的意思。是对是错,卓然出众的历史人物不能定论,我后世俗子更加无从插言。 不过,就种种评述而言,支持项羽过江继续革命的观点,无非含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意思;而持相反意见的人,也脱不了指责项羽优柔寡断、沽名钓誉。依我看,说“留得青山在”的人,有机会主义思想;指责项羽优柔寡断的人,缺乏和谐共处的精神。孰对孰错,要看你站在什么角度、什么立场了。 我基本支持项羽慷慨自刎的决断,用巢湖地方土话讲,那样才“棍气”啊,苟且活着,何如一死。人,如果随弯就圆,圆滑世故,难免两面三刀,那就不是英雄了,成事了不过刘邦一样竖子成名,失败了当然咎由自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胡总指示修复霸王祠堂,一定有他的看法。 乌江是古镇,人杰地灵,现代著名书法家林散之即是乌江人氏;离乌江镇不远,还有巢湖流域三大名泉之一的香泉,历史上杰出的憨山大师,故里也在那里。来到乌江的游客,大可不必匆匆而过,完全可以稍作停留,追古思今之际,充分享受温泉带来得无尽乐趣,人文与自然的和谐,或许瞬间可得。 不到乌江心不死 “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境地不肯死心。原句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即项羽自刎的和县乌江。 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我道:‘你不到乌江心不死,今已到了乌江,这心原也该死了。’”后来,乌江讹变成了黄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