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三国时的中国。当时的汉四郡,只剩下乐浪、真番两郡,三韩马韩、弁韩、辰韩并立。 上图为两晋,五胡十六国时代的中国形势图。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战乱纷飞,各种大思想澎湃发展的春秋战国时代以外。最精彩和最让国人热血沸腾的莫过于东汉末时期的魏蜀吴三国并立的大分裂时代。不光我们爱日本人爱三国的热情,于我们而言,真的算上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帷幕。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称帝,过国号“蜀”,延续汉朝正统,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两晋南北朝时期。 上图为隋朝结束自三国以来的几百年的分裂,统一南北后的中国。 上图为唐玄奘西游印度及在国内游学路选图。地图下方是孙悟空,可见日本很喜欢西游记 上图为公元七世纪,唐朝初年的亚洲局势图。 上图为北宋、西夏、辽对峙时期的中国。也可认为是大“三国时代”,日本当时更加积极与中国交流。 在这里小编将我国封建社会顶峰时期的隋唐宋三代与日本的历史文化集中于一处来进行着重论述。
在当时的中国一直日本文化历史中扮演主导的角色,而日本在期间也不断与中国各大王朝朝贡交流。这其中的精彩故事太多太多了,小编在这里就简单叙说下日本与中国的历史“蜜月期”了。毕竟日本在那段时期内对中国一直是抱着学生向老师学习的心态的。 在隋王朝初期,朝鲜半岛上的新罗,百济以及我国当时中国东北地区的高句丽都曾是其藩属且接受其册封,并且它们的政治体制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而到了唐朝高宗时期,日本因当时朝鲜半岛的百济请求日本出兵帮助抵御唐罗联军,在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今南朝鲜锦江入海口)发生的一次水战。公元663年,倭军(4万2千,有战船1000余艘),唐军(1万3000,战船170艘)在百济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唐将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住,其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最终,日军战船全部被焚毁,数万日军被杀或溺死。在此次战役中,唐朝水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兵力、船舰皆数倍于己的倭国水军打得大败,堪称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水战。此战之后日本一直数百年间不断派使臣(遣唐使等)向唐朝老师拜师学艺,逐渐形成其一整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日本数百年间几乎就是唐朝的一个“具体而微”的标准翻版模型。直到1592年,丰臣秀吉侵略朝鲜(中间元朝击倭不算数),近一千年间日本未敢再对中国叫板。接着历史追溯到我国两宋时期,两国之间的交流也日益更加频繁;例如:宋人周在《清波杂志》记载:“倭国(日本)一舟飘泊在(宋)境上,一行凡三、二十人。(日本)妇女悉被发,遇中州(中国)人至,择端丽者以荐寝,名‘度种’”。这则记载说日本妇女来到宋代中国,遇到宋朝美男子就要而主动献身,目的是生下后代,来给日本改良人种。宋人洪皓在《松漠纪闻》记载:“回鹘自唐末浸微,本朝盛时,有入居秦川为熟户者。女未嫁者先与汉人通,有生数子年近三十始能配其种类。媒妁来议者,父母则曰,吾女尝与某人某人昵,以多为胜,风俗皆然。今亦有目微深而髯不虬者,盖与汉儿通而生也。” 这则历史记载大意是说在宋朝时回鹘的年轻女子未嫁前有与宋朝汉人先“同居”的传统。回鹘人以此为自豪,在嫁女儿时回鹘的父母们会自豪的宣扬说:“我女儿曾和哪个汉人同居生活过”并以与汉人同居人越多越为光荣。这是回鹘的风俗。所以回鹘的后代有大量的混血儿,他们都是宋代汉人的后代。由此可见,其实当时的宋朝的文明程度远远高于当时世界上的任何国家。宋朝的文明深深的影响了世界。宋朝在当时蛮夷、异族,日本的眼中亦是天国,是个伟大的国度。宋人在外国眼里是优秀的人、高贵的人。所以当时的外国蛮夷们包括日本如此高看宋朝、高看宋人和我们中华文明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图为日本眼里中国元朝直接所统治的疆域,远远超过中国自己教科书上的传统疆域。 在日本的历史上日本一直都是强者为尊,谁强就崇拜谁,这之中元朝也不例外;看看他们自己对元朝疆域图就知道了,将四大汗国也包含在其中。准确说当时的四大汗国其实是各自行政与最初的蒙古帝国时期的羁绊和服从元庭的管理已经大不相同了。说的再多点日本其实对于元庭的制度没有好感,他们只是出于完全崇拜元朝的强大武力。而元朝与日本的两次对日本土作战是在公元1274年(元至元十一年、日文永十一年)和公元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日弘安四年)元世祖忽必烈发动的两次对日本土作战当中,俱是因为日本海峡的“神风”导致会战先败人马损失惨重。而在公元1286年忽必烈想试图第三次对日作战,但因同时在南方发动的对越南陈朝的进攻受挫造成国力匮乏而作罢。然后这两场对日战争却对日本方面而言耗尽国力从而也间接导致了一个幕府时代的终结且开启了日本南北朝时代:在当时日本为了与元军作战而进行的全国范围的改编使得其经济和军事都处于重压之下,并且整个国家的资源使用已经到了极限。和元军的作战也使得日本幕府找到了继续统治国家的借口而不是将权力交给天皇。他们之后一段时间继续加强九州的防务,那里的许多军事设施很多年后还有效。可由于战后受货币经济影响,幕府无法恩赏抗元官兵,加剧了国内矛盾。1333年,镰仓幕府灭亡。
上图为明帝国时期的东亚,明帝国与鞑靼蒙古南北对峙;亚洲,明帝国与中亚的帖木尔帝国东西对望。 上图为明帝国中后期的对外关系。亮点值得说的是这张图上出现了倭寇字眼。 上图为18世纪清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值得指出的是日本将汉民族与其他民族居住的地区做颜色标注。 上图为民国时期的北伐和长征,这里又有亮点指出的是日军侵略的词汇,可见的确客观。 上图为中日战争。在国际上不被日本承认的南京大屠杀,地图上标记了南京大屠杀事件。 上图为上世纪中期新中国建立后的亚洲格局。 当明清之后尤其是以近代日本的“明治维新”开启后,日本逐渐强大中国制度落后文化停滞不前思想保守,日本人也态度大变,带有明显的鄙视。对于全面侵华,他们称之为“日中战争”,闭口不谈主动挑起战争。对于南京大屠杀,基本是不承认。即使提一下,也强调死亡人数存在争议。以上图中自有亮点,请大家自己寻找。学习历史,尊重历史。历史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荣耀和缅怀更多的还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悠久文化和深远的历史沉淀。
|