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2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围棋二三往事

[复制链接]

2717

主题

628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1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3-26 00:40: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父亲的单位返还了从我家抄去的一些物品,其中有一副围棋,我因此知道了围棋。

父亲爱下棋,此前他先后教会我跳棋、军棋、象棋。记得在某几个闲暇日子里,父亲饶有兴趣地教我下围棋。可惜我愚钝,又贪玩别的东西,几次下来竟然没有入门。不过父亲还顺便为我传授了五子棋下法,我侥幸看懂了一点儿,以为学会了,后来才知道五子棋也有广袤而高明之境,我离之甚远。

上大学以后,同学中会围棋的有好几人,其中一位叫嵇成中,曾任省围棋队主力,据说拥有专业段位。同学们下围棋,我旁观亦能入迷,这好似古人云:虽不得肉,贵且快意。只是就在意犹未尽之时,我会穿越到父亲及其围棋的往事中,颇为自己没有学会围棋,深刻自我反省一番,也不免有点懊恼。

在我老友中,图书编辑吴万平和大学教师宁铂皆为手谈高手。有神童之誉的宁铂,曾与方毅副总理对弈,并且两盘皆胜;十三岁时他被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成为中国第一个大学少年班学生之一员,毕业后留校任教。有一天宁铂来我办公室玩,我把宁铂介绍于同室工作的老吴。在他俩尚未进一步交流的情形下,我捣鼓他们下了盘围棋。记得那一天下棋,是在合肥三孝口九州大厦七楼会议室进行的,来来去去的观战者,不计其数。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依然没有进入围棋之门,依然喜欢看围棋比赛,尤其爱把围棋子儿拿在手中玩儿。去年十二月,我们同学几人在老嵇家聚会,有机会触摸他那珍贵的围棋子儿,如泉的记忆便涌了出来,什么金角银边烂肚皮、什么冲断长立飞拆扳、什么一子镇神头……



老吴弈棋癖极大,约战过四面八方的棋手。与他的棋癖可以相提并论的,是他的香烟也几乎不停吸。编书过程如此,下棋亦同。他有时陷入长考,或把一支烟吸完,不见落子;或一支烟烧着,早已挂了大半截子烟灰,兀自挂而不坠,很像老吴的某种性格。一癖一瘾,相得益彰。这也成了他的一大标牌,朋友们都是知道的。

一九八四年,中日围棋擂台赛首次开战,举国轰动。第二年老吴从省图书馆调到黄山书社,我见他对逐年举办的擂台赛,几乎到了每战实况必看的境界,好在那时候上班也不必打卡,编辑室里大家相处和谐,早到的人拎着暖水瓶去打来开水。因为看棋赛迟到的老吴,时常一边冲泡茶水,一边歉意:“明天我来打水……我来我来”。第二天他或许来得早,就打了开水;或许因为什么缘故没兑现,他总是不忘歉意地笑道:“明天我来打水……我来我来”,好像怕被别人抢去了这打开水的活儿。

那几年,国人对围棋及其中外围棋赛事,都眼热得紧。我知道,包括本人在内,安徽出版总社所辖的九州大厦,有好几位编辑想开拓围棋类选题。可那时候,书社同仁深受出书范围规定的限制,好像书社只能搞古籍、近代以前历史、古典文学,以及地方旅游类选题,除此之外,想要搞出一点特色和不同凡响,那是很难的。

老吴自觉地活动起来,他的围棋选题不仅得到了社长的大力支持,也被上级批准同意了。一九八八年六月,老吴责任编辑的《百家死活妙手》出版了。此书原名“关西棋院35周年纪念集”,这书名儿也印在了封面上,不过字小色浅,突出地衬托出“百家死活妙手”,让人一眼看去,就心生欢喜。这实在是编辑用心之妙造也。

《百家死活妙手》初版二万册,很快就二刷了。


我是在老吴的围棋选题申报成功后,就开始琢磨搞什么样的围棋书了。我因为喜欢抄录野史笔记杂录私乘中的有趣内容,如《杜阳杂编》所载唐代国手顾师言以“镇神头”制胜之故事,早在大学时就被我抄录于笔记本中,是以我最初就是想搞一本围棋历史故事书。这是我比较熟悉的领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市面上讲围棋历史故事的图书不可能有许多。即或有之,我也有意要在一些方面超越它们。我要做的,当然是史料有据、内容丰富、别出心裁,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的大众通俗读物。可惜我想得容易,别人做起来甚难。我约了一些人谈了谈,大致都回以“没有用比较多的时间去收集和爬梳史材,这事难办”。

那时候围棋热,市场是等不了许久的,必须抓紧约稿了。我向时任中日友好围棋会馆馆长的王汝南先生组稿。


王汝南是安徽合肥人。在江淮大地,少年王汝南的围棋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也激励和鼓舞了很多人走上了棋童、棋手之路。中日围棋擂台赛进行中,王汝南讲解了—些关键局的比赛,我是他的千千万万的观众之一员,可我在观听时的感觉和心情,与绝大多数的观众一定不同。王有浓郁的合肥乡音,他为了东南西北的人们对自己的讲解都能听得明白些,遂往普通话方面靠一靠,结果就形成了“江淮普通话”,在我听来,就是乡里乡亲的一个人正在撇腔,既亲切又得味。我那时想,你我就是老乡,你下围棋那么有水平,你讲围棋又那么生动有趣,你的拥趸无数,我不向你约稿,还向谁去约呀?

在那时候,我们向作者约稿是以写信为主,出差见面为辅。我搞到王汝南在北京的地址后,写信寄去了。大概我的两封信感动了王汝南,他起了乡情,才捉笔详细作复。“我近来因各种杂事缠身,也很难真正坐下来写书。现在出的三本书都是前几年搞的,我自己动不了笔,更难协助你们去竞争,实在对不起。”

一九八八年三月,第四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开赛。王汝南回复我这封信的后十日,这一届比赛结束,日方以7胜2负获胜。而我则在这一次组稿失败以后,就再也没有搞围棋选题的雄心壮志了。(于志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27 03:46 , Processed in 0.47051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