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抗日剧,会发现一个很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在日本陆军各建制单位中,从来都只有正职军事主官,上至师团长、旅团长,下至中队长、小队长,几乎没有看到过副职。这无疑让人十分困惑,同时也不禁让人联想:战时一旦正职阵亡,没有副职顶替,是否会影响对军队的指挥?只有正职一人的情况下,在决策时会不会太过独断专行了? 先说第一个问题:日本陆军中的副职的确很少,但并非没有。副职并不是一个常设的职务,而是为了在和平时期安置多余军官。战端一开,部队马上就会扩编,这些副职军官立刻转为正职。大家比较熟悉的,曾一手挑起某事变的一木清直就曾担任过副职。 再来看正职阵亡的问题:日本陆军中是有比较健全的补进机制的,一旦军事主官阵亡,陆军制度中已经写明了谁是接管者。同时,军事主官在战前也会指定替补指挥员加以确认,一旦军事主官阵亡,随时替补, 最后是关于决策的问题:这就要从日本陆军的军事制度说起了。日本近现代陆军的军事制度其实完全源自德国。在德军中,参谋长的作用实际上强于司令官。在德国人眼里,参谋长才是军队的核心,司令官只是做最终决策的,参谋长做各种方案。比如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的组合,鲁登道夫拟定总体方案,兴登堡最后签字确认,执行也是由鲁登道夫统一监督。 日本陆军学德国的参谋制度是比较彻底的,实行的就是双轨制。也就是说指挥权由各级军事主官行使,行政监督以及辅佐权则由参谋人员行使。这样一来,日军中形成了‘参谋本部——总军——军——师团——旅团’和‘参谋本部——参谋长——参谋主任——参谋’双轨并行的军事指挥制度。参谋虽然身为军事主官的下属,但也行使着监军的权力。有参谋系人员在,日本陆军根本就不需要副职长官。 明白了这些,也就明白了为何日军会形成‘下克上’的传统,为何辻政信一介中佐之身可以越过身边的一堆中将、少将指挥,可以擅自发布命令,可以在诺门坎战役、瓜岛战役中瞎指挥而不受责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