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是因铁路而兴起的一座交通枢纽城市,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一说起蚌埠的历史就不得不提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位于蚌埠市蚌山区蚌埠港东约500米处,是津浦线上仅次于黄河铁路桥的第二大桥,是当时淮河上第一座也是仅有的一座铁路大桥,“千里淮河第一桥”的美名由此得来。 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始建于1909年11月,1911年5月建成通车,全长570米,单车道,是我国现存保存较完好的铁路桥遗址,蚌埠市蚌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刘菲菲动情的向我们介绍说: 这里是蚌埠的历史分割线,是连通中国南北的经济线,是千里淮河的时空交界线。在这里,建桥烈士纪念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疾驰的火车穿越百年时光而来,呜呜的低吟声向我们诉说着那一段段峥嵘岁月。 1908年,英国人德纪在为津浦铁路选址时,认为淮河流域小蚌埠地区地势较高,途径这一流域的淮河水流相对又比较平缓,而且在这一段淮河的水底还有涂山山脉的基石,这些都构成了建桥的基础条件,因此确定了津浦铁路蚌埠段的具体位置,1911年5月,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建成通车。这座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大桥,是淮河上第一座也是当时仅有的一座铁路大桥。百年间,这座“千里淮河第一桥”倾注了一代代铁路守桥人的心血,斑斑驳驳的桥墩,不仅托起历经沧桑的钢铁桥身,还流淌着英雄的精魂。 由于津浦铁路是我国重要的南北交通大动脉,因此,淮河大铁桥的战略价值非常高。历史上,淮河大铁桥曾经两次遭到破坏,而这两次破坏都与国民党有关。一次是在1938年,侵华日军抵达蚌埠,国民党军在撤退的时候,炸毁了大铁桥。还有一次,是解放战争的时期,1949年初,国民党军在仓皇逃窜的时候,炸毁了大铁桥,企图阻止我们解放军渡河南下。刘菲菲说: 1949年1月,为抢通津浦线,铁道兵团临时修建一座轻便桥,架桥时趸船突遇巨浪,木笼沉箱侧向沉落河中。王吉珍带领10多人下潜,徒手在水里摸排,掌握木笼沉箱的方位和钢索吊点位置,最终因体力不支牺牲,还有另外5名队员也相继牺牲。他们为架设淮河轻便桥英勇牺牲的故事被镌刻在了建桥烈士纪念塔上,每一次列车驶过,响亮的鸣笛声,仿佛在向烈士致敬。 英雄永不寂寞,奋斗者从不缺席。 位于淮河大铁桥南端西侧的建桥烈士纪念碑,始建于民国38年(1949年),就是为了纪念我人民解放军抢修被南逃的国民党敌军炸毁的大铁桥而光荣牺牲的王吉珍、刘建国、王焕伦等烈士的英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迄今已60年历史,1982年被蚌埠市政府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碑由碑基座、碑身构成。碑基座为砖混结构,外饰水磨石。因为年代较久,且在铁路桥旁边,震动较大,碑身现已多处开裂。2009年4月,蚌埠市博物馆配合蚌埠淮河管理委员会开展淮河堤坝维护工程,改善了纪念碑周围环境,以便能更有利于市民的参观纪念及缅怀。 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是连通我国南北的一重要交通大动脉,是蚌埠百年沧桑历史的见证者,刘菲菲说: 可以说没有铁路和大铁桥就没有蚌埠市,大铁桥对蚌埠有着特别的意义。大铁桥是蚌埠的地标性建筑,最能代表蚌埠的形象。蚌埠人民对大铁桥和建桥烈士纪念碑有着深厚的感情,一直都把它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下一代进行教育。 进入新世纪,蓬勃的社会经济发展对铁路物流提出了新要求,跨河铁路桥再次成为影响发展的瓶颈。2001年,铁路部门在淮河大铁桥下游25米处又修建了淮河铁路二桥,除了对桥体进行了提升,整体外形与老桥几乎无异,至此,淮河铁路大桥双桥并立,成为千里淮河上的一道壮丽风景。蚌埠市蚌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刘菲菲告诉我们: 百年淮河大铁桥不仅见证着蚌埠市的变迁成长,更用它刚健的身躯持续为蚌埠的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作为蚌埠开埠象征的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1982年被列为蚌埠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淮河大铁桥及周边地区已被纳入淮滨风景区,成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市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